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是哪一年

朝鲜战争是哪一年,第1张

朝鲜战争是哪一年 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哪个军团参战次数最多?哪个军团歼敌最多?

人民军队只是在红军时期才有过“军团”的建制,并且下面一般直辖数师,属于“虚张声势”迷惑敌人的番号,其实称为“军”更合理些。

到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已经组建了下辖数个军的“兵团”,所以提问在专业上欠点火候。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以“志愿军”名义整建制入朝参战的共有六个兵团。

这六个兵团分别是为邓华任司令员的第13兵团(四野)、宋时轮任司令员的第9兵团(三野)、陈赓任司令员的第3兵团(二野)、杨得志任司令员的第19兵团(原华北军区后转隶一野)、杨成武任司令员的第20兵团(华北军区)、董其武任司令员的第23兵团(绥远起义部队),注意看,六支部队囊括了当时我军各野战军的代表和起义部队代表,颇有深意。

这六个兵团的军政首长名单,是指上述部队刚刚入朝时的指挥序列,后来有所调整,比如第3兵团司令员陈赓还兼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并且很快就奉调回国工作,因此第3兵团后来是由王近山将军指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第23兵团只担负了交通线警备和后方警戒的任务,并未深入前线,所以志愿军真正跟敌人交手发生血战的部队,是先后参战的五个兵团。

最早出动的当然是第13兵团,在朝鲜战争刚刚爆发的1950年6月,我军高层为防不测,即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以应对半岛战局出现恶化的可能(这才叫未雨缪绸),而选定的部队,就是当时担负军委战略预备队的四野第13兵团。

同时根据中南军区司令员林彪的建议,调15兵团司令员邓华转任第13兵团司令员(整个司令部机关也进行了对调)。

司令员和司令部虽然对调了,但是第13兵团的基干部队并没有大的变化,从河南和广西分头开赴东北的三个主力军是第38军、第39军和第40军,也就是之前的东北野战军第1、第2、第3纵队,堪称个个王牌。

同时再调已经在黑龙将开展农垦的第42军入列,连同配属的炮兵第1、第2、第8师、工兵等部队共2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

东北边防军所属之第13兵团当时的领导班子为:邓华任司令员兼政委,洪学智、韩先楚任副司令员,解方任参谋长,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而整个东北边防军的原定司令员为粟裕将军,后来才确定为彭总,第13兵团1950年10月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3兵团”,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

由于情况紧急,来不及组建“志司”总部机关,1950年10月25日,第13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奉军委命令,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所属第38、第39、第40、第42军暂归志司直接指挥。

所以这是第13兵团较为特殊的情况,即战争初期兵团司令部与“志司”合为一体,因为最初投入作战的就是该兵团的四个军,其他部队还没上来。

从此以后,第13兵团所属的这几个王牌军始终奋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短期回国休整),一直到停战协定签署时,第38、第39和第40军仍然活跃在战场上,期间各军虽然一度由“志司”直辖,也曾经编入“西海岸防御指挥所”,但仍可视为参战次数最多的兵团,基本是打满全场(截止1953年7月)。

第13兵团各军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进攻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作战、1952年的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2年秋的“有限目的”进攻战役、1953年春季的反登陆准备战役和夏季攻势,几乎是无役不从。

其中在五次大规模进攻战役中,第13兵团各军为作战主力,在后来的战役中,由于轮战的其他各兵团依次入朝,第13兵团各军主要担负次要作战任务、以及战略预备队的任务。

关于战场兵力变化问题,我志愿军出国作战时,第一期出动的仅有第13兵团的四个军,后来增加了第50军和第66军,兵力增加到六个军。

而在战争期间,随着各兵团各军兵种不断入朝战,又有陈赓、宋时轮、杨得志曾先后任“志司”副司令员,在朝兵力最多时为19个军,连同志愿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铁道兵等部队,峰值为134万余人。

关于军政首长变化,从1952年起,邓华历任志愿军代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杨得志、杨勇曾先后任司令员,李志民、王平曾先后任政委,所以“志司”的领导班子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战场形势和谈判进程而变化,这一点要理解清楚,彭总1952年已经回国。

1953年7月停战协定签署后,中朝方面曾经联合公布了战绩和歼敌数字:自1950年6月25日起,一共毙、伤、俘敌军1093839人,其中美军397543人,而志愿军作为作战主力,共计歼敌700813人,占比为70%强,那么第13兵团各军的战绩如何呢?根据已知的资料:第38军共歼敌66750 余人(其中美军21000 余人),缴获和击毁敌汽车1732 辆、坦克175 辆、各种火炮700 余门,我38军官兵牺牲6772人。

