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叶的烘烤方法有哪几种?

烟叶的烘烤方法有哪几种?,第1张

同栽培技术措施、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不同着生部位的烟叶,其营养发育水平不同,烘烤特性差异很大。下面介绍几种不同类型烟叶烘烤工艺的要点。 (一)不同栽培技术措施下的烟叶烘烤:这里将丘陵薄地营养不足,平原地区营养水平良好,氮素施用量过多落黄差等3类烟叶的烘烤要点归纳如下: 1.丘陵薄地营养不足的烟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叶小而黄,含水较少,内含物尚充实,保水能力较强,变黄与脱水慢,易烤青及挂灰。 (2)技术要领:干球温度宜低不宜高,湿球温度宜高不宜低,注意保湿变黄,稳升温,缓定色,力争烤出优质烟。 (3)采收装烟:成熟采收,既莫偏生,又勿过熟,因成熟较慢,采收间隔宜较长,装烟宜稠不宜稀。 (4)湿球温度:宜稍高,变黄期注意保湿,适当缩小干湿差,必要时可加水增湿。 (5)起点温度:约32~36℃,秋后或底棚时尚可更低。 (6)升温速度:升温宜慢不宜快,适当延长烘烤时间,耐心等烟叶变化。 (7)变黄程度:温度40℃前烟叶变八成黄以上,42℃前变九成黄以上,46℃前烟叶黄筋黄片,烤后不显青。 2.平原地区水肥营养良好的烟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叶大而黄,内含物充实,成熟良好,变黄脱水正常,但需时较长,容易烤青和挂灰。 (2)技术要领:干球温度不宜高,湿球温度不宜低,注意充分变黄,稳升温,慢变色,不烤青烟,确保烤出优质烟。 (3)采收装烟:成熟及充分成熟采收,宁过勿生,最忌采青,上竿宜稍稀,装烟宜稍稠(莫过稠)。 (4)湿球温度:湿球温度稍高,变黄期保持适当的干湿差(过大加水增湿,过小排湿)。 (5)起点温度:起点温度约36~38℃,注意防止温度过高,造成底棚烤青。 (6)升温速度:升温宜慢、宜稳,不宜快,延长烘烤时间,确保烟叶充分变化。 (7)变黄程度:温度40℃前烟叶变七成黄以上,42℃前青筋黄片,48℃前黄片黄筋不含青。 3.氮素施用过多落黄差的烟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叶大而薄,含水较多,内含物欠充实,变黄与脱水较困难,既易烤青又易烤黑。 (2)技术要领:干球温度宜高,湿球温度宜低,升温稍快,注意排湿,先拿水后拿色,防止变黄不足烤青和变过烤黑。 (3)采收装烟:尚熟至成熟采收,不可采生,也不可过熟,上竿要稀,装烟也要稍稀(忌过稠)。 (4)湿球温度:湿球温度稍低,变黄期保持较大的干湿差,加强排湿,以利烟叶变软。 (5)起点温度:约38~40℃,注意防止温度过低,造成硬变黄。 (6)升温速度:升温宜稍快,既要确保烟叶变黄,又不要变过,以防烟叶烤青或烤黑。 (7)变黄程度:温度40℃前烟叶变三成黄左右,42℃前变五成黄左右,45℃前变七成黄左右,48℃前青筋黄片,50℃前黄筋黄片。 (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烟叶烘烤:不同气候条件影响烟叶内物质的积累和运输,因而影响采收时烟叶内营养状况和化学成分的协调,必然地影响烘烤工艺和最终烘烤结果。现将天气干旱和多雨条件下烟叶的烘烤要点加以概括。1.雨天烟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含水较多,含干物质较少,内含物欠充实,变黄尚易,定色较难,容易烤黑或烤青。 (2)技术要领:干球温度较高,湿球温度较低,升温较快,加强排湿,同时要防止过变黄,防止烤黑与烤青。 (3)采收装烟:适熟采收,不采生,也不采过熟。上竿与装烟均宜较稀。 (4)湿球温度:湿球温度宜较低,变黄期干湿差宜较大,定色期湿球温度宁低勿高。 (5)起点温度:宜较高,以防硬变黄。底棚烟宜作预处理(在进炕前先变三成黄),以防底棚烤青。
