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冯·法金汉的生平

埃里希·冯·法金汉的生平,第1张

法金汉于1896年至1903年在中国服役,参与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战争。1913年,他出任普鲁士战争部长(相当于德国国防部长)。他一开始并不主张德国卷入全面战争,但是很快他改变了立场,敦促德皇威廉二世向英国、法国宣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之一。
1914年9月14日,德军在第一次马恩河战役中受挫,史里芬计划失败。法金汉接任德军总参谋长,策划了“向大海进军”行动,意图夺取法国北部港口,切断英法两国的直接联系,但是在第一次康布雷战役中失败,未能克尽全功。
法金汉主张德国应该将战略重点放在西线,这与保罗·冯·兴登堡和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的东线战略相冲突。在1916年初,法金汉强行发动凡尔登战役,希望能够造成2:1的伤亡比例,逼迫法国耗尽力量。但是,在付出25万人死亡的代价后(他也因此被称为“凡尔登屠夫”),这个战略目的未能实现。法金汉因此被解职,兴登堡继任总参谋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起因
1939年9月1日,德国对波兰不宣而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仿佛转眼间,距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过了60年。回顾历史,分析这场人类社会经历的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程度最深的全球性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对今天的世界有着非常重大的借鉴意义。认真吸取历史的教训,人类才能真正避免再次走入战争的深渊。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埋下祸根
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与协约国在法国巴黎东北的贡比涅森林签订投降协议。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宣告结束。战争结束后,协约国集团于1919年和1922年在巴黎和华盛顿先后召开了国际会议,讨论重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问题。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终建立了战后初期的国际体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德国问题。许多人认为:协约国不承认德国的大国地位是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因此,当时许多欧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够处理好这一问题,就可以使欧洲避免另一场战争。但是,英、法、美三国 *** 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在处置德国时采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从而背离了制定这一条约的初衷。
一纸和约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德国问题吗?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余年,无论协约国集团在处置德国问题时怎样大发仁慈,都难以改变德国老百姓心中约定俗成的基本认识:战争赔款是德国贫困的根源。不管是濒于破产的商人、收入菲薄的教师,还是失业的工人,都把他们贫困的原因归咎于战争赔款。在德国人看来,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普鲁士占领了100多年的但泽(今波兰格但斯克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际联盟和波兰共同管辖)成为了自由市,波兰走廊把东普鲁士同德国本土分割开,德国丧失了所有的殖民地,所有这一切带给德国的只有贫弱和苦难。德国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根本方法,是推翻压在他们头上的《凡尔赛和约》。此时,大多数德国人心中想的只是:复仇!复仇!复仇!希特勒和纳粹党的出现恰恰迎合了德国人这种急于报复的极端民族主义心理,因而轻易上台执政。
在巴黎和会上,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没有获得他想要的特权,一怒之下拂袖而去。奥兰多回国后政府倒台。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要国家日本,其膨胀野心也与华盛顿会议上处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殖民地、重新划分远东政治格局有关。因此,后来的历史学家们不客气地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本身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分赃不均的产物,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孕育的畸形儿!
姑息养奸 法西斯泛滥世界
20世纪30年代,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以1939年纳粹德国侵略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束,中间穿插着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这十年中,世界从烽火点点到硝烟成片,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深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普遍幻想今后永远不会再有另一场世界大战了,饱受战争之苦的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过度泛滥。“和风”劲吹之下,欧洲各国大规模裁军,对纳粹党在德国上台可能造成的危害疏于防范,形成了它得以壮大的外部条件。同时,英、法、美等国家对于德、意、日在全世界的侵略行径不闻不问、姑息养奸,使得法西斯毒瘤泛滥世界,成为危害人类和平的重大隐患。
1933年,和平的热望鼓动着大多数英国人,法国人则在德法边境修筑了蜿蜒几百公里的马其诺防线,并在德国东部联合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制约德国的“小协约国”集团,自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永享太平了。与此同时,纳粹党执政后的德国却在悄然重整军备,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并秘密发展被《凡尔赛和约》禁止的空军和坦克部队。意大利和日本这两个法西斯国家也争相扩军备战,磨刀霍霍,准备大干一场。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了中国东北。“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政府一面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一面将希望寄托在英法主导的国际联盟身上,希望由“国联”出面制裁日本。英法把持的“国联”虽然高举“道义”的大旗,但对日本的侵略行径却裁而不制。这一方面是由于西方列强要维持与日本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若翻翻历史书就会发现,它们中哪一个没有过类似侵略行径呢?此时,被世界舆论寄以厚望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又埋头于“新政”,不愿涉足国际事务,这无异于鼓励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
国际联盟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开了一个既可悲又可怕的先例。在这之后,法西斯国家摸到了“绥靖政策”的脉搏,在世界各地频繁侵略,最终将世界推入了大战的深渊!
