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如何种植

水稻如何种植,第1张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粮食作物面积的30%,产量接近粮食总产量的一半。
水稻的生长发育
一、水稻的一生
(一)水稻的生育过程 水稻一生,可以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自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生长根、茎、叶,称为营养生长期;幼穗分化到抽穗,这一时期幼穗茎叶同时生长,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以后开花授粉和子粒灌浆、结实,称为生殖生长期;不同生育时期之间有着互相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协调好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是水稻高产栽培的重要原则之一。
1.水稻的生育期 水稻从出苗到成熟叫生育期。
2.水稻的生育阶段
(l)感温性 水稻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发育;需要一个最低的总热量,进行生长点发生质变所必须的生化反应和植株的生长。这种总热量以有效积温、活动积温和总积温来表示。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积温都有一定的要求,并且相当稳定。 不同品种要求积温不同,但生殖生长期要求的积温在品种间并无多大差异,主要是营养生长期要求的积温不同。晚熟品种,完成营养生长要求的积温多。水稻各生育时期要求的积温是稳定的,所以当温度升高时,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短,生育期缩短;当温度降低,满足所需积温时间变长,生育期延长。这便是水稻的感温性,也称感温阶段。
(2)感光性 水稻是短日照作物,对开花起诱导作用主要是长暗期的作用,必须超过某一临界暗期才能引起生长点的质变,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光照缩短,暗期加长,完成光周期诱导快,幼穗便提早分化。光照延长,暗期缩短,完成光周期诱导慢,幼穗分化延迟。这就是水稻的感光性,也称感光阶段。不同品种感光性不同,早熟种天数少,晚熟种天数多。
(二)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二、水稻幼苗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在秧田生长的时期,叫做幼苗期。幼苗期的生长可分 为稻种的萌发和秧苗的成长。
(一)稻种的荫发 水稻的生长是从种子萌发开始的。当稻种吸水膨胀,胚根突破种壳露出白点时,叫做“露白”或“破胸”;当胚根伸出达种子长度,或胚芽伸出长达种子长度一半时,便称为发芽。种子萌发的条件如下。
1.水分 稻种萌发,首先需要吸收足够的水分。当种子吸水量达本身重量的25%时,就开始萌发。吸水快慢和水温有关,水温高吸水快,水温低吸水慢。
2.温度 水稻发芽最低温度,粳稻为10℃,最适温度为20—25℃,这种温度下发芽整齐而健壮。最高温度为40℃。因 此,水稻催芽要求温度保持30—35℃,破胸后降至20—25℃, 促使根芽齐壮。
3空气 稻种在无氧水层下亦能发芽,但这种发芽是不正常的,往往芽长得快,而根生长很慢。因为稻种在有氧气进行呼吸作用取得足够的能量才能发芽。稻谷正常发芽时从空气中吸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有氧呼吸;当缺氧时便从种子有机物中夺取氧气进行呼吸,叫无氧呼吸。所以稻种在正常发芽情况下,先长根、后长芽,相反则有芽无根。
(二)秧苗生长特点
1.地上部的生长 稻种发芽出苗时,最先是包在幼芽外面的芽鞘伸出地面,成为鞘叶。这片叶呈筒状,不具叶片,也没叶绿素。芽鞘伸长到一定程度,从中抽出l片叶来,具有叶绿 素,叶片很小,只见叶鞘,叫不完全叶。当这片叶长达l厘米左 右,秧田呈现一片绿色,便称为出苗,或叫放青。以后每隔2— 3天,便有 l片叶长出,而且有叶片和叶鞘,称之为完全叶,到第3片完全叶展开时,称为“三叶期”。这时种子胚乳中养分耗 尽,幼苗进入独立生活,故称之为“离乳期”。
2.地下部生长 稻种发芽时,首先由胚根向下延伸长成种子根,如钉子一样垂直扎人土中。种子发芽出苗时,主要靠它吸收水分和养料。接着在胚芽鞘节上开始发根,芽鞘节根一般有5条。首先长出2条,1—2天后又在对称位置上长出2条,随后再长出 l条,状如鸡爪,秧苗生长初期立苗主要靠这种根,从放叶至一叶—心期形成。三叶以后,依次从不完全叶及完全叶节上长出根来,统一称为“节根”。它粗壮,具有通气 组织。所以三叶后秧田里可以经常保持水层了。
3.幼苗生长期对环境条件要求
( l)温度要求 粳稻出苗最低温度12℃,籼稻出苗最低 温度14℃。这种温度条件下,出苗率低,而且速度慢。出苗以后日平均温度20℃左右,对于培育壮秧最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利。如低温达到5—7℃时,就要防寒,否则稻菌受冻害。
(2)空气要求 秧田里有充足的氧气幼苗才能正常生长。 秧苗在淹水情况下生长发育不良,根少、苗弱。尤其是在三叶期之前,淹水不利培育壮苗,因此,秧田育苗过程中,小水勤灌,不保水层,有利培育壮苗。湿润育苗、干旱育苗都是为了培育壮苗,满足秧苗生长对氧气的要求。
(3)水分要求 秧田对水分的需要,随秧苗生长而增多。 出苗前只需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40%一50%,就可满足发 芽、出苗需要。三叶期以前也不需水层,土壤含水量为70%左 右。三时期以后土壤水分不少于80%,低了就会影响水稻生 长。
(4)光照要求 光照是培育壮苗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光 照充足,秧苗才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根部吸收的水分、 养料,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进行生长发育。
三、分蘖期的生长发育
(一)分蘖的生长
1.分蘖发生规律 水稻主茎基部有若干密集的茎节叫做分蘖节。每个节上长 l片叶,叶腋里有1个分蘖芽,成长为分蘖。着生分蘖的叶位,称为蘖位。凡是从主茎上直接长出的分 蘖,称为一次分蘖,由一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为二次分蘖, 由二次分蘖上长出的分蘖,称三次分蘖。依此类推。分蘖在主茎的节上,自下而上依次发生。一般分蘖的出现,总是和母茎相差3片叶子。 n叶伸出=n一三叶分蘖第 l叶出现。
2.影响分蘖的因素
(l)分蘖的发生和秧苗营养状况有关 尤其是氮素营养起主导作用。秧田期由于播种较密,养分、光照不足,基部节上 的分蘖芽大都处于休眠状态。拔节以后生长中心转移,上部节上的分蘖芽也都潜伏而不发。所以一般只有中位节上的分蘖节可以发育,但还和其他因素有关系。
(2)分蘖发生和温度有关 分蘖生长最适温度为30— 32℃,低于20℃或高于37℃对分蘖生长不利,16℃以下分蘖停止生长发育。
(3)分蘖的发生和光照有关 在自然光照下,返青后3天开始分蘖,给自然光照的50%时,13天开始分蘖,当光强降至自然光照强度的5%时,分蘖不发生,主茎也会死亡。
