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0亿睡眠经济,装不下一张国产智能床垫?

2600亿睡眠经济,装不下一张国产智能床垫?,第1张

作者:响马,新零售商业评论特约评论员

人类似乎正处在一个 科技 “加速跑”的新阶段,一边是“元宇宙”之风掀起热潮,另一边是智能产品层出不穷。


现实的确如此,经过近些年的进化,智能产品已经全面渗透到公众的日常生活,更方便、更快捷、更舒适、更智能的产品广受消费者青睐。


其中,智能床垫凭借对各种刚需的满足,成为一大热门。不管是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智能床垫都是“香饽饽”。


然而,“残酷”之处在于,据媒体报道,一些国产智能床垫的售价在千元上下,高端国际品牌智能床垫的售价却已达到9万元。媒体直指,“起步的初级产品与高端产品间的价差接近90倍”。


中国智能床垫为何不能打?“初级”与“高端”间的鸿沟,值得深入探讨。



中国智能床垫也好,国际智能床垫也罢,能够快速发展,无一不是努力承接消费者刚需的结果。


首先,没有人不想睡一个好觉,受睡眠困扰的人花钱也要“买一个好觉”。这便是睡眠经济的底层逻辑。


在中国,睡眠经济正快速增长。互联网商业咨询平台头豹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行业短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睡眠经济市场规模超过2600亿元,有望于2024年突破5000亿元。



这一庞大市场,“落实”到细分领域后,枕头、床垫、助眠香薰灯等器械用品的消费金额贡献比较大,约占70%。


强劲的整体需求之下,AI又帮助智能床垫拓展、拿下了更多需求。


与传统床垫最大的不同是,智能床垫能够通过识别体型、睡姿等人体数据来分析,自动进行干预和调整,计算出人体当前睡姿下所需的最佳压力分布和床面高度,从而为用户营造优质的深度睡眠。


换句话说,AI是智能床垫的最大卖点。


以国产8H智能AI助眠床垫为例,能检测睡姿,并和睡眠环境智能联动,“智能联动灯光、空调、窗帘等”。为了检测睡眠状况,这款智能床垫内置2048个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睡眠过程中,因体压变化形成的生命体征将被采集、记录下来,帮助用户调整睡眠状态。


另一款贝氪智能按摩助眠床垫,则分阶段对睡眠予以辅助,为用户提供睡前放松助眠、睡中温控保暖、早起轻柔唤醒等功能。


睡眠经济的巨大市场,不只吸引床垫生产品牌介入, 科技 巨头也开始布局。


比如,今年3月,苹果公司公开过一项智能床垫专利,能够将一个设备放置在床垫上,充当用户的闹钟或者放松设备。


就实际使用而言,这一设备能为用户提供温和、无噪音的唤醒功能,还可以结合鼾声检测系统,自动提供触觉反馈,以在用户长时间打鼾时将其轻轻唤醒。


对于苹果公司的这项专利,媒体直呼其“非常规”,网友也为此脑洞大开。


一位昵称为MacPro的网友评论说:“脸书和谷歌马上就会过来抄袭,把你做的梦记录下来然后卖出去。”另一位网友“接力”称:“不,他们只会在你的梦里插入广告。”


记录梦境,梦境里插入广告,科幻感十足,虽然只是调侃,却也大大激发出公众对智能床垫的想象。


需要注意的是,当AI之力在智能床垫领域发挥出强大作用,目标指向的不一定是人的睡眠。


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西班牙床垫制造商生产出一种内置24个超声波传感器的床垫,可以探测出床上正在进行的可疑行为,并通过智能手机的客户端程序通知用户,实现“智能捉奸”。


西班牙之所以有这样的“神奇床垫”,是因为婚外情网站的调查数据显示,马德里人出轨率奇高。


监测出轨之外,满足另一种需求,却可以“救命”。




随着各种刚需被挖掘、被满足,智能床垫的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对AI的功能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当智能床垫进入消费场景,人们最先感知的,往往是价格。


2020年,北京国贸一家月子中心,因坐月子一个月需花费160万元“天价”引起网友热议。


前往探访的博主首先注意到月子中心的床上用品:枕套800元,被套5000元,床单5000元,床垫5万元。


对比之下,很容易就会认为,5万元触及床垫价格的“天花板”了。从国内看,确实是这样,媒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智能床垫产品涵盖高、中、低三个层面,市场价格跨度较大,主要分布在2000~50000元之间。


也就是说,如果奢华月子中心用的是国产智能床垫,价格算是“顶格”。但是,如果放在国际智能床垫的价格体系中,5万元只算得上是“中等水平”。


举个例子,美国高端品牌舒达 (Serta) 的智能床垫产品在中国电商平台上的售价在2万~9万元之间。


国产智能床垫的“超低价”更显得高端品牌的售价“高不可攀”。事实上,有的国产智能床垫价格低至千元上下。


问题是,中国智能床垫为何没有国际“玩家”能打?


