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免

黜免,第1张

黜免 柳下惠三黜不去,是故土难离还是忠心报国?还是另有隐情?

始祖下惠公颂文/柳育龙我们在家谱中知道了您我们的得姓始祖——下惠公我们想将您的事迹告诉子孙后代可惜,家谱中记载的少之又少我们只能在文献古籍里寻找除了坐怀不乱我们还知道了岑鼎立信知道了三黜不去知道了授词却敌知道了论祀守礼知道了伐国怀忧知道了断狱明道知道了恣蚊饱血这些事迹零星记载于《论语》《国语》之中您的道德典范名垂青史我们同样要记载入家谱同样要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啊,我的始祖虽然,您的著作大多焚毁我们无法深入了解它的精髓但您学开孔孟,孔孟称扬几千年以来我们所学的儒家典范就是根治于您的道德思想如今,您的后裔派衍多支柳氏、展氏、惠氏、柳下氏都是是您的后裔祖宗啊,那是几百万人呐估计连您自己也没有想到您的子子孙孙,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按照您的“和”思想团结互助,你扶我帮从几人到几百人,几千人,万万人慢慢繁衍成为一个大家族祖宗啊,我们从未忘记聆听您的事迹教诲如今,您的后代为国做出更多贡献如今,我们家族全国各地都在修家谱我们会为子孙做出更多榜样终有一日,我们的通谱会修成到时候,我们的家族会更加团结和睦祖宗啊,您放心吧也请您护佑您的子孙后代恩泽您的子孙后代我们将为您修墓建祠我们将世代将您供奉将您铭记将您的道德事迹颂扬2017年2月22日

首先十分感谢“今日头条”的邀约。

对于这两个问题,我感觉普及一下知识比较重要,理解了原文,第二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下面我分两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解释一下“柳下惠”。

柳下惠(前720—前621),展氏,名获,字子禽,一字季,春秋时期鲁国柳下邑(今山东新泰柳里)人,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

“柳下”是他的食邑,“惠”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为“柳下惠”。

有时也称“柳下季”。

他担任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中国历代广为传颂。

柳下惠是百家姓“展”姓和“柳”姓的得姓始祖。

出生地周朝诸侯国鲁国柳下邑,今属山东省济南市孝直镇展洼村。

被孟子尊为“和圣”,被孔子誉为“被遗落的贤人”。

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公元前720 周平王五十一年、鲁隐公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午时,火光入室,文鸟鼓舞,禽生于鲁地。

