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部落中最偏远的“野人女真”究竟是什么人?

女真部落中最偏远的“野人女真”究竟是什么人?,第1张

女真人,这个起源于白山黑水的民族自12世纪以来,就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金朝建立后,大量女真人南迁,这批女真人后来均被汉化,之后也被归为汉族,但是,在东北地区,仍然有残留了很多女真部族,它们经过金元两代,一直保持着女真人的生活方式,所以仍被认为是“女真人”,在明代初期,朝廷将女真人分为三大部: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野人女真。

这“三大部”并不是说女真人分为三个王国,而是根据分布地域所划分的集团,明朝根据它们的地域,以及这些部族与朝廷之间的关系,将东北这些大大小小的部族分为不同的集团,那么,这“三大部”都是怎么分的呢?

“盖女真三种,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怜等处者为建州女真,各卫 所外,又有地面、 有站、有寨,建官赐敦,一 如三卫之制,其极东为野人女直,野人女直去中国(中原)远甚,朝贡不常”——《大明会典》,古代有些文献会将“女真”写为“女直”

建州女真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它就是后期建立了清代的那批女真人,建州女真前身其实是辽金时代的“五国部”(完颜部,即金朝皇室部族的附属部族),明朝初期,势力挺进东北的时候,元代辽阳行省所封的三个女真万户分别在分别在胡里改部酋长阿哈出、斡朵里部酋长猛哥帖木儿带领下,归附明朝,明朝设置了三个羁縻性的地方军事行政机构——建州三卫,让这些部族首领当机构长官,名义上成为明代的边疆内藩,于是,这批人被称为“建州女真”。

建州三卫,建州卫建于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以胡里改部属地设置,位于今绥芬河流域,以胡里改部首领火儿阿万户阿哈出(赐名李承善)为指挥使。其后在永乐年间又以依附于胡里改部的斡朵里部建立建州左卫,以斡朵里部首领孟特穆为指挥使。二者位置均曾多次迁移,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又从建州左卫中分出建州右卫,孟特穆之子董山为指挥使。三卫的首领多由世袭产生,但须经明朝政府认可后方生效,并且须按规定前往京师北京朝贡。

海西女真,分布于海西(今松花江东)的黑龙江流域,这批女真人后逐渐形成四个大部族: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在后来建州女真努尔哈赤崛起之时,它们为抵御努尔哈赤的兼并,曾与建州女真爆发过大规模战争,不过后来古勒山之战,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惨败于建州女真,其丧失了抵御建州女真的能力,1619年,被建州彻底兼并,成为后金——清集团的一部分,后世著名的慈禧,便来源于海西女真的叶赫部。

而“海西”则是源于元朝,朝曾设置过“辽东海西提刑按察使”“海西辽东鹰坊万户府”“海西右丞”“海西宣慰司”等机构或官职。

建州和海西两支女真人基本合流,那野人女真呢?

野人女真,这个名字听着就有些怪异,大家对它的了解也不多,它又是一支什么样的力量呢?

其实,这部分女真人相当特殊,相对于建州和海西,它们相当松散(尽管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也不是完全就是一体的,但野人女真分散程度更甚,其部族间几乎就没有联系),而且,清朝统治集团,从努尔哈赤发家,一直到1911年清朝灭亡,均没有彻底控制过野人女真中的部族集团。

现代对于努尔哈赤崛起历史的描述,一般严谨一些的语言是这么说的: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世家旁系,其先后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势力、海西女真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体”上统一女真?这个“大体”是何意呢?就是还有例外,这部分例外,就是一部分野人女真!

大家务必清楚一点:女真人属于渔猎民族,分布地域广大且松散,明廷人为将女真分为“三大部”,但这不可能分得太精确。

野人女真的“野人”之名实际也是源于元代习惯性称呼,这个时期,朝廷习惯性将东北地区分布的几乎所有部族都泛称为“野人”,因为它们经济文化发展很落后,仍过着原始渔猎生活,而明朝进军东北后,由于已经和建州女真和海西女真建立了羁縻关系,所以“野人女真”就用来称呼这两批女真之外的女真人。

