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很大,但却容不下二本的我

北京很大,但却容不下二本的我,第1张

北京很大,但却容不下二本的我

文字@西西

这是晴怀侠的第213篇原创

“我要回老家了!”

我的视线从手机页面转到其他三位室友身上。在室友们的诧异中,我的右手食指不断轻叩着海绵宝宝的手机壳。

“当然啦,不是现在就回。”我马上反应了过来。

01.“北京,北京。”

这是我来到北京的第四年了,一个贫困县的小女孩在高考失利后仍选择了心心念念的北京,即使可供选择的就只有那几所二本院校。

可北京就像是跳跃的火苗,不断的让我的心死灰复燃,我不甘心呐,于是奔波在广西到北京的路途,我趋之若鹜。

2017年9月,我独自踏上从广西南宁到北京的廉价航空,可能这就是给我的第一个打击吧:

廉价航空就连免费行李额都没有,我只能不断地精简自己的行李,最终后背上的那个黑色背包就承接了我对北京的所有梦想。

第一次坐飞机的兴奋抵过了所有的不适,飞机在北京城的上空盘旋,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到如此繁荣的夜晚;

以后我也会成为不眠办公楼中的一位office lady 吧,当时的我透过遮光板贪婪地俯视着这个不眠城。

凌晨三点的首都机场依旧繁忙,我跟随着人流走到候车场,路上我盯着只有在电视上看过的外国人出了神。

拘谨地坐上了平日绝不会坐的出租车,在我报上学校名称时,司机师傅明显地露出了鄙夷,“小姑娘,这可不是什么好学校啊。”

在我的惊慌失措中,司机师傅装作好心地说:

“看你一个小姑娘,我今天就做做好事送你去吧,平时那么偏远的地方我可不去的。”

对司机师傅的感激最终也在知道了北京的出租车有强制打表的要求,以及他多收了我200块钱时消失殆尽。

报道完来到宿舍时,室友A已经整理好了床铺,北京本地的她在昨天就完成了报到;

父母对她的要求就仅仅是留在北京,哪怕是一所大专也无所谓,当然了最终室友A还是考上了本科。

即使我再怎么没有接触过名牌,但她身上的明显logo还是让我不断地躲避着她的目光,拘谨扭捏的我无疑成了她最大的衬托。

但接触下来却发现,有着很好出身的她们往往有着好的教养。

在我躲在床帘中笨拙地试用廉价的化妆品时,聊着各类大牌的她们从来不会嘲笑我;

相反的会在班级聚餐的空隙拉着我去卫生间,拿着纪梵希的散粉熟练地帮我补妆。

就像是《二十不惑》中的富二代段家宝一样,三位室友都待人亲切、有分寸,相比之下我却不能做到像姜小果一样坦然,于是我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她们,离开那个我这辈子都融不进的世界。

半个学期过去,在我多次拒绝她们的蹦迪和购物邀请后,她们开始形成了三人行的和谐关系。

但是即使我拒绝面对宿舍中的贫富两极分化,还有整个学院,乃至北京整体的贫富差距是我无法避免的;

于是我只能像一个乌龟一样躲在自己的壳中,慢慢地消化自己的敏感。

02.我好自卑又好自尊。

前几届的一位学长在创业失败后回到母校准备考研,却在得到复试机会时放弃了。

他和学校食堂达成了合作,由他注册一个公司,聘用本校的贫困学生将下单的食堂饭菜和超市零食送到宿舍。

生活拮据的我背着室友去应聘了这份工作。

在走进食堂后厨拿下单的外卖时,我敏感地感受到外面坐着吃饭的每一位学生都在盯着我,目光热辣得仿佛连我穿的内衣品牌都能看穿。

在其他同学窝在宿舍追剧时,我正像个外卖员一样楼上楼下跑。

一个月1200的工资都不够室友买一套神仙水,但却成为我想立足北京的资本。

一切从我手滑接到了本宿舍的单后开始改变,与学长交涉无果后,我心惊胆战地拿着三份饭菜打开了宿舍的门;

我双眼无神地将外卖放到三人围坐的桌子上,机械地完成手机 *** 作时,室友A的声音响起:

“苏苏,你是不是碰巧遇到送单的同学呀,我们三个真是太懒了,还麻烦你帮我们拎上来。”

有时候觉得生活真的好讨厌啊,我对她们实在是讨厌不起来,最后讨厌的就只能是自己。

讨厌自己为什么不能大大方方地跟大家交往呢?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的贫穷呢?为什么要那么敏感呢?明明来北京是自己的选择!

