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七字对联

经典七字对联,第1张

七字对联大全

上联:花木向阳春不老

下联:骅骝开道景无边

上联:花柳新春莺燕舞

下联:风云盛世骏骐驰

上联:瑞霭盈门春在户

下联:红旗引路马扬蹄

上联:人强马壮康乐日

下联:囤满仓盈富裕年

上联:人欢马叫升平世

下联:燕语莺歌锦绣春

上联:人欢马叫丰收岁

下联:狮舞龙腾改革潮

上联:人得春风牛得草

下联:国扬威力马扬蹄

上联:水如碧玉山如黛

下联:人奋雄心马奋蹄

上联:世纪春风吹绿野

下联:中华神马啸新程

上联:时代强音催快马

下联:中华特色壮金瓯

上联:十里早莺鸣暖树

下联:一群骏马跃雄关

上联:十分春色辉天地

下联:鸿雁翔云迎旭日

上联:青骝夺路起桃烟

下联:文章须纳风云气

上联:魏武挥鞭吟老骥

下联:悲鸿泼墨画神驹

上联:伟业千秋人奋志

下联:征途万里马嘶风

上联:马蹄捷报映晓日

下联:燕语茑歌迎新年

上联:马蹄得意奔新路

下联:鹊语遂心报好音

上联:马叫人欢奔旭日

下联:风驰电掣奋征程

上联:宏图锦绣众人绘

下联:大道逶迤万马驰

上联:红霞瑰丽铺云路

下联:骏马奔腾荡柳烟

上联:红旗指引强邦路

下联:骏马驰骋富国途

上联:红旗招展九州画

下联:骏马奔腾万里春

上联:红旗辉映神州地

下联:骏马喜迎大治年

上联:昂首扬鬃腾浩气

下联:奋蹄踏雪展春风

上联:八骏风驰千里近

下联:一年花发十分红

上联:白马壮心奔大道

下联:青春浩气献中华

上联:百花齐放春光好

下联:万马奔腾国步雄

上联:百花齐放春光好

下联:万马奔腾气象新

上联:爆竹声声催快马

下联:梅花朵朵笑春风

上联:奔彼岸千帆竞渡

下联:越坦途万马扬鞭

上联:奔腾骏马驰大道

下联:浩荡春风遍神州

上联:伯乐明眸识好马

下联:良才妙手展宏图

上联:伯乐选贤识骏骥

下联:英雄酬志效鲲鹏

上联:策马前驱奔四化

下联:闻鸡起舞超群英

上联:车水马龙农家乐

下联:花香鸟语大地春

上联:车水马龙一路景

下联:花香鸟语万家春

上联:春返神州舒画卷

下联:马腾盛世入诗篇

上联:向阳村舍春光媚

下联:和睦人家幸福多

上联:大地时时腾紫瑞

下联:春风处处醉芳菲

上联:硕果累累辞旧岁

下联:歌声阵阵庆新年

上联:人寿年丰家家乐

下联:国泰民安处处春

上联:国逢安定百事好

下联:时际芳春万象新

上联:喜看三春花千树

下联:笑饮丰年酒一杯

上联:五湖四海皆春色

下联:万水千山尽朝晖

上联:春风轻拂千山绿

下联:旭日东升万里红

上联:天上月明千里共

下联:人间春色九州同

上联:冬去犹留诗意在

下联:春来身入画图中

上联:山青水秀风光好

下联:人寿年丰喜事多

上联:高天冬去苏万物

下联:大地春回放面花

上联:花承朝露千枝发

下联:莺感春风百啭鸣

上联:腊梅吐芳迎红日

下联:绿柳展枝舞春风

上联:穷而有志思壮举

下联:学不自满求创新

上联:天增岁月不增寿

下联:春满人间福满门

上联:春回大地千峰秀

下联:日暖神州万木荣

上联:旭日融和开柳眼

下联:春风摇曳送莺喉

上联:碧岸雨收莺语柳

下联:蓝天日暖玉生香

上联:处处桃花频送暖

下联:年年春色去还来

上联:一曲笙歌春似海

下联:千门灯火夜如年

上联:一帘春色门垂柳

下联:万斛珠光地涌莲

上联:九华灯炬云中挂

下联:五彩鳌山海上移

上联:三五星桥连月阙

下联:万千灯火彻天衢

