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和九八一事变的区别课件PPT

七七事变和九八一事变的区别课件PPT,第1张

七七事变和九八一事变的区别

中国,历史上称为“八年抗战”,是指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七七事变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抗日战争历史。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更名为“十四年抗战”。显然,“十四年抗战”是从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开始的。那么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这六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九一八事变前,辽宁省和吉林省都有日军。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自毁南满铁路,诬陷为我东北军所为,并由此发动战争。在日本的突然袭击和政府的不抵抗策略下,日军迅速占领了辽宁和吉林的部分地区。而辽西和黑龙江在九一八事变前正好在日军的势力范围之内,所以没有马上拿下,只是在事后被军事行动占领。

黑龙江省军事参谋总长谢可命令张学良防守省会齐齐哈尔,并在江桥部署兵力抗日。之后由张学良任命的武将马占山率领。江桥抗战重创投日叛军,击溃日军第2师团,多次击退日军,打响了武装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第一仗。由于日军多次调兵,兵力悬殊,最终日军占领了齐齐哈尔。日军为了占领辽西,出兵锦州,沿途遭到东北军和志愿军的抵抗。由于东北军得不到支援,又怕被日军切断,最终撤出锦州,随后日军迅速占领辽西。为了统一指挥,东北军各部抗击日军,组建自卫队。日本想进一步侵吞黑龙江的时候,保卫哈尔滨。最终,哈尔滨的沦陷标志着东北三省抗日政权和东北军的覆灭,距离九一八事变还有100多天。

1932年1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傀儡政权,建立了满洲国。为了转移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注意力,恐吓中国政府承认所谓满洲国,在上海发动了“一·二八”事变。事件发生前,日本的不断挑衅和增兵,使驻沪十九路军判断日军进攻上海势在必行,于是十九路军在陈等人的领导下,积极做好抗击日军的准备,并作出军事部署,决心“保家卫国,与日奴决一死战”。事变爆发后,我军屡败装备精良的日军。日军利用外交部长斡旋谈判的机会,向上海增兵,最终占领了淞沪地区,并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上海停战协定》,达到了扶植伪政权的目的。

1933年初,日本夺取山海关,攻占热河省,然后对长城沿线的重要军港发动进攻。中国军队进行了抵抗。因为敌我双方是为了争夺燕山山脉长城的关键点和附近的最高点,所以这场战役被称为“长城抗战”。日本人故技重施,在营地投掷sld,抢劫数次,然后诬告中国军队,借口出兵山海关。广州守军英勇对敌,日军节节败退。之后日军派飞机和船只轰炸守军,山海关内守军死伤惨重,最终撤出山海关。后来日军分三路进攻热河,多名守军被打垮,导致热河失陷。热河失陷后,日军推进到长城沿线各港口附近,然后对一个关隘发起进攻。虽然这个关口的守军进行了抵抗,但由于实力悬殊,最终还是被俘虏。五个月的长城抗战,以《塘沽协定》告终,国耻。这次失败不仅给中国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给未来的华北局势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日本在冀东得手后,将侵略目标对准了察哈尔省。中原大战失利的冯玉祥重回军政圈。《塘沽协定》签订前夕,他召开各方领导人军事会议,决定组建察哈尔人民抗日联军。盟军接纳并收编各种武装,目的是“外抗暴,内除国贼”。当察东局势日益恶化时,冯玉祥率军北上收复失地。抗日联军首战告捷,随后攻克多伦。但由于蒋介石的围剿和盟军内部的不团结,盟军最终解体失败。

1935年冬,日本指使伪军占领了察哈尔省六县和察东八旗,随后成立了伪“察哈尔盟办事处”。日本关东军取得察哈尔后,制定了入侵绥远的计划,指挥伪军行动。1936年11月,绥远开始抗日战争。我军打退了敌人对红加尔图的进攻,并趁机进攻百灵寺,随后收复了锡拉丘兹寺。绥远抗战粉碎了敌人占领绥远的阴谋,在没有签订任何和约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激发了空前全国的抗日热情。

1936年,共产党与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建立了联系。后来,经过张学良与周恩来、杨虎城及中共代表的多次秘密谈判,达成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互不侵犯的协议,中共代表进驻Xi安进行政治军事联络。绥远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于十二月四日飞抵Xi安,威逼张学良、杨虎城进攻红军。张学良、杨虎城扣留了蒋介石等数十名国民党政要,在多次规劝无效并遭到蒋介石斥责后,于12月12日发动了Xi事变。此后,周恩来和叶剑英前往Xi安进行调解和谈判。最终,Xi事件得到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和共同团结为抗日铺平了道路。

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内外形势剧变,抗战始终存在。除了上述抗战,就连最早被日本占领的东北也从未停止过抗战。辽宁义勇军、吉林义勇军、黑龙江义勇军,日本战士走到哪里,哪里就有人民抗日武装。可见日本侵占我们土地的野心终究是实现不了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1053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6
下一篇 2022-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