“绥靖政策”将世界推入大战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国陷入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之中。凭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时任德国经济部长)的经济才能,德国的经济实力几乎发挥出了全部的潜能。但是,饱受《凡尔赛和约》制裁的德国军队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战爆发的1939年,德国人还根本没有为一场长时间的战争做好充足的准备。
那么,是什么力量导致法西斯国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险孤注一掷,但又不断得手,从而将整个世界拖入一场几乎灭绝人类的世界大战中去呢?答案是:“绥靖政策”。
什么是“绥靖政策”?一般的解释是:西方列强为防止战火烧到自己头上,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没有此时英法等世界主要国家所奉行的“绥靖主义”,希特勒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个跳梁小丑而已。那么,英法等国是如何“绥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毁《凡尔赛和约》,35万德军奉命进入了莱茵非军事区。当时的德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与驻扎在莱茵河对岸的法军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还下了这样的命令:一旦遇到法军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国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战面前畏缩不前,英国政府又采取“超然”态度,使得希特勒顺利度过了“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希特勒挑战《凡尔赛和约》的第一个动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奥地利总理舒士尼格与国内民族主义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时,纳粹党人赛斯·因夸特在德国的支持下就任奥地利总理。当晚9时10分,赛斯·因夸特发出电报,请求德国援助。但希特勒早在当晚8时45分就已命令德军进军奥地利。3月13日,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其实,当时德军在入侵之前根本没有做好作战准备,其车辆有70%在路上抛了锚。
德奥合并,更准确地说是德奥合并的方法和结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绥靖主义”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战的路上走出了关键的一步。德军入侵奥地利的整个过程进行得出奇的顺利,以至于希特勒本人也被这种胜利的情绪所感染。
在这之后,他以在民族问题上处理不当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给予其境内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拥有几十个师、数十万人的捷克斯洛伐克军队装备还是比较精良的,其战斗力足以抵抗德国军队的入侵。但这支雄师在英法“绥靖政策”的压力下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生平第一次乘飞机出行,赶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别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据会议记录,张伯伦没有问过能否保持一个领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也没有问过这对西方列强会产生什么样的战略影响,甚至根本没有考虑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了希特勒。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慕尼黑会议上的另一个“绥靖主义”者。在9月18日的会议上,法国总理达拉第力图使英国人相信:希特勒是个诚实办事的人,他在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绝不会再寻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领土。张伯伦则说:“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现在向他们提出的建议并确定不会同时发生军事政变的话,英王陛下政府准备参加拟议中的保证。”达拉第的一句话把英国推进了世界大战,而张伯伦的一句话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难的深渊。
9月29日,张伯伦与达拉第、墨索里尼、希特勒在慕尼黑举行了四国首脑会议,正式签署了《慕尼黑协定》。协定签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进会议厅,张伯伦和达拉第向他们宣布协定的内容,还告诉他们:“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决词”。
返回伦敦,面对机场上欢呼雀跃的人群,张伯伦不禁高喊:这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二次将伟大的和平从欧洲大陆带回!
