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什么?

中庸是什么?,第1张

中庸是什么?

[拼音]:Zhongyong

中国儒家的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的一篇,宋代把它和《礼记》中的《大学》独立出来,同《论语》、《孟子》配合称《四书》。《中庸》的作者究竟是谁,向有不同看法。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子思……尝困于宋……作《中庸》。”郑玄在《目录》中也说:“《中庸》者……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清人崔述以“《中庸》独探赜索隐”、“《中庸》之文独繁而晦”断言“《中庸》必非子思所作”。近人冯友兰曾认为今本《中庸》的中段多言人事,发挥孔子的学说,文为记言体,似为子思所作《中庸》的原貌,其首末二段多言天人关系,似就孟子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倾向加以发挥,其文为论著体裁,乃后儒所加。近来也有学者根据《史记》所说,并引《荀子·非十二子》中批评思孟学派的言论为旁证,肯定子思作《中庸》,但书中类似“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等语,则是秦统一后增补的文字。

《中庸》一书重点发挥孔子 “过犹不及” 的思想,要求人们追求“和而不流”、“中立不倚”的境界,力图使封建社会等级秩序恒常不变,“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叛)”,以免出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小人而无忌惮”的“反中庸”的现象,消解阶级矛盾。《中庸》中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要求贵族君子能达到“中庸”的境界,在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种关系中实行智、仁、勇三德。以此为修身、治人、治天下国家的基本。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中庸》的核心观念是 “诚”。 认为“诚”是“天”的本性,是天地万物皆赖以存在的根本,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人要通过道德修养工夫,“择善而固执之”,以求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境界。

《中庸》还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方法,又说:“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既尊重固有的德性,又重视问学的积累;要求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又要保持中庸的原则。这些观点对于后代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庸》宣扬天人感应的思想,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中庸》承认鬼神,它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这些有神论思想,对汉儒“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和宋明理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参考文章

    以中庸之道征服癌症保健养生怎样正确认识“中庸之道”的二重性?如何消除其在历史上的消极影管理学中庸乃幸福之道保健养生中庸与茶道保健养生中庸之道造句素材《大学中庸》读后感4篇400、600、800字读后感作文带“中庸”的诗句大全(11句)文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449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