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呢?

政府如何支持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呢?,第1张

亲,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市场有效政府有为支持物联网产业发展有哪些表现?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第一,坚持市场化导向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物联网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考虑到物联网应用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别强调在竞争性的应用领域,要始终坚持应用推广的市场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政府作用相对较大的领域,也要积极引入市场化机制。

第二,坚持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物联网发展的问题,提出将需求牵引作用。

第三,将商业模式创新作为物联网创新发展的重要原则和重要任务,提出加大物,联网建设模式、运营模式、应用推广模式的探索,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机制,培育发展物联网新兴服务业。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器和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网络相连接以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将人、物品和网络全面连接。对于低成本可控的技术整合,通过全面的数据收集联网、分析和优化,更好的支撑和管理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在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影响少等广泛特点,呈现出迅速发展的势头。据测算,随着以智能服务为核心的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等物联网重点应用的局部展开,到2020年中国物联网产能市值将达到2万亿以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设智能城市,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自我创新能力、提升社会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民政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卫生健康委、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多角度理清了政府在促进“互联网+社会服务”中作用定位。
一、充分发挥政府在服务供给中的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释放创新活力
数字化资源是“互联网+社会服务”的源头活水。资源的数量、增量和质量事关“互联网+社会服务”的优劣。政府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源源不断提供优质的服务资源。
首先,鼓励社会服务资源的数字化,盘活存量。传统的社会服务资源多依赖于实体化载体,限制了优质资源的传递和复用。《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服务领域国家数字资源服务体系。鼓励具备一定资源基础的领域诸如教育、医疗健康、文化和旅游、体育等尽快将已有服务资源数字化,能够在短期内快速增加社会服务数字资源的供给。
其次,鼓励服务主体的数字化转型,驱动增量。服务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是突破社会服务资源瓶颈的重要路径。《意见》强调,要推进学校、医院、养老机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家政公司、社区等社会服务主体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化应用。政府应鼓励社会服务主体加快实现服务资源生产、加工、组织、管理、使用等各环节的数字化,提升服务资源整合汇聚、共享复用以及供需匹配效率,从而驱动社会服务数字化资源的持续增长。
第三,鼓励跨界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释放新动能。挖掘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智能化服务,使传统的服务提供方式从被动向主动转变,更能符合人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政府通过鼓励市场主体融合利用多领域多维度的数据,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构服务内容和展现形式,有助于更好匹配用户需求,培育新业态,释放新动能,促进社会服务数字化资源质量的飞跃发展。
二、有效发挥政府在数据共享开放中的枢纽作用,促进数据有序安全流动
政府在政务服务资源共享开放平台建设、系统对接、标准规范制定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加之政府的权威性以及政务资源天然的重要性,在社会服务数据的共享开放中,政府理应发挥好枢纽作用,确保数据流动的有序性和安全性。
首先,以标准化、目录化、清单化打牢共享开放的基础。《意见》提出要研究跨领域数据共享统一标准,建立社会服务领域公共数据开放目录和开放清单。标准化、目录化、清单化等工作的推进实施,将以标准规范形式明确各主体的权责边界,厘清数据的权属关系,通过国家公共数据开放网站开放数据,真正使社会服务数据的共享开放有据可依,有处可查。
其次,以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通道有效连接市场和政府数据。《意见》明确了充分发挥国家数据交换平台的基础支撑和交换通道作用,探索企业数据平台与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等对接,这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具体而言,政府数据以其全面性、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互联网+社会服务”的优化升级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国家平台本身已汇聚了各地方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经过了实践的考验。此外,政府作为区别于社会服务其他主体的第三方,更能打消行业和机构对数据共享交换的顾虑。
第三,以法规制度为手段强化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立法保护是世界各国促进在线服务的通行做法。例如,爱沙尼亚出台了《公共信息法》、《数字签名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系列法律,加强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意见》强调,要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制定覆盖数据共享、开放、流通、交易和数据安全保护的法规标准,强化安全保障,规范行业行为。
三、持续发挥政府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作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公平普惠
数字时代,由于数字障碍导致的获取和使用数字化服务上的差异逐渐成为社会不平等的新维度。因此,政府在推动“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倾斜和扶持,以提高服务的普适性与普惠性,保障社会公平。
首先,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接入能力。《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854亿,但农村网民规模仅占网民整体263%,网络覆盖度和上网速率是制约农村网民增长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意见》提出要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随着欠发达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民群体将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互联网+社会服务”获取条件。
其次,支持在线服务资源定向帮扶,提高优质服务辐射面。在互联网时代,优质服务是否上网,服务对象是否掌握必备的信息化技能,都会影响服务的辐射面。如何会用、用对、用好“互联网+社会服务”,客观要求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鼓励社会服务机构建立专门面向欠发达地区的在线服务培训体系,帮助其增强服务技能,另一方面支持东西部通过线上对口帮扶、优质资源“1+N”等方式,提供大量的诸如名校名师网络课程、三甲医院名医专家网上会诊、虚拟养老院、网络图书馆等欠发达地区急需的优质资源,扩大资源的辐射范围。
第三,多项举措破解薄弱领域市场机制缺位,提高服务均衡度。市场规律决定了市场资源总是偏爱那些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好的领域。针对上述情况,如果仅靠单纯放宽市场准入可能在公共服务公平普惠方面收效甚微。《意见》强调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鼓励投资基金加大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和“双创债务”等方式,多项举措形成组合拳,增加基础薄弱领域对市场要素的吸引力。
四、积极发挥政府在推进过程中的统筹和监管作用,保障各项举措落地生效
“互联网+社会服务”工作保质保量如期推进,离不开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监管。推进过程中应以分工落实组织保障,以评估促进问题整改,以试点树立优秀标杆,以创新监管营造良好环境,将各项举措落到实处。
首先,明确权责和细化制度,落实任务分工。《意见》中明确了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提出教育、工信、公安、民政、人社、商务、文旅、卫健、体育、医保、药监等重点部门制定配套措施,指导、支持地方“互联网+社会服务”工作的开展。同时,要求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推动有关任务目标落实到位。
其次,评估考核和试点应用相结合,树典范促推广。“互联网+社会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试错中前进。《意见》对在线服务能力评估、示范平台建设、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等提出明确要求。以评估考核为抓手能够有效发挥政府的检查督导作用,基于评估考核结果及时发现和整治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乱象。以试点应用为切入点,则能大幅降低试错成本,同时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成功一批复制一批,加快工作推进速度。
第三,信用监管和线上线下维权相结合,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在“互联网+社会服务”推进过程中,势必涌现出一大批新业态新模式。《意见》强调要坚持包容审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监管机制。这意味着要通过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对“互联网+社会服务”领域的态势感知和风险预警能力。重点针对知识产权、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等,畅通线上线下维权渠道,形成多方共治的监管格局,营造良好的“互联网+社会服务”发展环境。