上联:三千世界笙歌里

下联:十二都城锦绣中

上联:万户春灯报元夜

下联:一天瑞雪兆丰年

上联:万户管弦歌盛世

下联:满天焰火耀春光

上联:万里阳和春有脚

下联:一年光景月当头

上联:万家灯火同秋月

下联:大地光明不夜天

上联:万里河山铺锦绣

下联:满城笙管乐太平

上联:及时大放光明夜

下联:与物同游浩荡天

上联:飞龙舞凤成夜市

下联:击鼓踏歌皆春声

上联:天空明月三千界

下联:人醉春风十二楼

上联:天空明月一轮满

下联:人醉春风万里明

上联:中天皓月明世界

下联:遍地笙歌乐团圆

上联:五夜星桥连月殿

下联:六街灯火步天台

上联:火树光腾城不夜

下联:银花焰吐景长春

上联:火树银花家家晓

下联:淑气鸿禧处处春

上联:光腾月殿流蟾魄

下联:花灿星桥吐凤文

上联:凤盘双阙壶天外

下联:鳌驾三山陆海中

上联:凤舒五彩龙衔烛

下联:鳌驾三山蜃结楼

上联:玉烛长调千门乐

下联:花灯遍照万户明

上联:玉宇无尘一轮月

下联:银花有艳万点灯

上联:玉宇无尘千顷碧

下联:银花有焰万家春

上联:匝地楼台春富贵

下联:喧天歌舞夜风流

上联:乐同万户金吾驰

下联:夜是三元玉漏停

上联:华灯灿烂逢盛世

下联:锣鼓铿锵颂丰年

上联:灯火交辉元夜里

下联:笙歌簇拥月明中

上联:灯同月色连天照

下联:花怯春寒傍月开

上联:轮影暂移花树下

下联:镜光如挂玉楼头

上联:金市灯光游子月

下联:珠帘香袭美人风

上联:明烛送来千树玉

下联:彩云移下一天星

上联:明月皎皎千门秀

下联:华灯盏盏万户春

上联:银花火树开佳节

下联:紫气丹光拥玉台

上联:雪月梅柳开春景

下联:花灯龙鼓闹元宵

上联:笙歌声拂长春地

下联:星月光映不夜天

上联:淑气鸿喜家家乐

下联:彩灯春花处处新

上联:寒笳送走人间腊

下联:晓角吹回雪里春

上联:晴空一镜悬明月

下联:夜市千灯照碧云

上联:安全生产年年好

下联:团结经营处处春

上联:百年天地回元气

下联:一统山河际太平

上联:百鸟和鸣唱春曲

下联:万民欢愉庆丰年

上联:百鸟鸣春歌盛世

下联:千家致富颂升平

上联:百事亨通廉政果

下联:千门学问富民根

上联:百业沧桑惊世界

下联:廿年改革壮中华

上联:百业繁荣奔富路

下联:九州团结共兴邦

上联:百业繁荣歌盛世

下联:万家欢乐庆新春

上联:百业千行争奉献

下联:五湖四海竞风流

上联:百业兴隆歌盛世

下联:万家欢乐庆新春

上联:百业兴隆国策好

下联:万民幸福世风清

上联:百业兴隆千秋业

下联:三春和暖万里新

上联:百族人民今日富

下联:千年古国此时强

上联:百族同歌焦裕禄

下联:千秋永颂孔繁森

上联:爆竹红天春霞染

下联:欢歌醉地惠风和

上联:爆竹千声歌盛世

下联:梅花万点报新春

上联:爆竹生花春满堂

下联:蜡炬摇红喜盈门

上联:爆竹声声庆丰岁

下联:梅花点点报新春

上联:爆竹声声庆盛典

下联:彩灯盏盏邀祥和

上联:爆竹声声人间福

下联:礼花朵朵天下春

上联:爆竹声中辞旧岁

下联:梅花香里报新春

上联:爆竹一声辞腊月

下联:红花万朵笑春风

上联:北国耘田歌泽雨

下联:东篱把酒颂党恩

上联:碧水迎春莺燕舞

下联:青山滴翠蝶蜂飞

上联:碧天瑞霭千门晓

下联:玉槛春香九陌晴

上联:遍地腾欢歌国泰

下联:普天共乐颂民安

上联:才谱抗洪英雄曲

下联:又写治水儿女诗

上联:才饮甲子稻香酒

下联:又唱乙丑布谷歌

上联:苍天大地丰盈世

下联:碧水青山锦绣春

上联:草长莺飞春意闹