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国际“玩家”入局更早,智能床垫的品牌影响力更大,市场表现也更强悍。


其中,舒达成立至今已有90年 历史 ,2011年推出高 科技 睡眠iComfort 系列床垫,使其成为智能睡眠的引领者之一,发展过程中,品牌影响力渐渐从美国本土溢出,最终辐射至全球。


除了品牌,一般而言,床垫所使用的海绵、乳胶、d簧等原料有不同的等级,原料采购选择、生产工艺、进口成本、运营成本等,都会影响价格。



这之中,最重要的,当属智能部件。


业内人士对媒体表示:“智能部件的成本在智能床垫总生产成本中的占比约为20%,包括传感器和芯片两个核心部件。传感器和芯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决定智能床垫产品的质量,因此在产业链的议价能力高。”


这一说法,得到国产智能床垫厂商的认同。智联乐家是一家专注于研发家居物联网相关产品的公司,其产品经理透露,做出更好的产品需要芯片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该产品经理称:“因为我们的床垫是通过对用户的深睡眠时长、浅睡眠时长、呼吸频率、翻身频率等数据的记录来监测其睡眠状况,这些数据间的运算分析需要通过自研的芯片和算法来进行。而且检测统计出来后,还要经过大数据的测算,才能给到客户一个直观的数据上的反馈,所以我们对于芯片的要求会比较高。”


从这个角度看,芯片性能堪称智能床垫售价的“分水岭”。


国产智能床垫品牌影响力相对较弱,芯片性能也没有多大优势,高端市场被国际“玩家”把控,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智能床垫未来的发展,媒体归纳出两种路径。


一种是把智能床垫当作“糖”来卖,给用户提供更好的睡眠体验,满足新一代消费者对 科技 感、舒适感和 娱乐 性的需求。


比如,有智能床垫搭载了智能音箱、智能语音等 娱乐 功能,试图让用户像“吃糖”一样沉浸其中。


这方面,也有媒体认为,如何深挖“大 健康 +大数据”,与其他智能家居产品进行数据联动,将成为智能床垫发展的重要一环。


另一种,是把智能床垫当作“药”来卖,真正深入用户心理,解决睡眠问题 ,“甚至在睡眠场景中创造更多新的价值”。


对于这一点,慕思集团总裁姚吉庆曾公开表示:“在全世界,有30%的人有睡眠障碍。在中国,这一数据达到38%。在中国的企业家群体中,根据调查,这一数据达到50%。这是一个很大的 社会 问题。”


在姚吉庆看来,要成就一个伟大的品牌,“必须要洞见时代的需求,解决 社会 的重大问题”。



其实,无论是把智能床垫当作“糖”,还是当作“药”,根本性问题还是智能床垫能不能获得更便捷、更有效的智能体验,切实帮助用户实现舒适、安稳的睡眠。


现实状况却如分析师所指出的,现阶段大部分智能床垫的问题,在于睡眠护理、智能调节功能开发匮乏,导致智能床垫产品陷入“只监测,少方案甚至无方案”的局面。


正因如此,只有打破这种尴尬,智能床垫的消费潜能才能全面激活。进一步来说,智能床垫的核心,即AI技术,仍有待进化。


诚如分析师预判:“ 未来,智能床垫产品将逐渐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服务的功能。


换言之,只有智能床垫进化到自主学习、自主服务的程度,能够针对用户睡眠中的各种状况即时、有效地给出应对方案,使睡个好觉,享受智能生活成为现实,这个行业的价值才能最大化。


当然,在日趋智能化的道路上,智能床垫的未来并不专属于国际“玩家”,国产品牌同样有机会——如果能深耕技术,专注研发,缩小乃至填平约90倍价差的“利器”,或许就孕育其中。


参考资料:

1《睡眠经济走红 价差90倍的智能床垫你会试吗?》,新快报

2《苹果公开智能床垫专利,实现无感唤醒》,前瞻网

3《这个毛利 90% 的市场,小米准备好“收割”了》,极客公园

4《中国品牌如何高端起来?这里有一份参考答案》,瞭望

今日话题:你会选择国产智能床垫吗?为什么?

“凡有人烟处,皆有通信塔”,正是中国通信塔的真实写照。目前,中国的通信铁塔站址规模已经超过210万。通信铁塔企业通过与铁路、电网、市政、公安、交通、房地产等 社会 各方广泛合作,形成了千万级的 社会 杆塔资源站址储备。

210多万通信塔汇聚在祖国大地


海量站址资源,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通信铁塔正逐步做“大”共享文章,由服务通信行业的单向共享,扩大到跨行业、跨领域的双向、多向共享,搭建一个可以服务更多行业需求的铁塔生态网络,对存量站址资源二次盘活,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 社会 效益。


那么,目前究竟有哪些跨行业的应用呢?我为你汇总了十大应用场景,涉及到公安、消防、交通、地震、气象、环保等多个行业。以下为我为你一一盘点:



01 应用场景 高低位结合的视频监控


利用铁塔点多面广位置高的特点,采用高位瞭望摄像机进行高空监控,并辅助低位补点视频监控,兼用 5G网络快速部署,形成立体监控网络,为客户提供视频图像、AI智能、传输、电力接入一体化视频服务。


具体对应在的服务包括有:安防监控、森林防火监控、高速路监控、防洪抗台监控、非法采砂监控、水库安全监控等。这些应用已经相当成熟,目前全国的应用也很广泛。


案例1:水利视频监控


截至目前,在山东、甘肃、江西、湖南等28个省市,中国铁塔属地分公司与水利部门进行了深度对接。双方围绕水文监测、水库监控、河道监控、防洪救灾、水利工程监控、水源保护、水质监测等多方面,合作落地400余个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经济 社会 效益。


