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第1张

物联网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TOP1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   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建设高校。

TOP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九校联盟。

TOP3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简称“电子科大”,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校,由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位列国家“双一流”、 “985工程”、“211工程”。

TOP4 :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珠峰计划。

TOP5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

百度百科-西安交通大学

百度百科-哈尔滨工业大学

百度百科-电子科技大学

百度百科-吉林大学

百度百科-西北工业大学

1 北京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 哈尔滨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 哈尔滨工程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5 西北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6 大连海事大学 080641S 传感网技术 四年 工学
7 北京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8 北京邮电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9 华北电力大学 080645S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四年 工学
10 天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1 东北大学(包括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2 吉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3 河海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4 江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5 合肥工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6 山东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7 武汉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8 华中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19 武汉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0 中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1 重庆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2 西南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3 电子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4 四川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5 西安交通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6 太原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7 苏州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8 江苏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9 山东科技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0 西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1 成都理工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2 郑州轻工业学院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33 湖南大学 080640S 物联网工程 四年 工学
2011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审批同意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高校:
北京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沈阳工程学院、长春大学光华学院、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黑河学院、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商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扬州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淮阴工学院、常州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滁州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铜陵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烟台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安阳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师范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梧州学院、桂林理工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内江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宝鸡文理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海南大学。

安徽工程大学不是211大学。学校办学历史始于1935年创设的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历经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于原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芜湖机械学校、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等办学阶段,2010年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学校简介

安徽工程大学简称安工程(AHPU),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的省属多科性高等院校和安徽省重点建设院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建设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业教育联盟理事单位、教育部高教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会员单位、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总面积65余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3000余人。

历史沿革:

1935年9月,由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创设安徽私立内思高级工校。

1938年9月,更名为芜湖市私立内思中学,在抗日战争中停办。

1945年,学校复校。

1946年2月,更名为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

1949年4月,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市私立内思工业职业学校。

1951年2月,芜湖市立高级职业学校(工科)并入学校,更名为皖南区芜湖工业学校。

1952年10月,芜湖市工业职工学校安庆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机械部分并入学校,成立安徽省芜湖工业职业学校,隶属原安徽省工业厅领导。

1955年10月,更名为芜湖电力学校。

1958年8月,学校机械科分出与安徽行政学院合并成立安徽工业专科学校(后更名为安徽工学院);支持建立合肥化工学校、淮南化工学校。

1959年3月,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

1960年7月,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专科学校,招收工业企业电器装备专业专科1个班。

1961年8月,大专班并入安徽工学院,学校更名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9月,合肥无线电学校、芜湖地区当涂化校1个班并入学校。

1962年7月,学校改属原第一机械工业部领导,更名为一机部芜湖电机制造学校。9月,航校部分学生并入学校。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停止招生。

1969年3月,学校下放给芜湖市,隶属原芜湖市机械电子工业局领导。11月,学校改办为东方红电机厂,并附设电机制造学校。

1971年,恢复招收中专生。

1972年9月,东方红电机厂附属电机制造学校更名为芜湖机械学校。

1973年7月,东方红电机厂重新改为芜湖电机制造学校,隶属原安徽省机械厅领导。

1977年,作为合肥工业大学教学点,开始招收全日制本科生。

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更名为安徽机电学院。

1984年5月19日,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中国标准化管理干部学院,隶属原国家标准局领导,与安徽机电学院联合办学,统一领导,共同承担二年制干部专修科和单科短期培训任务、短期单科培训任务、组织标准化教学和科研活动,从1985年始招收攻读标准化学科的大学专修科和双学士本科生。

1986年,安徽机电学院迁至赭山东路。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原址恢复芜湖机械学校(2003年6月,更名为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1996年,安徽机电学院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2001年12月,更名为安徽工程科技学院。

2007年底,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0年3月,更名为安徽工程大学。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获批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院校。

2016年,获批安徽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高校创新自主权改革试点单位。

2018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19年6月,学校获批为“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

2020年8月27日,加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1年7月22日,安徽工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与芜湖市双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校企合作签约暨大学生实习基地揭牌仪式。7月26日,安徽工程大学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10月26日,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

办学条件

截至2020年8月,学校设有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开办有7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文、管、经、法、艺等门类。

学科体系

截至2020年8月,学校共有12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5个、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1个、安徽省重点学科6个。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设计学、化学、生物工程、软件工程。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数学、微生物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应用力学与工程结构、金融工程、创意产业与社会管理、中外设计文化。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公共管理、艺术、金融。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机械工程、材料工程、控制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

安徽省重大建设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安徽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纺织工程、发酵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设计艺术学。

师资队伍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教职工近1300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学校聘请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在内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引进“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担任学科领军人才,50余人被选拔为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等,拥有8个安徽省教学团队。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安徽省特色专业13个、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5个、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8个、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10个、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点9个、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3个、安徽省精品课程42门;建有省级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和省级专业学位案例库、教学案例推广中心。

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艺术设计。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鑫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安徽省特色专业:纺织工程、艺术设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行政管理、测控技术与仪器、轻化工程、工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服装设计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安徽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应用化学、艺术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电子信息工程、工商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英语、服装与服饰设计、环境设计、环境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安徽省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基地、生物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学科实践教学基地、纺织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奇瑞迪凯重科安徽工业车辆有限公司管理学科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服装设计与工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达内软件技术(杭州)有限公司实践教育基地、安徽工程大学安徽佑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

安徽省示范实验实训中心:化工与环境类专业教学实习中心、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习和实训基地、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与材料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工程训练中心、纺织工程专业实训实习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创新与实践实训中心、汽车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技术实验中心。

安徽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气与智能信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安徽省专业改造与新专业建设:软件工程、土木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金融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建筑学、机械工程、数字媒体艺术、物联网工程。

安徽省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软件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获得荣誉

2017年6月20日,获得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十一届安徽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截至2018年8月,学校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高校,连续8年获得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其中连续5年为标兵单位。

科学研究

截至2018年8月,学校共有15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创新服务中心1个、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2个、安徽省实验室2个、安徽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个、安徽省技术转移中心1个;获得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省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学校分析与测试中心具有省级食品检验机构资质。

科研成就

截至2018年8月,学校近三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60余项;省科学技术奖5项,省社会科学奖2项,获专利授权1178件,其中发明专利312件。

形象标识

校徽

校徽主体图形采用三角形金字塔造型,基本结构是英文校名中的“A”、“u”和汉字“工”字笔画的组合。

校徽顶端是一个汉字“人”字,下端是个“工”字,图中的“1935”字样为学校的创办年号。

整体为圆形,周围采用“安徽工程大学“汉英文字环绕,外圈采用富有层次的双线装饰。

校旗

校旗由红、白、红三个宽度不等的平行长方形组成,在白色长方形中央有安徽工程大学校徽与规范字体的中文校名和英文校名的横向组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75624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1
下一篇 2023-05-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