(4)分蘖的发生和水分有关 在分蘖发生时需充足的水 分。在缺水或水分不足时,植株生理功能减退,分蘖养分供应不足,常会干枯致死。这就是“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的原因。此外,分蘖还和品种特性有关,不同品种分蘖力有差别。本 田分蘖的发生,经历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的过程。当全田有 10%的苗分蘖出现时,称为分蘖始期。分蘖增加最快时,称为 分蘖盛期。到全田总茎数和最后穗数相等时,称为有效分蘖终 止期。以后称为无效分蘖期。全田分蘖数达最多时,称为最高分蘖期。
(二)叶的生长 水稻叶片的生长,前3片叶在分蘖前出生,最后3片叶在长穗期长出,其余的叶片都是在分蘖期生长。水稻主茎叶的多少,不同品种叶片数不同,一般早熟品种主茎有12一13片叶,中熟品种有14一15片叶,晚熟品种有 16一19片叶。分蘖前3片叶的生长,每3天左右长出 l片叶。 分蘖期叶片的生长,每5天长l片叶。拨节以后叶片的生长, 每7—9天长l片叶。叶片大小、长短有不同,中熟种以倒4叶最长,早熟种以倒3叶最长。叶片寿命长短有差别,早生 l一3 叶,寿命仅有10—20天,以后随叶位上升,寿命遂渐增长,剑叶寿命最长,可达50—60天左右。
(三)根的生长 分蘖期也是根生长的主要时期,凡是从茎节上长出的根,称为第一次根,第一次根上长出的分枝根, 称为第二次根或第一次分枝,以后还可以长出第三、四次根。 水稻所有的节都有发根能力,随叶片的出生,一节一节地向上发根。一般发根和出叶相差3个节位,分枝根的发生,又依次递减一个节位。水稻的根有通气组织,这种通气组织和茎叶中类似组织相通连,成为地上部向根输送氧气的途径,使水稻在 淹水缺氧情况下仍能生长。水稻根系发育和土壤中水、肥、气、热等状况关系密切。如水稻根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8— 30℃,超过35℃生长受阻,低于15℃生长减弱,低于10℃停止生长。
四、长穗期的生长发育(拔节至抽穗) 水稻生长发育到分蘖末期,便开始茎秆节间的伸长(拔节)和幼穗分化,直到节间伸长完毕,幼穗长至出穗为止,称为长穗期。水稻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和生殖同时并进,一方面完成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同时幼穗分化发育,形成生殖器官。
(一)根茎叶的成长
1.根的成长 水稻在分蘖期由各节上长出不定根,到拔节这个时期只有上部节位上还在继续生出不定根外,主要是从不定根上长出分技根。这种根向下深扎。到抽穗期根的分布成为倒卵形。总根量达最高峰。
2.茎秆的成长 水稻拔节以后,地上部的几个节间伸长, 成为明显的可见茎秆。不同品种,其伸长节不同,早熟品种伸长一般3—4个,中熟品种伸长节一般5—6个,晚熟品种伸长节一般6—7个。节间的伸长自下而上逐个顺序进行,根据它可以促使基部几个节间在伸长期加强管理,使之短而粗壮抗倒伏夺高产。
3.叶的成长 水稻到了分蘖末期进入拔节之后,叶片由5天左右长 l叶,变为每隔7—9天才长1叶;寿命也延长了, 穗期的叶达40天以上;而且叶层分工明显。上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向生长中心幼穗输送,下层叶制造的养分主要供节间和根系生长。叶面积和群体要适宜,如过早封行,会影响茎秆、 节间粗壮,根系活力早衰,结实不好。封行过晚,叶面积过小, 养分制造得少,积累得少,亦会影响壮秆大穗。一般以掌握剑 叶露尖封行比较合适。
(二)幼穗分化发育 水稻穗属圆锥花序,有一主梗叫穗轴,穗轴上有节,叫穗节,最下一个节,称穗颈节。穗节上长分枝,称一次枝梗。再分枝长二次枝梗。由一次及二次枝梗上长小枝梗,末端着生小穗(花)。稻穗分化过程可划分若干时期,而且划法不一,比较简明的划法介绍于下。
1.枝梗分化期 包括第一苞原基分化、一次枝梗分化和 二次枝梗分化三个时期。第一苞原基分化期,指在生长锥的基部,剑叶原基上方,形成一个环状突起,便是第一苞原基。是幼穗分化的标志。第一次枝梗分化期,生长锥膨大并出现横纹; 从下向上分化出各一个一次枝梗原基突起,第一苞处长出白色苞毛,标志一次枝梗分化终止。第二次枝梗分化期,在一次枝梗原基两侧出现二次枝梗原基突起,顺序与一次枝梗相反, 自上而下进行。二次枝梗分化结束时,幼穗全部被苞毛所覆盖。幼穗长0.5一1.0毫米。
2.小穗分化期 包括小穗原基分化和雌雄蕊形成两个时期。当上位的一次枝梗顶端出现护颖及近化小花外颖原基突起时,为小穗分化始期。接着分化出内、外颖原基。当雌雄蕊原基出现时,进入雌雄蕊形成期。分化的顺序由顶向基部发展。一个枝梗则顶端小穗先分化,然后由基部向上分化。
3.减数分裂期 包括花粉母细胞形成和花粉母细胞减数 分裂两个时期。即从花药内花粉母细胞的发育充实,减数分裂,四分体形成的全过程。小穗向有效和退化两极发展,退化小穗停留在雌雄蕊形成阶段,成为败育小穗或颖花。
4.花粉充实完成期 这时穗长定型,小穗达全长,主要是花粉粒的内容充实,花粉变成,内、外颖全部变绿,雌雄孢子全部发育成熟,稻株开始抽穗开花。
(三)幼穗分化田间鉴定
1.根据常年出穗期推断 幼穗开始分化,大致在出穗前 30—35天,二次枝梗分化大致在出穗前20—25天,减数分裂期,大致在出穗前10一15天左右。因品种、地域及栽培条件不同而异。
2.根据拔节情况推断 自上而下第五节间伸长时幼穗开始分化,第四间伸长时小穗分化,第三节间伸长时减数分裂, 第二节间伸长时花粉粒形成及出穗期。
3.根据幼穗及小穗长度推断 当幼穗长达0.5一1.0毫 米,幼穗为苞毛所覆盖时,为二次枝梗分化期。幼穗长5—10毫米时,为雌雄蕊形成期。幼穗长1.5—4.0厘米时,为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当幼穗及小穗达全长一半左右时,为减数分裂期。幼穗及小穗接近全长时,为花粉内容充实完成期。
五、结实期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出穗到成熟的过程叫结实期。这一过程约30—55 天,不同品种天数不同。
(一)开花授精 水稻幼穗自剑叶叶鞘中伸出,叫抽穗。一穗全部抽出约需 3—5天左右。全田有10%的稻株抽出叶鞘一半时,为始穗期。 有50%的植株出穗,为抽穗期。有80%出穗时,为齐穗期。穗 顶小穗露出剑叶叶鞘1—2天就开花。开花的顺序和小穗发育 的顺序相同。就一穗而言自上而下。就一枝梗而言,先顶端然 后自基部向顶端。每朵花自开颖、裂药、散粉、授粉后花药吐出 颖外。每朵花自开放到关闭1—2小时。一般每天上午9一10 时开花, 11—12时最盛,下午2—3时停止。开花最适宜温度 为30—35℃,最低温度为15℃。一个穗开花需5—8天左右, 授粉后约2—7分钟花粉发芽,伸出花粉管,沿柱头进入子房, 约30分钟,到达胚珠,钻进珠孔,进入胚囊,花粉管先端破裂, 放出两个雄核,一个雄核与两个极核融合形成一个大核,即胚 乳原核。一个雄核进入卵细胞内,进行授精,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一般开花后9一18小时完成受精过程。
(二)灌浆结实
1.子粒形成 子房受精后第 l天就开始伸长,在开花后6—7天,米粒即可达最太长度,此时胚的各器官也大体完成, 开始具有发芽能力。8—10天,米粒达最大厚度。米粒鲜重开花后10天内增长最快,在25—28天达最大值。米粒干重增加高峰期在开花后15—20天,开花后25—45天达最大值。
2.子粒成熟 水稻子粒成熟,一般分为乳熟、蜡熟、完熟几个时期。一般开花3—5天进入乳熟期,这时子粒中有淀粉沉积呈乳白色。在此基础上,白色乳液变浓,直至成硬块蜡状, 谷壳变黄,称之为蜡熟期。在蜡熟后约7—8天进入完熟期,这时米粒硬固,背部绿色退去呈白色,水稻一生至此结束。
北方的水稻,主产区之一的辽宁,它的育秧在四月中旬左右,五一的时候就可以插秧了。收获日期一般在十月中旬时刻。

