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巨无霸钻井有多深?

海上巨无霸钻井有多深?,第1张

2017年5月10号,中国南海北部的神狐海域,一股来自海底深处的气体迸发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当这团照亮南海海面的火焰燃烧60天后,中国也向全球宣布:中国首次可燃冰试采在产气时长和产量两个领域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试采获得空前的成功。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下形成的深海沉积物,能量比相同体积的石油高出10倍,中国境内已探明的可燃冰储量,能满足100年的能源使用需求。因此,这对于原油对外依存度高达654%,天然气对外依存度34%的中国来说,有着毋庸置疑的战略意义。

在1000多米的深海海底试采可燃冰,承载这一战略使命的是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蓝鲸1号”。

试采结束后,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蓝鲸1号”以每小时185公里的速度,长途跋涉,回到了自己的母港——山东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的码头。《经济半小时》记者来到烟台,探访“蓝鲸1号”的风采。

烟台中集来福士“蓝鲸”系列超深水钻井平台项目经理杨鹏:平台下目前“蓝鲸1号”正处于温停、和升级的状态,温停,通俗讲也就是钻井平台没有完全停机,而是保持一定的工作状态,随时能够出发再次执行任务。

蓝鲸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以蓝鲸命名眼前的这个海上巨无霸真是名副其实,站在它面前,真正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

十年前,这里还只是山东烟台一个普通的港口,如今,这里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钻井平台建造基地,在距离“蓝鲸1号”不远的地方,还停靠着它的姊妹船“蓝鲸2号”以及更多的钻井平台。

杨鹏: “蓝鲸1号”空船重量达到43000吨,为什么这么重?因为深海钻井平台需要很好的抗风浪、抗浪涌的能力。另外,“蓝鲸1号”也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整个平台拥有27354台设备,4万多根管路,高度达到118米高,我们看到它和一个足球场面积相当。

行驶在海面上的时候,“蓝鲸1号”就是一艘平稳的大船,但它的使命是深海钻探。深海钻探时,“蓝鲸1号”漂浮在海面上,它连接的是细细的钻杆深深地钻进海底,这就要求即使遭遇强烈的台风、海流,“蓝鲸1号”也必须牢牢停留在原地,否则就会发生钻杆折断的惨剧。“蓝鲸1号”之所以能够被称为全球最先进的深海钻井平台,就在于它配备了全球最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而DP3动力定位系统的作用就是:通过收集“蓝鲸1号”底部8个推进器的转速、方向,以及风、浪、海流等环境参数,进行精密计算和分析,并实时控制8个推进器的转速和方向,确保“蓝鲸1号”保持在飓风、海流的袭击下巍然不动。

杨鹏 :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时,遭遇12级台风,但是“蓝鲸1号”牢牢停留在原地不动,保证了可燃冰的持续开采。

中国的科学人员在南海1200多米的海底探测到了可燃冰,要想把这些可燃冰采集回来,需要一套极为特殊的钻井系统。

杨鹏:其实,在1000多米的深度开采可燃冰,对“蓝鲸1号”来说是小菜一碟。因为它的钻井深度突破全球纪录,最大作业水深3658米,最大钻井深度15250米,也就是说钻井深度超过全球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甚至超过全球最高的山峰喜马拉雅山。

钻井系统,是“蓝鲸1号”最为核心的装备。让人吃惊的是,这个井架高度达到67米,但它的垂直精度要求不超过正负12毫米。

茫茫大海上漂浮着一座座钻井平台,它们不仅是勘探、开采能源的技术平台,更是经济效率竞争的平台。从全球看,超深水钻井平台平均寿命为25年,一天的租金高达60万美元。平台上,高级船员一天的工资从2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因此国际市场上一艘超深水钻井平台每天的人员工资往往高达30万美元左右。再加上燃料以及其它费用,每天作业成本高达100万美元左右。国际油价处于高位时,各种平台业务繁忙,但油价低位时,只有那些经济效率高的平台才会受到青睐。“蓝鲸1号”建造成本超过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45亿元。如此高的建造成本,只有经济效率更高,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杨鹏 :一个深海钻井平台,如果没有很好的经济效率,即使生产出来,也会面临没有市场,被淘汰的风险。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们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蓝鲸1号”一定要有全球最高的经济效率。

“蓝鲸1号”打造世界最高经济效率

“蓝鲸1号”全球最高的经济效率究竟是如何打造的呢?“蓝鲸1号”一次出航最多可以携带近200根隔水套管,1000多根钻杆,为了打造更高的经济效率,“蓝鲸1号”采取了双钻塔结构。