第39军共歼敌40000余人(其中美军28000余人),缴获和击毁敌汽车1315辆、坦克225辆、各种火炮321门,第39军官兵牺牲7298 人。

第40军根据统计毙伤俘敌43300人,自身伤亡10000余人。

第42军根据统计共歼敌30716人,自身伤亡约10000人。

因此第13兵团所属的四个军共计歼敌180766人,其中美军不少于60000人,分别占志愿军歼敌总数的26%和歼灭美军数量的22%,在五个实际参战兵团中,毫无疑问是排名榜首的。

因为志愿军除这五个兵团建制外,另有相当数量的直属部队,比如第50军、第47军、第21军等等,也包括各坦克团、炮兵师等等其他兵种部队,这些部队分别有歼敌数字,而不能简单地分摊到五个兵团。

关于我军的伤亡,也经过了几次的调查统计,根据2014年10月30日公布的数据:已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在确认的烈士名录中,包括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也包括支前民兵、民工和其他支前工作人员,谨此,向牺牲的先烈们致敬,正是他们的牺牲,让我们打赢了立国之战!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军团?提问这位大兄弟,有点不严谨了。

咱人民的部队,打红军时期,到去朝鲜作战的志愿军,这么长时间里头,他就一个时期有过军团,就红军时期有过。

朝鲜战争时期,那叫兵团,就没军团什么事。

咱举个例子,您体会一下,咱历史上叫军团是个啥情况。

您比如说,咱红一军团,他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是由井冈山和赣南,闽西根据地合编过来的。

您要是单独拿出军团这俩字,听到耳朵里头,感觉体量挺大的。

当然您要光看番号,也确实如此,红一军团他下边有七个军,第四军,第十二军,第六军,以及后来加入的红二十,红二十一,红二十二和红二十五军。

挺多的是吧!其实就两万来人,这要是搁到当时国民党嫡系部队,也就是一个师,或者多一点。

所以到了1933年一月份,咱红一军团进行缩编,这就把军给取消了,这两万人就分成了四个师。

也就是说,过去咱说建制一说军团,您可以把下边看成是几个师的编制。

咱当时之所以这么弄,其实也有点迷惑敌人的意思。

毕竟红军时期,咱的军队刚刚起步,人数就不说了,装备也不咋地?别的不说,咱后来整编为八路军的时候,平均四个人才能分到一支q。

所以咋呼一下对手,还是蛮可以的。

接着咱来说兵团。

兵团这事,最早还是国民党弄出来的,他比战区小,比集团军大,下边一般设立的是军或者是整编师(比师大却比军小)。

至于这兵团下边的作战单位有多少呢?这就得看蒋介石怎么运用这些部队了,所以各个兵团的体量也不一样。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就编了二十多个兵团,毕竟人家队伍就多,足足四百多万的兵力。

而咱解放军呢?兵团是在解放战争后期设立的,成立了十七个兵团,下边有两个到五个军不等。

(注:兵团成立之后,不是说一直存在,战役结束之后,也有被撤销的,所以光看番号,您会以为不止十七个)而在兵团的上边指挥机构就是野战军,当时咱四个野战军。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好奇:“过去没有兵团的时候是个啥情况?”咋说呢?在从抗日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之前,咱野战军下边是纵队,纵队下边是旅,旅下边是团。

咱就没有师一级的说法。

那么为了统一指挥,咱在渡江战役之前,对部队的战斗序列进行了改编,这才有了兵团的说法。

咋说呢?兵团这个说法,在抗美援朝结束之后,咱就把兵团从编制中撤销掉了,形成军的编制,这就归各大军区来领导。

兵团和军团是这么个意思。

好了,咱接着进入正题,说说题主的问题。

首先咱来说说,进入朝鲜战场的兵团有多少,分别是谁?咱进去参战一共是六个兵团。

这六个兵团,那可都是大有来头。

您比方说邓华的十三兵团,宋时轮的九兵团,陈赓的三兵团,杨得志十九兵团,杨成武的二十兵团,还有就是董其武的二十三兵团。

当然第二十三兵团,说是入朝作战,其实也没有,只是参与了后方机场的修建任务。

但是面对美国人的狂轰滥炸,这机场修建的相当困难。

所以当时在朝鲜真正和美国人,刺刀对刺刀,子d对子d打过的也就五个兵团。

当然也有小伙伴要较真,说这兵团的领导人不对呀?那不对?嗨!入朝的时候,是这些人带队。

可朝鲜战争不是一口气打个半年一年就结束的,美国人老是拖,打输了不服气,想要谈判桌上抢地盘,说不过咱,又想动q,来来回回的折腾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所以这就打了三年,后期咱就对军团调整过领导的,再说您也知道,战争打到后期,咱彭老总就回国了,咱就不想和美国人耗着了。

