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机处

清朝军机处,第1张

清朝军机 清朝军机处有什么影响?

(2019·荆门)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设立军机处。

(2016·孝感)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

军机处的设置,使皇进一步加强。

(2010·黄石)清朝军机处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的进一步强化。

设立该机构的皇帝是雍正。

清朝的军机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机构呢?

清代国家的最高权力当然在皇帝手里面,而皇帝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则需要决策方面的支持,因此有清一朝,皇帝的决策辅助机构也经历了数次演变。

过去我们一直在讲所谓的“清承明制”,实际上,清朝的许多制度都是有其独创性的,军机处就是其中一个。

军机处,顾名思义,当然是处理相关军事方面的事务的,可是实际情况却不然,军机处所处理的事务涵盖了整个清王朝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包括军事,其他一切军国要政,都在军机处的处理范围内。

在军机处之前,清王朝最高的决策辅助机构分别经历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和南书房,雍正帝即位后在各个方面都展开了革新措施,雍正帝创立的许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具有开创性的,至少前朝没有推行过,比如密折制度,比如耗羡归功制度,比如军机处的设立等等,雍正帝是中国古代勤政皇帝的代表性人物第一,以往许多人对其评价太低,小编认为是有失公允的。

雍正皇帝最早设立军机处(开始叫军机房)是为了处理西北军务的,实际上整个清朝中前期,清朝的主要安全威胁都来自于西北部。

最初设立军机处的宗旨是“入值承旨,办事密速”。

为了进一步提高军机处的保密特性,雍正帝特地把军机处的办事机构设在了皇宫内部。

乾隆皇帝即位之初,为了平息官绅对雍正帝的不满,一度将军机处裁撤,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仍然恢复了军机处。

论重要性,没有其他任何一个机构可以与军机处相比,但是谁能想象,就这样一个机构,居然是非正式机构,所谓“军机大臣”也只是一个头衔,一般都是从六部九卿中选择得力大臣,进军机处办事,军机处的编制也是不稳定的,多则6、7人,少则两三人,军机处每天要处理大量的奏折,而实际上这些奏折都是军机处的章京(小军机)也行处理,所以清朝官场上面有所谓的“章京专政”的说法,这也就解释了光绪帝后来为什么把谭嗣同派到军机处做章京。

清朝末年,改革政体的呼声一天高于一天,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废除军机处,在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就曾经提出要废除军机处,改设懋勤殿,后来到清末新政的时候,废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的呼声更加强烈,清廷一度出台“五不议”的延宕策略来对待,其中就包括不议军机处的存废问题。

1911年5月,军机处被废,责任内阁设立,存在了二百年的军机处走入历史。

设立缘起清朝入关后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是以入关前的政权机构、政治制度为基础的,虽然采取了明朝的体制,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满洲贵族特权。

由满洲贵族诸王及总理旗务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很大权力。

在努尔哈赤时期,一切重大事件,均先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受理,然后呈报努尔哈赤。

皇太极上台不久,设立了“文馆”,后又将“文馆”扩大为“内三院”,即秘书院、宏文院、国史院。

皇太极设立文馆的目的,是以此来分散议政王大臣们的权力。

福临于顺治晚期,又改内三院为内阁,负责处理一般文书,亦即拟定对题本的处理意见供皇帝裁决。

议政王大臣会议则负责受理重要军国大事。

康熙中期,玄烨成立了南书房,南书房中的翰林大学士亲承帝意,拟进谕旨,取代了部分内阁的职责,内阁权力又受到削弱,皇权进一步加强。

雍正年间,胤禛对西北用兵时,由于议政王大臣都是世袭的贵族,没有实际经验,早已不太熟悉军国大事;又由于内阁离街市近,人员又多,往返递奏本章容易泄漏机密,所以,胤禛下令把内阁中三四品以上字迹端正、才思敏捷的大学士,由太和门外的内阁里,调到隆宗门外(后又迁入隆宗门内靠北、乾清门外靠西的地方)来亲承旨意,拟发谕旨。

每天早晨五六点钟,至迟也在八点以前,胤稹亲自召见他们,口授旨意,叫他们拟呈转发,忙时,晚上也召见。

拟写完毕,先呈胤禛审阅,认可后,不经内阁,直交兵部捷报处,分快慢程度直接下发。

快的,上面写有“马上飞递”四字,还限定每日300里、400里、500里,600里的更写有“600里加紧”的字样,直接把皇帝的声音传达给下面的当事官员。

这个特别的秘书班子就是“军机处”,即“办理军机事务处”。

人员设置军机处仅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两种职官。

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由胤禛从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内特简选拔,或由军机章京升任,也可由满洲皇室亲王选任,名额无定,多寡悉从皇帝所欲。

最初,军机大臣仅设3人,即怡亲王允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

后最多时增至11人。

他们之间无隶属关系,只以品秩高、资历深者为“领班”,誉称首席、首揆、揆席。

他们分别对皇帝一人负责,各自办理皇帝交办的机要事务。

军机大臣全称“军机处行走”或“军机大臣上行走”。

初入者,还要加“学习”两字,如“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军机处学习行走”。

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

章京领班称“达拉密”。

章京的选拔标准是“人品端方”、“年富力强”、“字画端楷”,并要具备办事缜密的条件。

章京最初在内阁中书内选用,后多由部、院、寺司员保送。

章京主要负责满、蒙、汉文字工作。

军机处系清代重要机关,所以,军机处洒扫庭除、勤杂送水等服务工作,一概使用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

权力职掌军机处的职掌大致为三类:即不时召对商议机务,面奉谕旨草拟文书,审议誊录保存文件。

不时召对商议机务,是指参议各种政事,包括军务、人事、典礼等。

每天早晨,胤禛常就这类事物,命军机大臣详议,并拿出处理意见。

面奉谕旨草拟文书,就是将领到的谕旨形成文字下发,这是军机大臣的最主要也是最经常的工作。

审议誊录保存公文,就是将胤禛批阅的奏折誊录副本,加以保存。

下图军机处内景军机处最初只是内阁的一个分局、一个分支。

开始只管军事,后来逐渐也管政治大事。

因此,胤禛利用这个机构,不仅亲 *** 军令,而且慢慢地将一切政令也从内阁手中夺了过来。

从此,内阁无权参与国家大事,形同虚设。

尽管内阁大学士是最高官吏,但若不兼军机大臣,就无实权。

而大学士、六部、九卿、督抚、将军、提统、都镇、学差、主考以及驻外使节的简放,都逐渐由军机大臣开单请旨。

胤禛巡幸、谒陵、驻园,军机大臣也无不跟随。

西苑、圆明园等处,都设有“军机堂”。

军机处的创立,也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名无实。

内阁成立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专门负责军事事务。

军机处本为军务而设,一开始就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这样,作为闲散机构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经过长时期的闲置,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只好宣布撤销。

历史意义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内阁和诸王的权力,沟通了君臣上下联系,提高了办事效率。

皇帝的一切命令后来直接由军机处发出,下边的公文和密折,也可由军机处直送皇帝手里。

这较之过去的由内阁和诸王大臣的层层处理,程序多而慢,上下沟通不畅等,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使大权更集中到胤禛一人身上了。

下图清末军机大臣王文韶很明显,军机处由办理军事事务的临时性机构,演变成绝对听命于皇帝,辅佐皇帝亲自行使权力的特殊的常设机构,反映了胤禛不断加强集权的专制思想。

军机处是绝对皇权的有力支柱,它一直延续到清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397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0-31
下一篇 2022-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