案例2:森林防火


国务委员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总指挥王永在出席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电话会议时表示:各单位部门要抓好源头管控,强化网络化管理和群防群控。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力量的准备,及时科学处置突发火情。


显然,在森林草原防火攻坚战中,防火于未“燃”最为重要。相关部门需要把“被动打”变为“主动防”,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理念新技术来“武装”自己,促进林草防火从“人防”向数字化、信息化的“技防”转变。


针对森林草原防火的技术需求,可依托铁塔挂高、电源配套和传输资源的优势,建立高点视频监控系统,为林草防火安上一双双“千里眼”,再配合智能图像识别、GIS、热成像等高新技术,这些“千里眼”们可自动捕捉高温区域,实时监控林区草原动态并对火点进行确认。


案例3:高位视频监控,助力防汛抢险


在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正面袭击浙江省期间,浙江铁塔快速调配人员,对“烟花”台风路径预测途经的舟山、宁波、绍兴、嘉兴、湖州、台州、杭州等地市做了重点排摸,将防汛抗台重点关注的“江河湖库”“海岸沿线”“城市低洼”等1000多路关键场景高位监控,集中接入省防指中心,供现场省委省政府领导随时调用查看。



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召集各有关厅局负责人,在防汛抗台工作会议实时连线相关市县指挥中心,并现场调取了铁塔高位视频资源,通过高清视频画面对现场险情进行判断,对相关市县防台工作进行重要部署。


浙江铁塔中高点位资源凭借“站得高”“看得远”,有效支撑了浙江防汛指挥调度。


案例4:铁塔助力智慧交通


江苏铁塔开放站址资源、赋能交通,实现人流监测与分流。2019江苏铁塔公司与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对服务区高空瞭望视频监控,为高速出行提供安全保障。




02 应用场景 环境监测


大气污染的监管和治理一直是环保部门的使命和职责,但大气污染源头精准定位难、监管时效性不足成为治理工作的瓶颈。


利用铁塔位置高、点分布广、点位多的特点,将环保激光雷达部署在铁塔上,可以24小时对周围展开大气监测,实时监测灰霾、查找污染源及记录沙尘等天气过程,并对重污染天气形成的具体原因进行追踪和分析。



利用铁塔部署气象环境监测系统,具有部署周期短、运营成本低、监控高效实时、污染源头定位准确等特点。



03 应用场景 气象监测


利用铁塔具有的电、网、塔、房等优势,铁塔公司与气象局进行合作,可以实现气象监测系统快速部署和应用,并可以降低气象监测的运营成本。



7月14日,云南省普洱市气象局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普洱市分公司座谈,就深化业务合作达成共识。


双方就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服务、气象预警信息服务、气象观测设备维护保障、基础资源设施共享等进行交流探讨。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在铁塔、基站等网络基础设施的防雷装置定期检测、雷电灾害风险管控,气象站仪器设备维护维修,乡村防雷工程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



04 应用场景 地震监测


通信铁塔在全国超过210万个的庞大体量,能为地震监测预警设备提供良好的挂载环境,为完善国家的地震监测预警提供助力。


3月18日,中国地震局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铁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在地震监测预警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场景地震安全服务能力等方面开展合作,进一步提升我国地震灾害防治能力。




05 应用场景 智能云广播


通过铁塔安装应急广播系统,可随时随地进行播出任务,如实时喊话、音频文件等。在疫情防控、清明期间的森林防火、突发事件通知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06 应用场景 专网通信


利用铁塔的丰富的站址资源,对有通信专网建设需求的行业客户提供快速部署网络的服务,为行业客户提供网络规划、网络建设、电力保障、日常维护等服务。如应急系统、物联网等。



2020年,江苏电力利用了江苏铁塔2600多个通信杆塔进行专网建设,节约投资约41亿元,节约土地资源约104亩。



07 应用场景 城市亮化工程


通过将通信铁塔进行亮化改造,让通信铁塔成为美丽的景观塔。


在浙江灵溪,一座座错落分布在灵溪各个地方的铁塔,铁塔周身灯光绚烂,塔体上亮化字体醒目,“浙江美丽南大门 首善之城灵溪”、“浙南明珠 锦绣灵溪”、“实施乡村振兴 建设美好家园”等亮化字体与周边环境交相辉映成一幅优美的画卷,为过往行人带来了新的视觉享受,也让他们深切的感受到家乡发展变化所带来的幸福感。



当然,这样的景观塔在国内还有很多,比如中央广播电视塔、山东省诸城电视塔等,都成为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央广播电视塔


山东诸城电视塔



08 应用场景 高空广告


利用铁塔站址资源,在高速道路、市政道路两侧以及城市乡镇显著位置设置高空广告,为政府、行业客户提供政策宣传、城市宣传、产品宣传等服务。




09 应用场景 无人机巡检续航


无人机在森林防火巡检、河道检查、电力线路巡检、传输线路巡检等飞行过程中,需要进行充电续航。


利用铁塔丰富的站址资源,可以搭建无人机起飞/降落平台,保障无人机的远程遥控起飞/降落及自行充电功能。



这一应用,大大提高了无人机的利用效率,也提升了巡检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成本。