我们都知道水稻是在水里种的,但是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会在旱地上种植水稻,那么在旱地上种植需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水稻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水稻种植技术

一、旱育稀播 培育壮秧

由于旱育苗床的培肥效果和控水效果,导致床土容量和含水量降低,空隙度增加,含氧量提高,对幼苗生长发育十分有利,稀播才能育成壮秧,壮秧返青快,分蘖早,为水稻高产打下基础。

(一)、壮秧的标准

秧龄35~45天,叶龄45~50叶,苗高13~17厘米,根数13~15条,百株地上千重4克以上,20%的秧苗带1~2个分蘖,叶色绿中带黄,根系盘结好,返青快。

(二)育苗前的准备工作

1、苗床地的选择: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干燥,排水良好,无盐碱,无杂草,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四周要有防风设施的环境条件。

2、育苗面积及材料:育苗面积:一般按1∶80~100,即育80~100平方米的育苗面积,能插一公顷的水田面积。材料有塑料棚布,架棚木杆,竹皮子,秧盘(钵盘)每公顷400~500个,浸种灵,食盐等。

3、苗床土的配制:原则要求:床土疏松,肥沃(养分齐全),有团粒,渗透性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偏酸性,无草籽和石块等。

配制营养床土的具体方法:

原土是指配制床土的主要载体,山区,半山区用山地腐殖土最好;平原地区用旱田土(不打除草剂的土),水田土;盐碱地区用总干渠底土。每公顷用土量为2500公斤,最好头一年运回备用。如果是当年最好早运回晾晒,打碎,过筛,一般用5孔目筛子将原土的杂草,碎石筛掉。为了提高床土有机质的含量,一般要加草炭或腐熟农肥。

山地腐殖土:一般有机质含量都在5%以上,同时又偏酸性,渗透良好,因此不必再加有机质。

旱田、水田土:一般比较肥沃的土壤的有机质也在3%以下,因此必需加10%左右的腐熟好猪粪或马粪,如加腐熟鸡,粪只能加5%左右。

盐碱土壤:土壤结构差,有机质含量低,又偏碱,适当增加有机质的比例最为有利。一般加马粪15%~20%。

有机质肥料同样用5孔目筛子筛一遍,然后同原土混拌过筛后备用。床土加有机质后还需要调酸,加化学肥料和消毒后才能叫营养床土。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自己配制,二是购买市场出售的调理剂。

(1)自配营养土:第一步配制调酸剂,山地腐殖土就不用调酸了。平原地区,盐碱地区的床土必需调酸,调酸使土床调到pH值45~55为标准。一般生产上的作法是先将筛好的马粪或草炭进行酸化,用稀硫酸酸化,一般用425公斤水加75毫升浓硫酸,配制时把水称好放入到缸内,后倒浓硫酸,倒入后搅拌一下,即成15%左右的稀硫酸,用塑料喷壶往马粪上浇15公斤左右的稀硫酸。混拌均匀后闷半天即成酸化剂。经验是盐碱地区每公顷准备25公斤浓硫酸,非盐碱地区每公顷准备5~7公斤浓硫酸。

第二步用酸化好的马粪或草碳进行床土调酸并加入化学肥料。先作小样试验,先用4公斤原土加05公斤酸化马粪,再称4公斤加1公斤酸化马粪,以此4公斤原土再加15公斤已酸化马粪……作5份样品,分别拌均匀,用试纸测其PH值,找到床土每4公斤加多少酸化马粪能达到pH45~55范围。就按这个比例再调大量的床土。同时1000公斤床土再加硫铵25公斤,加二铵11公斤,硫酸钾1公斤,硫酸锌01公斤即制成了营养床土。

(2)用调理剂配制营养床土

调理剂一般都含有秧苗所需的氮肥,磷肥,钾和微量元素,同时有调酸和消毒作用,农民用起来比较方便。目前生产品种很多,本文介绍几种用法及用量。

三功能调理剂:本品每袋2公斤,旱育苗拌土能育15平方米。盘育苗能育90盘。

营养酸化药土:在盐碱地区用更好,本品每袋2公斤,盘育苗每袋可育90盘(15平方米),钵盘育苗,每袋可育150盘(20~25平方米),每袋可拌土210~270公斤上。拌土后装盘或平铺在床上浇水后即可播种。

育苗宝:一般非盐碱地区用量较大,本品可用于水稻旱育苗,盘育苗,钵盘育苗,有些蔬菜还可以用,如茄子,辣椒,番茄,瓜类等。本品每袋125公斤,可配制床土350公斤。旱育苗15~20平方米,盘育苗90~110盘,钵盘育苗140~150盘。盐碱地区结合浇酸化水效果更好。

市场上卖的调理剂每年剂型都有变化,一定按说明书 *** 作。

4、种子处理

(1)每公顷用种量:一般钵盘育苗用种量25公斤(发芽率在95%以上),一般旱育苗30~40公斤。盐碱地适当多些,非盐碱地区适当少些,旱育稀植的也要少些。

(2)晒种:选晴天,在干燥平坦地上平铺席子或水泥场摊开,厚度一寸,晒2~3天,白天晒晚间装起来,在晒的时候经常翻动,目的是提高种子活性。

(3)选种:用盐水最好。将盐水配制1∶13比重(约501公斤水加12公斤盐),用鲜鸡蛋测试,鸡蛋在盐水液中露出水面5分硬币大小即可。去掉秕谷,捞出稻谷洗2~3遍。

(4)浸种消毒:目的是使种子充分吸水有利发芽,同时消毒防治恶苗病。目前生产上消毒药剂很多。恶苗净(多效灵)用的较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搅拌后浸种40公斤,常温浸种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种。