(6)升温速度:宜较快,以防烤黑烟,同时应兼顾烟叶变黄(适当掌握),以防烤青。 (7)变黄程度:低温阶段变黄不宜过高,较早转火,50℃前达黄片黄筋,防止转火晚而变黑。 2.旱天烟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含水较少,含干物质较多,且充实,变黄与脱水较晚,容易烤青或挂灰。 (2)技术要领:干球温度宜较低,湿球温度较高,升温较慢,注意保湿充分变黄,防止烤青与挂灰。 (3)采收装烟:成熟度宜高,最忌采生叶,宜采露水烟,上竿不宜太稠,装烟应较稠。 (4)湿球温度:宜稍高,变黄期干湿差宜较小,过大时应及时加水,注意保湿,促变黄。 (5)起点温度:宜低不宜高,以防烤青。 (6)升温速度:宜慢不宜快,以确保烟叶充分变黄,防止急升温回青与挂灰。 (7)变黄程度:低温阶段变黄宜高不宜低,转火时达青筋黄片或黄筋黄片,48℃前完全变黄。 3.旱黄烟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烟叶并非真熟,内含物欠充实,含水少,保水力强,变黄脱水均困难,易烤青、烤黑及挂灰。 (2)技术要领:干湿球均宜稍高,促进变黄,转火较早,但定色较慢,防止烤青、挂灰及烤黑。 (3)采收装烟:宜采收真正成熟叶,但也不可等焦枯过重时才采,装烟宜稠不宜稀。 (4)湿球温度:湿球温度宜稍高,变黄期适当缩小干湿差,维持稍高湿球温度以促进变黄。 (5)起点温度:宜稍高,等叶片软后可适当降温,以防烤青。 (6)升温速度:变黄时宜较快,定色时宜较慢,使烟叶在定色中能完全变黄。 (7)变黄程度:约七成黄左右,转火慢升温,缓定色,在较高温度下再使烟叶完全变黄。 (三)不同部位烟叶的烘烤:不同部位的烟叶在烟株上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叶内干物质充实程度、叶组织的紧密程度、叶组织内含水量的多少及保水能力差异很大,因而在烘烤工艺上有某些差异。上中下3个部位烟叶的烘烤要点如下。 1.下部叶的烘烤 (1)鲜烟特点:叶薄而松,内含物欠充实,含水多,但保水能力不强,易变黄,难定色,易烤黑或烤青。 (2)技术要领:湿球温度宜稍低,干球温度不宜高,但升温要稍快,注意变黄与干燥协调,加强排湿,防止烤黑与烤青。 (3)采收装烟;采生易烤青,过熟易烤黑,适熟稍早采收为宜,装烟宜稀不宜稠,以利排湿定色。 (4)湿球温度:宜稍低,变黄期干湿差异较大,以利叶片发软。 (5)起点温度:约32~37℃,不宜过高,以防脱水过早。
2.中部叶的烘烤 (1)鲜叶特点:厚度适中,结构疏,内含物充实,变黄与定色均较正常顺利,比较好烤。 (2)技术要领:可基本上参照烘烤基本模式进行,应千方百计多烤优质烟。 (3)采收装烟:成熟采收,宁过勿生,减少青烟,装烟不宜过稠过稀,以适中为好。 (4)湿球温度:不宜过高过低,亦不可忽高忽低,变黄期干湿差要适中。 (5)起点温度:约34~38℃,不宜过高或过低。 (6)升温速度:随烟叶变化而升温,恰当配合,拉长45~47℃时间,促叶片全黄。 (7)变黄程度:约青筋黄片时转火,47℃前黄烟等青烟,达到全炕黄,千方百计防止烤青。 3.上部叶的烘烤 (1)鲜叶特点:叶厚且紧密,内含物充实,含水少,保水能力强,变黄慢,脱水难,易烤青和挂灰。 (2)技术要领:湿球温度较高,干球温度也较高,但升温较慢,充分变黄,稳缓定色,防止烤青与挂灰。 (3)采收装烟:充分成熟采收,以利变黄,也不可过熟,以防挂灰,装烟宜稠不宜稀。 (4)湿球温度:宜稍高,变黄期干湿差宜稍小,过大时应及时补水增湿。 (5)起点温度:约36~39℃,不宜过低,以促进水分蒸发。 (6)升温速度:宜慢不宜快,防回青与挂灰,拉长46~48℃时间,使烟叶至全黄。 (7)变黄程度:约青筋黄片时转火,48℃前黄烟等青烟,达到全炕黄,稳定色,防烤青与挂灰。 (四)几种特殊烟叶的烘烤 1.黑暴烟:所谓黑暴烟,即指在田间生长叶片肥大,粗筋暴梗,难以落黄成熟,甚至烘坏也难以落黄的烟叶。黑暴烟水分含量往往很多,干物质含量少,内在化学成分不协调。黑暴烟叶肥厚,烤后极薄。烘烤中变黄和脱水都比较困难,变黄和干燥关系很难同步进行,所以极易烤青,又易烤黑。黑暴烟又有老黑暴烟和嫩黑暴烟之分。 对于黑暴烟,应多采取加强大田管理,改善空间营养等综合处理方法,尽量提高烘烤质量。 (1)老黑暴烟:多系高水肥、施氦过量条件下形成的上部叶,叶大片厚,深绿、老绿较难落黄,组织紧密保水力强,含水量并不算太高,内含物尚充实,但含蛋白质比例偏高。烘烤变黄慢、脱水难,既容易变黄不足而烤青,又容易因拖延时间过久,干物质消耗过度而挂灰或烤黑,还容易因含水尚多时猛升温而挂灰或烫片,不好烘烤。即便是烤好了,也是深黄、赤黄、红棕黄,且色泽较暗,油分较差。 对老黑暴烟应耐心等其成熟落黄,以防烤时变黄、脱水困难。但也不可使其过熟,以防挂灰或烤黑。一般情况下,宜在叶尖明显落黄、叶面起黄斑,约八九成熟时采收。装炕密度要适中,装烟要均匀,防止上下棚烟叶之间重叠挤压。 调制老黑暴烟的技术要领是:选用传统烘烤工艺,并依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通常掌握干球温度较高,湿球温度稍低,促使烟叶在变黄过程中及时变软。转火前的变黄程度宜偏低一些,早转火,慢升温,稳定色,在较高温度条件下促烟叶缓缓失水,完全变黄,防止烤青、挂灰与烤黑。其大体的工艺要点为:干球起点温度约39℃或更高(越黑暴越高),干球达到起点温度时的湿球温度约36℃,控制干湿差3℃左右,促使烟叶在缓缓失水变软中变黄。 