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蓄势待发,哪些行业将迎来大利好?

5G蓄势待发,哪些行业将迎来大利好?,第1张

前一篇文章梳理了5G的投资阶段,这篇文章会具体阐述5G细分领域的机会。5G跟4G的区别前一篇已经解释了,网速快只是一部分,重点是要满足万物互联的要求,而不是单纯的,人和物的信息交互这么简单。5G将会影响哪些行业呢?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1、射频,5G时代无线带宽升级需要成倍增加发射信号的设备,同时,设备更加精密和复杂,简单说就是数量和含金量都提高了,从而单价和利润也会提升;像东山精密就是干这个的。

2、光器件,比如光纤光缆,运营商会提前进行建设,这个和4G基础建设的时候一样。

3、基站天线量价齐升,一方面,基站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5G需要高频特性的高级材料,单个天线价值量提升,4G基站天线平均2500块,5G基站天线要4000块,测算一下,全球5G基站天线规模超过1000亿。

4、集成电路PCB,这个会单独列一篇重点讲。

5G时代带宽不会太大的增加,但流量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年化增长很可能维持在40%左右。 4G时代成功解决流量痛点的是CDN公司(所谓CDN公司,简单理解为,通过虚构一层网络分发数据信息,智能调节网络资源配置,给用户更快的响应速度),所以当时就出了,做CDN的超级大牛股网宿 科技 。网宿 科技 的落寞也并非偶然,通过这个解释就很好理解,随着带宽提升很快,它智能配置资源的价值越来越低。

既然带宽不是5G时代的核心,那核心机会在哪里?

答案是云服务或者说是云计算,也就是数据中心,简称IDC,简单理解为把零散的服务器集中起来,但这并不创造新的服务器需求,所以这几年云服务虽然大力发展,但相关公司的业绩丝毫没有起色。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美国云市场占全球主导地位,占比超过60%,中国只有4%,是不是感觉懂了点儿亚马逊为什么暴涨了。所以在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都全球领先的中国,IDC提升空间非常大,同时作为上游产品的光模块肯定利好。

说到了5G,不得不谈中兴和华为。 中兴给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远远被华为甩在后面”。其实这里面是有故事的,中兴当年跟老美一起搞CDMA,做的很好,但问题出在没能抓住3G主流的WCDMA技术。导致中兴在全球市场的布局错失良机,一步错步步错,紧接着在整个4G时代中兴也落寞了,目前在全球运营商市场中兴占比只有8%,相比华为占比,差距十分巨大。但到了5G时代就不同了,技术路线将会统一,我国设备商的技术优势大幅度提升,所以可以看到19年以来中兴得到估值修复。

最后,车联网、物联网将是5G时代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但这些应用场景和运营商的机会在后期,需要过了投资高峰期之后才能慢慢出业绩。这就像,要致富先修路一样,路都没修好,怎么通车呢?

看懂了这两篇5G的投资逻辑,之后再选择5G个股将事半功倍。

近日,边缘计算概念已成A股焦点板块,数只个股实现多日涨停,其被认为是5G的下一个风口。

边缘计算是什么?

分析认为,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最近端服务。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边缘计算看作一个位于数据源附近的小型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就近采集、分析做出判断,分担一部分云的任务。

国泰君安证券将边缘计算进行类比章鱼,章鱼是无脊椎动物中智商最高的,在捕猎时它们动作非常灵巧迅速,腕足之间高度配合,从来不会缠绕和打结。这是因为,章鱼巨量的神经元有60%分布在章鱼的八条腿上,脑部只有40%,是“多个小脑+一个大脑”的构造,类似于分布式计算。

5G时代,连接设备数量会大量增加,网络边缘侧会产生庞大的数据量。如果这些数据都由核心管理平台来处理,则在敏捷性、实时性、安全和隐私等方面都会出现问题。边缘计算的优势在于其处理器更接近于数据源,减短了由数据传输速度和带宽限制带来的延时,并对本地数据做初步分析,为云分担一部分工作。

边缘计算作为一个趋势,哪些公司究竟能受益呢?国信证券认为,边缘计算才刚刚起步,最终可能像公有云市场一样,是大玩家的游戏,具体受益者还仍需观望。预判市场将由三大运营商主导,提供计算平台,如浪潮、曙光、华为、中兴等主流设备商提供服务器,此外对上游FPGA和GPU厂商需求将增加。

市场规模空间巨大

据IDC估计,到2025年,互联网设备产生的数据总量将超过40万亿字节。届时,海量的数据及数据实时处理的特性,对数据处理的技术手段提出新的要求,现行的数据处理方式不足以满足需求,边缘计算的出现则为这个难题带来了很多好处。

同时该机构预测,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与设备联网,而有50%的物联网网络将面临网络带宽的限制,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分析、处理与储存。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成为与云计算平分秋色的新兴市场。

根据CBInsights的市场规模量化工具,到2022年,全球边缘计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672亿美元。虽然市场空间巨大,但是仍是一个新兴领域。目前来看,主宰云计算市场的公司正在成为边缘计算领域的领先者。随着联网设备越来越多地涌现,新兴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玩家都正在开发软件和技术来帮助边缘计算实现腾飞。

此外东吴证券认为,未来边缘计算发展将继续拉动CDN等行业发展,市场空间大。5G流量比4G增长10倍以上,边缘流量占比更高,边缘计算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量至少新增10倍以上。

未来可应用于自动驾驶

边缘计算作为5G衍生概念,在当下各国进入5G“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目前这项技术能够应用于自动驾驶、物联网、机器人、工业、医疗、安防等诸多行业。

MilesGL资本认为,自动驾驶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应用。一个决定无人驾驶车辆是否安全的重要因素是其对不同路况的反应时间。利用计算云来收集并分析行车数据并及时对车辆提供适当的指令是很困难的。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Brian Krzanich估计,一辆连接自动驾驶汽车平均每小时将生成4000兆字节的数据;微软CEO Satya Nadella的评估也类似——每小时6000兆字节的数据。

而从带宽的角度来看,就算是5G的速度也仅仅能达到10兆位/秒,还不到连续上传自动驾驶汽车数据所需的一半。由于在行车安全方面反应速度的任何延迟都可能是灾难性的,数据分析这个任务只能由距离车辆较近/车载的边缘服务器来完成。

另一个相似的应用是在石油勘探和开采上。和自动驾驶车辆一样,一个在深海的石油钻井平台每秒产生约1 GB的数据。这些数据为钻井平台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决定进一步钻井的策略。由于数据很快就会变得陈旧,因此平台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

电力行业应用不容忽视

据了解,电网在 2019 年两会报告中提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要建设运营好“两网”,即“泛在电力物联网”和“坚强智能电网”。

对此,电网还提出了国网提出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即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应用层四层结构,全面实现业务协同、数据贯通和统一物联管理,全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数据显示,目前电网已拥有庞大的联网设备规模与海量数据。接入智能电表等各类终端54亿台,采集数据日增量超过60TB,覆盖全国约471亿客户的用电信息实现在线采集,车联网接入充电桩超过28万个。

另据输配电联盟披露的数据,目前除了电表,国网系统接入的各类保护、采集、控制设备达数千万台。规划到2030年,接入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0亿,整个泛在电力物联网有望成为接入设备最多的物联网生态圈。

中信建投证券认为,由于边缘计算具有显著的三大特点,即:靠近数据源;低时延且响应快;数据安全性高,边缘计算技术近乎是为“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特定需求而量身打造的,因此被国网选中成为“泛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的核心技术。泛在电力物联网作为未来可能接入设备最多的物联网生态圈,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边缘计算应用场景。

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34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