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和博弈时代已逝,看海尔如何引领无边界生态圈走向共生共赢

零和博弈时代已逝,看海尔如何引领无边界生态圈走向共生共赢,第1张

近日,第四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在青岛举行。此次会议将"物联网"这个名词再一次推到了人们的面前。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论坛发布的物联网生态品牌标准,不仅肯定了物联网的生态属性,更是首次向世界范围输出物联网生态的通用标准,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物联网生态品牌白皮书》是由全球顶尖品牌战略咨询机构凯度,联合牛津大学与海尔集团共同发布的,其权威性不容置疑。其中以海尔作为核心案例,充分说明了中国本土企业对物联网生态 探索 中的先锋作用。

探索 物联网生态模式,海尔具有前瞻性

在零和博弈的商业时代,顾客对品牌的主要需求是质量,这使各品牌之间的竞争集中在生产要素之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顾客也被更多地称为"用户",此时用户需求就升级为对平台产品多样性的需求,同步发生的是品牌的竞争策略,迅速跟随平台转移至抢夺流量上,"流量为王"成为近十年来长期霸屏的实践依据。

然而,无论是提高质量还是增加流量,在非生态化的模式下,各资源之间只能是非此即彼的零和博弈状态,体现的是对 社会 资源的极大消耗。而物联网生态模式下,企业围墙将被推倒,供应链边界将被打破,各资源方将实现非零和博弈的共生共赢。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早在2015年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也正是由于张瑞敏的前瞻性,让海尔的人单合一 探索 走在了时代的前端,在世界范围内起到了标杆作用。

海尔 探索 物联网生态模式,顺应了时代进步的潮流。

不难看到,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商业发展的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各资源方开始认识到用共生共赢的重要性。传统的买卖场景快速向体验式场景迭代,社群经济和共享经济席卷而来,因此传统的商业模式已不足以迎接时代的挑战,打破企业壁垒、各链条内外共生共赢的生态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正如张瑞敏所说,"在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应再是有围墙的花园,而应该是一片热带雨林。热带雨林不会死亡,因为它是一个生态系统,自己能够繁衍出新的物种而生生不息"。

海尔物联网生态下的用户需求,是其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切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这句口号看似浅显实则复杂。在流量为王的时代,虽然电商平台与品牌商都以客户需求作为产品生产与改进的源动力,但无一例外地都被产品的无效需求点和浪费的成本限制了发展,最终走上价格战的老路。

海尔在 探索 物联网生态的过程中,没有将用户屏蔽在交互之外,而是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与测试,譬如智慧阳台场景中的洗护阳台、健身阳台、休闲阳台、萌宠阳台、绿植阳台等共计9大类1450余个场景方案,这样不仅能使产品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还吸引了行业头部品牌的持续加入。基于用户体验的新生态体系就此逐渐完善,驱动着企业不断创新发展。

海尔物联网生态模式下的变革,为其转型升级提供了内生动力。

在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物联网时代,企业不再依赖于外界竞争刺激,而更多地来自于内生的动力。

对内,物联网生态品牌将员工与用户进行强关联,从员工角色、组织结构、付薪模式、管理方式和激励机制各方面进行变革,大幅度打破组织边界,全维度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

对外,物联网生态品牌还促进了原供应链模式下纵向资源的共享,以及横向跨界的创新,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升级迭代为用户为中心的、无资源壁垒的创新型生产生态。这点可在日日顺物流联动食品、农业、运动、家居等行业资源,以用户 健康 为核心需求,输出了2000余个个性化 健康 解决方案中得到印证。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物联网生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而这种必然也需要有人引领。海尔的生态模式 探索 ,正是中国品牌在世界商业领域所做出的引领和示范,是具有时代意义的 探索 。

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海尔集团生产的智能家居主要是
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专门致力于智能家居U-home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U-home是海尔集团在物联网时代推出的美好住居生活解决方案。它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物物互联,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室内环境安全监测:当你出门在外,家中有陌生人进入时,空调会自动报警并在第一时间将现场监控视频传输给你;当你旅游、出差又惦念家中近况,空调会把屋内即时画面传送给你,让您享受与家的“零距离”接触;智能优化空气质量:当你在归家途中,通过3G网络远程开启空调,它会根据室内外环境温度将家中温度自动调节至最舒适状态;智能故障检测报警:等你归来;当你因工作繁忙忽略了空调运转的异常时,它会贴心的提醒你并迅速通知到售后服务人员……
采纳哦

物联网时代,企业面临三个转型

“万物互联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人的体验更好。”10月19日,在跨国***峰会海尔分论坛上,张瑞敏发表了主题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人单合一》的演讲。他称,经典的管理模式在信息时代已经不再适用,企业需要进行创造性破坏和重组。

在此之前,对于海尔内部颠覆性的组织重组,张瑞敏曾用一个比喻来形容:“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内部打破是生命。”充满活力的组织管理模式能赋予企业破局转型、零距离触达用户的原动力。坚持“人的价值第一”发展主线的海尔,开启了物联网时代管理范式的变革。

如何在物联网时代转型?在峰会上,张瑞敏表示,从企业的角度,海尔本身就是跨国公司,在海尔集团众多的子公司中,海尔智家是世界500强之一。而应对物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实现三个转型。

