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如何突破?

高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如何突破?,第1张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备受重视。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高校纷纷开始建设“智慧校园”。
高校从“数字”到“智慧”,依然难突破
十年前兴起的“数字校园”建设,有些高校并没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如今又要搞“智慧校园”建设,是可持续发展吗?“智慧校园”建设,说到底,是要建设一批智能化或智慧的应用系统,如智慧教职员管理系统、智慧学生管理系统、智慧教学系统、智慧科研系统和智慧后勤系统等等,它们与数字化系统是什么关系?或者说,跳过数字化应用系统,能建立起智慧化应用系统吗?物联网“入驻”高校需谨慎
物联网的体系庞杂,设计很多领域,在人才培养方面并不容易。本科的时候需要兼顾基础知识和专业课,精力很难集中,所以柏斯维认为本科时并不是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黄金时期。其实目前很多现有专业都是物联网中的组成部分。不需要盲目的开设专属课程,而是要在已有课程中加入物联网的概念是比较好的选择。物联网其实就是计算机应用,很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和物联网的联系都非常紧密,柏斯维认为从这些专业来寻找切入点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智慧风暴物联网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
商业模式对于行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电商一直在赔钱,但有依然有投资人去进行投资,说明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获得了投资人的认可。物联网虽然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但是没有切实可行的商业模式推出,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大学生对物联网产生兴趣是件好事,在将来的就业选择上物联网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年轻人很聪明,技术方面的可以进行培训,但在行业前瞻性和商业模式等方面则需要具备其他行业的经验才可以。由3E教育集团开办的全国首家培养物联网前沿人才的学校“智慧风暴?物联网”便极具前瞻性,在办学之初,就与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合作建立了多处自考办学点或教学基地。其目的,就是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加快这一培训行业的成熟。他们深知,要想为社会大批量输送优质的物联网人才,仅靠某一家的力量是不够的。
同时,“智慧风暴”还与国内外诸多物联网公司合作,为其培养企业需要的各种物联网专业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和就业,给予一定的支持。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的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一体化环境,这个一体化环境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将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2010年,在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浙江大学提出建设一个“令人激动”的“智慧校园”。这幅蓝图描绘的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简而言之,“要做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校园。”参考百度百科。

智慧校园包含的系统有全域感知系统、可视、可管、可控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

1、全域感知系统

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智慧校园数字孪生底座,以三维可视化为特色,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构建智慧校园大脑,对校园的人、物、资产设备、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连接。

2、可视、可管、可控系统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的“可视、可管、可控”,构建数字孪生校园统一框架底座平台,助力校园业务智能运营,展示智慧校园新面貌,实现对现实校园的全域感知、镜像再现,从而对校园进行智能监管和有序管理。

3、数据分析系统

将学校管理的动态数据汇总到一个平台上,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可视化展示,在数据可视化提供的支撑之下,辅助做出更加智慧和科学的决策,最终让更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为师生带来更好的生活和求学体验。

智慧校园介绍

智慧校园即智慧化的校园,也指按智慧化标准进行的校园建设,国家标准GB/T36342《智慧校园总体框架》中对智慧校园的标准定义是: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有机衔接,使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便捷的获取资源和服务。

智慧校园通常由以传感器网络及智能硬件为核心的校园基础设施和部署在数据中心内云端服务器上的智慧化软件系统构成,常见功能可分为智慧教学环境、智慧教学资源、智慧校园管理、智慧校园服务四大板块。

百度百科-智慧校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091791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12
下一篇 2023-05-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