后来美国人打又打不动,耗又耗不起的,这才乖乖的坐在了谈判桌前,签了字的。

说真格的,咱就用了六个月就把麦克阿瑟那一身光圈给扒拉没了,您要知道这位可是连他们家总统都瞧不上眼的主。

杜鲁门要见一面麦克阿瑟,这都的飞从美国到日本一半的距离才成,不然没功夫的大人物啊!哎!这事弄的,也就半年的时间,啥都没了。

好了,咱接着说事。

首先来看,第十三兵团。

其实在1950年四月份的时候,这个第十三兵团已经撤销了。

到了1950年七月份的时候,又重新成立,为嘛呢?因为咱也感觉到了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提早做准备。

重新组建之后,第十三兵团下边有三个军,三十八,三十九和四十军。

三十八军从第一次战役一直打到了第四次战役,后来就回国休整了。

第一仗打熙川,本来咱要把韩八师给包了饺子煮了,结果遇到一个黑人团,这饭吃夹生了,这个韩八师跑了,气的彭老总把梁大牙给骂了一顿。

这不,到了,二次战役的时候,三十八军拍着胸脯打包票,他要单独去打德川,这一仗还不错,把韩七师给踹到了。

后来军隅里兜了个大圈子,把美第九军给包了饺子。

顺道还在嘎日岭把牛叉轰轰的土耳其第一旅用刺刀教训了一下,告诉他白刃战不是比胡子和个高还有大砍刀的,直接就把这个土耳其旅个打废了,成为了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损失率进入前三的部队。

总之,就这个美第九军,那家伙被咱修理惨了。

也就是因为这场战斗,第三十八军才有了万岁军的称号。

一说咱中国陆军,他是老大。

在第四次战役的时候,横城反击战,玩命顶着美军的进攻。

这一路那出来都是美国人的精锐,美骑一师,美二十四师,英国二十七旅,还有一个希腊营,至于韩国您就别提了,拉出来都不好意思。

当时小弯弯都说这次战斗是火海洗人海,都有点幸灾乐祸的意思,结果咱抗住了,这一仗三十八军精锐就打光了一半,翻阅整个三十八军的军史,最惨烈的一仗了。

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三十八军就回过休整了,到了1952年的时候,咱三十八军又一次入朝,在总部担任守备任务,当时美国人整了个秋季攻势,白马山一役,因为一个参谋的投递叛变,这情报就泄露给了美国人,这一仗就打的相当艰苦,把整个白马山都染红了。

打了九天咱伤亡就达到了六千七百人,当然万岁军守的地能让人给拿走,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次战斗结束后,三十八军回国了,就没有再次入朝。

三十九军,第一仗云山战役,把美骑一师的一个营的番号给打的撤销了。

第二次战役,正面硬杠美二十五师,直接就把美国这个师给破防了,在上草洞地区,光用喊话的方式,就俘虏了一个黑人连。

冲入平壤,收复了朝鲜的首都,就是三十九军干的。

到了第三次战役的时候,三十九军又把韩国人号称铜墙铁壁的临津江防线给破了防,后来直接就冲进入了汉城,看了看李承晚的总统府到底是啥样的!第四次战役,横城反击战,创造了俘虏美军最多的记录,一家伙就俘虏了八百多人。

后来又参加围攻砥平里的战斗。

到了第五次战役的时候,三十九军划归了第九兵团指挥,一直作为预备队使用,就没怎么参加战斗了。

至于四十军呢?第一场战斗是准备建立一条防线,咱不打美国人的。

结果美国人胆子可是相当肥硕的,那速度太快了,他就越过了防御线。

结果就打了一场遭遇战。

咱别的不说四十军的354团,一通白刃战下去,二十多分钟就把韩国一个营给打没了,好家伙漫山遍野的追着跑。

其他部队也战果颇丰,算是四十军旗开得胜吧!总之四十军第一仗打了十二天。

第二次战役四十军从正面暴揍美二师。

第三次战役的时候,四十军在冰天雪地中破了联合国军的防线,但咱的部队减员严重。

当时四十军最需要的是休息,但很快李奇微就发动了北进攻势,第四次战役错不及防就开打了。

在第四次战役后期,第四十军又苦战了四十二天。

第五次战役后,四十军回国休整,后来又入朝参加了中部战线的守备任务。

三年的作战过程中,第四十军毙伤俘虏敌人就有四万三千多人,而咱四十军也付出了两万多人的代价。

这中间很多事,小编都给精简了,您要是一支支部队这么捋的话,三五天都说不完。

咱就说结果吧,参战次数最多的就是咱这十三兵团。

咋说呢十三兵团的人员其实也是最多的,他差不多有六万人,所以他的参战次数也是最多的。

杀敌最多的是咱的二十兵团,差不多歼敌有近九万人!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534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