随着变黄程度的提高,逐渐升温,不可升温过急,应在47~48℃温度条件下停留一段时间,使烟叶变黄九成左右,50℃之前达黄片黄筋(十成黄)。在烟叶完成定色之前,湿球温度不宜超过38℃。烧火要准,升温要稳,不得猛升陡降,以防挂灰。 (2)嫩黑暴烟:多系高水肥,高密度,养分不协调,氮量过多等条件下形成的下部烟叶。叶片肥大(烤干后叶片薄),浓绿、嫩绿不易落黄,组织疏松,含水多,含干物质少,内含物不充实,保水能力较一般正常烟叶强,比老黑暴烟弱。烘烤时往往前期变黄过慢,而后期变黄较快,变黄后变黑也快,较难定色,易烤黑。同时也容易怕烤黑致使变黄不足而烤青。烟叶脱水不十分困难,但因含水多且水分较易集中蒸发而致使排湿(从炕内到炕外)困难,易造成蒸片现象。从一定角度上说,嫩黑暴烟更难烘烤。 对嫩黑暴烟应注意适熟采收,防止过熟。生产上流传的“七成收八成丢”的经验即源于此类烟叶。编烟上竿宜较稀,不可过稠,大叶片可以一片一把(每竿编60~80片)。装炕密度宜稀不宜稠,以防排湿不顺畅。同时,装炕要装挂均匀,防止相互重叠挤压。 调制嫩黑暴烟的技术要领是:采用传统烘烤工艺,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通常,掌握干球温度宜偏高,湿球温度宜偏低,促烟叶先变软再变色。转火时的变黄程度宜低不宜高,以防变过而烤黑。转火后,加强烧火与通风排湿,促烟叶较快干燥。只要多数烟叶可以烤黄,就可认为达到了预期的标准(允许烤后有一定数量青烟)。若片面强调“全烧黄”,就会适得其反,易烤成黑烟。生产上所说“炕烟不离青,离青容易烘”就是指这类烟叶而言。其大体的工艺要点为:干球起点温度约40℃或更高(越黑暴越高),有时可达42℃或更高,湿球温度控制在36℃左右,维持4℃以上的干湿差,促烟叶在变黄初期,先变软后再变黄。在诊断烟叶变黄程度时,应全面观察,既注意叶片、又注意叶基,既看叶缘、又看叶脉,防止局部变黄过快或过慢,出现 *** 作失误。随着烟叶的变黄,应及时升温,不宜在某一温度下久停,“宁叫火等烟,不叫烟等火”。当烟叶变黄五成左右时,应升温达45℃。从烟叶变到五成黄开始,烟叶变黄速度可能明显加快,应注意及时干燥定色。故45℃后应加强烧火,同时加强通风排湿,即“大烧火、大通风、大排湿”,防止因干燥定色不及时而烤黑。整个变黄与定色过程中,湿球温度宜控制在36~37℃,一般不超过38℃。 2.雨后烟 (1)雨淋烟 ①烘烤特性:指采收时短时间(如24小时以内)降雨的影响,叶面附着有明水的烟叶。由于降雨的影响尚小,只是增加了一些附着水分,所以烘烤特性变化不大。 ②技术措施:点火后立即打开天窗、地洞排湿,先排除烟叶的附着水分,再关小天窗、关闭地洞,转入正常烘烤。此类烟叶受降雨的影响不大,仍应尽量烤成黄烟。 (2)返青烟 ①烘烤特性:烟叶受较长时间的降雨影响,使雨前已成熟落黄的烟叶又返青发嫩,这种烟称为返青烟。返青烟不仅叶内水分发生了变化,而且内含物也发生了变化,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降低,蛋白质增加。烘烤时变黄较难,脱水较难,干叶时容易发生褐变,不好烘烤。 ②技术措施:返青烟最好等天晴后让太阳晒几天,使其再次自然落黄时采收。如天气连阴,则不能等天晴,否则容易发生“水烘”。采收要适熟,装炕要稍稀。烘烤时,除按水分大的烟叶处理,给以较低的湿球温度,较高的干球温度外,还应注意在定色前期尽量拉长时间。一般应在45~47℃时拉长时间,大量排湿,使烟叶小卷筒。然后才能继续升温,转入正常烘烤。如果转火后较快地升温到48℃以上,烟叶就容易逐渐变坏。在烟叶含水较多时升温较快较高,容易引起脱水困难的烟叶烫伤。 3.嫩黄烟:在高水肥、高密度,田间郁蔽条件下,容易出现嫩黄烟。其产生原因主要是严重的田间通风不良和光照不足,从而使叶绿素的形成受阻。 (1)烘烤特性:此类烟叶内含物严重不充实,含水分多,含干物质少,组织疏松,叶片轻薄,叶色浅淡,黄中透白,在田间容易烘坏。烘烤时下色很快,黑得也很快。难于正常变黄,也难于顺利干叶,很容易烤糟。注意排湿,防止烤糟是烘烤的技术要点。 (2)技术措施:采收时应注意及时早收,防止在田间烘坏。装炕不宜稠,以防排湿不顺。湿球应控制在37℃以下,含水分越多应越低。干球应偏高,控制在40℃左右,含水分越多应越高,但干球控制也不能太高,不超过42℃,以防“激汗”转火时变黄程度不高(约六成黄左右,含水越多越低)。变黄期应及时提火升温,以适应下色快的特点。干叶期升温要适当,既不能快,也不能慢,还不应在某一温度上拉长。应根据烟叶变黄和脱水干燥情况,逐渐升温定色,使烟叶在逐渐升温,大量排湿过程中逐渐完成变黄,逐渐干燥定色。早转火,逐渐升温,加强排湿定色,宁青勿黑是烘烤此类烟叶的关键。