物联网其中的的一个概念是“万物互联”,试想一下,当我们身边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完成网络的接入以后,我们可以便捷的对这些设备进行 *** 控,也可以及时获取方方面面的数据信息。这些所有的一切,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

1、物联网就是“物与物互相连接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感知层,产生了海量的数据,将会极大地促进大数据的发展。同样,大数据应用也发挥了物联网的价值,反向刺激了物联网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发觉能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获得价值,就会愿意投资建设物联网。
2、其实这个问题也可以进一步延伸为“大数据和5G之间的关系”。5G的到来,通过提升连接速率,提升了“人联网”的感知,也促进了人类主动创造数据。另一方面,它更多是为“物联网”服务的。包括低延时、海量终端连接等,都是物联网场景的需求。
3、5G刺激物联网的发展,而物联网刺激大数据的发展。所有通信基础设施的强大,都是为大数据崛起铺平道路。
4、据调查,63%的公司从对大数据投资中获得了可衡量的效果。如果再加上传感器、追踪器等物联网能力的加持,数据驱动型企业有潜力实现更广泛的市场研究、更好的流程可见性、更高的运营效率。然而,大数据咨询专家认为,某些行业或许本身就更适合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结合中受益。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向好 万亿级市场已经开启

全球物联网行业市场现状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目的。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对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智慧地球”提出以来,物联网的概念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被认可,并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

全球物联网市场容量

全球物联网应用增长态势明显,当前正处于产业爆发前的战略机遇期。2015年全球物联网规模为089万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19万亿美元,物联网设备连接总量将达到300亿个。按此计算,2015至2020
年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638%。

中国物联网产业规模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9年8月,“感知中国”概念提出开始,中国的物联网进入全新发展阶段。通俗来说,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通过物物相连,结合原有的互联网,突破时空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而如今又加入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更好的满足了人们的一些深层次的需求。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
年国内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到9,300亿元,工信部表示预计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包含感知制造、网络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在内的总体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预计到2021年,物联网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13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73%。

按产业链层级划分,将物联网产业分为支撑层、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以及应用层五个层级。平台层占据了物联网产业中37%的市场份额,以2020年15万亿的市场规模测算,平台层的市场规模就高达5550亿,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知名模块厂商收入规模

随着市场及各厂商的快速发展,目前第一梯队模块厂商已经脱颖而出,且相关龙头一骑绝尘,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在物联网技术服务链条中,从底层硬件到网络、平台、垂直应用,产业环节和参与者众多,不同的产业链附加值也不一样。产业链最大价值在于最后的垂直应用端的增值服务。能够整合软硬件,帮助传统企业进行物联网升级,并提供增值服务的企业,将获得产业最大蛋糕。

工业物联网市场空间巨大

2015年我国工业物联网规模接近1,500亿元。预测至2020年,工业物联网占物联网市场规模约为25%,市场规模将突破4,500亿元,2015年至2020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457%。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深厚的技术积累,以及在该市场的成功案例,有能力抓住该领域不断涌现的商业机会,未来将继续重视其他工业物联网领域客户的开拓和挖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8535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