下联:山欢水笑彩云归

上联:草长莺飞春意闹

下联:山清水秀彩云归

上联:草木滋荣春意满

下联:人民幸福党恩深

上联:草色亦含新气象

下联:春光犹是旧年华

上联:姹紫嫣红春不老

下联:茂林修竹草常青

上联:车水马龙农家乐

下联:花好月圆大地春

上联:出外求财财到手

下联:居家创业业兴隆

上联:创大业一帆风顺

下联:望前程万里生辉

上联:春城千座飞捷报

下联:沃野万顷捧黄金

上联:春到处乾坤锦绣

下联:运来时门第生辉

上联:春到福到吉祥到

下联:家和人和万事和

上联:春到门庭四季青

下联:福临小院合家欢

上联:春到堂前增锐气

下联:日照庭上超祥光

上联:春风拂柳江山秀

下联:细雨润花满堂红

上联:春风拂面千村暖

下联:好雨知时五谷丰

上联:春风化雨花千树

下联:政策归心福万家

上联:春风化雨江山秀

下联:柳笛欢歌岁月新

上联:春风化雨千山翠

下联:特色兴邦万众钦

上联:春风化雨千山翠

下联:政策归心万众欢

上联:春风化雨润万物

下联:政策归心暖千家

上联:春风惠我财源茂

下联:旭日临门人寿康

上联:春风惠我千村绿

下联:时雨宜人四化兴

上联:春风染绿生财树

下联:喜雨浇开致富花

上联:春风入户人人喜

下联:瑞气盈庭事事兴

上联:春风送暖花盈户

下联:科技兴农福满门

上联:春风送暖跨新纪

下联:特色脱贫奔小康

上联:春风送暖千村乐

下联:瑞雪呈样万户欢

上联:春风堂上紫燕舞

下联:细雨庭前红梅开

上联:春风细剪池边柳

下联:旭日浓妆岭上梅

上联:春风细雨秀天地

下联:安定团结得人心

上联:春风掩映千门柳

下联:碧涧萦回十里花

上联:春风掩映千门柳

下联:暖雨催开万径花

上联:春风杨柳添新意

下联:祖国山河改旧观

上联:春风摇绿千丝柳

下联:细雨抹黄五谷花

上联:春风已着花千树

下联:丽日频添果万株

上联:春风有意苏千卉

下联:好雨知时润百花

上联:春风乍暖新宅第

下联:幸福常临勤俭家

上联:春风着意山山绿

下联:惠政归心处处春

上联:春回大地风光好

下联:福满神州气象新

上联:春回大地千山秀

下联:福到人间万象新

上联:春回大地山河秀

下联:日暖神州气象新

上联:春回华夏风云壮

下联:日照神州四化新

上联:春联副副舒民意

下联:爆竹声声谢党恩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放

下联:福满人间万众欢

上联:春临柳谷莺先觉

下联:露滴松枝鹤有声

上联:春涂杏蕊花皆笑

下联:雨润松针叶尽娇

上联:春夏秋冬走红运

下联:东西南北广进财

上联:春信千家传紫燕

下联:山歌一曲动银锄

上联:春盈大地群芳艳

下联:福满人间举国欢

上联:春盈四海家家喜

下联:喜满九州处处春

上联:春盈四海千家乐

下联:花漫九州万里娇

上联:春雨染成千里绿

下联:东风吹得百花红

上联:春雨如酥开梅蕊

下联:繁花似锦染红霞

上联:春雨知时滋万物

下联:紫阳有意暖千家

上联:大地风和山染翠

下联:蓝田日暖玉生烟

上联:大地回春果正繁

下联:东风送暖花先发

上联:大地回春红艳艳

下联:神州贺岁乐悠悠

上联:大吉大利长富贵

下联:好年好运永平安

上联:党引春风扬正气

下联:国开富路架金桥

上联:党政扶贫春万里

下联:乡村减负福千家

上联:地献粮棉山献宝

下联:民增福寿国增强

上联:地增产量人增寿

下联:春满乡村喜满家

上联:东风吹出千山绿

下联:春雨洒来万象新

上联:丰收年景丰收乐

