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双减政策的实质

教育双减政策的实质,第1张

教育双减政策是什么意思(双减政策的利与弊)

最近教育界最热的话题就是“双减”政策。什么是“双减”?这来自教育部2021年7月24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通过这个《意见》可以看出,“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那么,“双降”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这里我们总结一下文件的内容,可以得到两个方面,十二个主要内容:

1.课外机构的“三限”和“三严”

“三限”:限制机构数量、培训时间、收费价格。

“三严”:严内容行为,严随意大写,严管控广告。

2.针对学校教育的“三管”和“三提”。

“三管”:管好教育教学秩序,管好考试评价,管好教师违规补课。

“三提”:提高教育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关于学生“减负”,喊了十几年,现实却是“越减越重”。这一次“双减”政策会不会一阵风,让反击变得更糟?我们家孩子负担减轻,不去辅导班,别人家孩子去上课。我们做什么呢这是很多家长担心的问题。

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国家这次“双降”的力度比以前更大空。这一方面体现在对补课的打击上。大型教培机构纷纷减员转型,小型补习机构“倒闭”,补课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双减”政策的落实,教育部立即下发通知,每半个月向各省通报“双减”的实施进度。通知很明确。自2021年8月30日起,各省于每月15日、30日前报送“双减”实施进展情况。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汇总分析后,将形成半月一次的专项督导通报。举报重点是作业时间达标学校、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学科培训机构减少、违规培训广告查处、群众举报线索核实等情况。

从这两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一次国家对教育是“认真”的,那么国家为什么要大力推行“双减”政策呢?知道了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更好的理解。

第一,消除“剧场效应”,避免教育的介入。

其实大部分学生并不需要课外辅导,课外辅导对大部分学生的作用微乎其微,甚至辅导越多成绩越差。然而,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到辅导班。注意,送孩子去辅导班的是家长,不是孩子想去辅导班。为什么?

因为辅导班的火爆,造成了“剧场效应”。前排的人站起来“看戏”,后排的人被迫站起来,后排的人也会跟着站起来。这样整个剧场的人都“站着看戏”,产生了无意义的消费。这是“内卷”,教育也是。内卷越来越严重。如果不大力打击补课。

二是负担过重影响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而现在的教育是“唯分数论”,越来越严重,评价方式单一,导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身体发展。“小眼睛”和“胖乎乎的疙瘩”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国家的“军源”就会减少。

而且这些辅导和负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中小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即使是成绩很好的学生,也有很多缺乏学习热情的,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国家的人才选拔有很坏的影响。

第三,降低生活成本,增加人口。

国家放开了“二孩”和“三孩”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很多人从“不敢生”到“不愿生”,都是因为生活成本太高,尤其是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虽然义务教育不花一分钱,但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比以前增加了不知多少倍。辅导班、私立学校、学区房子,你都可以出钱。

第四,大学生找工作难,工厂招不到工人。

一方面,数百万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大量工厂招不到工人,家长不愿意送孩子去技校。这个难题能解决吗?

其实补课或者刷题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智商。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国家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但是这些辅导把一些不适合上大学的学生送进了大学,但是到了大学却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应该尽早分层,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以上原因,国家给学生减负不会是“一句口号”或者“一阵风”。秋季开学后,学生的负担真的会下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服务,无所有权及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网站涉嫌抄袭侵权/非法内容,请发邮件举报。一经核实,本网站将被立即删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111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7
下一篇 2022-11-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