(5)催芽:催芽在28~32℃温度条件下,芽整齐一致,有催芽器用催芽器最好,无催芽器的可在室内地上,火炕上或育苗大棚内催芽。具体 *** 作,先把浸种好的种子捞出,放入40~50℃的温水中预热,待种子达到温热(28℃左右),立即捞山,装到种子袋中,放置到室内垫好的地上(地上垫30厘米稻草,铺上席子);或者火炕上,也要垫好,种子袋上盖上塑料布或麻袋、袋内插上温度计,随时看温度,使温度不低于28℃,也不高于32℃,同时保持种子湿度,每隔几个小时上下翻倒一次,使种子温度尽量上下、左右温度、湿度保持一致。特别注意的是,种子在发芽的过程中自己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度自然升高,稍不注意就会因高温烤坏种子,一般2天时间就能发芽,当破胸露白80%以上时就开始降温,适当凉一凉。芽长一毫米。

(6)架棚作苗床

吉林省多以大棚、中棚为主,小棚育苗很少。一般棚的规格是宽5~6米,长20米,每棚可育苗一百平方米。棚以南北向较好,东西向亦可,在棚内作两个大的苗床,中间为步道30厘米宽,四周为排水沟,每平方米施腐熟农肥10~15公斤,浅翻8~10厘米,然后搂平,浇透底水。

5、播种

(1)播种时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当年的气温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吉林省气温平原地区稳定通过5~6℃的时间是在四月上旬,山区、半山区相对晚5~7天。因此,晚熟品种或中晚品种在平原地区在四月上旬播种,山区、半山区在4月中旬播种。早熟品种可在4月下旬播种。

(2)播种量

播种量多少直接影响到秧苗素质,只有稀播才能育壮秧。多年研究结果表明,旱育苗每平方米播量干籽150克(3两),芽籽200克(4两),机械播秧盘育苗的每盘100克(2两)芽籽。钵盘育的每盘50克(1两)芽籽。超稀植栽培每盘播35~40克(07~08两)催芽种子。总之播种量一定严格掌握,不能过大,对育壮苗和防止立枯病极为有利。

(3)播种方法

隔离层旱育苗播种:在浇透水置床上铺打孔(孔距4×4厘米,孔径4毫米)塑料地膜,接着铺25~3厘米厚的营养土,每平方米浇1500倍敌克松液,5~6公斤,盐碱地区可浇少量酸水(水的pH值4),然后用手工播种,播种要均匀,播后轻轻压一下,使种子和床土紧贴在一起,再均匀覆土1厘米,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播后在上边再平铺地膜,以保持水分和温度,以利于整齐出苗。

盘育苗播种:秧盘(长60厘米,宽30厘米)育苗每盘装营养土3公斤,浇水075~1公斤播种后每盘覆土1公斤,置床要平,摆盘时要盘盘挨紧,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上面平铺地膜。

钵盘育苗播种:钵盘规格目前吉林省有两种规格,一是每盘有561个孔的,另一种是每盘有434个孔的,后一种能育大苗,因此提倡用434个孔的钵盘。播种的方法是先将营养床土装入钵盘,浇透底水,用小型播种器播种,每孔播2~3粒。(也可用定量精量播种器),播后覆土刮平。

6、秧田管理

秧苗管理要求管的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

(1)播种一出苗

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一般底水未浇透,或置床渗水,出苗前芽干现象经常出现,此期水分是重点,苗出齐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2)出苗一15叶期

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的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苗枯或烧苗。

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用立枯一次净或特效抗枯灵药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方法为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施40平方米秧苗面积。

如果播种后未进行药剂封闭除草,一叶一心期是使用敌稗草的最佳时期,用20%敌稗乳油对水40倍于晴天无露水时喷雾,用药量每667平方米1公斤,施药后棚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半天内不要浇水,以提高药效。

(3)15叶一3叶期。

15~25叶(离乳期前后)是立枯病和青枯病的易发生期,也是培育壮秧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水分最不敏感,对低温抗性强。床土水分应控制在一般旱田状态,保持床面干燥只有床土干裂时才能浇水,以此促进根系发达,生长健壮。棚内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及时通风炼苗,防止秧苗徒长。

在盐碱地区育苗此期应浇酸化水1~2次降低床土pH值,方法是每50公斤水中加入50毫升浓硫酸(约为1000倍)。

在两叶一心期要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克对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

(4)3叶一插秧

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放下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不盖棚裙。

在插秧前3~4天追一次“送嫁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硫铵50~60克,对水100倍,然后用清水洗一次。

为了预防潜叶蝇在插秧前用40%乐果乳液对水800倍在无露水时进行喷雾。插前用人工拔一遍大草。

二、稻田基本建设

农田基本建设关系到水稻高产稳产的最基本条件,无论是老稻区还是新稻区,一定按水利部门的统一规划进行,对排灌系统,林田、水、路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发展水稻生产,其重点是方、条田的建设。

(一)条田

一般是在子渠及斗渠的长度和间距确定后,将零散的土地划成长条形,灌排相间,渠道一条是上水路,每隔25~35米再设条排水路,即为单灌单排。

(二)农肥的施用

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因为有机肥料的主要成分是有机质,秸秆含有机质达50%以上,猪、马、牛、羊、禽类粪便等有机质含量30%~70%。有机质是作物养分的主要资源,还有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功能。因此水田必需施用有机农肥。

施农家肥:在翻地前每公顷施农家肥(要充分腐熟)10~20立方米,施用均匀。

(三)翻耕整地

原则要求:土地平整,耙碎耙细,每个格田内高低差不过寸。

秋翻比春翻好,早翻比晚翻好,因为秋翻冬冻春化,冻融作用,土块细碎,杂草籽、病菌和害虫冻死,减少危害。翻地深度要求15~18厘米,冷浆地深些,砂土地可浅一些,要求扣垡严,不漏耕,实行旱耙水找平。

在黑土地积极推广免耕轻耙技术,有利于节省用水。

三、不同区域高产品种搭配

吉林省还没有象黑龙江省那样分为第一、二、三积温带。在水田生产上大致可分为山区、半山区,平原地区,盐碱地区三大生态区。品种应用上熟期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抗性,第三位是技术水平,第四位应是市场需求,总体来讲产量和市场要和当地,当年相适应。就目前吉林省的品种按区域划分应按以下品种作为当地主栽品种。

山区半山区(包括延边地区,吉林的蛟河、舒兰等县,通化,柳河,辉南,海龙一部分,其它有双阳,伊通,东丰,辽源以及长白等地市县)本区特点是无霜期短,常出现低温冷害,本区应以中熟、中早熟品种为主,如88~7,延粳16,通95~74,上育397,有条件地方可搭配一些较晚熟的品种如吉粳81,珍富10号等。

平原地区,包括长春、四平、松源还有其它大部分是丰产平原稻区,如梅河、永吉、桦甸、辉南和海龙等,本区纬度跨度大,水田面积集中连片。各类熟期的品种较多,从145天的品种到130天的品种都有种植,但种植晚熟优质高产的品种优势较大,同时是吉林省优质米的主要产区,可种植超产1号、秋田小町、农大7号、吉粳66、吉粳81,从优质米和市场需要应以吉粳83(丰优307)为主,搭配中熟品种如富源4号、道光、吉丰10号等。盐碱地区,本区包括松源、白城两个地区,其特点是无霜期短,土壤盐分含量高,因此品种要求耐盐碱,熟期相对早熟一些的,如长白9号(吉89~45),松粳3号,松源地区育苗水平较高,实行早播技术,可种植些晚熟。品种如秋光、吉粳66(吉2605),搭配一些吉丰10、通611,通95~74中熟优质米品种。

