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第1张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谁

不为五斗米不折腰是指陶渊明。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成语来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由于淡泊功名,为官清正,不愿与腐败官场同流合污,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每次都是满载而归,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



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

总结:“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气节,一种品格,被视为中国文人不事权贵的典范。在现实生活中任何的蝇头小利或者大笔的不义之财都不值得出卖人格。做人做事要有自己的原则,不能为了自己的前途去阿谀奉承那些有权势的人,为官清廉才能受民众的爱戴。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或富贵或清贫,都由自己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48747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1
下一篇 2022-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