烟叶烘烤技术为“三段五步式”烘烤工艺。

烘烤技术要点,高温高湿变黄,低温低湿定色。高温充分变黄,缓慢升温定色,重视湿球温度,降低干筋温度。

(1)第一阶段(变黄阶段)。第1步(变叶温度):适时开始点火,2 h升至36℃,保湿变黄,稳温4 h,叶尖变黄后,2 h升至38℃,湿球温度保持38℃,稳温20 h,顶棚烟叶变黄50%~60%,叶片变软,开始凋萎。此期风机设置为自控状态,风速为低速,未排湿。

(2)第二阶段(定色阶段)。第3步(变筋温度):在44℃稳温6 h,湿球温度设定37℃;风速仍为高速,加强通风排湿;上棚烟叶干1/3,下棚烟叶勾尖卷边。通过2 h过渡期升至46℃。

(3)第三阶段(干筋阶段)。第5步(限温干筋):以1℃/h过渡期升至63℃保温,少数烟叶主脉3~5 cm未干时;再以1℃/h过渡期升至65℃,稳温12 h,风速变为中速,湿球温度设定41℃,自60℃后逐渐关小进风口和排湿口,稳温稳湿直至烟叶全部干筋;此阶段共用24 h。

扩展资料:

烟叶烘烤 *** 作注意点。

一是变黄阶段:对于含水量小、叶片厚、内含物质充足的烟叶,在变黄阶段,要高温变黄,干球达到38℃以上,必须延长保湿变黄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在湿度偏小时,要在36℃以前在地上泼水增湿。

二是定色阶段:主攻烤熟、烤香、缩小色差。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湿球,缓慢升温。定色后期(53~54℃)要延长时间促进烟叶致香物质形成。

三是干筋阶段:下部烟限定干球温度在65℃以下,控制湿球温度,减少通风,适时停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烤烟

1、 烤房过湿不能装烟,一定要提早点火并充分烘干,最忌湿烤,造成排湿不畅,容易发生蒸烟。
2、绑竿时必须选择烘烤特性相同的鲜烟,坚决杜绝不同成熟度的鲜烟绑在同一竿上。
3、装坑时一是坚持当天采收当天装坑。杜绝采后不烤,造成鲜叶损伤:二是坚持稀装烟。通常只装烤房容量的8—9成,以保排湿顺畅。三是坚持匀装烤。上下棚竿距相等,对空装挂,同层均匀一致:四是坚持选竿装坑,对高温快烤者装底棚,对低温慢烤者装上棚,普通烟装中棚,有代表性的烟装到观察窗处:五是坚持烤外分棚,排队装烟,提高装烟的科学性。
4、装烟密度要适宜,装烟时密度要均匀,竿距以10—13厘米为宜,每层130—160竿,每烤可装鲜烟3000—5000公斤,每座烤房可供15—18亩左右的烟田烘烤。成熟度较差的烟叶装顶层,过熟、轻度病叶的烟叶装在底层,适熟的烟叶装二层。下部或含水量大的烟叶要装稀。
5、装烟时要注意:一是不要让较长的烟叶搭在温度传感器上,以免影响检测精度、在湿球传感器(红色)上套上纱布,纱布必须干净且充分浸在水中。干球传感器和湿球传感器掉换或干球传感器上套上纱布时烘烤将失败。二是干球和湿球传感器上必须盖好防护罩。传感器上方碰到异物时干、湿球温度不正确,将导致烘烤失败。一次干燥结束后桶内必须灌满清水。三是传感器水瓶要挂在底棚担烟梁靠近观察窗的位置,高度在底棚烟叶的中部为好。

自干球温度54℃,以每小时升1℃升至68℃,湿球温度保持在41-43℃,保证全炕烟叶主脉全干,准确停火,防止掉温和升温过高,造成湿筋,烟叶烤红。

烤烟叶片较大,烤后叶片颜色多为橘或柠檬,色泽较鲜亮,厚薄适中,以中部烟叶质量最佳。其含糖量较高,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偏低,烟碱含量中等。吸食有典型的烤烟香气,吸味柔和,劲头适中。

扩展资料:


烘烤 *** 作注意点。

一是变黄阶段:对于含水量小、叶片厚、内含物质充足的烟叶,在变黄阶段,要高温变黄,干球达到38℃以上,必须延长保湿变黄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在湿度偏小时,要在36℃以前在地上泼水增湿。

二是定色阶段:主攻烤熟、烤香、缩小色差。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湿球,缓慢升温。定色后期(53~54℃)要延长时间促进烟叶致香物质形成。

三是干筋阶段:下部烟限定干球温度在65℃以下,控制湿球温度,减少通风,适时停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

百度百科-烤烟

烤烟是无法自然排湿的,既然叫烤烟,自然是要经过烤才能形成烤烟。

烟叶收割完成仅仅是第一步而已,最重要的是将烟叶充分烘烤完成才是重点。其中在烟叶密集烘烤过程中,排湿适时、适度,可以使烟叶变黄、失水、定色、干叶协调匹配,防烤青、挂灰、烤糟等等,都要把控得非常好,下面是具体需要注意的步骤:

一、排湿时机

开烤阶段:开始烘烤后,排湿时机视烟叶含水量、装烟量和气候而定。如果烟叶含水量高、装烟量大、雨天烘烤,点火后,打开进风排湿(采用手动控制)系统,并使用高速循环风机,排出烟叶表面多余水分,稳定温度35-36℃,调整上下层温度差1℃左右。

反之,则直接使用自动控制排程序排湿。

变黄阶段:在38℃-39℃烟叶变黄阶段,视烟叶的变黄程度定通风排湿时机。通常设定湿球温度为35℃-36℃,期间,自动控制仪会根据设定参数与实际测定值变化进行自动排湿。一般烘烤36小时左右(包括烘烤水分含量低的烟叶),需进行适量通风排湿。

通风排湿偏晚,烟叶失水量不足,易导致烟叶硬变黄,难脱水定色,烤后色度差,光泽暗,品质低下。

二、排湿量控制

排湿量,一般根据实测干、湿球温度差的大小(传感器纱布吸水正常)来决定。干湿球温度差小、湿球温度高时(表明烤房内水分含量大),排湿量大;干湿球温度差大(表明烤房内水分含量低),排湿量小。

一般干球温度为35-36℃时,干湿差05-1℃;干球温度38℃-40℃时,干湿差定2-4℃;干球温度42℃-46℃,干湿差5℃-9℃(即稳定湿球温度不变,缓慢升高干球温度,逐渐加大通风量);