下联:遍地春风遍地歌

上联:丰收千曲歌新岁

下联:富裕万家颂党恩

上联:丰收岁月家家醉

下联:盛世时光处处歌

上联:丰衣足食千家乐

下联:丽日和风百花娇

上联:逢天时天赐鸿福

下联:得地利地生财宝

上联:福多财多喜气多

下联:风顺雨顺时运顺

上联:福禄寿三星高照

下联:天地人一体同春

上联:福门年年走旺运

下联:宝地步步发大财

上联:福气欣盈新世纪

下联:寿星喜满大中华

上联:街头灯影逐花影

下联:村中梅香伴酒香

上联:赏月极乐繁华地

下联:秉灯同游不夜天

上联:溶溶月色连灯市

下联:霭霭春色满夜城

上联:蜃楼海市落星雨

下联:火树银花不夜天

上联:碧树银台万种色

下联:野花啼鸟一般春

上联:舞凤飞龙成夜市

下联:踏歌击鼓助春声

上联:耀眼宏图灯映月

下联:动人春色画中诗

七字对联大全

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八骏之名,一曰绝地,二曰翻羽,三曰奔霄,四曰越影,五曰逾晖,六曰超光,七曰腾雾,八曰挟翼”。

《穆天子传》中记载为:骅骝、騄耳、赤骥、白羲、渠黄、逾轮、盗骊、山子(柳宗元的《观八骏图说》即采用这种说法)。

其他

八骏马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绘八匹各具英姿的骏马。八骏指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周穆王的8匹名马。其名目说法不一。

八骏马也是乐曲名。是弦管,即福建南音的代表曲目。

乐曲介绍

《八骏马》以八骏为题材,音调古朴、节奏鲜明,生动地表现了骏马展足的动态。

八骏马:又名《八走马》,“八骏”为周穆王(前1001一前951)所用之良马,乘以周行天下。骏马是我国历代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五代晋时的史道硕画有《八骏图》。本曲也以八骏为题材,用写意和写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描形传神。用洞管形式演奏。

1、悲鸿所画的奔马,奔腾驰骋,桀骜不凡,自由奔放,欢快振奋,观之令人惊心动魄,在写实之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2、画家不仅把骏马作为自己绘画的象征,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是对自由和激情的赞美和讴歌。

3、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

4、在技法上,他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又参用西方的透视法、解剖法等,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用笔刚健有力,用墨酣畅淋漓。

5、晕染全部按照马的形状结构而施加,墨色浓淡有致,既表现了马的形体,又不影响墨色的韵味。徐悲鸿的马是中西融合的产物,这种融合是极为成功的。

6、作品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造型独特,气势恢宏,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扩展资料:

历史记载:

《八骏图》是从六朝起就很流行的一幅画。画的是周穆王游昆仑山时为之驾车的八匹良马。有关八骏的名目,各书记载不同。

作者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

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骏图

1号线:大红色2号线:淡绿色3号线:4号线:深紫色5号线:浅紫色6号线:深粉色7号线:橘8号线:蓝色9号线:淡蓝色10号线:淡紫色11号线:深棕色12号线:深绿色13号线:粉色21号线(原11号线浦东南汇段):深灰色

关于沈从文小说创作研究综述
摘要:近几十年来文艺界对沈从文作品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对他的文学批评
和政治批判发展到后来对他作品的肯定及重视。期间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在研究中还
存在着不足,尚须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沈从文 小说研究 综述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沈从文是一个容易引起争论的作家,有关他的作品研究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已发生。在此,笔者将分“早期沈从文研究”(1949年以前的研究)和“当代沈从文研究”(1949年以后的空白期和新时期以来到现在的研究)两大部分,努力对沈从文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形势做一较为全面的论述。
一、早期沈从文研究
早期沈从文研究有不少地方或者失之偏颇且比较单一,但它毕竟是沈从文先生尚在文坛时的论说评论,不但具有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而且也是沈从文作品研究的基石与铺垫。
在早期沈从文小说研究中,有关他的小说评论,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评倾向与模式,其一,以思想性及真实典型论为核心的社会学批评模式,这些批评主要以沈从文早期创作和乡土题材作品为对象,“空虚的作家”[1]“没有思想的作家”[2]“作品人物都是空洞无物的”[3]“那种轻松,那种优美,都是无聊而甚至应该排斥的”[4]等结论。其二,对他作品创作的独特风格的认可,苏雪林堪称这类批评的突出代表。她在《沈从文论》中揭示出沈从文作品“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到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20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5]刘西渭的观点也有代表性,在他的《〈边城〉与〈八骏图〉》中,认为沈从文的艺术创作表现了“具体的生命”,而他“所涵有的理想”是融化在作品中“各自的生命里”的
建国前夕,则由原来的文学批评转化为政治定性。郭沫若在《斥反动文艺》一文中,对沈从文的文学活动作了更为全面的批判:沈从文不仅是“桃红色”的代表,“作文字上的裸体画,甚至写文字上的春宫”;更为严重的是“特别的沈从文,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对派而活动着。”表明当时在沈从文的评论和研究上存在着误区。
二、当代沈从文研究
进入新时期以前,从49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这大约三十年间,没有一篇有关沈从文研究的文字发表。就在沈从文政治上受批判,创作被漠视的30年间,在海外的华人学者中,沈从文研究却取得了明显进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和香港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中有关沈从文的论述。这两部文学史对沈从文的评价在这样三个方面是完全一致的。1 对沈从文“大家”地位的给定、2 将他的研究纳入世界文学的视野、3 肯定了沈从文对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深层关怀。
进入80年代,沈从文从以往被埋没和遭贬抑的状况一变而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陆文学界的沈从文作品研究也逐渐从较为零散的一般性文学批评和政治评判发展为科学深入的系统研究,并于1988年沈从文逝世后达到高峰。在此期间编写的如钱理群等著《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杨义著《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二卷〕等各类文学史开始对沈从文及其创作进行较为重点的评述,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 从政治上为沈从文“平反”正名。凌宇的《沈从文小说的倾向性和艺术特色》及其后来的研究专著《从边城走向世界》皆以相当的篇幅论证沈从文并非“反动作家”,余永祥在《一幅色彩斑斓的湘西历史画卷》一文中进一步提供了沈从文并非反动作家的证据。2 对沈从文创作方法的辨析。