但是,没过多久,法西斯的炸d就落到了他们的头上。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同日对英美宣战,大战真正具有了世界规模。“绥靖政策”的苦果终于砸到了绥靖者自己的头上。

参考资料:

>

波特兰公爵本名威廉·亨利·本廷克,1738年4月14日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布尔斯楚园(Bulstrode Park)。他有两名胞姐、两名胞妹及一名胞弟,而作为家中长子,他甫出生即从父亲袭取得礼节性封号,故早年又通称为蒂奇菲尔德侯爵(Marquess of Titchfield)。蒂奇菲尔德侯爵的家族相当显赫富有,父亲为第二代波特兰公爵,在全国各地拥有多处田产。至于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哈利(Lady Margaret Harley)是第二代牛津伯爵的女儿,在诺丁汉郡拥有一座规模宏大,名为威尔贝克大修道院(Welbeck Abbey)的家族宅第。
蒂奇菲尔德早年入读伦敦的西敏公学,后来升读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1757年2月1日从大学取得文学硕士学位毕业。毕业后,蒂奇菲尔德侯爵与胞弟爱德华·本廷克勋爵(Lord Edward Bentinck,1744年-1819年)游历欧洲大陆,期间曾到访过波兰、德国及意大利等地。 退出政府后,波特兰公爵透过自己的家族影响力,继续为不少罗金汉党人取得下院议席,但自己却陷入财政危机。在1767年8月,他与詹姆士·劳瑟爵士(Sir James Lowther,1736年-1802年)就多幅位于卡莱尔的土地业权问题展开法律诉讼,有关诉讼一直持续到1776年8月才告终结。虽然波特兰最后获判胜诉,可是他却因为要支付庞大的讼费而几近陷于破产。另一方面,他又在同年与生母波特兰公爵太夫人达成协议,答应每年向她提供16,000英镑租金,以继续居住于由她拥有的布尔斯楚园,至于公爵太夫人自己则居于威尔贝克大修道院。为了支付大笔款项,波特兰公爵被迫出售大片位于坎布里亚郡的土地以作周转。
在1782年3月,时任首相诺斯勋爵领导的托利党政府终因为英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大败而垮台,结束长达12年的执政。英王乔治三世当时除了求和以外,别无他途,他因此转而向主和的辉格党招手,寻求组阁可能性,结果罗金汉侯爵得以第二度出任首相。罗金汉上任后委任波特兰公爵为爱尔兰总督,至于波特兰岳丈的胞弟约翰·卡文迪许勋爵(Lord John Cavendish,1732年-1796年)则获委任财政大臣。
波特兰公爵在1782年4月14日抵达爱尔兰都柏林正式上任,可是罗金汉侯爵却突然在同年7月1日卒故,政府内部随即出现纷争。罗金汉死后,乔治三世委任亲皇室的内政大臣谢尔本伯爵接任首相,但外相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及财相约翰·卡文迪许勋爵却大表反对,并向乔治三世要求由波特兰公爵出任首相。他们的请求被拒绝后,两人双双在7月从内阁辞职,谢尔本却邀请托利党的小皮特加入内阁,接任财相,使辉格党进一步陷入严重分裂。到同年9月15日,波特兰公爵跟随福克斯等人辞任爱尔兰总督,此后其他辉格党人物如埃德蒙·伯克及理查·布林斯里·谢里敦也纷纷从内阁辞职。
到1783年2月14日,福克斯与政敌及前首相诺斯勋爵出乎意料地合作,组成“诺斯-福克斯联盟”,并向外宣称联盟是建基于“深厚的善意及互信”,但他们的主要目的仅仅旨在务求推翻谢尔本政府。乔治三世曾极力维护谢尔本及阻止两人组阁,但在得到托利党及以福克斯为首的辉格党反对派支持下,他们在1783年4月2日于下院取得足够优势,成功使谢尔本政府垮台。由于波特兰公爵在辞职后已成为辉格党罗金汉派系内最德高望重的人物之一,因此这个诺斯-福克斯联盟亦授意由他出任首相,但事实上,波特兰公爵在政府中的地位可谓有名无实,虽然身为首相,但扮演的角色却是无关重要,而大权则落在分别出任外务大臣的福克斯,以及出任内政大臣的诺斯勋爵身上,政府施政主要由两人所全权主导。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也是乔治三世自登位以来,首次没有参与其中的组阁行动。其中,内阁及首相人选完全由福克斯与诺斯勋爵等人内部协商而定,福克斯甚而宣称这次组阁是以“民主原则”进行,没有受皇室干预,而且“为宪法带来完全改变”。