杨鹏:“蓝鲸1号”它有一个全球领先的双钻塔结构,其中一个钻塔负责钻井,另外一个钻塔负责处理并联结钻杆。

杨鹏告诉记者,由于“蓝鲸1号”钻井高达67米,拥有48米的提升高度,以及双井心的配置。因此,当一个井心钻探时,另外一个井心就可以不断地把3根15米长的钻杆联结成一根45米长的钻杆,源源不断地提供给钻井的井心使用,大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率。

杨鹏 :像这样一个双钻塔的钻井系统,从技术参数的角度说,能提高30%的效率。

要带动双钻塔、以及配套的系统提升30%的效率,这需要更为强大的动力。33岁的陈骋作为生产经理,参与了蓝鲸1号建造的全过程,他带记者来到了钻井平台里,这里有全球最大、装载了16万升液压油的液压动力站,这套复杂的系统拥有5000多米高度清洁的管道,控制了100多台设备,工作压力高达300公斤,每一个法兰面的间隙要求到小于头发的四分之一。

烟台中集来福士生产经理程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控制在002毫米的范围之内,才能保证整个管线的气密性,才能够达到一次成功,它的内部压力最大可以达到300公斤。

300公斤的压力,也使得拥有几千个接头的液压系统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危险性,一旦泄露打在人身上,就好像一颗子d一样。

在辽阔而又漂浮不定的海洋上,“蓝鲸1号”67米的井架、1000多根钻杆、300公斤的压力,以及上百个系统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分毫不差,才能精准地完成15250米的钻井深度。记者看到,为了保证这些系统精准运行,检测人员也在不断地测量、调校各个系统。

程骋 :它的控制是在正负3毫米之内,而且对于整个一系列精度控制,我们都是在下水之后,在海上飘移状态下进行的测量,所以说这更加增加了建造的精度管控的难度。

大海无情,风险难测。广阔的海面上,钻井平台就像一叶孤舟,随时会遭遇台风、海流的强力冲击。1980年3月27日,9级大风突袭挪威的亚历山大·基兰号钻井平台,钻井平台像圆桌一样被飓风掀翻,消失在海底,123人遇难,而原因仅仅是立柱的钢结构上出现一个小小的瑕疵,导致立柱承受不住巨大的应力而被撕裂。因此,为“蓝鲸1号”打造一个最为坚固、没有瑕疵的船体,就显得至关重要。

“蓝鲸1号”重达43000吨,立柱和平台连接作为应力最集中的区域,需要使用100毫米厚的超高强度钢板。但在此之前,国内没有一家钢厂能够生产如此厚的特种钢,“蓝鲸1号”建造团队找到鞍钢集团,希望能跟他们一起研发这种超高强度的钢板。出身钢铁世家的严玲接到这一任务后,花费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一次次试验、不断调整加工方法,最终生产出的超高强度钢板,经过测试,完全符合要求。

测试现场:2078千牛,抗拉强度782兆帕。

超高强度的钢板有了,但这么厚的钢板焊接在一起也是一个难题,焊接处抗断裂性能需要权威的试验认证后,才能使用。在一次次的焊接中,钢板的中心部位反复出现气孔,影响焊接后钢板的强度和韧性。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1年多的试验,建造团队几千次调整焊接的电压、电流、温度,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

我们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F690 100毫米厚钢板的CTOD试验,不仅提升了“蓝鲸1号”平台的安全性,同时也证明了我们团队面对困难的攻关能力。

而如今,通过结构设计优化,“蓝鲸2号”深水钻井平台降低了关键部位的应力,使用80毫米厚的钢板就已经能够确保安全。

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项目技术经理刘忠林:这证明我们设计,还有计算能力,也处在世界前列。

在“蓝鲸1号”深水钻井平台上,项目经理杨鹏还带记者参观了两台非常重要的装置——防喷器,它的作用是试油、修井、完井作业过程中用来关闭井口,防止井喷事故发生,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切断钻杆的安全密封井口装置。2010年,一家英国石油公司的钻井平台在墨西哥湾开采石油,由于防喷器故障,导致发生剧烈井喷,并最终爆炸,造成7人重伤,11人失踪,大量原油泄漏并污染2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由此可见防喷器对钻井平台的重要性。目前,单个防喷器的价格高达800到1000万美元,因为价格昂贵,很多的钻井平台只配置1台,但“蓝鲸1号”却是两台的豪华配置。