干球温度达47℃-50℃时,干湿差9℃-12℃;干球温度50℃-60℃时,干湿差12℃-21℃;干球温度60℃-67℃时,干湿差21℃-25℃。

三、干燥速度控制

烟叶烘烤过程中,失水干燥一般表现出七个外形变化:

1、是膨胀发硬(烘烤8~12小时失水12%左右,呈膨胀状态,叶脉可以折断,叶片脆硬);

2、是稍变软(烟叶失水15~20%,叶片下半部变软);

3、是凋萎变软(烟叶脱水30~40%,全叶凋萎柔软,主脉下半部也变软,俗称塌架);

4、是勾尖卷边(烟叶失水45~50%,主脉全部变软,叶尖干燥往上勾,叶边失水向内卷);

5、是半卷筒(烟叶失水60%左右,叶片大部分干燥,只剩主脉和靠近主脉的少部分叶肉不干,叶片进一步卷缩);

6、六是全卷筒(烟叶失水70~80%,叶片全干,只剩主脉不干,叶片卷缩呈半月形);

7、是主脉干燥(主脉失水干燥可以折断)。当干球温度达42-43℃时,烟叶干燥程度达明显拖条、勾尖卷边;干球温度超46℃,烟叶干燥程度达一半以上;干球温度达50℃时,叶色基本定色;干球温度超55℃时,烟叶全部定色。

四、自控装置使用

一般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即可。根据烟叶类型控制好干湿球温度差,就能合理调控各烘烤时期的排湿量,使烟叶变黄、失水与干燥速度相协调。但在具体应用中,需根据装烟量或编烟类型,灵活使用循环风机。

扩展资料:


烘烤 *** 作注意点:

1、变黄阶段:对于含水量小、叶片厚、内含物质充足的烟叶,在变黄阶段,要高温变黄,干球达到38℃以上,必须延长保湿变黄时间,确保烟叶变黄变软。在湿度偏小时,要在36℃以前在地上泼水增湿。

2、定色阶段:主攻烤熟、烤香、缩小色差。加大烧火,加强排湿,稳湿球,缓慢升温。定色后期(53-54℃)要延长时间促进烟叶致香物质形成。

3、干筋阶段:下部烟限定干球温度在65℃以下,控制湿球温度,减少通风,适时停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烤烟