不过,乔治三世则责难联盟政府的组成是“王国有纪录以来最胆大妄为及不讲道德的举动”这个背后由福克斯及诺斯控制的政府,支持度没多久就因为多项争议而急剧下滑,到同年12月19日更因为福克斯提出的《印度草案》遭上议院否决而被迫垮台。在得到19名上院贵族支持下,乔治三世遂选择以年仅24岁的小皮特出任首相,联盟政府至此寿命仅仅约八个月而告终。当波特兰公爵卸任首相时,乔治三世没有按惯例召见波特兰收回首相印鉴,而是派侍从到波特兰那里取回印鉴。由此可见,波特兰公爵虽然没有在政府发挥影响,但却仍然因为加入联盟任相而被乔治三世敌视。 波特兰公爵卸任首相后,他随福克斯成为议会内的反对派,并与托利党的小威廉·皮特政府对立,但他事实上主要花时间待在布尔斯楚园,并对音乐产生浓厚兴趣。未几,法国大革命于1789年爆发,波特兰公爵与福克斯等辉格党人起初也对当地的大革命表示认同及支持,但他们后来却随着大革命愈演愈烈而陷入分歧。在1792年,法王路易十六被废黜,随后更在翌年遭送上断头台处决,这一系列事件在英国的上流社会引起很大恐慌。波特兰作为国内主要的大地主及贵族之一,也担心法国大革命浪潮一旦蔓延英伦,自己也可能会自身难保,因此他对法国大革命日益采取保守及予以保留的态度,与党友福克斯的激进立场愈走愈远。
同时间,波特兰公爵也开始跟随其他如埃德蒙·伯克的辉格党人一样,转投小皮特的托利党阵营,并慢慢认同有关托利党反对议会改革及反对天主教解放等等的主张。在1792年10月,波特兰接受任命出任牛津大学校监,同时接受大学颁授荣誉民法学博士,以向托利党政府示好,不过他却在同年婉拒英王颁授的嘉德勋章。此外,波特兰与皮特两方亦分别委托马姆斯伯里勋爵(Lord Malmesbury)及大法官拉夫伯勒勋爵进行谈判,讨论两派合作的可能性,但由于波特兰公爵担心将两方的合作公开会引来负面反响,所以谈判一直谨慎小心地进行。踏入1794年以后,波特兰公爵随着法国踏入恐怖统治而公开表态支持皮特,并在同年7月14日接受皮特政府任命,到内阁出任内务大臣,同时在7月16日更接受英王颁授嘉德勋章,到翌年6月又荣任诺丁汉郡郡长;至于他的长子蒂奇菲尔德侯爵亦连带在1794年8月获委任为米德尔塞克斯郡长。面对波特兰公爵转投托利党,辉格党激进派别的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没有特别感到惊讶,但就表示难以想像他与其他转投皮特的辉格党员会这样“羞辱”自己。 波特兰公爵与皮特的合作,亦连带使一些原属辉格党的党员获招揽入内阁供职,其中菲茨威廉勋爵获委为枢密院议长、乔治·史宾塞勋爵任掌玺大臣、另外威廉·温德姆则任陆军大臣。至于波特兰公爵上任内务大臣不久,英国各地因为谷物短缺而爆发零星暴动,波特兰遂参与当时一度流行的罢吃面包运动,以减少耗用小麦。到1795年,为防止伦敦发生暴动,他还在伦敦外围派重兵驻防,此外,政府又相继引入《1795年外国人法案》、《1795年叛国法案》及《1795年煽动性集会法案》等高压法案,大大增加了内务大臣的权力,但总括而言,大不列颠地区在他担任内务大臣期间相对安宁,未有出现大规模的骚乱。
另一方面,波特兰任内亦负责主管爱尔兰地区的事务。在1794年12月,他委任其朋友菲茨威廉勋爵出任爱尔兰总督,但菲茨威廉甫于爱尔兰上任后,即向当地居民宣布天主教徒将获政府平等对待。波特兰对菲茨威廉的言论相当不满,随即在1795年1月将他撤换。然而,波特兰公爵撤换菲茨威廉一事,引起不少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强烈反对,当地更有舆论指责波特兰出卖了爱尔兰,此后爱尔兰的局势不断恶化,后来更于1798年爆发大规模的爱尔兰叛乱。叛乱期间,波特兰公爵下令时任爱尔兰总督康沃利斯勋爵及爱尔兰首席秘书卡苏里勋爵以武力镇压乱事,使乱事不出数月而平息。 退出内阁后的波特兰公爵主要花时间在布尔斯楚园休养,打算安享晚年。可是晚年的他备受肾病及痛风困扰,在1806年3月还接受一个移除肾石的手术,而那时候麻醉药尚未发明,所以手术为波特兰带来极大痛楚。另一方面,波特兰安享晚年的愿望很快就落空,原因是格伦维尔勋爵的“贤能内阁”争端不断,组阁仅约一年多,就在1807年3月垮台。其时由于缺乏具份量的人物驾驭政府,乔治三世遂邀请甚具地位及声望的波特兰公爵重返政坛,并负责筹组内阁。波特兰事后接受有关邀请,但却作以下的自嘲:我的恐惧不在于履行这项职务会令我折寿,而是在于我不能如常以行动及精神去履行职务。