万米超深孔面临着孔底高温高压工况(13000m超深孔孔底温度最高可达360℃,压力最大可达200MPa),由此带来泥浆、孔底动力钻具、井壁稳定性、钻杆柱等一系列难题。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是世界钻井界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技术和新装备,该技术在接单根时,仍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可显著降低钻孔中温度,大大提高上述各项技术的适用性,同时,可有效避免接单根时由于停泵和开泵引起的井底压力波动和岩屑沉降;在整个钻进期间,实现了稳定的当量循环密度和不间断钻屑排出,全面提高了井眼质量和清洁度,可大幅度减少钻井事故,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对万米超深孔钻探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是实现连续循环钻井技术的关键技术,其综合了机、电、液、控制一体化等多学科技术,主要是利用主机腔体总成闸板的开合,形成和控制主机上下密封腔室的连通与隔离,与分流管汇配合,完成密闭腔室内钻井液通道的分流切换,实现在接单根中钻井液的不间断循环;利用动力钳、平衡补偿装置和腔体背钳的协同动作,实现在密封腔室内钻杆的自动上卸扣 *** 作。

3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995年,Laurie Ayling首先提出了连续循环钻井(CCD)的概念,即在接单根期间保持钻井液的连续循环,并申请了第一项专利;1999年,荷兰Shell NAM公司通过定量风险分析得出结论,连续钻井液循环将使非作业钻井时间减半,每口井作业成本可节省100万美元;2000年,连续循环钻井联合工业项目开始运行,该计划由Maris公司管理,并获得了ITF的资助和由Shell、BP、Total、Statoil、BG和ENI组成的“工业技术联合组织”的支持;2001年,项目选择Varco Shaffer作为设备制造与供应商参与研制。2003年,BP公司在美国Oklahoma的陆上井对一种连续循环系统样机进行了现场测试并取得了成功,随后开始了工程样机的设计和制造。2005年,在意大利南部的Agri油田以及埃及海上的PortFouad油田,ENI公司成功实现了连续循环系统的商业化应用。2006年至2008年,Statoil公司在北海油田利用连续循环系统钻成了6口井,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过近10年的发展,目前国外连续循环系统已进入推广应用阶段,在ENI和Statoil公司取得显著成功后,BP、BG和Shell等公司也正在考虑首次使用此项技术。

国内主要是中石油钻井工程研究院自2006年起跟踪这一技术,并展开研究,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2012年4月9日,在中石油钻井工程研究院与渤海钻探钻井技术服务公司联合建成的科学试验井上,该院研发的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样机模拟试验过程中,样机基本动作成功实现,但系统的控制精度、可靠性还存在较大问题,样机在关键技术上还需进一步攻关研究。

312 关键技术

从技术发展的成熟度和现场 *** 作的安全性考虑,研制连续循环系统应该是根据我国万米深孔钻探技术特点,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连续循环钻井技术。连续循环系统是集机、电、液、控制于一体的先进钻井技术装备,要成功实现国产化目标,首先必须对系统的关键技术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连续循环系统的关键技术及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高压动密封技术

在高压高温泥浆连续循环和钻杆运动(轴向、旋转)工况下,孔口连接系统上半封闸板与钻杆之间会产生相对转动和轴向运动,因此闸板的动密封性能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国外产品在35MPa压力下每接40~50次钻杆就必须更换闸板。

(2)钻杆精确定位与连接技术

钻柱与钻杆接头在不可直接观察的压力腔中完成接、卸 *** 作,钻杆的位置由顶驱上下运动控制,下部钻柱的位置则由卡瓦与连接器共同确定,如何保持钻柱和钻杆的螺纹接头处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位置,便于螺纹对中,是连续循环动作是否能顺利完成的关键,也是系统提高效率的关键。

(3)钻杆连接螺纹与杆体保护技术

钻杆本体保护。在上卸扣过程中,极易造成钻杆本体损伤;尤其是动力卡瓦部分,既要承受钻柱的重量,又要提供足够的上卸扣扭矩,使钻杆本体与卡瓦牙板之间的受力状态非常复杂,极易引起钻杆打滑并损伤本体,甚至导致钻柱滑脱掉入井内。