(一)烟叶在烘烤中代谢活动的特点:烟叶自大田采摘脱离母体后,其生命活动仍在继续进行着,即使烘烤时,叶组织细胞也还要维持生命活动。但是,这段时间的生命活动同烟叶在植株上的生命活动差别很大。我们知道,烟株上的叶片(绿色叶片)的生命活动是在有土壤养分、水分供应的情况下,有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质的保证下进行的。采摘后的叶片已经断绝了养分和水分的来源和供给,同时呼吸消耗加强,生命只能完全依靠它自身贮藏的有机物质来维持,这种代谢活动称为饥饿代谢。随着烘烤时间的加长,饥饿代谢程度必然加深,全部生命活动逐渐减弱,直至最后完全停止。
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呼吸作用,通常经历6个阶段。
第一阶段,刚刚采收的新鲜叶片,呼吸作用同它在植株上正常的呼吸作用基本相似,呼吸消耗的物质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这个阶段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比较高。
第二阶段,呼吸作用逐渐减弱,二氧化碳释放量逐渐减少,呼吸作用的消耗物质仍然以碳水化合物(简单糖类)为主。
第三阶段,呼吸作用呈增强的趋势,二氧化碳释放量增加。通常情况下,此阶段由于烟叶出汗、发软乃至塌架,叶内水分亏缺,蛋白质、叶绿素开始分解。若叶片失水少,不发软塌架,蛋白质和叶绿素分解少,将继续依赖分解消耗淀粉的糖维持生命活动,势必导致糖分消耗过多,最终烤坏烟叶。
第四阶段,以蛋白质为呼吸的主要消耗物质。由于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大量分解,蛋白质叶绿素复合体解体,叶绿素分解,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相应地逐渐占优势,叶片很快由绿变黄。
第五阶段,叶片完全变黄后,水分的散失和内含物质的消耗使呼吸作用逐渐减弱,叶组织细胞已接近死亡。
第六阶段,细胞原生质体结构破坏,细胞死亡,细胞膜的透性破坏,氧气可以自由进出叶组织,细胞内含物质可以外渗到细胞以外的空隙中。此阶段若烟叶水分大,细胞组织内多酚氧化酶活性将大幅度提高,它和多酚类物质作用产生深色物质,使烟叶变深变黑,这表示叶内养分消耗过多,烟叶品质低劣。
(二)烟叶的干燥和颜色的变化:烟叶在烘烤中外观形态发生两个十分明显的变化。一是烟叶颜色由黄绿色变,如果控制失误,还可能继续发展变为褐色、深棕褐色。二是烟叶由含水分80~90%的膨胀状态变为凋萎、干枯直到干焦(烟叶含水分5~6%、主脉含水分7~8%)。烟叶的这两个变化,反映了烟叶内在化学组成的变化过程:一方面是有机物质的转化、分解和某些缩合的生化变化,这是酶促过程,另一方面是烟叶水分蒸发和散失的物理过程。
烟叶水分蒸发的干燥过程,除了需要一定的叶组织温度和环境温度外,还需要逐渐降低的环境相对湿度,才能引起烟叶状态的变化。
烟叶在烘烤过程中酶促和干燥两个过程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其中有些时间内是偶联着的。前期,当酶促作用剧烈进行时,水分也在蒸发,烟叶的脱水给酶促作用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到了后期,环境温度升高,相对湿度降低,烟叶水分排出减少,又有及时限制叶内酶活性的作用,使叶内生化变化逐渐减弱,直至终止,从而固定了烟叶颜色。
很明显,烟叶烘烤的全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速度:一是酶活性变化速度,代表着烟叶组织内有机物质的转化程度;二是干燥速度,代表了烟叶水分的散失,同时也表明叶内的生化转化能否继续进行。烟叶烘烤的所有控制措施,就在于创造适宜的条件,合理调整两个变化速度,使之能相互配合,同步进行。在变黄过程中,要促进酶的活动,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但在初期必须使叶片本身丧失一定量的水分而凋萎。当对品质不利的淀粉大量分解转化为对吸食有利的糖,芳香类化合物产生和增加,蛋白质和叶绿素分解使叶片变黄达到一定程度以后,就应采取逐步提高温度和降低相对湿度的方法,迅速排除水分,加速叶片干燥,终止酶的活动,将烟叶的固定下来。当叶片全部变黄后,把叶片烤干,并使烟叶特有的香吃味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
总起来讲,烟叶烘烤前期,叶内存在有一定量的水分,是烟叶变黄这个生理生化变化所必需的条件,同时控制水分一定量的丧失,造成提高淀粉酶、蛋白酶活性的环境条件,促进绿色变。在后期,促进失水,又是逐渐减弱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控制颜色继续变化,使固定的必要手段,所以,这就是烘烤过程中的有促有控,控促结合,恰当配合,才能增进和改善烟叶的品质,防止烟叶烤青或变黑。
(三)烟叶烘烤阶段的划分与条件:根据烟叶外观性状的变化,烘烤全过程可分为凋萎、变黄、定色、干片、干筋5个阶段。但是,凋萎和变黄总是紧密联系着,很难确切地划分,原因在于烟叶遇热失水、凋萎的同时,叶片也逐渐变黄,二者内在的有机的联系是这个过程的核心,因此把凋萎和变黄就划分为一个阶段,称为变黄期。烟叶变黄后,化学成分和颜色的固定,必须排除叶片水分,否则烟叶变褐变坏。也就是说,排除水分使叶片干燥与定色紧紧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合称为定色期。最后是排除主脉水分,称之为干筋期。因此一般烘烤过程分为变黄、定色、干筋3个时期。就我国烤烟烘烤的具体实践,为了根据烟叶的变化程度掌握温湿度,又将变黄期分为变黄前期、变黄中期、变黄后期;定色期又分为定色前期和定色后期。