四、适时早播合理稀植

插秧质量要求,垄正行直,浅播,不缺穴。

(一)插秧时期确定

1、根据安全出穗期,水稻安全出穗期间的温度25~30℃较为适宜,保证出穗有适合的有效积温保证安全成熟。吉林省每年以8月上旬出穗为宜。

2、插秧时的温度,一般情况下水稻生长最低温度14℃,泥温137℃,叶片生长温度是13℃。

3、要保证有足够的营养生长期,中期的生殖期和后期有一定灌浆结实期。根据主栽品种生育期及所需的积温量安排插秧期。

吉林省平原地区一般在5月上旬插,秧(5月10日左右),西部盐碱地区,东部山区,半山区在5月中、下旬,但要在5月底全部插完秧,不插六月秧。

(二)插秧方式

合理的株行距不仅能使个体(单株)健壮生长,而且能促进群体最大发展。最终获得高产。插秧密度与品种分蘖力强弱、地力、秧苗素质,以及水源等密切相关。分蘖力强的品种插秧时期早,土壤肥沃,秧苗健壮,河水或水库水应适当早插,插秧方式以30厘米×20~30厘米(9×6~9寸),每穴插4~5苗。而对于分蘖力强的品种,土壤质地较差,秧苗素质弱,插秧时期晚井水灌溉应适当密植,一般是30厘米×10厘米~15厘米(9×3~45寸),每穴插4~5苗。

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水稻壮秧剂及其在旱育秧上的作用

壮秧剂是根据水稻秧苗生理、生态特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出的融消毒剂、化控剂、营养剂于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床土调理剂。消毒剂是根据立枯病病原特点和发病规律,应用消毒和杀菌药剂控制和消灭土壤立枯病原菌,起到防病的作用。化控剂主要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施入土壤后,通过根部吸入以提高秧苗的抗寒性并促进根部生长,控制地上部生长,起到矮化作用。营养剂是根据苗期的需肥规律,把氮、磷、钾和Ga、Mg、S、Fe、Zn、Si等微量元素进行合理的配比,以满足水稻苗期的养分需要。增酸剂是针对水稻苗期喜酸性和立枯病原厌酸特性,在土壤中施入以降低床土PH值,并维持一段时间,从而起到抑菌和活化土壤养分的双重作用。

应用水稻壮秧剂能使水稻旱育秧苗床的调酸消毒、培肥、化控等复杂的作业程序简单化,能有效克服技术“走样”引起的药害、肥害、病害和浓硫酸使用不当的意外伤害,而且壮秧效果突出、增产效果明显。

2、水稻壮秧剂的使用方法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壮秧剂有普通型(25Kg袋)和浓缩型(15Kg袋)两种,均可应用于旱育秧、湿润育秧、塑料软盘育秧等多种育苗形式,我省这两年应用的情况来看,效果都不错。

(1)旱育秧及湿润育秧上的应用方法:

在苗床冬凌培肥和翻耕做床的基础上,用普通型壮秧剂每袋(25Kg)加过筛的旱地土125Kg,或浓缩型壮秧剂每袋(15Kg)加过筛的旱地土185Kg,充分混拌均匀,并均匀地撒施在20平方米床土表面,用耙子翻入2-3cm的表土层,反复挠匀,然后浇底水播种。用未加壮秧剂的肥土盖籽即可。后期管理同旱育秧。

(2)抛秧软盘育苗的应用方法:

用普通型壮秧剂每袋(25Kg)加过筛的盘土210Kg,或浓缩型壮秧剂每袋(15Kg)加盘土270Kg,充分混拌均匀后配制成营养土,装入150个秧盘,播种后摆放在已培肥、分厢,并浇足底水的置床里,用未加壮秧剂的肥土盖籽后,压实、浇足水份。或先摆好压实,再在软盘上浇足水后,再播种、盖籽。

3、壮秧剂使用上应注意的问题

(1)用壮秧剂育苗,无论采用什么育苗方法,绝不能用壮秧剂配好的营养土作盖籽土,以免影响发芽出苗。

(2)混拌一定要均匀,以免产生药害。

(3)本壮秧剂适用于PH<72的土壤。

(4)本壮秧剂不含除草剂,除草应另做处理。

(5)在培育大苗条件下,如后期出现脱肥情况,要看苗适量补肥,以保证秧苗正常生长。

(6)苗床上出现立枯病或青枯病时,每平方米施入50g壮秧剂可起到防治作用。

(7)晚稻育苗上应用壮秧剂,应适当减量。

水稻种植过程的顺序是: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收成、干燥、筛选、施肥要点。稻米的种植技术,包括稻田和插秧,是在中国发明的。传说中是神农氏教导人们如何种稻。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上列步骤。

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严重影响。

扩展资料:

水稻的类型:

水稻的生育类型是指水稻分蘖终止期(拔节期)与稻穗开始分化时期之间不同起讫关系水稻开始穗分化与拔节的关系分为三种

重叠型:穗分化先于拔节,即分蘖尚未终止穗开始分化,分蘖期与长穗有部分重叠。作为三熟制栽培的双季稻或早熟的中稻属次类型。

衔接型:穗分化与拔节基本同时进行,也就是分蘖终止期便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与长穗期相衔接。地上部有5个伸长节的中熟品种,生产止促控结合。多是迟熟的中稻和早熟晚稻。

分离型:拔节先于穗分化,分蘖终止后10~15天开始穗分化,即分蘖期和长穗期相分离。地上部有6个或6个以上的伸长节属于该类型。由于它营养生偏长,所以在栽培上当控制前期生长,确保安全成熟。大多迟熟的晚稻属次类型。

水稻直播种植方法如下:

1、播种时间,适时播种是一播全苗的技术关键。一般直播水稻比移栽水稻迟播7-10d,早稻直播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长江流域的播种时间为4月上中旬;双李晚稻直播期应在7月上中旬。

2、播种量与播种方法,小面积种植,采用人工直播的方法既简单又方便。只要做到均匀播种就能获得均衡出苗生长的效果。常规稻直播每公顷大田播种量为45至60kg,用手直播比较容易。但杂交水稻种子每公顷用种量一般为375至45kg,用手直播难以做到均匀播种。

水稻

水稻是稻属谷类作物,代表种为稻。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的先民们就曾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

按是否无土栽培分为水田稻与浮水稻等;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脱去颖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水稻还可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和稻秆可以作为牲畜饲料。

中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东北地区。水稻属于直接经济作物,大米饭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国内的水稻种植面积常规稻是245亿亩,杂交稻的种植面积是2亿亩。