钻杆接头的对接和旋扣均在密封腔内进行, *** 作人员无法直接观测到腔内情况,同时腔内的高压钻井液使接头螺纹承受很大的上顶力作用,如果 *** 作不当,极易造成螺纹损伤,因此在接头对接和旋扣时,必须利用强行起下装置平衡钻井液上顶力作用,使螺纹啮合面上的接触力保持合适值;另外螺纹润滑脂必须具有防冲刷能力,避免接头螺纹发生粘扣。

(4)泥浆切换分流技术

泥浆分流控制的关键是保证循环压力稳定、无扰动,由于立管与旁通管道之间存在压力差异,因此直接切换容易引起泥浆循环压力的不稳定,同时高压泥浆也会对阀件产生冲刷和冲击作用。因此,在切换前,必须先对低压一侧管道进行充填增压,消除立管与旁通管道之间的压力差异,这样不仅可以保持泥浆循环压力稳定,同时也消除了对阀件的不利影响,可有效提高阀件使用寿命。

313 研究内容与简单方案

实现连续循环钻井技术的主要装置是连续循环钻井系统,连续循环系统控制较为复杂,安全可靠性要求高,在研制过程中必须针对高压动密封技术、钻杆精确定位与连接技术、钻杆连接螺纹与杆体保护技术、泥浆切换分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课题的研究可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典型的连续循环系统的结构,确定项目需开发的连续循环钻井系统主要由泥浆连接器、分流管汇装置、钻杆接卸机械手、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等部分组成。

(1)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①国内外泥浆连续循环技术情报调研与分析;②泥浆连续循环控制流程制定;③泥浆连续循环系统实施方案(包括泥浆连接器、分流管汇装置、钻杆接卸机械手、控制系统、动力系统等);④关键部件仿真分析研究;⑤样机的总体设计与各部分设计研究;⑥样机的制造与加工;⑦样机室内实验研究与现场实验研究;⑧连续循环配套钻探工艺技术与优化技术研究。

参考设计参数为:工作压力≤35MPa,钻杆外径,最大扭矩9kN· m,泥浆流量≤1200gpm(757L/s)。

(2)研究方案

泥浆连接器可由3个类似防喷器的结构组成,每个结构体内部各带有一个密封板,其中下结构体中的是反向密封闸板,中间的是盲板。最上部和下部的结构体中带有旁通和阀门,并连接分流管汇装置,作为接单根时充压、卸压和保持钻井液循环的通路;钻杆接卸机械手具有旋扣、紧扣及卸扣功能,同时在强行起下装置的驱动下能够上下移动,并带有动力卡瓦用于承受钻柱悬重,并提供上卸扣反扭矩;控制系统则为系统各执行部分提供动作驱动力与驱动指令,动力系统主要为液压站,提供驱动动力源。

针对泥浆联接器与分流管汇装置的研究可在三重闸板防喷器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的改造,增加泥浆分流通道,并注重局部细节设计,新材料选型等解决高压动密封技术难题,设计新型压力防冲击结构设计,解决泥浆分流切换的扰动难题。钻杆接卸机械手部分则通过优选控制元件、改进控制算法,保证钻杆与钻柱的精确定位、对中与连接;通过改善卡瓦牙板接触条件与材料,改进螺纹润滑密封,减少螺纹和杆体的伤害。动力系统采用液压驱动,模块化设计,并将手动与自动技术相结合,提高 *** 作便利与可靠性。控制系统的逻辑控制信号主要是压力和位置检测,其中压力检测包括密封腔压力立管压力以及各执行机构工作压力等,而位置检测则是指闸板开合、泥浆阀开合、钻杆接头位置以及各执行机构动作位置等,通过冗余设计,确保逻辑控制信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14 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努力争取多方面支持,特别是争取国家或行业科研立项支持,计划用5年时间完成连续循环钻井技术国内外情报调研分析、总体技术实施方案、关键技术与技术难点攻关,样机加工制造与装配、现场实验与优化等工作,通过连续攻关,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应万米超深孔的连续循环钻井技术,并达到现场中试使用要求。

2013年1月~2013年6月,完成连续循环钻井系统的国内外情报调研,对比分析,提出连续循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

2013年7月~2013年12月,完成连循环钻井控制流程制定,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总体方案初步设计,并完成部分关键子系统设计方案初步研究;

2014年1月~2014年12月,完成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总体设计详细方案,各部分(泥浆连接器、分流管汇装置、钻杆接卸机械手、控制系统、动力系统)详细设计方案(初稿),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高压动密封技术、钻杆精确定位与连接技术、钻杆连接螺纹与杆体保护技术、泥浆切换分流技术等)详细解决方案(初稿),完成连续循环系统总图、各部分图纸、计算等初稿;

