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第1张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总特征:社会大变革,中国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①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制、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士”阶层活跃,地主阶级和自耕农兴起;各国改革变法(商鞅变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萌芽;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②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小农经济形成;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③文化: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私学兴盛,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诗经》、楚辞开创两大文学流派。

二、唐宋时期(7~13世纪)

总特征:社会革新,中华文明发展繁荣。①政治:唐代,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标志: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和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谏议制度等);宋代,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科举制的确立与发展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②经济:农耕技术成熟并基本定型(曲辕犁);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城市经济功能加强,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并出现最早纸币交子;对外贸易发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唐代海陆并举,宋代海上贸易繁荣)。③文化:儒学发展成熟,唐代三教并行,宋代理学兴起并发展(南宋朱熹理学集大成);唐诗、宋词各领风骚,书法、绘画成就突出,文学艺术日益世俗化、平民化。

三、明清时期(1368~1840年)

总特征:繁盛与危机并存,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中西对比,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①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但专制集权制度已不适应时代潮流;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保守。②经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租佃制普及全国,经济作物普遍种植,高产作物引进并推广种植;工商业空前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加强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③文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王阳明心学集大成,早期反专制的民主启蒙思想产生;八股取士,文化专制;总结:性、集大成的传统科技仍领先世界,但近代科技滞后;西学东渐开始,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文学艺术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气息浓厚,小说、戏剧、书画全面繁荣。

四、清朝中后期(1840~1894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064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0
下一篇 2022-12-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