水稻的一生水稻介绍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从种子发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经过生根、长叶、分蘖、穗分化、孕穗、开花、灌浆到成熟,每一个生育期对外界条件即温度、水分、空气、光照、养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长规律,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才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体分为两个阶段,从种子萌发到幼穗分化前,为营养生长阶段,主要是建成营养生长器官,为生殖生长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从幼穗开始分化到稻谷形成,为生殖生长阶段,此期主要是长穗、开花、灌浆、结实。构成产量器官,同时,根据水稻外部生态显著变化的情况,又将其划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这些时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蘖期、孕穗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黄熟期等。这两个阶段和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
2、水稻优化控灌技术
水稻是喜水作物,从播种到收获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个生育阶段对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规律,实行科学用水,是夺取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节水技术概述
水稻和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人们把水稻称为水生作物,这说明它离不开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条件下生长,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态环境分不开。人们称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个生育阶段田面都要保持水层。有时田面需要浅水,有时不需要水层,实践上看,水稻是一种半水生作物,这就为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旧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结,通气性不良,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普遍低产。高产水稻必须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溉技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个良好的生活条件,水稻的高产经验是:“要以根定水”“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增产”;二是“水肥气热”这四个条件与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调肥,以水调气,以水调温,干干湿湿,壮根保叶,提高产量。
在稻田水、肥、气、热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调气,以水调温,以水调肥,就可以有效地对水稻生育进行促控,这是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节水灌溉具有许多优点。
211更新土壤生态环境,提高氧化还原电位,能排除有害物质,防止烂根,有利于根系发育。
2、能抑制氮素过量吸收,有抑制无效分蘖效果,并能提高稻株体内的碳氮化,促使结实良好,防止虫害与水稻穗茎瘟病的发生。
3、使土壤呈氧化状态,可增加钾氧化,使水稻的茎杆组织坚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养分释放,促进有机质分解,为水稻下阶段生长提供良好条件。
5、使稻株既获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气不足,水、肥、气、热等因素得到合理调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昼夜温差,促使分蘖早生快发,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够限制氮素的过量吸收,能控制无效分蘖的发生,推迟封垅,控制叶片的角度和基部节间伸长,提高稻株碳氮化,促进生育转换,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后期能防止根叶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使水稻籽粒饱满,活杆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体,协调生长,能形成高产株型(高产株型就是上边的三个叶片短,下面的三个节间短,)充分发挥水稻高产优势。
7、田间渗漏及棵间蒸发等水稻生态耗水的合理调节,减少了稻田养分流失。水稻抗病虫害能力增强,使水稻高产再高产。
22水稻的需水规律
水是肥的“总开关”,也是土壤中空气、温度的“调节器”,因而水对水稻的生长直接起着促进和控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对夺取水稻高产关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种途径,即“棵间蒸发,叶面蒸腾,田间渗漏。
221棵间蒸发:就是植株之间所消耗的水量(称为生态需水)。
2、叶面蒸腾:就是作物将从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的现象(也称为生理需水)。
3、地下渗漏:就是当水稻根系活动层中土壤水分超过饱和水量时,渗入到根系活动层以下的重力水。
根据多年观测试验所得数椐,水稻日需水强度是;分蘖70毫米,孕穗拔节期86毫米。水稻整个生育期需水高峰有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分蘖期(峰值主要由棵间蒸发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穗拔节期(峰值主要是叶面蒸腾形成的)。棵间蒸发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植株少,叶面积小,阳光能够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间蒸发量就高。相返随着植株的增多和叶面积的增大,叶面蒸腾逐渐上升,到孕穗拔节期日平均需水量达到最高峰86毫米,以后逐渐呈下降趋势,这就是水稻的整个需水规律。
23控制灌溉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术
231育苗技术
农谚说的好:“秧好一半稻,壮秧产量高”。水稻育苗好坏对水稻全年生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应用“控制灌溉”技术对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壮秧苗,“控灌”技术的优势更能有效发挥。目前,寒地水稻先进的育苗技术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种,人工浇水补水)。“旱育秧”主要技术环节有以下几点。
2311育秧场地的选择
选好育苗地块,是“控灌水稻”育壮苗的重要环节。要选择地势高而平坦背风向阳,靠近水源,土质肥沃,透水通气良好,保水保肥,底墒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块。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残株后,用人工或机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每15亩本田面积需纯绿色秧田面积100-125平方米。
2、品种的确定和种子处理
确定水稻品种。要选择适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种。要选择在当地已种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结实率高的品种。
第一积温区:比如,松粳8号(松98-128)、松粳9号(松98—122)、牡丹江26号(牡98-594)、牡丹江27号(牡99-881)、牡丹江29号(牡98-1130)、龙稻5号(哈99-744)。
第二积温区:比如,龙粳17号(龙育99-390)、龙粳18号(龙交01B-1330)、龙粳19号(龙选99-196)。绥粳7号(绥98-199)、绥粳8号(绥02-6222)、绥02-6159、绥02-6007、绥02-7015号,龙盾104(龙盾97-1)、垦稻10号(垦92-509)、垦稻11号(垦00-1113)、垦稻12号(垦99-34)、龙稻4号(哈99-85)、)、龙稻6号(哈99-245)、龙稻7号(哈02-220)、莎莎尼等。主推龙稻7号
第三积温区:比如,龙粳13(龙花96-1513)、龙粳14号(龙D99-904)、龙粳15(龙品02-1)、龙粳16号(龙D99-709)、垦稻11(垦00-1113)、绥粳3号(绥92-188)、龙粳20号(龙育1126号)。
晾晒种子:选择晴好天气,在干燥场地上,将种子薄层摊开,翻晒2-3天,增强种皮的透性,降低种子内抑制发芽物质的浓度,激发种丕的活性,打破种子休眠期,使种子干燥一致,吸水均匀,发芽整齐,提高发芽率。
泥水选种: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选种,去掉漂浮秕谷。
浸种消毒:将种子消毒的药剂(目前有施保克、使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匀,再将选出的稻种放入浸泡,浸泡时间长短,主要和水的温度有关,水温15℃,需浸泡5—7天,如水温低于15℃时需浸泡8-10天。一般100斤水浸种80斤。
催芽:催芽播种,有利于出苗快,出苗整齐,秧苗健壮,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两种。火炕催芽和大棚催芽均可。
3、苗床制作和播种
配制床上(营养土)。将旱田豆地土70%和腐质草碳土30%混拌均匀,掺入壮秧剂,混拌均匀即可(营养剂一定要按说明书的用量使用,不需增加任何肥料)。
平整床面铺垫育秧片。用木板将床面推平整细后将育秧片铺好,再往育秧片上覆盖2厘米厚营养土,并一次性浇透底水即可。
播种:适宜播种期为4月10日至4月20日。苗棚内地面温度达115℃以上开始播种。发芽率在90%以上的稻种。每平方米均匀播芽籽05-06斤。将稻籽压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过10厘米,播种后用苗床化学除草剂,进行封闭灭草。
4、秧田期管理
出苗期:从播种到出苗为封闭期。此期要保温、保湿。这个时期棚内温度不得低于10℃-12℃,适宜温度是25℃-3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5℃。如果气温正常,7-9天一叶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过高,促种子根生长。
此期如果发现床面有点片落干现象,就要及时用脚踩实即可。
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叶伸展期,鞘叶节根伸长,此期管理重点是,地上控制1叶鞘高在3厘米以内,地下促发鞘叶节根伸长。适宜温度是20℃-25℃,尽量少浇水,干处适当补水,此期应见绿就通风。一叶一心期应浇一次预防立枯病的农药(见本空间立枯、青枯病的防治)。
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叶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叶至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地下促发不完全叶节根生长。适宜温度是20℃-24℃,早晨或晚间要观察秧苗叶尖处是否有露珠,如无露珠,新展开叶打卷,田面发干,要及时补水,此期要注意通风,加大通风口,昼揭夜盖。
