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是什么

lpr是什么,第1张

lpr是什么 lpr利率转换是什么意思?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转换,是指将原来贷款合同的利率(贷款基准利率)转换成LPR。

也就说,贷款的定价基准变了,由基准利率变为LPR。

转换的对象是浮动利率的贷款,包括个人贷款也包括企业贷款。

大家普遍关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转换。

今天(8月12日),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同时发布公告,明确将于8月25日起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作为定价基准。

而交通银行则在7月20日就公告,将于8月21日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定价方式。

当然,这些银行也说了,批量转换完成后,若对转换结果有异议,可于12月31日(含)前通过相关渠道自助转回或与贷款经办行协商处理。

我一直建议有房贷的朋友,尽快转成以LPR作为定价基准,但非常反对银行强制进行批量转换。

银行不能替客户作出选择,没有权力也没有必要强制客户进行转换。

对借款人来说,如果什么都不转,其实就相当于固定利率——利率固定在你现在的利率水平。

从中短期看,我国利率处于下行趋势。

将存量浮动利率房贷转成以LPR作为定价基准,对借款人是有利的,有助于减轻借款人房贷支出。

而大型银行拟开展批量转换,主要出于满足央行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的需要。

但是,银行在具体 *** 作中,应注重尊重借款人的自主选择。

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涉及面大、周期长,央行相关考核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商业银行应在时间安排、方式选择等方面进行周密细致的部署,尤其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如果少数借款人不愿意转换存量贷款定价基准,应尊重借款人选择,并继续履行好原借款合同。

对银行来说,如果未经客户同意进行批量转换,不排除未来相关投诉可能会增加。

尤其是,如果将来LPR上行,银行将存在一定的声誉风险隐患。

三思而后行啊!

3月起,个人房贷利率要选择转换为LPR利率或者固定利率。

为什么要转换?什么贷款需要转换?怎么选择更划算?央行日前就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为什么要转换? 1.这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2019年8月,央行改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

按照央行的要求,2020年3月起,各家银行开始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转换为LPR。

2.金融机构应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客户就定价基准转换条款进行协商,将原合同约定的利率定价方式转换为以LPR为定价基准加点形成(加点可为负值),加点数值在合同剩余期限内固定不变;也可转换为固定利率。

3.央行称,目前大部分新发放贷款已将LPR作为定价基准,但存量浮动利率贷款的定价基准仍主要是贷款基准利率。

2015年10月以来,贷款基准利率一直保持不变。

相比贷款基准利率,LPR的市场化程度更高,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化,2019年8月以来已多次下降。

4.为保护借贷双方权益,特别是让借款人享受利率下行带来的好处,央行明确自2020年3月1日开始,推进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转换。

什么贷款需要转换?央行称,需要转换定价基准的贷款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一是2020年1月1日前已发放,或已签订合同但未发放;二是参考贷款基准利率定价;三是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贷款、已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浮动利率贷款等无需转换。

已处于最后一个重定价周期的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可不转换。

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不需要转换,但组合贷款中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也要转换定价基准。

LPR和固定利率哪个更好? 在转换的时候,个人面临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选择固定利率。

房贷利率与你当前的利率水平保持不变,以后也不管LPR利率怎么变化,你的房贷利率都不变; 第二个是,选择浮动利率。

房贷利率根据LPR的变动而变化。

那么问题来了,选哪个好? 央行称,两种转换方式各有优势,具体如何选择取决于自己的判断,特别是对未来利率走势的判断。

如果认为未来LPR会下降,那么转换为参考LPR定价会更好; 如果认为未来LPR可能上升,那么转换为固定利率就会有优势。

举个例子,如果你目前的个人房贷利率是在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打9折,那么按照目前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你的实际执行利率水平为4.41%(=4.9%×0.9)。

根据人民银行〔2019〕30号公告,个人房贷转换前后利率水平保持不变。

一是如果选择转为固定利率,那么个人房贷在整个合同剩余期限内,都将执行4.41%这个利率。

二是如果选择转为参考LPR定价,个人房贷利率水平将按照“5年期以上LPR+(-0.39%)”确定。

其中,-0.39是固定加点点差,根据当前实际执行利率(4.41%)与2019年12月公布的5年期以上LPR(4.8%)之间的差确定。

转换后到第一个重定价日前,房贷利率还是4.41%,但计算方式变成了“LPR4.8%+(-0.39%)”;从第一个重定价日起,房贷利率就会变成“当时最新的5年期LPR+(-0.39%)”;以后每个重定价日都以此类推。

对比上述方式,很明显,如果判断未来5年期以上LPR+(-0.39%)>4.41%,即5年期以上LPR>4.41%+0.39%=4.8%,也就是说未来的LPR比4.8%高,就可选择第一种;反之,如果判断未来LPR比4.8%低,就可选择第二种。

其实无论是何种转换方式,转换后的房贷利率不得低于原有的利率水平,除非LPR下降。

这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要求,在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有望下行的情况下,坚守“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向房地产市场发出错误信号,同时也有助于控制上升较快的居民部门杠杆率。

具体来说,业内专家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LPR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

借款人与银行平等协商,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浮动利率)将可能是普遍的方式。

银行会不会故意提高LPR报价? 央行称,LPR报价机制已尽可能保证报价行真实报价,使公布的LPR具有公允性。

18家LPR报价行都是同类型银行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公信力和定价能力的银行,且需要根据本行对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报价,也就是说,报价行的报价都是有真实交易作为支撑的。

同时,央行和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各报价行的报价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定期考核评估其报价质量,并根据考核情况对报价行进行优胜劣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609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