董易在《自己走出去的路子》一文中认为,沈从文的早期创作是浪漫主义的,而在30年代,他的思想和艺术处于成熟之境,已经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创作。而另一些研究者认为最能体现沈从文创作风格的是写实与抒梦两者的结合。3 从乡土文学或抒情小说代表作家交代阐释沈从文创作的美学价值。如高云在他的《沈从文论》中指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对中国乡土风俗描写得最细致、最充分的”是沈从文;许志英、倪婷婷则认为,沈从文的作品给人们提供了“区别于古代的田园牧歌式的另一种环境下的乡村生活”。而凌宇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轨迹及其人生内容的审美选择》中指出沈从文的小说“完成了抒情小说从题材到形式的质的飞跃。”4 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与思路。不少论者从沈从文的创作与民间文学关系的角度来阐述,如笛论富的《植根于民间—沈从文小说的特有风貌》,从沈从文及创作与苗族血缘关系的角度,如龙海清的《论苗族作家沈从文及其创作》,从肇始于五四的爱与美的文学主题之于沈从文的角度,如何益民的《沈从文的〈边城〉》,从沈从文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的角度,如尚喜平的《一个探索者的足迹》等等。这些研究并非处于同一水平,其成果也等次有差,但显示出沈从文作品内涵的丰富性。
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继承前一时期的优良传统和巨大成果的背景下,沈从文作品研究进一步发展,向纵深和更加全面系统的方向推进,成果丰硕新论不断,形成一个初步繁荣的局面。本文侧重对其创作主体的背景思想、作品分类及单篇研究、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等这几方面入手, 做一尽可能全面的综合和概括。
(一)背景研究
如何看待家世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带来的影响,有的研究者认为沈从文从军队出走并踏上文学道路的行为,以及他作品中流露出的贵族气息等都与他的家世有极大的关系。他的整个创作可以看作是“对于那种受人尊敬的家世及家世所照亮的童年情景的追溯与偎依。”[6]另有评论者则认为单凭祖父一代为官便认为沈从文出身官僚豪门是勉强的,他继承了父辈一代的“生存自由”及“生存奋斗”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上的影响为他的一生崇尚自由、执著于理想定下了基调。[7]金介甫先生认为“湘西对沈从文后来偏爱文学可以说影响甚微,原因是他生长在军官之家,而不是出身在书香门第。”[8]总的来说,家世背景并非促使沈从文走上文学道路的直接原因。
(二)作品分类及单篇研究
对于沈从文小说作品的分类,通常是按照乡土与都市两大题材序列进行,也有研究者按时间的顺序认为沈从文早中期的湘西作品呈现出唐诗的意境美,而后期的湘西小说则是一种宋诗般的理性美。此外也有部分评论者从其他角度进行分类研讨:如韩立群的“军旅小说研究[9]及谭怡楚的“情爱文学研究” [10]均属一家之言,还有待进一步论证与讨论,总的说来,对于沈从文作品的分类及相应研究基本上沿袭了80年代的思路与方法,除了在其都市小说局限问题上有一定进展外,新的内容不多。
与此同时,单篇作品的研究也有一定深化,关于沈氏的代表作《边城》的探讨自然是重中之重,具体内容可参看吴蕴东《新时期以来〈边城〉研究述评》,而对于沈从文其他的小说研究者引发了一些争议,如《丈夫》是“表现了人性复归的主题,还是自始至终体现了一种夫权压迫和夫权制文化意识?”[11] 《萧萧》的结局是“写出了萧萧及她周围的人过着世代相因的愚昧而麻木的人生”, [12]还是仅仅“通过萧萧命运的戏剧性变化来为湘西人的随其自然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原则提供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3]——这些争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为形成新的学术争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
90年代学术界将沈从文小说与中外文学作品对照起来进行研究,这为其提供了新的视野,也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关于沈从文小说与外国文学比较研究中,凌宇是最早注意把沈从文与外国文学联系起来研究的探索者。他这方面的研究突出表现在两篇专论中,一篇是《从苗汉文化和中西文化撞击看沈从文》,一篇是《探索生命的底蕴》,书中详细地谈到沈从文创作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及受西方观念的影响。其后的赵学勇在《沈从文与东西方文化》一书就论述了沈从文与中外文化思想相呼应的一面,并由此而发现和证明了其创作意蕴中一些独到之处。吴立昌在他的专著《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一书中更是全面深入地论述了沈从文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说的关系。