公元前715 鲁隐公八年,禽六岁。

其父鲁大夫司空无骇卒。

公元前701 鲁桓公十一年,禽二十岁。

娶妻姜氏。

公元前695 鲁桓公十七年,禽二十六岁。

远行归,夜宿郭外。

时天大寒,有一女子趋讬,恐其冻死,乃令坐于怀中,以衣覆之,至晓不乱。

公元前694 鲁桓公十八年,禽二十七岁。

仕鲁参末议。

公元前693 鲁庄公元年,禽二十八岁。

仕鲁上大夫士师。

一仕。

公元前692 鲁庄公二年,禽二十九岁。

黜士师职。

一黜。

同年。

生长子 公元前691 鲁庄公三年,禽三十岁。

其母卒。

公元前687 鲁庄公七年,禽三十四岁。

春三月,复用为士师。

二仕。

公元前685 鲁庄公九年,禽三十六岁。

黜士师职。

二黜。

公元前684 鲁庄公十年,禽三十七岁。

生次子。

公元前681 鲁庄公十三年,禽四十岁。

复为士师。

三仕。

公元前680 鲁庄公十四年,禽四十一岁。

复黜士师职。

三黜。

公元前672 鲁庄公二十二年,禽四十九岁。

春,复为士师。

四仕。

至五月,复黜士师职。

四黜。

公元前671 鲁庄公二十三年,禽五十岁。

邻人见鲁既不用,又不果行,乃谓之曰:“鲁聘夫子三黜,无忧色,何也?”因起而歌曰:“春风鼓,百草敷蔚?,吾不知其茂;秋霜降,百草零落,吾不知其枯。

枯茂非四时之悲欣,荣辱岂吾心之忧喜?” 公元前667 鲁庄公二十七年,禽五十四岁。

在鲁教育门人。

公元前665 鲁庄公二十九年,禽五十六岁。

常与乡人油油然聚首言欢,不堕厥节,时虽欲去,止之复留。

公元前662 鲁庄公三十二年,禽五十九岁。

鲁用委吏,就之不辞。

公元前657 鲁僖公三年,禽六十四岁。

教育门人日众。

公元前650 鲁僖公十年,禽七十一岁。

孙生。

公元前648 鲁僖公十二年,禽七十三岁。

僖公欲大用之,臧文仲阻止,终止。

公元前646 鲁僖公十四年,禽七十五岁。

齐师攻鲁,求鲁岑鼎。

鲁予赝鼎,齐人知其诳也,曰:“以展禽之言乃信。

”乃以真鼎往。

禽曰:“君之欲以为岑鼎以免国也,弃臣之信以免君之国,亦臣之所难也。

” 公元前645 鲁僖公十五年,禽七十六岁。

子椿卒 。

公元前643 鲁僖公十七年,禽七十八岁。

臧文仲使国人祭海鸟爰居,禽力辨其非。

公元前636 鲁僖公二十四年,禽八十五岁。

食邑柳下,广种柳树。

公元前634 鲁僖公二十六年,禽八十七岁。

夏,齐孝公伐鲁北鄙。

臧文仲欲以辞告病焉,问于展禽。

对曰:“获闻之,处大教小,处小事大,所以御乱也,不闻以辞。

若为小而崇以怒大国,使加己乱,乱在前矣,辞其何益?” 文仲曰:“国急矣!百物唯其可者,将无不趋也。

愿以子之辞行赂焉,其可赂乎?”展禽使乙喜以膏沐犒师,曰:“寡君不佞,不能事疆埸之司,使君盛怒,以暴露于弊邑之野,敢犒舆师。

”齐侯见使者曰:“鲁国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

”公曰:“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对曰:“恃二先君之所职业。

昔者成王命我先君周公及齐先君太公曰:‘女股肱周室,以夹辅先王。

赐女土地,质之以牺牲,世世子孙无相害也。

’君今来讨弊邑之罪,其亦使听从而释之,必不泯?其社稷;岂其贪壤地而弃先王之命?其何以镇抚诸侯?恃此以不恐。

”齐侯乃许为平而还。

公元前632 鲁僖公二十八年,禽八十九岁。

从游者逾众,担簦负笈而来者不下百余人。

公元前625 鲁文公二年,禽九十六岁。

八月丁卯,祭太庙,夏父弗忌为宗伯,将跻僖公于闵(湣)公之上,宗有司谏之,臧文仲不加制止。

展禽斥之。

公元前621 周襄王三十一年、鲁文公六年,冬十二月三日,禽卒于鲁地故赵村,享年百岁。

再来解释一下“三黜”。

“三”,多次,非实指。

(1)《论语•微子》:柳下惠 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 (2)唐 柳宗元 《祭穆质给事文》:“形躯获宥,三黜无亏。

” 宋 张元干 《次江子我迁居韵》:“平生自省宜三黜,老去何心望九迁。

”三黜,一指多次被罢官,一形容宦途不利。

士师,狱官。

黜,退也。

柳下惠三黜不去,而其辞气雍容如此,可谓和矣。

然其不能枉道之意,则有确乎其不可拔者。

是则所谓必以其道,而不自失焉者也。

胡氏曰:“此必有孔子断之之言而亡之矣。

”(《论语集注-微子第十八》)柳下惠作士师,等于所在管刑法的官,勉强比作现代的司法部长或最高法院院长。

他三次上台,三次都被罢免下台,于是有一个人对他说,你先生何必一定要在鲁国做事,出国去吧!你自己国家不要你,何必一定干,到别的国家说不定有更好的地位。

柳下惠答复他说,一个人终身行直道,思想、行为、做事完全直的,走正路来做人家的部下,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做事,都是一样会有问题,都要吃亏,会被挤下来的。