10 应用场景 部署北斗定位站点,提升定位精度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我国北斗卫星应用的新时代开启。



而在北斗天网之外,地面上的地基增强系统对卫星信号受到地形、建筑物遮挡和反射时的额外信息进行了补充。而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地面增强站,主要依托中国铁塔遍布全国的铁塔站址高效部署。



基于点多面广的站址资源,中国铁塔与千寻位置、华大北斗、六分 科技 等企业合作,助力客户构建高精度地面增强网络,提供精确到毫米级的定位服务,这项服务逐步应用到智能导航、精确测量测绘、地质灾害自动化监测等领域。据了解,目前中国铁塔为这些客户复用的站址数量接近5000个,并提供专业高效、响应迅速的运行维护服务。



展 望


通信铁塔正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除了本文介绍的十大应用场景,通信铁塔还有更多的应用。210多万的通信铁塔站址资源不仅仅是某些企业的资产,它更是国家和人民的财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待 社会 各界的共同努力!

是的,
瞭望东方周刊
+订阅
李华刚:打造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
瞭望东方周刊
2018-06-07 18:21
+订阅
物联网时代的品牌应该是生态品牌,它不再是单纯的交易,而是强调用户交互,以用户体验为核心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元元丨山东济南报道
李华刚发布集团新品
厨房里,冰箱不再只是存储食材那么简单,还能够根据主人的食材使用数据推荐健康膳食方案、提供菜单、购买菜品,甚至可以将菜单直接联通到烤箱和吸油烟机、消毒柜,轻松实现一键烘焙、烟灶联动、自动消毒。
这些过去科幻小说中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现实。
“我们希望彻底解决智慧家庭领域的痛点,让用户真正享受智慧化、便捷化的服务。”海尔集团副总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李华刚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
海尔是中国家电制造企业的代表,近年来聚焦“智慧家庭”主题推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还提出了全新的“生态品牌”理念,为外界观察传统制造业触“网”提供了新鲜视角。
真正的智慧家庭系统可自我学习和进步
《瞭望东方周刊》:海尔的智慧家庭解决方案特别提到“全场景定制”,具体是怎么样的?
李华刚:简单来说,这是一个覆盖了所有家庭空间的智慧化解决方案,通过“4+7+N”的业务模式来实现智慧家庭的全新体验。
这种智慧化设计,使得用户从装修前到装修后,各种空气、用水、食物、安防、娱乐等生活需求均可一站满足。
我认为,这一智慧解决方案引发外界关注的原因在于,它跨过了目前智能家居市场中难互通、不主动、未成套、服务碎片等4个门槛,用互联互通、主动服务、智慧成套、一站式服务破解了行业难题。
《瞭望东方周刊》:全球不少家电企业都在智慧家庭问题上有过探索,海尔的实践特色在哪里?
李华刚: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开始布局和涉足智慧家庭领域。总的来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叫单品智慧化,就是用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单个电器,海尔早在2015年就实现了这一功能,目前国内的智慧家庭还多停留在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成套产品的智慧化,电器与电器之间产生连接,比如打开燃气灶,油烟机就会立即启动,并且火越大,油烟机的风量就越大。
第三阶段就是2017年推出的场景智慧化。目前,我们已累计发布了180多种智慧生活场景。因为家是由卧室、厨房、客厅、卫生间这些基本场景构成的,人只要进入一种场景,电器就会主动提供服务。比如你在夜晚关上卧室的灯后,空调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减少风量;你在客厅时,空气净化系统就会自动打开。
2018年,海尔把智慧家庭提升到了一个更高水平的阶段,即生态智慧。
冰箱变成了有机食材供应商平台
《瞭望东方周刊》:海尔近来在多个场合提出打造物联网生态品牌,并且强调生态品牌的独特性,那么对生态品牌的内涵该怎么理解?
李华刚:我们认为品牌分为三类:产品品牌、平台品牌和生态品牌。
传统时代的品牌就是产品品牌。中国企业在传统品牌竞争上长期处于劣势,所以我们有很多中国制造,但鲜有中国创造;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是平台品牌。品牌实现了双边交易,企业要么拥有平台,要么被平台拥有,典型代表就是电商平台。
而物联网时代的品牌应该是生态品牌,因为它不再是单纯的交易,而是强调用户交互,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生态品牌的要义就是能够建立与用户间的信任,而这是产品品牌和平台品牌都无法解决的问题。
物联网时代,用户购买产品并非单纯需要这个产品,更需要一个生活解决方案。比如海尔冰箱从电器变为网器后,不再只是冷藏冷冻食物,而是可以通过连接几百家有机食材供应商平台,构建健康的食品生态。

影视剧的拍摄取景地一般分为外景地与摄影棚,外景地包括自然、人文风光,需要剧组到现场实地取景;摄影棚则需要不断切换场景,在有限的场地创造无限的可能。这两种拍摄地衍生出影视 旅游 的两个类别——外景地 旅游 和非外景地 旅游 。

外景拍摄地是指除去固定影棚以外的所有取景地方,其中包括自然风光、人文风光、知名建筑群等,由此衍生出的影视 旅游 包括自然与人文景区、影视朝圣地、影视怀旧地、影视路线等类型。

