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主要内容

论持久战主要内容,第1张

论持久战主要内容

著作开篇以“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做引子,然后针对这两种错误观点作者进行了一一驳斥,接着引出作者自己的观点: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并通过“能动性在战争中”、“战争和政治”、“抗战的政治动员”、“战争的目的”、“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

“内线中的外线”、“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等既独立而又有联系的篇章的阐述,来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论持久战》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抗战实际情况相结合,让处在水深火热、迷雾中的人们不再彷徨,有了前进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人民群众振奋精神,万众一心,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不可抗拒的凝聚力。1938年五月至六月间,在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这篇军事哲学著作。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分析战争的形势和特点,科学预见战争的前景和进程,明确指出胜利的道路和方法,回答了困扰人们思想的种种问题,对制定全国抗战的战略方针,鼓舞全国人民的必胜信心,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论持久战》发表80周年之际,结合今天的现实问题,学习和汲取其中穿越历史时空的哲学智慧,对于我们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综合分析时代背景和中日国情,将这场战争界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总结:出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特点。从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当前,我们面对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同时要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深刻认识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顺应新时代的新变化新要求,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世界,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3681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09
下一篇 2022-12-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