2015年1月~2015年6月,完成连续循环钻井系统关键部分的仿真分析研究,完成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实施稿),完成各分部分设计方案(实施稿),完成并通过总体方案和分部分方案相关的图纸、计算书(实施稿);

2015年6月~2015年12月,完成连续循环钻井系统样机的加工,完成连续循环系统的室内实验方案设计,完成连续循环系统现场实验方案设计。

2016年1月~2016年12月,完成连续循环钻井技术相关室内实验与现场实验研究,总结问题,提出新的优化和解决方案,完成连续循环配套钻探工艺研究;

2017年1月~2017年12月,根据优化方案进行整改,并结合多次实验,实现研究目标,撰写总结报告。

NORSOK :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
挪威现为西欧最大产油国、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近海石油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2001年原油产量198亿t,开采天然气5320亿m3,油、气总产量为251亿t油当量;总产值31850亿克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6%;油气出口额为3069亿克朗,占挪威总出口额的451%。挪威在石油业取得的成就,除了有丰富资源外,与技术的进步及在法规、标准约束下的规范工作分不开。
挪威的石油技术法规与标准工作是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70年代达到高峰,过去制定的是详细与说明性的法规与指南,及许多私有石油公司的规范,但人们逐渐发现挪威的技术法规已不够适用,所以开始制定新的法规。1993年挪威石油工业成立了挪威石油标准化组织(NORSOK),力图通过发展标准的方法来协调、减少石油公司规范的数量。NORSOK主动从技术法规中吸取相关技术细节、服从行业评定、符合法规要求、制定功能规范,2000年制定完成了一批相关方一致同意的技术标准,为新技术法规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挪威不是欧盟成员国,但在制定新技术法规方面仍遵循欧盟的方针,倾向于建立只有基本要求的技术法规,而细节则由标准提出。
挪威的法规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框架法规,是由议会通过的皇家法令,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第二层次为法规,由立法机构制定,其中不包括对标准的引用,如果有背离,须向立法机构提出申请。第三层次为指南,由立法机构制定,包括对标准的引用。如果有背离,由公司自行管理并形成文件。第四层次为阐释,即对各种法规与指南细节的解释。2001年8月31日皇家议会通过了5个石油工业技术法规,2001年9月3日由挪威石油安全机构(PSA)、挪威污染控制机构(SFT)、挪威社会健康理事会(NSHD)联合颁布、实施了这5个新的法规(表1)。这5个新法规实际是整合、替代了原有的25个不适用的旧法规。与旧法规相比,新法规的篇幅大大减少,但提出的要求与内容却比旧法规更易于理解,更为适用。 与这5个新法规配套的还有5个指南以便于理解新法规(这5个指南不具法律效力)。表1列出5个新法规的名称。
典型法规简介
1石油工业健康、环保与安全法规
(框架法规)
本法规是将原有的多部法规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而成,于2001年8月31日皇家议会通过、发布,并于2003年12月19日重新修订。本法规共分9章:
第一章 介绍性条款,包括建立本法规的目的、应用的范围及一些专用词的定义。
建立本法规的目的是进一步高度重视、发展、改善石油工业中的健康、环保、安全问题,有利于相关健康、环保、安全问题的系统立法。
第二章 雇员对执行技术法规的责任与参与修改法规的贡献。
第三章 健康、环保和安全的原则,包括谨慎的石油行为,降低风险的原则,组织的权限,噪声,健康、环境和安全的文化,与健康相关的事宜等。
第四章 对石油行为的管理,包括对建立、发展管理体系的责任,参与者的条件,确认与挪威语的使用等要求。
第五章 材料与信息。
第六章 设备的设计、安装、 *** 作的要求。
第七章 安全地带,包括安全地带的建立,潜海设备中安全地带的建立,在事故中特殊安全地带的建立,对安全地带的监测、撤出,安全地带的记号、公告等等。
第八章 依工作环境而定的特殊规定,如多个雇主在同一区域工作时的原则,安全员停止危险工作的权力,对工作时间、加班、休息的规定等等。
第九章 结束性条款,包括权威性的监督,行政管理与保密责任,观察员,立法,个人决定,免除,国家公务员的培训,请求,批准,法规的实施与废止等。
该法规作为框架法规将健康、安全与环保的主导思想贯穿到整个技术法规体系中。
2石油工业管理法规
该法规由挪威石油安全机构(PSA)、挪威污染控制机构(SFT)挪威社会健康理事会(NSHD)于2002年1月1日联合发布。2005年1月1日重新修改更新。该法规包括6章:
第一章 风险管理,其中有2节,分别为:风险减低、障碍。
第二章 管理因素,其中有6节,分别为: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目标和策略,内部要求,主要事故风险和环境风险的验收标准,监视参数和指示物,决策的基础和标准。
第三章 资源和过程,其中有4节,分别为:计划、工作程序、人员和能力、信息。
第四章 分析,其中有5节,分别为:分析的一般要求、主要事故风险的分析、数量风险分析和紧急事件准备分析、环境导向风险和紧急事件准备风险、工作环境分析。
第五章 测量,其中有6节,分别为:遵守和开发,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使用,危险和事故情况的登记,检查和调查,未符合的处理、遵守、开发。
第六章 实施,该法规突出了风险管理,使管理目标明确。
3石油相关的装备设计和配置法规
该法规于2001年9月3日由挪威石油安全机构(PSA)、挪威污染控制机构(SFT)、挪威社会健康理事会(NSHD)联合发布。该法规包括6章:
第一章 入门条款,包括定义、作业船的水下人工 *** 作系统和其他设备。
第二章 一般条款,包括开发内容的选择、设备设计、安全功能。
第三章 多学科条款,包括:
(1)一般要求:资格、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工厂、系统和设备、负载效果和阻抗、材料、材料处理和运输线路、进入和离开线路、通风和室内气候、 化学品和化学品暴露、 易燃和爆炸品、 监视和录音设备的使用、 内外部通讯系统、通讯设备等;
(2)工作区域和住宿空间设计:通讯设备人类工程学设计、 人机交互界面和信息传递、 户外工作区域、 噪音和声学、 震动、 照明、 辐射、 人员运输设备、 安全标识等;
(3)物理屏障: 被动防火、 防火分界线、 生活区的防火分界线、 火与气探测系统、 紧急关停系统、 过程安全系统、 气体释放系统、 防火供水系统、 固定防火系统、 紧急供能和紧急照明、 稳定系统、 户外排水系统等;
(4)紧急情况预防: 人员急救设备、 防止突发污染的材料、 备用船只、 疏散方法、 救生衣、 人工灭火和消防人员装备等;
(5)电力装置等。
第四章 特别补充条款,包括:
(1)钻井系统: 井内挡板、 井控设备、 补偿器和断开系统、 钻井液系统、 注水泥单元、 下套管和油井固定、 完井和井控装备、 采油树、 管线和钻柱的遥控 *** 作;
(2)采油厂;
(3)主要承载结构和管线系统: 主要承载系统、 管线系统;
(4)生活区:健康部门、 紧急事件单位、 食物和饮用水的供应;
(5)海洋设施:稳定、 锚定、停泊和定位、 塔楼;
(6)潜水系统:手工水下作业的系统和设备;
(7)其它附属条款:设备的加载和卸载、 废弃物、 排气管道、 提升设备、 直升机甲板、 设备的标记、 设备和货物的标记、 起重机。
第五章 实施电子工程协会的法律,包括简单压力容器、 个人防护设备、 气雾剂、 电磁兼容性、 EMC、压力设备、 机床和安全成分。
第六章 实施,该法规涉及的内容较广泛,突出了作业安全,使作业人员有法可依。
4石油工业材料与信息法规
该法规规定了石油工业活动的材料和信息的规范:包括了对材料信息的准备、获得、保存期的要求;规定了需上报的材料信息的要求,如钻井信息与井下信息,监控、释放污染风险的信息,要发往其它机构的信息等;规定了警告、通知、报告等,如给监督机构的通知、造成人员伤亡的通知、可能职业病通知、工作时间的报告、手工水下作业的通知、钻井行为的通知、承载结构和管线系统的损伤的报告等。
这一法规使信息、材料的获得与升级都非常规范。
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关系
在《石油工业设备的设计、装配法规》中引用了大量的公认标准,如:22个IEC(国际电工协会)标准、26个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6个NS(挪威国家标准)标准、39个NORSOK(挪威石油标准化组织)标准、2个NORDTEST(北欧技术试验协作机构)标准、2个API(美国石油学会)标准、6个EN(欧洲标准)、15个DNV(挪威船级社)标准等等。
由上可见,在挪威石油工业中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的关系极为密切。
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发现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有以下特点:
(1)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类别清楚、精炼,有提纲携领的感觉;
(2)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结合紧密;
(3) 挪威石油工业技术法规非常注意健康、安全、环保(HSE)工作,将这一法规作为第一层次的技术法规,对其它法规起到统领作用,在其它法规中贯穿着HSE的思想。
NORSOK
英文版内容
C-Civil and Architect
C-001 Living Quarterpdf
C-002 Architectural Components and Equipmentpdf
C-004 Helicopter deckpdf
E-Drilling
D-001 Drilling Facilitiespdf
D-002 System requirements well intervention equipment pdf
D-007-SR Well testing systempdf
D-010Well integrity in drilling and well operations (Rev 3, August 2004)pdf
E-Electrical
E-001-Data_Sheetszip
E-001Electrical systems (Rev 4, Mar 2001)pdf
E-002 Adjustable Speed AC Motor Drives (Rev 3, Mar 2001)pdf
E-002-Data_Sheetszip
G-Geotechnology
G-001 Marine soil investigations (Rev 2, October 2004)pdf
H-HVAC
H-001 HVAC (Heating, 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 (Rev 4, Nov 2001)pdf
H-002-CR Piping and plumbing (Rev 1, Jan 1996)pdf
I-Instrumentation
I-001 Field instrumentation (Rev 3, Apr 2000)pdf
I-001-Data_Sheetszip
I-002 Safety and automation systems (SAS) (Rev 2, May 2001)pdf
I-Metering
I-104 Fiscal measurement systems for hydrocarbon gas (Rev 2, June 1998)pdf