三叶一心至四叶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叶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叶耳间距1厘米,控制3叶长8厘米左右。适宜温度是20℃左右,如果发现秧苗发黄脱肥,可在3叶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铵25克,兑水25公斤叶喷,喷后用清水洗苗。此期要加大通风量,减少棚内外温差。此期还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如发现点,片发病时应立即灌跑马水冲洗。
移栽前的准备工作:揭膜后,应及时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药预防潜叶蝇,达到带肥,带药下地的目的。
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间管理技术。
整地、施肥、泡田
整地要以秋翻为主,耕层深度应在20-25厘米为宜,秋翻地有利于晒垡熟化土壤,灭虫灭草。
施肥:基肥泡田前旱整地时施用尿素80-100公斤+磷酸二胺100公斤+氯化钾150公斤/公顷(基肥一定要在放水前施入)。
泡田:5月初开始泡田,灌水时应由高到低,由远至近。泡3-5天后进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标准是上糊下松,泥烂适中,有水有气,沟清水畅,埂直如线,地平如镜。地平如镜是指同一田块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没有偏脸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软活,下部土团粒较大,喧松,通气性好,这样有利于插秧,插后返青快、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沟清水畅,埂直如线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沟加深加固。保证灌排通畅,保持条田笔直,夯实加固,防止跑漏。然后用除草剂做土壤封闭处理,目前大多数使用除草剂丁草胺或农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顷(丁草胺使用时最好是耙完地补水后使用,农思它在耙地混水时施入)。保水5-7天,等水层自然落至花达水时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后,要经过移植返青、分蘖、孕穗拔节、抽穗开花、灌浆黄熟六个生育期。每个生育期中,应用控制灌溉技术都有明确的要求和标准。
2321移植返青期
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间栽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类露出叶鞘。
水稻移栽时田面保持花达水,移栽后不建立明水层,改变了传统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素质好的水稻返青时间大约在移栽后6-8天左右,秧苗素质不好的大约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黄期,第一期就是秧田的后期,第二期是分蘖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这就是说在插前必须使秧苗充分落黄、积累大量的干物质,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风和炼好苗这样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对低温冷害的敌抗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饱合含水量的70%-75%,以田间裂缝(6-8毫米),地不干皮为标准,如秧苗移栽后马上建立水层,水稻发根漫,遇到大风天气造成飘苗现象。移植返青后建立水层的,表面现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层的叶片绿,不建立水层的,表面看地皮发黑不显眼,但实际上不建立水层,除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外(如潜叶蝇),还能使地表土直接爱到太阳的辐射,有利于提高地温,使水稻发根快,白根多,扎根深,有利于提前返青分蘖,给水稻分蘖,用药,封闭灭草打下坚实的基础。
移植返期的田间管理。插秧规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种培育壮秧的基础上,本田插秧密度由过去的8寸×3寸×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亩1125万株的密植,减少到9寸×4寸×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亩75万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7寸×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亩284万株或9寸×8寸×2株,每平方米125穴=250株=每亩250万株。稀植、稀插有利于充分发挥分蘖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获得高产(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品种和生产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为好,就是说肥田少插、瘦田时当密植)。
(2)插秧期问要在田埂大边上喷一次防治地老虎的农药,以防埂边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2322分蘖期
分蘖初期:从10%的稻株开始分蘖至50%稻株有分蘖的时期,如果插秧时间在5月15日,分蘖初期应延续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
分蘖中期:从50%稻株有分蘖至田间总茎粒达到设计穗数80%的分蘖时期。如果插秧时间在5月15日,分蘖中期应从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
分蘖末期:田间总茎数达到设计穗数的100%的分蘖时期。大约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约经历8-10天。
分蘖期水分管理:分蘖初期的0-2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分蘖中期的0-20厘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分蘖末期的0-2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
但是根据实践经验,分蘖初期和分蘖中期有灭草与施肥要求,此期结合扬肥施药进行封闭灭草,需建立30-50毫米水层,分蘖期如天气干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调和可灌3次水,具体为:
第一次灌水大约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结合灌水施第一次分蘖肥,每公顷施硫酸铵100斤+尿素50斤。
第二次蘖肥补水大约在5月27日—5月29日之间,补水30-50毫米。结合扬肥施药灭草;施尿素100-150斤+阿罗津3——4并+稻无草15代/公顷,分蘖肥和药剂灭草同时进行。
第三次补水大约在6月2日—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后,看岗处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稗草就用快杀稗(二氯喹啉酸)进行茎叶喷雾处理,这样能使灭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间大草用人工拔除。
分蘖末期重控时间应根据稻苗生长状况和土质、肥料、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控制灌水的适宜时间和程度,其具体做法是:一看苗量,当达到亩穗数的要求后(达到总苗数的80%时)进行早控(大约在6月20日左右。)二看苗势,稻苗长势过旺,封垅过早,应重控。三看叶色。叶色浓绿应早控。四看天气,阴雨连绵应抢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质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块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结合控田后灌水施氯化钾150斤/公顷。
分蘖期田间管理:分蘖前期田间管理重点防治草荒和潜叶蝇,负泥虫等促使分蘖早生快发。分蘖后期重点控制无效分蘖和预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发展。给水稻孕穗打下坚实基础为水稻结实创造良好的环境。
拔节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7月26日,大约经历20天。孕穗拔节前期,从10%稻株拔节到80%的稻株拔节为止。孕穗拔节后期,从80%的稻株拔节一10%的稻株抽出剑叶为止(水稻拔节的标准是茎杆基部第一个伸长节间长度达到1厘米,由扁变圆)。
控制灌溉时,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层,孕穗拔节前期的0-3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孕拔后期的0-3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时间不要过长)。
孕拔期是水稻生育过程中的需水临界期,这个时期水稻植株生长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长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时期,稻株叶片相继长出,群体叶面指数将达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长也将转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对气候条件与水肥反应比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则易造成颖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产量低,因此要适时灌水,使土壤含水量达到饱和状态。此期还要看天气状况,如果降雨,可蓄雨水,减少灌溉定额,以达到省工,节能的目的。根几年来的实践证明,一般年伤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为此期正值雨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阳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终能达到饱和状态。
孕拔期的田间管理,分蘖末期控完田(大约在6月25日—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钾100斤—150斤/公顷左右。以后看水稻长相和天气状况,如果气温高和天气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结合灌水施尿70-90斤/公顷左右,之后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调气促根保叶,其间要割除池埂大草,预防稻瘟病的发生。
2324抽穗开花期
