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端午节放几天假?古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古代端午节放几天假?古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第1张

古代端午节放几天假?古人是如何过端午节的?

粽子、划龙舟、挂艾草,这大概就是当今人们过端午节的标配了。对于打工人来说,还有端午放假!今年端午放假还不用调休!(因为只有 1 天假啊.....)

可在古代,端午的时候,古人们的活动可远远不止这些。

端午节作为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古代的人们又是如何庆祝的呢?

让我们从存世的古画中一窥究竟吧!

古人的端午

端午节的前世今生

现在一提起端午节的由来,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屈原,这位千古诗人在五月五日纵身一跳成就了这份流传至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然了,也有另外的说法是纪念吴国大将伍子胥或者孝女曹娥,每个传说的结局几乎都是投河投江而亡。(大概这也是龙舟成为端午标志的重要原因吧)

傅抱石 《屈原》

事实上,早在战国之前,中国就有端午的雏形,应该说现代人过的端午节都是从上古时代的神话信仰和天象崇拜发展而来的。五月五正值仲夏,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的位置,自古有“龙图腾”崇拜的先民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日子,纷纷以龙舟竞渡等形式祭祀龙祖,所以端午才又被称为“龙阳节”。

这一习俗与后来各地的传奇人物故事融合,并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的风尚,混搭出如今我们每年的传统节日。

古人采桑叶

1.赛龙舟

宋 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

赛龙舟,端午节的标配。

这一习俗可谓源远流长,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舟”是个好东西,古代南方水网密集,人们多以舟代步,平日里乘坐舟筏捕捉鱼虾,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一舟两用,工作娱乐两不误,这就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最初可能只在吴越地区中流行,后来逐渐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随着历史发展又注入新的内容。(“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而亡,老百姓划船追赶拯救”的版本甚至成为主流说法)

龙舟最初原形是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这唐代诗人张建封在《竞渡歌》中描绘龙舟竞渡时盛况。

2.吃粽子

清 徐扬 《端阳故事册之裹角黍》

说起端午节,就不得不提粽子,难以想象没有粽子的端午节会什么样子的。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直到今日,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挂艾草

清 徐扬 《端阳故事册之悬艾人》

端午节时正值五月初五的仲夏,天气湿热,毒虫侵袭,瘟瘴之气始作,人体很容易生病,所以,端午节的各种活动,都以避邪、辟兵、禳毒、驱鬼魅为目的。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艾叶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的功效。在端午这一天,古人采摘艾草,艾草制成人形,悬挂在自家门口,祈祷消除毒灾。

此外,用艾草、菖蒲等香草制成的香囊还是古人端午的季节限定单品,出门几乎人手一个,别在腰间,以避邪驱瘴。

艾草

4.射粉团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射粉团》

射粉团是一种流行于宫廷内的游戏,后普及于民间。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架箭射盘中粉团,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都中盛行此戏。”

角黍就是粽子,粉团则是一种点心,用糯米制成,外裹芝麻,置油中炸熟。从记载来看,这种游戏的参与者多为女性或者儿童,射中者可以享食

相信看到这里,大概会有人想到现在集市中的套圈和用气q、飞镖来射(套)东西得奖那样的有奖游戏了。

5.食枭羹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赐枭羹》

“枭羮”,大概是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枭羮(不是鸟羹哦),就是以枭肉制作的羮汤。而枭就是猫头鹰。

《草木疏》中有记载枭鸟有食母之恶行:“枭也,关西谓之流离,大则食其母。”因而,枭鸟在古代被认为是不孝的鸟,从汉代开始,人们就有五月做枭羮、送枭羮、吃枭羮的习俗。

从汉武帝开始,端午赐枭羹给百官食用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皇帝制作枭羮以赐臣下,意在警示臣子不要像枭那样不忠不孝,其中也包含了除绝邪恶的用意。

然而,在现代,猫头鹰可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哦,可别打人家的主意了。

6.采药草

清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採药草》

采药草是最古老的端午习俗之一。 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

明清时大城市的药铺常在端午日施药,居民届时会到药店索取应节的消毒药品,如雄黄、芷术等。于是形成了端午采药、施药的习俗。

在这一天,古人还有采草药煲水沐浴的习俗,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故称端午节为“浴兰节”。如今 在广东、湖南、广西等地,还保留着这一习俗。

7.系彩丝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系采丝》

端午所系的彩丝,又一件端午季节限定单品,也是代表吉祥的饰物。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

因此,五色丝线又称为“长命缕”、“续命缕”、“无色缕”等,是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的。

这五种颜色很有讲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同时还是一种饰品。

8.养鸲鹆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之养鸲鹆》

鸲鹆(qúyù),其实就是俗称的鹦鹉、八哥。

都说“鹦鹉学舌”,古人发现了鹦鹉有模仿人语的这个技能后,编有意地调教驯化,而这个调教的最好时间据说就在每年的端午。

9.斗草

清 金挺标 《群婴斗草图》 儿童们斗草 武斗的场面

古时,端午娱乐游戏很多,斗草,便是一种。所谓斗草,即用花草来斗胜负。斗百草即斗草,有两种方法,一种“文斗”,一种“武斗”。

以人的拉力和草的韧性强弱来决定输赢的斗草,被称为"武斗"。即采来草或花打成结,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这种互相角力拉扯的“武斗",多发生在孩子之间。

所谓"文斗",就是对花草名,即各人把自己收集的各种花草拿出来,一人报一种花草名,另一人接着以对仗的形式报草名,如虎耳草对鸡冠花,一直“斗”下去,谁采的草种多,对仗的水平高,坚持到最后,谁便赢。

文斗一般是在青少年与妇女中进行。文斗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了解花草的文化内涵,说出与花草相关的诗文等,不然你就没法开口,也就体会不到其中兴味。

10.打马球

唐明皇击球图 李公麟

赛龙舟主要是在河多、湖多的江南水乡进行的活动,而在河流较少的北方划龙舟这项运动没办法开展。那么,在的人们这个在为龙舟赛摇旗呐喊时,北方人们的做什么呢?在打马球。

打马球,是北方端午节的主要竞技娱乐活动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

马球兴起于汉代,盛行于唐朝。在当时的大唐长安,有宽大的球场,唐玄宗、敬宗都是马球“重度爱好者”,尤其是唐玄宗,相传他老人家六十岁了,还驰骋在马球场上。

端午节的由来和文化传统习俗,蕴含的东西都很广泛,是中国节日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好好享受端午享受难得的休息时光,吃个粽子放松一下吧。

你们家乡有什么传统的习俗或是传统在评论区发表你的意见吧。

关注@三毛游,听更多的名画赏析、学习更多艺术文化知识,打开三毛游APP,每天为你赏析一幅名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213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0
下一篇 2022-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