尽管波特兰公爵在皮特的托利党政府供职多年,他在1807年3月31日上任首相时却仍然以辉格党员自居。不过,他的内阁班子却尽由托利党员出任,其中不少如出任外相的乔治·坎宁、陆军及殖民地大臣卡苏里勋爵及财相斯宾塞·珀西瓦尔等人更是皮特的追随者。波特兰上任后不久成功带领政府胜出1807年大选,但他自己很快就因为病情恶化及身体虚弱,以致任内未曾于国会发言。波特兰甚至无法亲自主持内阁会议,并任由阁揆自行打理政务,结果内阁大权遂落在坎宁、卡苏里及珀西瓦尔三人手上,其中珀西瓦尔更在1807年迁入唐宁街10号。
波特兰公爵的第二段首相任期见证半岛战争的爆发,英国在战争中参与了多场战事,首先是英军于1807年的哥本哈根战役中获胜,后来又在1808年的维美洛战役(Battle of Vimeiro)及1809年的塔拉维雅战役(Battle of Talavera)击退法国军队,此外,政府还在1808年8月授权英军与法国签署《辛特拉协定》(Convention of Cintra),准许遇挫的法军从葡萄牙地区安全撤退。尽管如此,波特兰内阁未几却在战事上陷入分裂,在1809年,外相坎宁曾承诺葡萄牙会发兵援助,但陆军及殖民地大臣卡苏里却把军队调往荷兰,参与瓦尔赫伦长征(Walcheren Expedition),最终长征以失败折返告终。
自瓦尔赫伦长征陷入劣势以后,坎宁立即暗指卡苏里失职,并威胁波特兰公爵,指出若果不以韦尔斯利勋爵(Lord Wellesley)取代卡苏里勋爵,他将会辞去外相一职。由于波特兰公爵担心坎宁一旦辞职会使内阁分裂,他惟有勉强答应坎宁的要求,并将两人间的协议保密;但另一方面,波特兰却又担心辞退卡苏里会导致同样结局,所以迟迟未有作出任何行动。这时内阁阁揆纷纷归边表态,使政府运作陷于停顿。卡苏里在1809年9月得悉坎宁与波特兰之间的协议后,感到非常恼怒,这遂促使卡苏里与坎宁俩在9月21日举行决斗,结果坎宁在决斗中被卡苏里开q射伤。 卡苏里与坎宁两名内阁阁员私下以武力决解不和,一时引起舆论哗言,至于本身已在1809年8月中风的波特兰公爵,更因为事件而大受打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亦再无力处理内阁纠纷。在强烈坚持下,波特兰公爵最后于10月4日辞任首相,由斯宾塞·珀西瓦尔接任,自己随即返回布尔斯楚园休养。可是,这时的波特兰公爵已经时日无多,并在数星期后的10月30日卒于布尔斯楚园内,终年71岁。波特兰死后,公爵爵位由长子继承,是为第四代波特兰公爵。

2011年全国生物联赛(江西赛区)一等奖名单
考生姓名 学校 指导老师
张左余 南昌二中 张斌
罗麦琪 南昌二中 张斌
陈芳洋子 南昌二中 张斌
魏龙晖 南昌二中 张斌
胡书欣 南昌二中 张斌
况泰莹 南昌二中 张斌
王浩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黄煜东 南昌二中 张斌
汪锦江 南昌二中 张斌
吴季霖 鹰潭一中 夏春林
陈霜晨 高安二中 丁祺
赵军 新余一中 易向红
王翌峰 高安二中 丁祺
程嘉颖 玉山一中 杨瑞江
葛歆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万津凯 南昌二中 张斌
刘薇 高安二中 吴贞
崔心玥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舒皓文 玉山一中 江德利
范伟 南昌二中 张斌
管毅 高安二中 叶婷
2011年全国生物联赛(江西赛区)二等奖名单
考生姓名 学校 指导老师
乐沅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周名扬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甘宇萌 南昌二中 张斌
应文剑 南昌二中 张斌
彭涛 高安二中 叶婷
洪泽坤 南昌二中 张斌
刘睦俊 鹰潭一中 夏春林
钱旭之 南昌二中 张斌
张建虎 贵溪一中 张志强
肖云绵 赣县中学 黄君龙
蒋颖 广丰中学 何军发
黎礼源 赣县中学 汪细炎
聂启旺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陈佳伟 高安二中 叶婷
谢 斐 赣县中学 黄君龙
熊亦秋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肖文翼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周雅婷 南昌二中 张斌
聂小雨 丰城中学 熊幕军
胡婷雅 南昌二中 张斌
熊浩雷 高安二中 叶婷