除了官方认证的外景地之外,还包括两类错误外景地,即误传的影视拍摄地和故事发源地。这些地方之所以能吸引大量游客,主要原因是粉丝们将对景点场景的寄托投射到了现实中,他们会想象自己身处相应的影视场景中,参与故事线的推进。

《权力的 游戏 》是HBO在2011年出品的中世纪史诗奇幻题材电视剧,2015年在第67届艾美奖中破纪录斩获12项大奖,包揽了最佳剧情、导演、编剧、男配等大奖;2016年被选为美国学会年度十佳剧集;2018年,获得第70届艾美奖最佳剧集奖。这样一部拿奖到手软的电视剧在收视率上同样屡创新高,在世界上199个国家播出,在海内外有着忠实的拥护者,第八季大结局单集创下了近2000万的直播收视总人数,打破了HBO的收视纪录。

宏大的背景铺设及与之匹配的取景是《权力的 游戏 》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剧集的火爆带热了一众取景地,包括爱尔兰、冰岛、克罗地亚、马耳他、西班牙、摩洛哥等六个国家与地区。其中,作为主要取景地的爱尔兰更是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

2013年以来,爱尔兰 旅游 局利用《权力的 游戏 》拍摄地这个“身份”,摇身一变成为火爆的影视 旅游 目的地。当地政府在取景地还原了部分场景,并随处添加元素,让粉丝们时时身临其境。至2014年,电视剧的前四季为北爱尔兰带来了8200万英镑的直接经济利益,创造了900多个全职和5,700个兼职工作岗位。仅2016年就吸引了210万人次的海外游客。

对于粉丝们而言,在现实世界中发现剧情彩蛋,是很有快感的一件事

新西兰被HBO观众评选为世界第一 旅游 目的地,领先于《欲望都市》拍摄地纽约和《权力的 游戏 》拍摄地北爱尔兰。2003年接待了200多万的国际游客。2014年因产生的 旅游 收入为315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700万美元。

新西兰影视 旅游 的成功始于2001年的《指环王》(Lord of the rings)拍摄,《霍比特人三部曲》(the Hobbit Trilogy)为其巅峰之作,将国际注意力从中的目的地转移到本土 旅游 上,堪称影视 旅游 的范本。其中《霍比特人三部曲》对新西兰的影视 旅游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五分之一(18%)的度假游客因该而对新西兰感兴趣;94%的参观者了解该在新西兰拍摄;29%的游客体验过“霍比特人” 旅游 项目。

在所有影迷心中有一条共同的罗马游线----赫本与格雷戈里•派克在《罗马假日》中的冒险游线。当地的导游都知道,并且会告诉你,“她”曾在西班牙大台阶上吃过冰淇淋,曾在真理之口被派克吓了一跳,也曾在塞维鲁凯旋门前的长凳上睡着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看过《罗马假日》的影迷们疯狂追逐和打卡的地方。

《罗马假日》的游线是如此深入人心,曾被《纽约时报》报道过,也是意大利 旅游 的宣传亮点之一,还有无数网友自发踩点贡献的游记。这条浪漫的游线,在粉丝们(尤其是成双成对的情侣们)眼中已经超出了游览观光的范畴,甚至超出了经典致敬的范畴,带上了某种邂逅爱情的微妙情绪。

《勇敢的心》是由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史诗型战争片,讲述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与英格兰统治者斗争的故事。1996年,该片在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奖项。

《勇敢的心》主要拍摄地为爱尔兰,然而故事的发源地---暨 历史 事件的发生地苏格兰却因此而获益。1995年的发行为苏格兰 旅游 提供了巨大的推动力,上映一年后的1996年,在苏格兰的斯特灵城堡举行的“勇敢的心会议”吸引了影片粉丝,参会人数从前一年的66万增加到167万,苏格兰华莱士纪念碑的游客访问量增加了300%,这一现象又被称为“勇敢的心效应”(Brave Heart effect)。

除影视外景地之外的其他影视 旅游 方式还包括: 主题乐园、影视拍摄基地、影视名人居所、节和首映式、展览与粉丝活动等。 这些目的地所展示的,往往是那些更加魔幻的场景,只能在一个经过专业打造的空间中,才能展示得更加充分。

1)主题乐园:迪士尼和环球影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主题乐园是最早的影视 旅游 模式,它的核心在于, 在室内创造出了外景地永远无法想象的魔幻场景,能给粉丝们带来更加真实的沉浸式体验。

1955年加州迪士尼乐园的建成与开园,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非取景地的影视 旅游 目的地。加州迪士尼乐园与迪士尼加州冒险乐园、三家主题酒店和一个迪士尼小镇共同构成加州迪士尼乐园度假区。迪士尼乐园的搭建基于迪士尼公司的多部卡通影视作品,以数量众多的卡通IP、高品质的互动与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游客与影迷前往。

好莱坞环球影城因其极佳的自然环境吸引了一批制作商聚集,逐渐形成规模。1912年起相继建立制片公司,到1928年已形成了以派拉蒙等八大影片公司为首的企业阵容。1963年开业好莱坞环球影城主题公园,因其庞大的影视产业基础和影视艺术吸引,被视为影视 旅游 的真正开端。

