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八代之衰含义

文起八代之衰含义,第1张

文起八代之衰什么意思(文起八代之衰)

八朝之衰(八朝之衰是什么意思)

“八代文学之衰”是苏东坡对韩愈的褒奖。为什么这么说?

所谓“八朝”,即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其实主要是指两晋六朝,骈文的鼎盛时期。骈文(即现代散文)是当时文人在汉代辞赋的基础上,利用汉语单音孤立的特点发展起来的一种文体。句式基本对仗,用词华丽,节奏细腻。骈文发展到极致,没有散文,没有文字,没有文字,走向形式主义,带来了骈文的危机,文学的衰落。许多进步学者都为扭转这种不良倾向作出了努力,但真正使文学跳出窠臼的却是韩愈。中唐贞元、元和时期,韩愈、柳宗元大力提倡“古文”,风行天下,形成了唐代古文的巨大运动。于是,“古文”逐渐取代了“现代散文”(驳文),统治了散文领域几千年。

韩愈的《古文》,在内容上针对现实,抒发情怀,抒发愤懑,使文章意味深长,为中国古典散文注入了新中国的液体。从形式上看,是用简单的散文写的,文风自由流畅,完全摆脱了六朝以来驳文立的束缚,让人耳目一新。在语言方面,韩愈创造了一种及时的、普遍的文学语言。他所谓的“古”,并不是真的要恢复先秦两汉的风格,而是“唯言而行”,要求把古风语言改成现在的样子,就像司马迁写《史记》一样。他的“复古”其实是为文学创新服务的。于是,韩愈把秦汉时代的瑰丽人物,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日常杂文,开创了另一种艺术风格。

理论上,韩愈主张以《明道》为文,文章的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当时他在百家争鸣中摆事实、讲道理,深刻剖析了“古文”和“今文”的优劣。他客观看待六朝文学,批判吸收有益成分。他称赞王波的《王腾亭序》是初唐反驳的典范。在自己的文章中,如《学概论》等,自然地融合与分散,在扬弃中完成了文学的发展。而团结在他周围的一大批作家和“古文”爱好者,为古文运动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由此,韩愈无论是在创作上还是在理论上,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愧于“八代文学之衰”的美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bake/5447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2-12
下一篇 2022-12-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