李毓琳 景德镇一中 孙炽文
付小康 高安二中 叶婷
杨柳明 萍乡中学 钟静
陈佳玮 丰城中学 熊幕军
王泽锋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黄美真 南昌二中 张斌
左依慧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周浩文 丰城中学 熊幕军
卢琦 景德镇一中 孙炽文
费德鹏 高安二中 叶婷
朱倩慧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邵禹铭 赣州市第四中学 杨明坤
冯唐正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卢晟 高安二中 丁祺
卢晨曦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陈佳伟 高安二中 吴贞
聂荻昌 樟树中学 宋颖
廖 渭 龙南中学 刘月星
廖昊爽 南昌二中 张斌
李敏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吴健鹏 玉山一中 周家金
罗白雪 余干中学 胡少华
胡逸飞 余干中学 胡少华
涂雨璇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艾迪 鹰潭一中 夏春林
尉乐川 景德镇一中 孙炽文
黄 鑫 玉山一中 杨瑞江
方世豪 广丰中学 何军发
王娅菲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辜青蓝 丰城中学 熊幕军
艾少华 东乡一中 李瑞坚
余建祥 鹰潭一中 夏春林
陶子健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周 平 瑞金市第一中学 张云
*** 青兰 鹰潭一中 夏春林
熊杰 鹰潭一中 夏春林
朱潇干 赣州市第三中学 甘和鹰
刘俊鹏 玉山一中 杨慧兰
马学根 永丰中学 邱海平
余文娟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徐超越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刘洁 萍乡中学 钟静
程文文 余干中学 胡少华
黄帅 丰城中学 熊幕军
衷宇浩 景德镇一中 孙炽文
张志强 瑞金市第一中学 钟小茂
余泽庶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唐 朝 赣州市第四中学 杨明坤
梁海姬 宜春中学 袁建松
顾耀楠 赣县中学 汪细炎
张平 上高二中 罗军辉
程斌斌 余干中学 胡少华
金汉成 余江一中 袁有平
朱天国 余干中学 胡少华
黄雍平 丰城中学 熊幕军
于思琦 东乡一中 李瑞坚
黄昭 丰城中学 熊幕军
张佳明 高安中学 刘春燕
吴德浩 赣州市第三中学 甘和鹰
吴升涛 余干中学 胡少华
胡军平 新余一中 易向红
韩晖 鹰潭一中 夏春林
邱蕾蕾 丰城中学 熊幕军
高雅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朱凯 高安二中 丁祺
刘竞慧 景德镇一中 邓敏
胡欢欢 临川二中 付胜祥
柳超 宜春中学 袁建松
陈 煦 玉山一中 杨瑞江
董 涛 临川二中 邱 明
周婧雅 贵溪一中 张志强
胡奕帆 新余四中 肖丽娜
黄小权 赣县中学 汪细炎
舒瑾芸 高安二中 叶婷
王锴轩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邹佳 丰城中学 熊幕军
钱晓晖 广丰中学 何军发
孙皓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李剑锋 高安二中 丁祺
田 悦 赣州市第三中学 甘和鹰
2011年全国生物联赛(江西赛区)三等奖名单
考生姓名 学校 指导老师
王攀 高安二中 吴贞
张浩浩 景德镇一中 邓敏
朱世正 余干中学 胡少华
胡拓 高安二中 叶婷
朱庆堃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殷若成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余乐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李明德 东乡一中 李瑞坚
周胡健 宜春中学 袁建松