I-105 Fiscal measurement systems for hydrocarbon liquid (Rev 2, June 1998)pdf
I-SCD-System Control Diagram
I-005 System control diagram (Rev 2, April 2005)pdf
J-Marine Operation
J-003 Marine operations (Rev 2, Aug 1997)pdf
L-Piping and Layout
L-001 Piping and Valves (Rev 3, Sept 1999)
L-002 Piping design, layout and stress analysis (Rev 2, Sept 1997)pdf
L-003-CR Piping details (Rev 1, Jan 1996)pdf
L-004-CR Piping fabrication, installation, flushing and testing (Rev 1, Jan 1996)pdf
L-005 Compact flanged connections (Rev 1, Sept 2003)pdf
M-Material
M-001 Materials selection (Rev 4, August 2004)pdf
M-101 Structural steel fabrication (Rev 4, Dec 2000)pdf
M-102 Structural aluminium fabrication (Rev 1, Sept 1997)pdf
M-120 Material data sheets for structural steel (Rev 4, June 2004)pdf
M-121 Aluminium structural material (Rev 1, Sept 1997)pdf
M-122 Cast structural steel (Rev 1, June 2003)pdf
M-123 Forged structural steel (Rev 1, June 2003)pdf
M-501 Surface preparation and protective coating (Rev 5, June 2004)pdf
M-503 Cathodic protection (Rev 2, Sept 1997)pdf
M-506 CO2 corrosion rate calculation model (Rev 2, June 2005)pdf
M-601 Welding and inspection of piping (Rev 4, July 2004)pdf
M-622 Fabric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GRP piping systems (Rev 1 April 2005)pdf
M-630 Material data sheets for piping (Rev 4, January 2004)pdf
M-650 Qualification of manufacturers of special materials (Rev 3, April 2004)pdf
M-701-CR Materials for well completion equipment (Rev 1, Dec 1994)pdf
M-702 Drill String Components (Rev 2, June 1999)pdf
M-703-CR Casing and tubing materials (Rev 1, Jan 1996)pdf
M-710 Qualification of non-metallic sealing materials and , (Rev 2, Oct 2001)pdf
M-506r2_IFE_06-2005xls
M-650r3_Annex_C_emptydoc
M-120_MDS_Data_Sheetszip
N-Structural
N-001 Structural design (Rev 4, February 2004)pdf
N-002 Collection of metocean data (Rev 1, Sept 1997)pdf
N-003 Actions and action effects (Rev 1, Feb 1999)pdf
N-004 Design of steel structures (Rev 2, October 2004)pdf
N-005 Condition monitoring of loadbearing structures (Rev 1, Dec 1997)pdf
O-Operation
O-CR-001 Life cycle cost for systems and equipment (Rev 1, April 1996)pdf
O-CR-002 Life cycle cost for production facility (Rev 1, April 1996)pdf
O-DP-001 Operational principlespdf
O-CR-001r1-Lccxls
O-CR-001r1-Lcc-calcxls
O-CR-002r1-Facilityxls
P-Process
P-001 Process Design (Rev 4, Oct 1999)pdf
P-100 Process systems (Rev 2, Nov 2001)pdf
P-100-Annex_A1doc
R-Lifting Equipment
R-002-CR Lifting equipment (Rev 1, Jan 1995)pdf
R-003 Safe use of lifting equipment (Rev 2, July 2004)pdf
R-CR-002r1-Data_Sheetszip
R-Mechnical
R-001 Mechanical equipment (Rev 3, Nov 1997)pdf
R-001-Data_sheetszip
R-004 Piping and equipment insulation (Draft for Rev 3, June 2005)pdf
R-004 Piping and Equipment Insulation (Rev 2, June 1999)pdf