“极东为野人女真,野人女真去中国(中原)远甚,朝贡不常”——《大明会典》

野人女真分布范围非常偏远也非常广,别说明朝,就连建州女真都不一定对它们熟悉,而且经济文化发展非常落后,他们是“海西女真”的邻居,所以也被称为“东海女真”,遗留下的明朝、清朝和朝鲜史料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记载。

朝鲜史料,朝鲜民族古代于东北渔猎民族冲突不断,所以有很多关于女真人的记载,这成为研究女真人的重要史料,比如根据《龙飞御天歌》(成书于1445年)记载,当时人们把依兰以西的一段松花江叫做海西江,也就是说,这大概就是海西女真和野人(东海)女真的分界线,当然,考虑到当时的具体情况,精确的分界线是不存在的。

《清太祖高皇帝实录》记载,东海女真分为:渥集部、瓦尔喀部和库尔喀部。渥集部又称窝集部、兀狄哈。库尔喀部又称虎尔喀、胡儿胯、瑚里哈。

野人女真的分布范围极广而且极为偏远,大体都是黑龙江、乌苏里江地区的深山老林里,甚至东达鄂霍次克海岸与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以北,以17世纪的条件,想要彻底控制他们根本不可能,而且这种苦寒之地,也没太多人感兴趣,但是根据清代前期一些史料记载,后金——清政权也多次征伐过“野人女真”。

给大家看些史料。

丁未年 ( 1607 年 ) 五月,努尔哈赤遣兵征东海窝集部,“ 取黑十黑、敖莫和、所罗佛内黑三处, 获人畜二千而 回 ”。

辛亥年 ( 1611年 )七 月,“ 讨兀吉部内兀儿孤沉,木冷 二卫,皆取之”

……

从1596年开始到1625年的近三十年间,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多次出兵征服野人女真。

既然无法控制土地,那建州女真集团攻击野人女真是干什么呢?就是掠夺人口!在古代,尤其是政权发展初期,人力资源甚至比土地更重要,对于地广人稀的东北尤其如此,满清政权初期多次南侵明朝,就是为了掳掠人口和财产,以充实国力。

往北打也一样,野人女真的地方兼并过来没意义,但这些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的人是上好的兵源,满清当然不会放过,所以,在与明朝作战的过程中,清军出现了大批类似“奴隶兵”性质的战斗人员,这些人就是清军中的“披甲人”,他们中很多都是向被掳掠的这些深山老林部族人民。比如,清军中的精锐部队,“索伦营”便是这些黑龙江土著民族(野人女真)组成的精锐部队

注:“索伦”是清代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的统称,这些民族多半都是野人女真部族,有时特指鄂温克族。他们共同信奉萨满教,具有相互联姻的近亲关系。“索伦”是达斡尔人对鄂伦春人的称呼,意为“生活在山林的人”,因鄂温克人英勇善战,所以其周边部族同被称为索伦部,伦部并非一个具体民族,而是生活在东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中国东北周边各通古斯系民族的统称,很多索伦人在清朝进入了满洲八旗而成为了满族。

根据统计,通过不断的征伐,仅仅在努尔哈赤的年代,就有至少10万女真野人被招抚、掠夺到满清中心地区,这极大充实了前期建州集团的实力,当然,这也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就是本就人烟稀少的外东北地区进一步空虚,而与此同时,俄国人扩张过来了…

此图为建州女真扩张(满清统一全国示意图),其中粉红阴影部分为建州女真核心地区

但,即便如此,考虑到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清政府也没有全部控制野人女真,甚至一直到满清建立后,对野人女真分布地也是相当模糊,所以后期和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之时也有些迷糊。

那么,野人女真后来是什么情况呢?这要分情况,前期被掠夺过来的一些野人女真部族,很多后来也融合到了建州女真这个军事集团中,成为了后来“满族共同体”的一部分,那些留守东北的呢?则发展成了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通古斯系、与满族有一定关系的民族,还有些,则遗留在俄罗斯,成了俄国的“远东土著民族”。

至今,中国东北和俄罗斯的一些民族,都有一些很古老的手工生产技艺

总体来说,“野人女真”部分往南集中,是一个民族形成合力的必然步骤,不过,由于野人女真分布过于广泛,导致一直至清末,这都没有完全完成,至今中国东北地区最北边仍有不少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这些民族便是“野人女真”演化而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73187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0
下一篇 2023-05-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