两淮指的是什么地方

两淮指的是什么地方,第1张

两淮指的是什么地方 历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自称自己为“淮右布衣”?

这个称呼实际上是暗藏深意。

这句话出自朱元璋统一南方后讨伐元廷所发布的檄文,即《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原文是:“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长江天堑之险,今十有三年。

”在这个时间点上,江南已经没有朱元璋的对手,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人已经灰飞烟灭。

而元朝也已经气息奄奄,正待摧枯拉朽,一鼓作气统一中国。

在这个时机,朱元璋开始了北伐可以说的上是最佳时刻,这也避免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的出现。

因为毕竟在之前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北伐成功的例子,甚至在朱元璋统一江南后有观点认为朱元璋只会称雄于江南,而不会攻打元朝。

所以,朱元璋要统一全国他就必须凝聚起全国的支持。

在历史上,自称布衣的只有汉高祖刘邦,他也是历史上认同感最高的皇帝之一。

朱元璋自称淮右布衣,可以从最广泛的基础上汲取力量。

而且他在檄文的最后提到了“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故兹告谕,想宜知悉。

”这就有了气吞天下的帝王气概,而不是偏安江南的割据之君。

第二,他突出了淮右的身份,这就是为了进一步团结军队内部的淮西集团将领。

在朱元璋的军中,文臣大多出身于江浙,武将大多出身于淮西。

朱元璋指定的北伐第一负责人徐达就是濠州钟离人,也是淮西二十四将之首。

这样就是变相提出,徐达和自己都是淮右出身,借以笼络北伐的将帅。

第三,朱元璋也确实是平民出身,祖籍安徽。

这样书写行文也有一定的背景基础,此时的朱元璋虽然还只是吴王,但已经是万乘之尊。

这样以低姿态向全国百姓宣示,可以最好地累积民心。

避免会出现与普通平民的疏离感,对于天下的统一有益无害。

明太祖朱元璋曾言“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就是“我本来不过是一介平民,这天下与我有什么关系呢”,堂堂开国皇帝却经常称自己是淮右布衣,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朱元璋的出身,小时候家境贫寒,便在地主家做放牛郎。

后来瘟疫灾荒盛行,家中父母兄长皆病死,少年的他又去做了小沙弥。

然而这样的日子也没有维持多久,寺内的生活就支撑不下去了,年少的朱元璋再次过上了流浪的生活,后来就参加了红巾军起义,一步一步走到起义军领袖的位置。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么多皇帝当中,朱元璋的出身是最卑微的,因此他还有着“乞丐皇帝”的称号。

但是朱元璋对于自己的身世并不加以掩饰,即使是在称帝之后也经常把自己称作是淮右布衣,连颁布的诏书之上都有所记载。

这种气度是很多皇帝都没有的,不少开国皇帝在登基之时都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好的出身,以便打着君权神授的旗号让自己名正言顺。

另一方面,我想朱元璋此举也是在提醒自己,提醒后世子孙,打下一份江山是何其艰难,一定要好好地守成!朱元璋自幼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对于底层人民的艰辛更是深有体会,所以在上位之后重治贪官污吏,缓和阶级矛盾,恢复发展社会经济。

此外,朱元璋的成功还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他的贤内助——马皇后。

马皇后绝对称得上是一位奇女子,她在朱元璋落魄之时下嫁于他,与之共患难。

她不仅尽到了一个妻子的义务,更是内外尽力,帮助朱元璋尽快夺取政权。

身为国母,从未有过权势之欲,不仅关注民间疾苦,还常常劝诫朱元璋“不以喜怒加刑赏”,爱惜贤才,令人敬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40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