相比于迪士尼,环球影城的特色是更加“硬核”,经常聘请相应影视剧的开发团队来对 旅游 项目进行设计。比如邀请JK•罗琳为哈利波特片区提建议,结果罗琳提出在片区内只能卖黄油啤酒和可口可乐两种饮料。又如邀请《行尸走肉》的专业特效师来制作僵尸头套,专门用在鬼屋之中。

2)影视基地:华纳兄弟工作室之旅

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对普通大众充满吸引力,不少人渴望去片场“探班”,一窥其奥秘,由此产生了 以制片厂、影视基地等为目的地的影视 旅游

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s)作为好莱坞三大影视公司之一,是全球最大的和电视 娱乐 制作公司之一。华纳兄弟工作室创建于1928年,是洛杉矶最繁忙的制片厂之一,其作品有《哈利波特》系列、漫威系列、《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破产姐妹》等经典影视剧。

华纳兄弟工作室之旅已经持续了几十年,2012年位于伦敦的哈利波特影棚开放活动大获成功。在warner tour,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好莱坞创始之初的剧组和摄影棚,探访热播节目的录制现场,参观服装、道具、工作室及博物馆,同时还可参观面积达110亩的外景地,保留了经典和电视节目的布景,如《卡萨布兰卡》,《蝙蝠侠》和《老友记》等。

Warner Tour为影迷揭开了影视制作的神秘面纱,体验亲临现场的激动时刻,经历探班大咖偶像的“奇遇”,满足了印证、寻梦等影视体验需求。

3)节:法国戛纳节

戛纳节是界人士的盛会——全球知名的新人导演、制片人、明星演员等,带着自己的作品参与其中,接受专业人士的品评;其最高奖项为金棕榈奖,还包括最佳导演、影帝、影后、编剧奖,最佳男/女演员奖,短片金棕榈奖等。

节期间,整个戛纳小镇都沉浸在节日氛围中,大街小巷墙面随处可见壁画和影视明星画像;节日期间针对非专业人士开放露天;非常知名的星光大道上有300多个明星按下的手印,吸引众多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

4)影视名人聚集地:好莱坞大道

大众 旅游 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将20世纪带入了名人 旅游 的时代,名人崇拜成为20、21世纪的流行文化。 众多的影视明星聚集的好莱坞形成其特殊魅力,对“普通人”产生迷之吸引力。

好莱坞大道上云集了中国大剧院、好莱坞博物馆、杜比剧院等地标性建筑景点,向世人展示洛杉矶 娱乐 业的深厚传统。在中国大剧院和好莱坞星光大道可以看到众多明星的足迹,在好莱坞蜡像博物馆可以与偶像“亲密接触”,好莱坞由此成为洛杉矶的文化符号。

5)首映式

首映式作为影视作品上映前的曝光活动,聚集与作品相关的导演、原著作者、编剧、主演明星等一众班子,以红毯的仪式与大众和媒体互动来为作品进行宣传。

新片举办首映式,旨在传达包括上映时间、导演和演员等主创情况、影片卖点等信息。同一部往往会在多个国家分别举行首映式,主角和配角们都会出席。

在仪式结束后,会播放,这代表着参加首映式的少数人能在全球公映前看到。凭借“抢先看”和“见偶像”这两大卖点,大片首映式往往能吸引很多忠实粉丝,像明星一样走红毯入场也是吸睛亮点。

首映式带给参与者的是超出日常生活的体验,包括 休闲、文化、社交等范畴,加之知名媒体的宣传,首映式不失为影迷们的圆梦式。

6)粉丝活动:漫展

一些活动专为影视剧影迷和特定类型的影迷呈现,漫展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形式。

世界各地,从美国、澳大利亚到印度、英国和东欧,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类似活动,通常会持续几天,粉丝们装扮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参与大会,如悉尼动漫展。内容包括动漫及影视作品展示、动漫制作企业展示、动漫延伸产品、动漫培训学校及团体展示、动漫外包服务、国际动漫营销策划、动漫国际产权交易、动漫技术交流与合作等。

日本会举办许多动漫相关的活动,粉丝们一有机会就盛装打扮。可以在活动中接触到知名漫画家和团体,和同道中人们共享为他们而创设的盛会。除此之外,还有为最新动画情报的发布,动画作品周边商品的展示以及一些动画相关的商业活动,如版权交易、营销策划等。

知名影视剧集也会在世界各地进行巡回展,如《权力的 游戏 》,在巴塞罗那、巴黎、北爱尔兰等多地,联合当地 旅游 局进行了可供粉丝交互体验的巡回展,助推了当地 旅游 业的小高潮。

