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纳察尔斯基,А.В.是什么?

卢纳察尔斯基,А.В.是什么?,第1张

卢纳察尔斯基,А.В.是什么?

[拼音]:Lunacha'ersiji

[外文]:Анатол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Луначарский (1875~1933)




苏联政治活动家、文艺评论家、剧作家。1875年11月23日生于乌克兰一个开明的高级官员家庭。在中学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向工人进行革命宣传。1895年加入共产党,同年进瑞士苏黎世大学,受业于经验批判主义创始人之一阿芬那留斯,同时与侨居瑞士的普列汉诺夫及其“劳动解放社”有密切联系。1898年回莫斯科从事地下工作,次年被捕,在狱中和流放地度过 6年左右。1904年赴日内瓦,担任布尔什维克周刊《前进报》和《无产者报》编辑,坚决反对孟什维克机会主义,甚受列宁器重。在1905年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上做过关于武装起义的重要报告;不久返回彼得堡,协助列宁创办《新生活报》等,再度下狱。1908至1910年参加鲍格丹诺夫为首的“前进报派”的派别活动,在经验批判主义影响下提出“造神说”,主张把人类的集体潜力加以神化,创造一种“劳动的宗教”,因此列宁对他作了“同志式的斗争”。1912年完全脱离“前进报派”,重新为布尔什维克报刊撰稿。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坚持国际主义立场。1917年二月革命后在组织上正式回到布尔什维克行列。十月革命期间在彼得堡革命军事委员会掌管宣传,胜利后至1929年任教育人民委员。1918至1920年兼任革命军事会议特派员。1927年起协理外交事务。1929年起任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属学术委员会主席。次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933年被委派为驻西班牙大使,同年12月26日于赴任途中在法国病逝。苏联共产党中央发布讣文,称颂他是“功勋卓著的老布尔什维克革命家,杰出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

卢纳察尔斯基担任教育人民委员期间,曾大力改革和发展全国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整顿科学研究机构,建立工农知识分子队伍,引导老知识分子为苏维埃政权服务,争取和团结西方文艺家,积极推动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美术和出版事业,并亲自在高等院校讲授俄国和西欧文学史。他参与制定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党在文学方面的政策》(1925),提倡文艺创作的多样化和各种流派、风格及手法在社会主义大前提下争鸣竞艳,支持一切有益的探索和创新,主张对艺术家采取宽容态度,“只要他们热烈希望为革命事业服务”。1920年,由于没有反击无产阶级文化协会负责人企图摆脱党的领导的要求而受到列宁的批评。

从1902至1933年,卢纳察尔斯基的著作涉及哲学、历史、教育、科学、外交、宗教、建筑等许多领域,其中文艺论著所占比重最大,共约 2,000种。十月革命前,他一再阐述文艺家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必要,探讨无产阶级艺术理论,说明艺术的阶级性以及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推荐高尔基和尼克索的创作,批判颓废派和沙文主义倾向。当时他尚未完全纠正唯心主义的谬误(《实证美学的基础》,1904),1908年以后一段时期的个别文章带有“造神说”的印记。革命后,他坚决抵制否定文化遗产的虚无主义思潮,极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评论从拉季舍夫到柯罗连科等俄国古典作家,着重指出他们的作品的现实意义,点明其可供借鉴的方面和应该排斥的方面。他积极参加20年代初至30年代初关于文艺政策、作家的政治思想立场、创作问题和文艺学的历次大论战,从极“左”派攻讦下维护高尔基及其他老一辈文艺家,热情支持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肖洛霍夫、革拉特科夫、潘菲洛夫等后起之秀。他的《列宁和文艺学》(1932)在苏联第一次系统地辑录和阐发了列宁有关文学的言论,为30年代初期国内开展的列宁文艺论著研究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文(1933)论证苏联新的文艺创作方法,强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广泛的纲领”,其中包括浪漫主义等种种手法。他曾写过评介西文作家的论文,主编过歌德、巴尔扎克、雨果、法朗士等的作品的多卷集,并同罗曼·罗兰、巴比塞、伯纳·萧、布莱希特有私交。在西方,他是“大家尊敬的苏联思想和艺术使节”(罗曼·罗兰)。

卢纳察尔斯基的主要剧作有《国王的理发匠》(1906)、《浮士德与城》(1918)、《奥利佛·克伦威尔》(1920)、《解放了的堂吉诃德》(1922)和《康帕内拉三部曲》(1920~1922,第 3部未完成)。作者借用历史人物或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来表现当代的社会冲突和思想矛盾,剧本充满浪漫主义激情和对陈腐事物的揭露讽刺。

卢纳察尔斯基的一部分文艺理论著作和戏剧,在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就由鲁迅、瞿秋白等介绍到中国。以后又比较系统地翻译出版了他的论俄罗斯和西欧文学的文章, 对中国文艺工作者产生过积极作用。 他的重要论著有:《文艺学、 评论和美学著作八卷集》(1963~1967),《文论集》(1957),《论戏剧和戏剧创作》(2卷,1958),《在音乐世界》(1958),《论国民教育》(1958),《戏剧集》(1963),《论电影》(1965),《论造型艺术》(2卷,1967)。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6460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6
下一篇 2022-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