R-100 Mechanical equipment selection (Rev 2, Nov 1997)pdf
S-Satefy(SHE)
S-001 Technical Safety (Rev 3, Jan 2000)pdf
S-002 Working environment (Rev 4, August 2004)pdf
S-003 Environmental Care (Rev 2, May 1999)pdf
S-005 Machinery- working enviroment analyses and documentation (Rev1, March 1999)pdf
S-006 HSE evaluation of contractors (Rev 2, December 2003)pdf
S-011 Safety Equiptment Data Sheets (Rev 2, Aug 1999)pdf
S-012 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HSE) in construction-related activities (Rev 2, Aug 2002)pdf
S-001-Data_Sheetxls
S-002_-_SDS05001xls
S-011-Data_Sheetszip
T-Telecommunication
T-001Telecom systems (Rev 3, December 2003)pdf
T-003 Telecommunication and IT systems for drilling (Rev 2, November 2004)pdf
T-100 Telecom subsystems (Rev 3, January 2004)pdf
U-Subsea
U-001 Subsea Production Systems (Rev 3, Oct 2002)pdf
U-Underwater Operation
U-100 Manned Underwater Operations (Rev 1, Aug 1999)pdf
U-101 Diving Respiratory Equipment (Rev 1, Aug 1999)pdf
U-102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 (ROV) services (Rev 1, October 2003)pdf
WF- Well fluids
Y-Pipelines
Y-001 Subsea pipelines (Rev 1, Sept 1997)pdf
Z-E&I Installation
Z-010 Electr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 (Rev 3, October 2000)pdf
Z-MC & Preservation
Z-006 Preservation (Rev 2, Nov 2001)pdf
Z-007 Mechanical Completion and Commissioning (Rev 2, Dec 1999)pdf
Z-006-Data_Sheetdoc
Z-007-Data_Sheetdoc
Z-Regularity & Criticality
Z-008 Criticality Analysis for maintenance purposes (Rev 2, Nov 2001)pdf
Z-016 Regularity management & reliability technology (Rev 1, Dec 1998)pdf
Z-Risk analyses
Z-013 Risk and emergency preparedness analysis (Rev 2, Sep 2001)pdf
Z-Stand Cost Coding
Z-014 Standard cost coding system (SCCS) (Rev 1, Oct 2002)pdf
Z-Technical Info
Z-001 Documentation for operation (DFO (Rev 4, March 1998)pdf
Z-002-CR Compone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Rev 1, May 1996)pdf
Z-002-DP Coding system (Rev 3, Oct 1996)pdf
Z-003 Technical Information Flow Requirements (Rev 2, May 1998)pdf
Z-004 CAD symbol libraries (Rev 1, July 1998)pdf
Z-004-CAD_Symbols_Autocadzip
Z-004-CAD_Symbols_MSzip
Z-005 2D-CAD drawing standard (Rev 1, October 1997)pdf
Z-Temporary Equipment
Z-015 Temporary equipment (Rev 3, June 2004)pdf
Temporary equipment - Checklists equipment (Rev 3, June 2004)
Temporary equipment - Checklists containers (Rev 3, June 2004)
Z-015_Data_sheet_for_temporary_equipmentdoc
Z-015_Declaration_of_conformitydoc

钻井的八大件:天车,大钩、游车、井架、泥浆泵、水龙头、绞车、转盘(或顶驱)
钻井作业的八大系统(起升系统、旋转系统、钻井液循环系统、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动力
驱动系统、钻机底座、钻机辅助设备系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08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8
下一篇 2023-05-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