胡深元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张丽 宜春中学 袁建松
刘嘉倩 新余四中 肖丽娜
程志平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刘楚超 吉安县二中 贺新安 王建成
管艺贝 景德镇一中 邓敏
陈宇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晏运鹏 宜春中学 袁建松
刘小磊 新余一中 易向红
伍海华 吉水二中 康建平
袁昕宜 宜春中学 袁建松
汪娴 景德镇一中 邓敏
谢仁非 瑞金市第一中学 钟卫倡
刘起宏 赣州市第四中学 杨明坤
邹经 丰城中学 熊幕军
胡 翀 赣州市第三中学 甘 泉
尤日淳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习媛杰 新余一中 易向红
曹健 九江市同文中学 余凯
夏凯文 广丰中学 何军发
胡梦颖 南昌三中 刘晓东
晏涛 进贤一中 陈良根
江奕华 余干中学 胡少华
郭 俊 定南中学 李志红
肖 永 高安中学 刘春燕
周北平 余干中学 胡少华
何伟炜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卢杰刚 高安中学 刘春燕
唐敏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徐阳 金溪一中 李旭光
尤 楠 玉山一中 周家金
谢璐鸣 泰和中学 罗良煌、黄程
周星亮 广丰中学 何军发
涂传连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敖 瑶 高安中学 刘春燕
李聪 泰和中学 黄程、罗良煌
骆声淦 赣县中学 王美桂
万超 余干中学 胡少华
郭平 吉水二中 康建平、李腊梅
杨骋 广丰中学 何军发
潘思宇 余干中学 胡少华
肖庆华 萍乡中学 钟静
刘 帆 高安中学 刘春燕
温宇豪 新余四中 肖丽娜
赵云龙 樟树中学 王艳燕
陈剑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刘宏倚 赣南师院附属中学 钟贵文
李颖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张 斌 高安中学 刘春燕
高洋 广昌一中 沈友育
彭聪 萍乡中学 钟静
刘玥 泰和中学 罗良煌、黄程
黄程东 南丰一中 邱国和
黄嘉伟 余干中学 胡少华
胡贵诚 兴国县平川中学 朱道森
张小林 广昌一中 沈友育
朱增祺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施政 宜春中学 袁建松
汪洋 鹰潭一中 叶胜星
李嘉旺 贵溪一中 张志强
陈细军 余干中学 胡少华
王博文 景德镇市十六中 韩宝兰
陈 铭 上犹中学 曹永洪
杨 湛 瑞金市第一中学 钟卫倡
胡斌 高安二中 叶婷
夏东昌 丰城中学 熊幕军
罗金浈 上犹中学 曹永洪
晏子骞 新余一中 易向红
杨翠薇 九江市一中 张红忠
吴 瑞 余江一中 袁有平
周艺 东乡一中 李瑞坚
黄巧玲 泰和中学 黄程、罗良煌
陈旭颖 东乡一中 李瑞坚
欧阳丽清 安远县第一中学 唐胜荣
胡小龙 安义中学 黄玲玲
华国进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吴乐 高安二中 丁祺
程志明 余干中学 胡少华
张碧然 樟树中学 何有明
危安然 抚州一中 陈仁华
吴双平 临川二中 欧阳石龙
方静怡 莲塘一中 应宗保
肖凡 吉安一中 刘茂沛
张家绮 新干二中 陈金云
石晗 江西师大附中 罗荣荣
章振康 南昌二中 张斌
何松 丰城中学 任金凤
钟昕锐 莲塘一中 孔柳泉
黄 一 赣县中学 汪细炎
黄靖 萍乡中学 李素萍
刘仕荣 瑞金市第一中学 刘福泉
陆嘉欣 吉安一中 刘茂沛
王宁 新余四中 肖丽娜
邓京 宜春中学 袁建松
廖志伟 龙南中学 柳 峰
金湾湾 江西奉新一中 余春生 熊才华
陈董祎 赣州市第四中学 杨明坤
汪剑豪 乐平中学 黄丽
余秀芝 东乡一中 李瑞坚
徐家晨 赣县中学 汪细炎
罗程杰 吉安县立中学 肖冬明、肖杨武
李健淋 井冈山实验学校 张云生 吴勇程
陈忠德 泰和中学 黄程、罗良煌
黄云 永丰二中 林凡圣
胡超勇 瑞金市第一中学 钟卫倡
叶 军 鄱阳中学 刘光宏
余荣彪 景德镇一中 孙炽文
程雨婧 江西师大附中 罗荣荣
郑可成 玉山一中 杨瑞江
钟 璐 龙南中学 刘月星