1.变黄期:变黄期是增进和改善烟叶品质的重要时期,从外观上和内部化学组成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其实质而言,可以归结为水分散失的物理变化和酶促作用的生物化学变化,而水分一定量的散失,使生物化学变化向着提高烟叶质量的方向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换句话说,变黄期烟叶必须失水凋萎,才有利于蛋白质的分解和叶绿素的降解,更有利于烟叶变黄后的色泽的固定。生化变化还必须有一定的组织温度和水分。大量的试验和实践证明,为促使烟叶由绿变黄,需要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相对湿度,以保持叶组织细胞中适量的水分,促进烟叶生命活动及变黄时生物化学变化完善地顺利进行。
由于烟叶失水和变黄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烟叶所处的环境条件中,随着烟叶变黄程度的不断增加,温度必须逐渐提高,使升温速度与变黄程度恰当配合,相对湿度逐渐降低。
2.定色期:烟叶的变黄达到一定程度后,烟叶组织中促进烟叶继续变化的酶类活动必须终止,才能使烟叶内生物化学变化停止(严格地说减缓到非常微弱的程度),把已获得的化学组成及外观上的优良品质固定下来。为实现这一固定,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相对湿度,排除叶片中水分,使叶片逐渐干燥,直至最后完全干燥。
定色期的目的是使烟叶排除水分,终止变化,固定烟叶的内在组成和外观的颜色。由于鲜烟叶的60%水分要在定色期汽化排除,这就需要在较长的时间内,采取不断升高温度的办法,逐步降低烤房内环境的相对湿度。定色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升温速度与排湿干燥速度的同步平行进行。湿球温度以稳定在38~39℃最适宜。
3.干筋期:这是排除烟叶主脉水分的时期。一般认为,烟叶主脉组织细胞结构坚实、体积大,细胞水分不易汽化排除,同时,卷烟工业上要求烤烟烟筋颜色深一些,所以干筋期就需要比定色期更高的而又不致烤坏烟叶降低烟叶内在质量的组织温度和环境温度。
(四)烟叶烘烤过程中的主要生化变化
1.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从烟株上采收的成熟叶片,在烘烤过程的前期生命活动是十分剧烈的,叶内的有机物质在规定条件的作用下,不断地进行着分解和转化。淀粉、糖类等碳水化合物变化是十分活跃的,再者是蛋白质的分解消耗、叶绿素的降解消失也十分明显,而水分的变化则贯穿于烘烤过程的始终。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见表8-10。
从表中可以看出淀粉的分解转化减少是显著的,主要发生在变黄期,由原来鲜烟叶含量293%,减少到124%,到烘烤结束时又减少到552%。由于淀粉的分解,糖含量大幅度增加。通常认为,烤后烟叶中淀粉含量为2~8%,并且认为超过5%对烟叶质量是不利的。目前对还原糖要求为16~18%。这就是说烘烤过程的前期,烟叶必须充分变黄,使淀粉的绝大多数转化为糖。其他化学成分的变化,都是伴随着这一变化发生的,并且也是向着有利于提高品质的方向发展的。如蛋白质在鲜烟叶中含量通常为12~20%,经过烘烤后部分分解,形成与烟叶质量呈正相关的氨基酸和其他有机酸,蛋白质的含量下降到8%左右。
2.叶绿素的降解与色素比例的增加:随着蛋白质结构的破坏和分解,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解体,叶绿素开始降解并逐渐加强,色素占色素总量的比例逐渐增加,烟叶外观上由绿色变为。
在鲜烟叶中,可能含有05~4%的叶绿素,成熟时素为叶绿素的1/5~1/3,开始烘烤40~50小时,叶绿素含量降低到鲜烟叶的15~20%,但在烘烤过程最初6~9个小时内,叶绿素降解比较缓慢,以后降解速度很快。
叶绿素降解的同时,色素也有降解,但降解数量比叶绿素少,这样就使得叶组织内色素比例中色素占明显优势,是烟叶变黄的实质。
(五)烘烤过程中烟叶变褐的实质:烘烤过程中,由于烘烤条件不当,技术 *** 作失误,导致烟叶由变为不同程度的褐色,这种现象称之为棕色化反应。
目前把烟叶在烘烤中发生棕色化反应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细胞结构的破坏。随着烘烤进程的发展,烟叶组织细胞不断地失水和消耗内含物质,由活体走向失去生命活动,细胞结构破坏,致使细胞内各种物质和酶类相互作用,产生深色物质。同时也有细胞液的外渗进入细胞间隙。
第二,由于细胞结构特别是半透明性膜结构的破坏,氧气自由进入叶组织,在烘烤环境温度45~50℃时,若烟叶内水分含量较高,环境相对湿度较大时,多酚氧化酶活性将会升高,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的作用下氧化生成醌,醌类物质大量积累,表现为褐色。
第三,烟叶在变黄过程中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在适当条件下相互反应,也表现为褐色。