趋势一:全球经济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的新阶段
国际金融危机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但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低于预期,产出缺口依然保持高位,一些国家仍然在消化包括高负债、高失业率在内的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同时,由于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导致全球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大多数经济体仍需将“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2016年的全球增长率预期分别下调为35%和37%,全球将进入低于趋势增长的“新常态”。
全球贸易增长则更为缓慢。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的全球贸易增长预测,2014年和2015年全球贸易额增长预期分别下调为31%和4%,远远低于2008年金融危机前10年平均贸易年增长率67%的水平。
趋势二:全球廉价资本时代可能将趋于结束
目前全球利率仍处于低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经济依然疲软,高负债居民信贷需求低迷,央行普遍执行刺激性货币政策。然而,廉价资本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
以往经济全球化中的过度消费、过度借贷、过度福利、过度出口的失衡关系正在被打破:一方面,外部需求疲软,贸易汇率风险、激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也降低了新兴经济体的贸易盈余水平,全球贸易收支开始趋于平衡;另一方面,投资回报率、储蓄-投资组合、风险偏好水平等趋势性改变,也将影响全球资金流向,特别是随着美联储将进入加息进程,这种局面将推动全球长期实际利率上升。
趋势三:主要国家主权债务压力较大,“去杠杆化、去债务化、去福利化”进程还将持续数年
全球债务水平处于持续上升之中。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2007年中旬、金融危机前全球债务总规模仅为70万亿美元;但截至2013年底,这一规模就已攀升至100万亿美元,涨幅逾42%,全球债务负担占国民收入比例升至212%,其中政府及相关平台已成最大债券发行者。截至2013年6月,公共债务有价债券所占份额增至43万亿美元,相较2007年同期增长80%。除发达经济体之外,新兴市场在金融危机后通过各种刺激政策推动经济,信贷大幅投放带动了投资增速,相伴随的是私人部门债务大幅增加。
各国“去债务化、去杠杆化、去福利化”必然需要经历财政紧缩过程,将公共债务降低到可持续水平,公司和家庭部门必须提高储蓄,修补资产负债表。这个过程仍将持续数年,并对经济增长动力形成负面影响,抑制总需求增加。
趋势四:美国从宽松周期转向紧缩周期,恐引发全球金融格局大分化和主权货币洗牌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后,美元、美债再次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和“安全资产”,特别是如果参考美国货币政策周期与美元周期的关系,美元强势周期可能会持续4~5年左右,美元在相当长时期内还是全球追逐的安全资产,增强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溢出风险。
当前新兴经济体企业外债高达26万亿美元,其中3/4以美元计价。目前,美联储结束量宽和美元升值已使新兴经济体企业偿还美元债务的成本开始走高,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风险上升,并可能传导至本国经济金融体系。
此外,美元升值也将导致其他非美系货币、新兴经济体货币出现一轮贬值潮,未来几年全球主权货币将面临新一轮洗牌过程。
趋势五:大宗商品繁荣周期结束,全球价格总水平趋于下降,面临通货紧缩压力
根据IMF评估数据,在1990~2013年之间,全球通胀率平均为11%,2014年该数值预计为39%,其中低通胀率的发达经济体,1990~2013年之间年均通胀率为23%,2014年仅为17%。2014年12月,美国CPI环比下跌04%,创2008年底以来最大跌幅。欧元区2014年12月CPI五年来首次转负,技术性通缩来临。
全球已有多家国际机构就此发布警告。IMF更是在最新版的《全球经济展望》中将此视为全球经济复苏最大威胁,凸显出一些深层次结构性因素:一是大宗商品繁荣周期趋于结束引发价格危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特别是国际油价下跌势头2015年将延续;二是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导致供需出现缺口。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需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增量需求从美欧主导开始转变。中国成为全球需求主要支撑者,而随着近几年中国去杠杆化和去产能化,增量需求放缓,产出缺口开始加大,全球有限的市场资源成为各国竞争焦点直接导致全球价格总水平下降;三是强势美元回归引发全球“输入型通缩”压力,另一方面加剧新兴经济体外债压力。四是全球主要经济体处于劳动人口周期变化拐点。从长期因素看,2008~2014年叠加了美系国家和中国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人口周期拐点。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增长趋于停滞,这是导致供给失衡,并进一步引发价格总水平下滑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国际贸易“规则之争”已超越“市场之争”,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博弈角力点
全球贸易投资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新一代国际贸易规则演进趋势将是以区域贸易规则创建为基础,辅以规范某一领域的诸边贸易规则的发展,通过货物贸易、投资、服务贸易规则的融合后逐渐形成新的多边贸易规则,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会更加激烈和隐蔽,从自由贸易转向规则贸易。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一是区域自贸协定竞争趋于激烈。美国等发达国家通过主导跨太平洋(601099,股吧)伙伴关系协议(TPP)、跨大西洋(600558,股吧)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诸(多)边服务业协议(TISA)等贸易投资协定谈判,力图推行高标准的贸易投资规则。
二是贸易与投资日趋融合发展。新规则体系强调货物贸易、投资和服务规则的整合。在投资领域,强化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在服务贸易领域,采用负面清单方式,建立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
三是服务贸易成为国际贸易主流。当前,世界服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从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行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的服务行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为主。如美国希望未来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的、高标准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推动金融服务自由化及电信自由化,包括电子商务,促进软件、影音光盘等数字产品的贸易自由化。
趋势七:全球跨境投资总体趋缓,中国“走出去”步伐加快,将成全球主要资本输出国
全球FDI流量有望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进一步上升至16万亿美元和18万亿美元。但鉴于主要经济体增长的不均衡性、脆弱性、不确定性,以及美国及其他一些大国货币政策分化,也可能带来新的风险,影响全球FDI流向。
总体而言,全球FDI短期内不会出现强劲增长,但中国可能是一个特例。未来几年中国正面临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通过深化“一带一路”战略带动资源配置全球化拓展。据测算,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未来十年总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未来25年内有望达到35万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比重达70%。
趋势八:再工业化与新技术革命步入孕育期,将导致全球产业格局重组和重构
未来十年以美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正在启动“再工业化”周期,“再工业化”的本质是产业升级和“归核化”(即向设计、研发、标准等价值链高端抬升)。一方面,宽带、智能网络将继续快速发展,超级计算、虚拟现实、网络制造、网络增值服务等产业快速兴起。另一方面,集成电路将逐步进入“后摩尔时代”,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兴起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模式的一场变革。受此影响,“工业40”和产业物联网将对全球产业格局产生颠覆性重构。
此外,全球制造业出现“制造业服务化”新趋向: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的现象,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国际制造业跨国巨头都在推进制造服务化转型,这意味着制造业服务化时代正在到来。
趋势九:全球资源能源面临新供给冲击,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需求将趋下降
全球资源能源领域的长期传统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并出现三大新趋势:需求增长的趋势性放缓、新供给的结构性变化,以及消费增长重心转移。
一、结构因素持续影响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变化。《2035世界能源展望》预计,从2012年到2035年,全球能源消费将增长41%,年均增长15%。增速将从2005~2015年的22%降至2015~2025年的17%,再之后十年降至仅有11%。
二、全球资源能源格局面临“新供给冲击”。当前全球产业结构趋向低碳化,以新能源、环保、高附加值制造业、生产服务性制造业以及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高技术产业为代表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力,初级矿产资源、基础大宗商品,以及化石能源需求会趋于减少。
三、资源能源消费重心“由西向东”转移。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西向东”转移,全球资源能源消费重心也随之转移。特别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对全球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长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趋势十:未来全球仍须高度警惕财富分配失衡加剧风险
未来十年全球包括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仍需高度警惕由于社会分配不公、财富分配失衡、新技术以及货币超发贬值致财富隐形再分配等因素导致的贫富差距恶化的风险。