抽穗开花期一般在7月30日—8月10日之间,大约经历15天左右,抽开期:始穗期(全区1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区50%的稻穗顶端露出叶鞘的日期)。齐穗期:(全区80%的稻穗顶端已露出叶鞘的日期)。水稻抽穗开花期光合作用强,新陈代谢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较多的时期。此期缺水受旱会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响有机物合成和枝梗颖花的发育,增加颖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调控土中水氧关系,尽力保护根系,延长根系生命,养根保叶,迅速积累有机物,提高水稻结实率。
控制灌溉时,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层。0-40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气,可蓄雨水。
抽穗开花期田间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预防穗茎瘟病
2325乳熟期
从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浆到稻穗籽粒发黄为止。一般在8月11日—8月28日之间,大约经历18天左右(与气温高低和天气阴晴有直接关系)。
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视,否则易造成产量下降0-4厘米根层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75%,控制上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气,可蓄雨水,但不超过5天。
根据有关资料查明,水稻的上部叶片(即剑叶、倒2叶、倒3叶)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总量的60-80%,积累的干物质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质重量的70%左右。上部顶叶(指倒3叶)制造的有机物质基本上输送给稻穗,不再向下输送。下部叶片所造成的养分向根部和下部节间输送。因此要养稻根、保三叶、长大穗、攻大粒。有利于水稻通气、养根、保叶、促灌浆,提高粒重和产量。
2326黄熟期
黄熟期一般在8月29日—9月18日之间,大约经历21天左右。80%植株的谷粒变黄时称黄熟期。
黄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标准为饱和含水量的60%。如果水稻生长后期干旱少雨,应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饱和水(此期因始终没建立水层,灌这次水不会影响收割),如果此期放水过早,土壤严重缺水,会造成水稻早衰,影响水稻产量和米质,缺水严重地块可减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灌这茬水。
黄熟期田间管理,水稻成熟后要适时收割,作为种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最佳时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应该有三分之二黄化变干,穗基部变,全穗外观失去绿色,茎叶颜色变黄。在水肥过多的情况下,虽然部分茎叶还有绿色,但谷粒已经变黄,也应及时进行收割。
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土壤水分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时,最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
2、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种产量较高,晚熟品种相对较低,熟期越晚的品种,水分亏缺时生育期延迟越多,经研究证明在水分胁迫时间长的情况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长是在齐穗期前,“也就是营养”生长期与生殖生长并进期。
3、在分蘖盛期与生殖细胞形成期,长期处于较低的土壤水势,则明显结实率降低。
4、结实期间;对低土壤水势反应最敏感的时期为籽粒灌浆初期。
4、水稻调查项目及标准
41田间调查项目及标准
411播种期:播种当天的日期。
2、苗期:全区50%植株第一完全叶展开成喇叭状的时期至移栽的时期。
3、返青期:插秧到全区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之前。
4、分蘖前期:分蘖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蘖露出叶鞘。
5、分蘖后期:有80%的植株出现新生分蘖到有10%的植株开始拔节(即拔节始期,其植株基部茎节间伸长的程度:1cm以上。)
6、拔节孕穗期:拔节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剑叶前。
7、抽穗开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乳熟前。
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进入黄熟前
9、黄熟期:黄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谷粒变黄。
10、本田全生育期:从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时期。
11、全生育期:从出苗到全区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达到玻璃质状,用指甲不易压碎的程度日期。
42生育动态调查内容与方法
421基本苗数:水稻返青后成活的稻苗数(有分蘖的应包括分蘖数)。
2、分蘖:通过定点观测每穴苗数,考察分蘖增减动态和最高分蘖数,开始分蘖时每隔5天观测一次,临近分蘖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观测一次。
3、株高:抽穗前为土面至每穴最高叶尖的高度,抽穗后为土面至最高穗顶(不连芒)的高度。
4、叶龄指数:某生育期的出叶数占主茎总叶片数百分比。
5、叶面积指数:农田中叶面总面积与农田面积之比。
6、干物重:应分别测定地上植株,根系及总干物重。
7、根系性状:包括发根数目(茎基部分蘖处发根的数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单穴根的体积、鲜重与干重)。
8、长相:在各主要生育阶段内,用田间定穴照相测定。
9、倒伏性:目测记载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积。
10、倒伏程度:分五级。
0级:植株不倒。
1级:植株倾斜度不超过150。
2级:植株倾斜度在150—450之间。
3级:植株倾斜度在450—850之间
4级:植株倾斜度超过850以上
倒伏面积:目测,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叶瘟:齐穗期调查,分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植株叶片有针头大小褐斑点。
3级:植株叶片病斑直径为1—2毫米,病斑灰色,边缘褐色。
5级:植株叶片有典型病斑,为害面积为叶面积的26—50%。
9级:植株全叶植死。
穗茎瘟(包括节瘟)于黄熟初期调查,分为六级。
0级:无病株。
1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
3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1—5%
5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6—25%
7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26—50%
9级:全区植株发病率低于50—100%
12、虫害:潜叶蝇、水稻二化螟证明发生日期、危害程度。
43室内考种
431穗长:穗节至穗尖(不连芒)的长度。
2、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在5粒以上,、的稻穗数(被病、虫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计算)。
3、每穗粒数:包括实粒,空瘪粒(谷粒完全未灌浆的为空粒,灌浆充实程度不到2/3的为瘪粒),和以脱落的粒数。
4、千粒重:两次随机所取晒干扬净谷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换算成标准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得大于3%。
5、产量:
(1)、理论产量是指按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计算出的产量。
(2)、实际产量是指单打单收晒干扬净的稻谷产量。
6、谷草比例:稻谷和稻草干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钾调配施用技术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顷
磷酸二铵:100—150斤/公顷
钾肥:150斤/公顷
追肥:硫铵100斤+尿素50斤/公顷(插后7—9天)
尿素100斤/公顷(插后12天左右)
钾150斤/公顷(6月25日—7月1日)
尿素60—80斤/公顷(7月13日—7月16日倒二叶露尖)
氮磷钾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总量369斤/公顷
追肥:250斤+—+150斤=总量400斤/公顷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总量4585斤/公顷
追肥:270斤+50斤+150斤=总量420斤/公顷
上限总量:8785斤/公顷
下限总量:6790斤/公顷
上限累计:氮、磷、钾
4285斤1500斤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计:3690斤1000斤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每斤=135元
尿素每斤=094元
钾每斤=110元

水稻的种植有整地、育苗、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和干燥、筛选这几个步骤。

1、整地  

在种植水稻之前,整地是必要环节,以前会采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来整地犁田,但当今多用机器整地了。

2、育苗  

育苗是水稻生长初期的关键所在,现在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插秧主要有机器和人工两种形式,根据规模和土地的形态进行选择即可。

3、除草除虫  

在秧苗成长的过程中,除草除虫是必须进行的。当田间有杂草冒出来时,就要及时去清理干净。

4、施肥  

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健壮的成长,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

5、灌排水  

灌排水是水稻比较依赖的环节,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分灌溉。

6、干燥、筛选  

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筛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

1、种稻之前,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

2、接着在田中培育秧苗,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

3、在秧苗长高约8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

4、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

5、现代多用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68695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