一些研究者以20世纪文学发展的整体性眼光对沈从文小说进行考察时发现了部分现当代作家与沈从文在创作上的联系,有人认为沈从文与当代文坛上的乡土作家贾平凹表现出文化价值取向与审美追求上的相近,也有人从文体角度对比沈从文与汪曾祺,认为后者虽师承前者,但他们在语言、叙事视角、结构、哲学意蕴等方面都有微妙差异。还有研究者在借助乡土文明来批判城市文明这一点上将张承志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都将同一文化体系中不同层面上的中国城乡文明加以对照,并以人性、道德状况作为揭示城乡文化巨大差异的切入点,但沈、张两人又毕竟存在着文化起点、时代背景等造成的深刻差异。”[14]
综观近几十年来学者对沈从文小说的研究,不难看出,研究思路上由注重作品的分析开始向深入细致的主体倾斜,研究的思想从偏狭走向开阔,研究的方法采取了新领域多角度的认识,如引进了西方哲学的理论和方法、结构主义、原形批评、比较文学形象学方法、精神分析法说等,可以说研究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与此同时研究中还有些问题只是初步地提出,尚须进一步探讨,如沈从文小说与福克纳作品的比较研究,沈从文小说的叙事学研究等,还有一些研究层面仍有待开掘,如小说中湘西的兵政文化、傩戏文化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从文的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将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
注释:
[1] 侍桁 《一个空虚的作家》 载1931年《 文学生活》1卷 1期
[2] 贺玉波《 沈从文作品批判》 《 中国现代作家论》 第2卷 上海大华书局 1936年版
[3] 贺玉波《 沈从文作品批判》 《 中国现代作家论》 第2卷 上海大华书局 1936年版
[4] 李同愈 《 沈从文的短篇小说》 载《新中华》 1935年3卷7期
[5] 苏雪林 《沈从文论》 原载《文学》 第3卷第3期 1934年9月
[6] 黄献文《 论沈从文家世对其创作道路的影响》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哲社版)1996 第1期
[7] 向成国《自然的精灵》 《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1995 第3期
[8] 金介甫《沈从文传》 时事出版社 1991年版 第28页
[9] 韩立群《 沈从文论——中国现代文化的反思》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4年版
[10] 谭怡楚《 沈从文情爱文学论》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0 第2期
[11] 美 张盛泰《传统夫权失而复得的悲喜剧——重读沈从文的〈丈夫〉》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2第2期
[12] 山风 《心灵的悲剧——读沈从文〈萧萧〉》 《名作欣赏》 1996第5期
[13] 程丽蓉《创作心理距离与沈从文的小说》 《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第2期
[14] 王喜绒《一个独特的文化审美视角——从沈从文到张承志》 《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第2期
参考文献:
[1] 《沈从文文集》 花城出版社、三联书店香港分店 1984年版
[2] 《沈从文全集》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2年版
[3] 司马长风 《中国新文学史》 昭明出版社 1975年版
[4] 杨义《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2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8年版
[5] 凌宇 《沈从文传》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88年版
[6] 凌宇《从边城走向世界——对作为文学家的沈从文的研究》 三联书店 1985年版
[7] 金介甫《沈从文传》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2年2月版
[8] 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9] 孙冰编《 沈从文印象》 学林出版社 1997年版
[10] 巴金、黄永玉等:《长河不尽流——怀念沈从文先生》,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室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1989年版
[11] 凌宇《 沈从文创作的思想价值论》 《文学评论》 2002年第6期
[12] 王保生《沈从文评传》 重庆出版社 1995年版
[13] 高恒文《京派文人:学院派的风采》,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3236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