世界科技化的八大趋势:
一、科技发展呈现交叉融合的态势。
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人口增长以及能源与粮食安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跨学科协作才能解决,而且不仅需要依靠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更需要从民生和社会角度着手,这种变化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不断走向综合,使自然科学与应用技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内部的交叉融合变得更加紧密。
二、大数据的科学方法正在为众多行业所应用。
大数据、智能制造和无线革命被认为是能够改变21世纪科技发展趋势的三大动力。大数据浪潮、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以及能源、材料、生物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催生新的产业,引发产业革命性变革。
三、以智能制造为特征的信息网络领域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云计算、物联网、宽带等技术的兴起促使信息技术的渗透方式和应用模式正在发生变革。人-机-物融合的新趋势,将使消费者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设计和制造过程,甚至会成为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无线革命中,信息技术失去的只是缆线。未来无线装置将完全看不见,其芯片将内置于日常物品内部。这样的芯片以及链接它们的网络,将成为最强有力的无线装置。未来10年,无线充电和无线传输技术将成为支撑无线革命的关键技术。无线充电已在实验室获得成功,该技术的实用化对电动汽车的普及意义重大。无线电力传输将为人类带来“无线电源”,9年前,人们就已成功利用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点亮了约2米以外的60W灯泡。将来,无线电力传输技术将有效解决物联网中各种传感器的供电问题,摆脱大量电池更换的烦恼。
四、能源与资源领域正在发生转型。
近年全球能源领域在能源输送效率、安全性和智能化等诸多方面取得进展,多种能源形式将实现互补与系统融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新能源的结合将产生新型工业模式。同时,目前迅猛发展的新型制造技术将极大地改变传统集约式的生产模式和传统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将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生产关系。换言之,新型制造技术的发展将促使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分布化,这种变化给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化利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建设分布化可再生能源供给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保证个体能够生产和分享能源,如同当今人类在互联网上生产和分享信息一样方便。
五、材料与制造领域的绿色和智能化趋势明显。
近年来全球材料设计与性能预测科技发展迅速,环境协调和低成本合成制备技术倍受重视,材料制造工艺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方面的研发取得进展,材料更加绿色、节能、可循环利用。
六、绿色化学(又称绿色技术、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的兴起是上述领域的重要进展。
绿色化学是更高层次的化学,其主要特点是“原子经济性”,即在获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充分利用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因此既可以充分利用资源,又不产生污染。传统化学向绿色化学的转变可以看作是化学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化学利用生物质代替当前广泛使用的石油,将废生物质转化成动物饲料、工业化学品和燃料,是保护环境的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
七、农业和人口健康领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正在推动农业基础科学快速发展,表现在,一是农业生物组学和动植物分子设计育种已成为农业科技的前沿和热点,农产品供给日益丰富,食品和粮食安全倍受重视;二是人类基因组及其在生命过程中的功能调控,特别是细胞命运调控机制等基本问题面临重大理论突破,传统医学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健康医学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八、空间与海洋领域向纵深发展。
空间探测向更深更遥远的宇宙迈进,持续探索宇宙起源、演化、暗物质暗能量的本质;国际空间站主体建造完成,将不断产生新的科学认知和效益;围绕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深海探索三大方向,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近海管理体系和走向深海大洋,多功能水下缆控机器人、高精度水下自航器、深海海底观测系统、深海空间站等海洋新技术的研发应用,将为深海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核心支撑,催生新型蓝色经济的兴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2943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29
下一篇 2023-05-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