卷烟生产主要工艺过程
现代意义的卷烟产品,其制作过程大致要经过烟叶初烤、打叶复烤、烟叶发酵、卷烟配方、卷烟制丝、烟支制卷、卷烟包装七个大项的生产工艺流程,才能作为商品流转到消费者手中。每支香醇浓郁的香烟,都凝结着千百烟草人的心血与汗水,渗透着不断发展着的新技术和企业文化的内涵。
烟叶初烤
这是把种植的烟叶变成卷烟原料的首要环节。是农民把从田间采收的鲜烟叶放置烤房中烘烤调制,使其成为卷烟原料“原烟”的过程。
烟农们常说:“种烟是基础,烘烤是关键”。烟叶烘烤是通过烤房中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使烟叶脱水干燥,成为具有一定质量、风格和等级标准的烟叶商品的过程。烘烤的过程是烟叶内在品质的生理生化转化过程。鲜烟在没有烤干之前只有潜在的质量,烘烤能将其潜在的质量特性呈现出明确而具体的性状,并将其固定下来。也只有通过烘烤才能把鲜烟的收获数量变成现实的原烟产量。
经过烘烤后的烟叶,在内含物质、外观形态以及细微结构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外观上看,烟叶颜色由黄绿色变成;烟叶的含水量由80~90%的膨胀状态变为凋萎、干枯直到干焦。这两个变化反映的是烟草叶片有机物质的转化、分解和某些缩合的生化变化,它是化学酶促反应过程和水分散失的物理过程。这些变化,正是鲜烟转化为原烟,显现其特有香味和理想色泽的必由之路。
打叶复烤
我国目前生产的烤烟型卷烟,作为主要原料的初烤烟叶,还不能直接供给卷烟厂使用,必须经过复烤加工,即在初烤烟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烟叶水分调整,使其成为卷烟生产的真正原料。
初烤后的烟叶转为卷烟工业生产原料要经过复烤,是因为初烤的烟叶,由于分级、扎把时回潮不匀,加之各地气候和存放条件不同,含水量很不一致。含水量高的,易霉烂变质。烟叶复烤的作用:一是调整水分,防止霉变;二是排除杂气,净化香气;三是杀虫灭菌,有利储存;四是保持色泽,利于生产。经过再次加热干燥的复烤烟叶,理化特性进一步优化,烟叶品质提高,吸湿性减弱,利于烟叶在存储过程中的自然醇化。
打叶复烤是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不断推广应用的烟叶复烤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将原烟在复烤之前,先通过打叶设备使烟片和烟梗分离。对烟叶与烟梗分别进行复烤,尔后分别打包和贮存。这种对叶梗作分别处理的打叶复烤工艺较之传统的挂杆复烤(对整把烟复烤,卷烟生产时再作叶梗分离)有很多优点:它减少了烟叶造碎;它便于烟叶运输;它可以向卷烟厂提供高质量和规格化的原料;还有利于原料的长期储存和醇化。
烟叶发酵
复烤后未经过一年以上贮存醇化的烟叶,统称为新烟。新烟在品质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青杂气重、刺激性大、不纯净、烟气粗糙不舒适、香味未能显露等。尤其是低等级新烟叶还有苦、辣、涩等缺点。因此,新烟不宜直接用于制造卷烟,必须在卷制前经过自然醇化或人工发酵,使烟叶颜色转深、青色减少,杂气消除,香味显现,刺激减弱,余味有所体现。这就是烟叶发酵的作用。
烟叶发酵分为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两种方法:
自然发酵法 是把复烤后的烟叶存放在仓库中,随着自然气候条件变化所产生影响,促使烟叶内在质量转化。这种自然发酵的方法又叫自然醇化,或称醇化或陈化,是最温和的发酵方法。国内许多生产厂家所用原料,一般都是使用自然发酵2~3年的烟叶。
人工发酵法 是将新烟放在有温湿度控制的发酵室内,加速烟叶的陈化过程,以便在短时间内取得改善原料品质的效果。人工发酵后的烟叶在颜色、香味和刺激性等方面虽然逊于自然发酵,但较新烟的质量仍有明显改善。卷烟生产厂家广泛应用这种发酵法,在于它发酵周期短,库存占用少,资金周转快。
卷烟配方
正像厨师在烹调前先要准备好佳肴的主要材料和辅料一样,卷烟产品的制作也需追求色泽、香气、吃味和安全性的和谐统一。把各种类型、等级、风格的烟叶原料和香精香料等辅料合理搭配在一起,使之产生最佳的品质效果,即是卷烟配方。
叶组配方是形成卷烟产品风格特点的前提。烟草作为一种农产品,受本身的遗传基因、栽培技术、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等影响,使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甚至同一株不同部位的烟叶,在品质和风格上存在较大差异。如有些烟叶烟气充足,但杂气较重,刺激性强;有些烟叶劲头适中,但香气不够。
通过叶组配方,利用各种烟叶的不同特性,争取最佳组合,能使参与配方的各种烟叶扬长避短,互相弥补,协调一致地发挥出各自的作用。
加香加料是卷烟配方中的“调味”技术。通过叶组配方,卷烟的等级品质得到基本保证,但还会存有一些不纯净的气味,这就需要通过加香加料来改善。烟用香精均对人体无害。配方复杂,由专业人员设计调制,制成溶液,以备喷洒到烟丝中。
卷烟配方一经确定,其品质风格就定型了,在长期生产中,其质量保持相对稳定。卷烟消费者较长时间抽吸某种牌号的卷烟,就会对其情有独钟。因此,卷烟生产厂家都在千方百计加强质量保证工作,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和原料的条件,对卷烟配方不断做精细化调整,以更好地适应消费者需求。
卷烟制丝
卷制出饱满美观、吸味良好的现代卷烟,首先要把烟叶制成烟丝。卷烟制丝工艺是卷烟生产的主要加工工艺。它是根据烟叶原料的理化特性,按照一定的程序逐步经过多种加工工序,把烟叶制成合格烟丝的过程。在卷烟生产过程中,制丝的工艺流程最长、工序最繁杂、设备种类也最多。
卷烟制丝技术的主要工艺目的:一是用于卷制的烟丝质量稳定一致,保证原料配比均匀、香精液料施用均匀、烟丝宽度合适、水分均匀。二是制出的烟丝填充值高,增加韧性,节约原料。三是尽可能减少造碎,降低损耗。
制丝的工艺流程分为制叶片、制梗丝、制叶丝三个相对独立的工艺过程与组合。包括:烟叶回潮、配比、润叶、贮叶、切丝、烘丝、;润梗、压梗、梗膨胀、切梗、烘梗丝;烟草薄片润泽与切丝等工序。再将叶丝、梗丝、薄片丝均匀地混合掺配,经冷却后喷洒香精香料。
烟丝加香加料的作用:调节烟草燃烧产生烟气的酸碱度值,使烟味的刺激性减弱,余味变得干净,趋向醇和、纯净;使卷烟的香气更加显露和增加;调整烟丝和烟梗的燃烧性能;抑制霉菌,防止霉变。烟丝加料后再经一定时间的贮丝,使香精香料充分吸收,方可进入烟支卷制工序。
烟支卷制
烟支卷制是指利用专门的卷烟卷接设备,将卷烟原辅材料制造成滤嘴烟支或无滤嘴烟支的过程。
卷烟卷制的整个工艺流程分为卷制和接装两部分。卷制部分由烟丝进料、钢印供纸、卷制成型和烟支切割4个系统构成;接装部分由烟支供给、滤嘴供给、接装纸供给3个系统构成。
在卷烟厂的卷制生产车间,有许多台卷接机组,可以同时完成相同或不同牌号与规格的卷烟卷制生产任务。
从世界上第一台卷烟机问世至今,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改进,卷烟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逐步提高。目前我国卷烟生产厂家普遍使用国际先进水平的卷接机组,生产能力达到8000~16000支/分钟。
现代高技术水平的卷烟设备不仅以超高速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以高新技术有效降低了原料成本,保证了卷烟产品的质量。新一代卷烟机普遍采用微机监控与 *** 作系统,可方便地进行机器 *** 作和人机对话,具有故障显示、瞬时累计生产数据、记录 *** 作信息等功能;配有烟支重量检查系统,对漏气烟支、空头烟支、油渍烟支、污垢烟支、残损烟支等有自动剔除功能。在众多的机电设备中,卷烟设备是典型的复杂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烟支的规格通常以“长度×圆周”表示。
卷烟包装
对卷制好的烟支进行包装,方能成为上市的卷烟商品。卷烟包装的作用:一是便于消费者识别和享用。有良好内在品质的香烟,靠美观高雅的包装,才能让消费者认可和喜欢,进而树立起品牌的形象。香烟成为社会交际的手段,也有赖于它具有美好的外观;香烟的外包装还是其产品档次与规格的标识。二是保护产品品质。卷烟的包装能够在一定期限内保存烟支的水分,在潮湿季节防止霉变,在干燥季节防止空松;还能保持香精不至灰发,维持香气值。三是便于商业部门运输、仓储和销售。
卷烟包装工艺包括:小盒包装→条烟包装→箱装。
小盒包装 分为软包包装和硬盒包装。外层用软质纸包裹的称为软包包装;用白卡纸包裹的称为硬盒包装。无论是软盒包装还是硬盒包装,均包括内衬纸包装、商标纸包装、透明纸包装等工艺环节。
条烟包装 分为软条包装和硬条包装。通常称软条包装为“条包”,称硬条包装为“条盒”。“条包”的两端需粘贴横贴商标纸。“条盒”的外面加包一层透明纸。
箱装 一般使用瓦楞纸的纸箱包装。用马口铁的铁盒装的听装卷烟一般用木箱包装。
我国的卷烟包装设备不断沿着机械化、自动化和连续化的方向发展。已由20世纪50年代100包/分钟的生产能力提高到目前500-700包/分钟的水平。产量大幅度增长,质量显著提高,满足了日益丰富多彩的市场需要

工业用电,因为这算后续的加工,就像碾米机一样属工业用电其实用电应该没有工业和农业之分只有单相电和三相电之分,如果你用的是单相电,电量不是特别大,那就是农业电,如果是三相电,不管怎样都是工业用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523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