如果以歪曲的心思,用手段来取得地位,以得功名富贵为荣耀,并不想真为国家社会做事的,那又何必离开自己父母之国呢?祖宗都在这里,一样可以做事。

换句话说,随便在哪里,决不走歪路,而走正路,在任何社会都是一样比较困难的。

柳下惠的人品就在这里,为了贯彻人格的思想,为了贯彻传统文化以正道事人,以正道立身处世,忽视于功名富贵,那是身外事,并不在乎,这是他的人格。

这里先记载他的事情,后面孔子还要提到他的。

第三、历史记载柳下惠虽然被孟子称为“和圣”,但是史书关于他的生平的记载很少。

这些记载散见于《左传》、《国语》、《论语》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记载有明确的时间,部分记载则更接近一种对他的评价。

一、论语记载 《论语》记载柳下惠在鲁国做士师时。

这是一个掌管刑罚狱讼之事的小官。

当时鲁国王室衰败,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

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权贵,竟接连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志。

100多年后的孔子在谈到这事时还十分气愤,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也!”(《论语•卫灵公》)柳下惠虽然屡受打击排挤,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学问却名满天下,各国诸侯都争着以高官厚禄礼聘他,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

有人问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意思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

如果一直坚持下去,到了哪里也难免遭遇被黜免的结果;如果放弃做人的原则,在鲁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禄。

那又何必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呢? 二、《国语》记载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

《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鲁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齐孝公出兵讨伐鲁国,臧文仲问柳下惠如何措辞,才可以使齐国退兵。

柳下惠说,听说大国如果做好小国的榜样,小国如果好好侍奉大国,这样才能防止祸乱;现在鲁国作为小国却狂妄自大,触怒大国,无异自取其祸,怎么措辞都是没有用的。

柳下惠这样说,相当于对臧氏在鲁国的执政行为直言不讳地表示了批评。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

齐孝公领兵伐鲁。

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

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

孝公问,“我齐国大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

展喜说,“凭先王之命。

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之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

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

现在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

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齐国的国君派人向鲁国索要传世之宝岑鼎。

鲁庄公舍不得,却又怕得罪强横无礼的齐国,遂打算以一假鼎冒充。

但齐国人说:“我们不相信你们,只相信以真诚正直闻名天下的柳下惠。

如果他说这个鼎是真的,我们才放心。

”庄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

柳下惠说:“信誉是我一生唯一的珍宝,我如果说假话,那就是自毁我珍宝。

以毁我的珍宝为代价来保住你的珍宝,这样的事我怎么干?”庄公无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齐国。

《国语》还记载了柳下惠批评臧文仲祭祀海鸟的故事。

一只名为“爰居”的海鸟停留在了鲁国都城东门外好几天了,臧文仲让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

柳下惠却说,臧氏治国简直就是乱来,祭祀是国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国能够成功的基础,所以要谨慎地制定关于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这些制度要依据圣王的祭祀原则。

圣王只祭祀对人民和国家有功劳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后土、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鲧、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这些人,才能受到后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泽,也应该加以祭祀。

而海鸟“爰居”飞到鲁国,还不知道它为什么飞来,也不见得它对人民有什么功德,这样就决定祭祀它,实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举措。

柳下惠猜测海鸟是为躲避灾难而来,而事实证明了他的猜测是对的。

这件事不但说明了柳下惠为官的正直,也表现出他对圣王礼制的熟悉,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视的原因。

三、《诗经-巷伯》记载“坐怀不乱”的故事在中国历代广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认为是遵守传统道德的典范。

现在,人们还用“柳下惠”或“坐怀不乱”来形容男子在两性问题上的作风正派。

“坐怀不乱”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巷伯》毛亨传。

毛亨注释《巷伯》这首诗时讲了一个故事:鲁国有一个独处一室的男子,邻居是一位独处一室的寡妇。

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妇人来到男子这里请求庇护。

男子不让妇人进门。

妇人从窗户里对他说:“你为何不让我进来呢?”男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居。

现在我还年轻,你也一样,所以不能让你进来。

”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能够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

”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

所以我要以我的‘不开门’,来向柳下惠的‘开门’学习。

”这个故事说明,最晚也在西汉初年的时候,就有了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传说,只是有些语焉不详。

四、《纯正蒙求》记载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纯正蒙求》进一步丰富了“坐怀不乱”的细节: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一次出远门的晚上住在都城门外。

当时天气严寒,忽然有一位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冻死,就让她坐在他怀中,用衣服盖住她,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没有发生越礼的事。

后世流传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

与这个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714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0
下一篇 2022-10-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