程露莹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朱海雨 广丰一中 王华堂
何瑜昀 江西师大附中 罗荣荣
邹文霞 乐安二中 周海科
王路平 宁都中学 王仕平
李江宇 宜春中学 袁建松
何阳 新余一中 易向红
李天舒 抚州一中 李攀
舒伟程 乐平中学 邵涛
方 政 高安中学 刘春燕
熊益益 安义中学 黄玲玲
王南平 定南中学 官仕坤
李志强 瑞金市第三中学 张运发
朱思南 莲塘一中 孔柳泉
邢佩瑄 九江市一中 江雪青
许薇 余干中学 胡少华
罗红祯 兴国县第一中学 钟南京
余天尧 乐平中学 余明良
徐刚 湘东中学 贺桂萍
冯海函 景德镇二中 纪朝辉
刘聪毅 万安中学 彭红、潘莹
毛嘉淳 南昌二中 付晓华
罗江滢 高安中学 刘春燕
鞠耀东 临川二中 周美兰
张朔枫 乐平中学 邵涛
黄佐 永新县任弼时中学 谢首沸
何雯 九江县一中 梅继林
肖正然 万安中学 彭红 罗辉
吴雨明 乐平中学 邵涛
肖 亮 定南中学 李志红
肖洪喜 吉安县二中 王建成 贺新安
谢毓豪 高安二中 吴贞
李爱文 东乡一中 李瑞坚
陈沙沙 新余四中 罗佳利
董荣华 会昌中学 罗卿
熊宇薇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刘泉辉 赣县中学 汪细炎
童志强 玉山一中 杨瑞江
王媚映 萍乡中学 钟静
王子轩 新余四中 李 达
陈文彩 万年县华兴学校 刘春荣
叶思嘉 南昌二中 付晓华
袁方 南昌三中 冯汉云
李培源 龙南中学 邓永东
许坤 泰和中学 黄程、罗良煌
袁慧芳 南康中学 刘学敏
朱振海 高安中学 刘春燕
叶三峰 大余中学 皮宪诚
欧阳苗苗 新余一中 易向红
王紫安 石城中学 黄加玲
汪毅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李世贞 会昌中学 肖久芸
张 璇 玉山一中 杨瑞江
张 政 赣州中学 叶应明
汪良田 鄱阳中学 刘光宏
林志强 分宜中学 林电云
黄伟哲 新钢中学 张莉
李丹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章睿 乐平中学 余明良
杨慧颖 新干中学 赵国飞
曹征鸿 鹰潭一中 叶胜星
钟文瑞 赣州市第一中学 洪兆河
郭 辉 南康中学 肖庆辉
张 亮 上犹中学 曹永洪
罗卓屹 会昌中学 罗 卿
鲁旺林 景德镇一中 邓敏
曾玥 江西师大附中 程建军
王 敏 南康中学 肖庆辉
张小飞 信丰中学 郭名宾
曾苏杭 萍乡中学 李素萍
肖 磊 于都中学 管永辉
段鸿杰 都昌二中 肖雷
晁凯云 进贤一中 陈良根
黄志兵 兴国县平川中学 黄健梅
林雨霖 萍乡中学 钟静
凌子超 南康中学 肖庆辉
何亮明 宁都中学 王仕平
吴贇琨 新余一中 易向红
左小华 新余一中 易向红
刘元忠 上饶县中学 刘加平
颜礼坤 吉安县立中学 肖冬明、肖杨武

浙江师范大学当代文学主要以儿童文学为主。
金汉先生是当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大家,可惜英年早逝。蒋风先生已经不带研究生,但可以去拜访,很谦和的老人。
现在的副院长叶志良教授以当代文学批评与戏剧为研究方向,谦和儒雅的君子风范。
高玉教授是目前文学院的博导(上海师范大学),很有学术底蕴。
之前曾在浙师大担任特聘教授的朱寿桐教授现在在澳门大学。
还有疑问,来函hanhan41@126com咨询。
by 韩晗

1、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q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2、战争的胜利者,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为主的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参与国家有: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协约国。

4、各国损失和后果: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546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9
下一篇 2023-05-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