第一个转型是导向的转型。在张瑞敏看来,企业应该从追求规模的扩大转向创建物联网时代的生态。物联网生态的本质就是人联网,就是创造人们在物联网时代的生活质量和最佳体验。

信息显示,围绕儿童生命健康,海尔提出了全球首个物联网智慧疫苗全场景生态方案,通过智慧疫苗接种保障儿童的疫苗接种安全;另外,以洗衣机为媒介,海尔牵头并联服装家纺企业、洗涤剂、物联网技术提供商等相关资源加入,建成衣联生态。

其次是品牌的转型。张瑞敏认为,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产品品牌转向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品牌。所谓生态品牌就是企业与用户共同创造场景生态,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客厅等等。除此之外,则是商业模式的转型。企业应该从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化为物联网时代的商业生态系统模式。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企业所有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而已。今天我们的挑战在于踏准物联网时代的节拍。否则,不管你是多大的企业都会被时代抛弃。”

通过颠覆传统科层制,海尔在商业模式、组织结构和薪酬激励等方面实现了创造性重组。在商业模式层面上海尔提出了“人单合一”。通过员工和用户连接,实现员工价值与创造的用户价值合一,这被全球管理学界公认为是“继福特模式、丰田模式之后的第三代世界级管理模式”。

“小微”“个体”服务于集团整体战略

2005年,“人单合一”模式在海尔诞生。其核心是“人的价值第一”,倡导每个员工都成为创业者,让每位员工直接为用户负责。

2018年5月,张瑞敏提出了生态品牌的概念,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物联网时代创牌方式。而生态品牌更深层次的“源代码”,则是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能带来什么?据介绍,在组织结构层面,海尔以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实现人力资源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等,打造自我涌现的企业家生态;在薪酬激励层面,公司实行用户付薪,最大程度激发组织效能,提高效率。以产品开发换代的周期为例,与同行相比海尔要缩短50%以上。

而在2013年,海尔曾提出“小微”的概念,小微就是在海尔创业平台上生长出来的创业公司,将“大企业”做“小”。

周云杰在谈话时表示,海尔着眼于个体、小微化,首先是建立了一个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每个小微员工创业,发挥平台的价值。

“它先建立一个战略框架,海尔的战略是非常聚焦的,并不是每个人盲目地创业。围绕一个主体,比如说海尔的智慧家庭、工业互联网、大健康等领域,我们平台上所有的小微都是在这三个战略方向上进行创业和创新,并不是说没有方向地在创新,很多人顾虑海尔的‘小微’会不会化整为零、分散企业的投资?不会的,海尔整体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

数据显示,海尔目前有4000多个小微,涉足各个领域。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的金融科技初创公司海融易,到为一万多个社区提供优质农产品直供的日日顺乐农,到深受游戏玩家追捧、致力于向用户提供高品质性能笔记本的雷神科技……海尔在不断消弭行业的界限。

周云杰认为,海尔搭建的共享平台可以让每一个小微减少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我们发挥每一个小微和每一个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直接跟用户连接。”

“小微”与“人单合一”存在何种联系?周云杰称,市场变化较快的形势下,不可能都通过一个大组织系统来做决策,而在前线的小微人员可以在市场快速做出反应。但其决策前提是有战略方向和统一的平台,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单合一”的概念。

数字化转型与应用场景相结合,

无场景则无方向

埃森哲高级常务董事埃里克·谢弗尔和大卫·索维在他们出版的新书《产品再造:数字时代的制造业转型》中,将海尔视为数字化转型的中国典范,解释了海尔以颠覆式创新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文化,实现自身的数字化重组转型,实现“产品”再造。

面临“数字化转型”这一全球性议题,海尔如何应对?周云杰称,海尔早在2005年就开始做企业的流程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周云杰对界面山东表示,海尔的数字化确实是一个机会,但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数字化转型一定要和组织结构的再造相结合。“如果组织不变,只是技术化和数字化,那么这个数字化转型很难成功。”

周云杰认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一定要与应用场景相结合,失去场景的转型会令企业失去方向。“海尔现在在智家领域做了很多场景,如‘5+7+N’。企业内部的数字化转型和企业的流程再造、企业的管理效率结合起来,在工业平台上,我们的数字化转型会和每个行业的应用场景以及安全体系、标识体系等各方面进行深入融合。数字化是一个手段,能够为用户创造最佳体验才是数字化的目的。”

信息显示,“5+7+N”是海尔基于“智家云”的战略布局,为用户提供的一种全场景智慧成套解决方案。其中,“5”是指智慧客厅、智慧厨房、智慧卧室、智慧浴室、智慧阳台在内的5大生活空间,“7”是指全屋空气、全屋用水、全屋安防等7大全屋解决方案,“N”则是用户个性化定制。

目前,在生态思维驱动下,海尔借助数字技术打造了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可实现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流配送、迭代升级等环节全流程和用户的零距离,提供大规模定制解决方案。

而除了推动海尔自身转型外,COSMOPlat正从家电行业向汽车、建陶、服装等行业延伸,形成了构建了衣联、食联、农业、建陶等15个行业生态,并在全球20多个国家跨文化推广,助推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在海尔论坛现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侯安贵对海尔作出高度评价:“海尔是中华民族企业的骄傲,也是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更是物联网时代的生态引领者。”海尔在全球生态品牌实践中体现出强大的包容性与长久生命力,这对于未来跨国企业间合作模式的探索意义深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053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30
下一篇 2023-05-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