我感激着室友看破不说破的体贴,但我还是辞去了外卖员这份工作,即使当月的10天白干了,但上一个月的工资倒也没拖欠。

在我又要出门的某天中午,室友A拉着我走到阳台,低声询问道:

“苏苏,是不是因为我们的原因你才不干的,我们没有嫌弃过你,你……”

室友A还没有说完,我的眼泪就长串地往下掉,自始至终只有我自己像个跳梁小丑般喧哗取宠。

不过也是从那一天开始,我再次尝试着融入她们。

虽然在出国以及去打高尔夫球这些事情上,我一如既往的插不上话,但也因为她们的缘故,我见识到了不少的东西,虽未眼见为实,但总感觉心中广阔了许多。

03.打算离开北京了。

大四上学期,三位室友都不约而同地准备在父母的安排下出国,我犹豫再三后还是选择将考研的目标院校定位在广西。

室友们本以为好强的我会留在北京,毕竟我也曾踌躇满志地往返学校和北京二环,即使像是偷穿了大人的高跟鞋,但我仍然是每天挺直了腰去挤地铁。

就像李雪琴吐槽的那样,世界都有尽头,北京地铁没有。

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净身高只有150的我被挤得闻着不同人的充满汗味的腋下。

可能是只有150的外表不佳,也有可能是只有二本的学历不够,经历过无数人的审视,大二和大三这两年,我最终只找到了一家新互联网公司运营岗位的工作。

就这样在那家公司工作了两年,我手上有了一点积蓄,但当我需要往返广西和北京时,当我每天没有收入而不断地需要买新的复习资料时,我还是再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不需要每天赶着通勤的我还是习惯早起去备考,即使是早已饥饿难耐,但我还是立下了必须12点才能离开图书馆的规矩。

备考期间无疑是痛苦的,也有过无数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但现在的自己相比四年前还是成熟了不少。

至少在看到室友发的询问哪一件衣服比较好看,然后她自己回复:“我也觉得第四件好看,但2万8还是贵了。”再跟上一个狗头的表情包的朋友圈时,我也能平静地点个赞。

自己想要的还是得自己争取,得知自己可以参加复试,以及得到了导师肯定的回复时,我睡了这四年来第一次稳觉,这也是我第一次超过7点起床。

04.写在最后,

在和同导师的学姐学长见面时,大家对于我从北京回到广西充满着好奇。

他们大多数是保研到本校,大学期间忙着各种论文和实验,别说北京了,就连省外也没去过几次。

可能是虚荣心驱使,我并没有跟她们倾诉在北京的种种不易,而是大方地微笑听着他们交谈,在他们眼里我可能算是那种见过世面的女孩子了吧。

因此,在学姐问我的牙套是不是在北京做的时,我选择了默认,转头将朋友圈设为三天可见。

回到家乡后,我无数次地问自己,当年选择去北京是否后悔,但每一次的答案都是不后悔。

尽管容纳了我青春的北京是我自己硬着头皮才闯进去的,但我还是难以忘怀第一次站在天安门前的震撼,难以忘记高峰时期兵哥哥护住地铁门口的背影。

我也忘不了身在北京的那些人,那些友善的室友,那些一起挤地铁的追梦人,以及那个局促的、自尊的、自卑的、努力的小小的自己。

最后想要跟大家说的是:

无论你是想去看世界也好,还是想留在小城市岁月静好也好,只要我们都尊重自己做过的选择,过好自己的人生,就很好。

希望我们都在各自的城市,拥有属于自己的滚烫的理想和温热的生活。

晚安,北京。

再见,北京。

作者:西西,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图片:源自电视剧《北京女子图鉴》截图、堆糖网,侵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05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9
下一篇 2022-1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