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第1张

物联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下称《行动计划》)。机构分析,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尤其是消费级市场成长可期。

政策发力万亿物联网市场

AIoT大时代来临

此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明确,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推动10家物联网企业成长为产值过百亿元、能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龙头企业;支持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0亿个;完成40项以上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推进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是下一步重点。工业和信息化部 科技 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 社会 治理、行业应用、民生消费三大领域重点推进12个行业的物联网部署。

信达证券点评称,《行动计划》明确四大行动目标,定性与定量齐登场,计划落地决心强。在智能革命推动下,以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能穿戴、智能网联 汽车 等为代表的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新应用有望相继爆发,智能革命将开启AIoT大时代,AIoT赛道具备“高确定性+高成长性”,物联网成长空间大且可持续性强,看好物联网各大细分赛道投资机会。

“当前5G通讯网络已大规模铺设,大数据云计算等万物互联的基础设施开始具备,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将迎来大爆发,一场基于万物互联的智能革命就在眼前。”国信证券如是分析。

中信证券也认为,5G将驱动物联网成为新一轮 科技 与产业变革的核心动力。连接技术迭代进步、产业政策持续驱动、下游场景需求井喷式爆发驱动物联网连接数高速增长。据IoT Analtytics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设备连接数将至少达到250亿个,中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将在2022年达到70亿个。据GMSA预测,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达11万亿美元;IDC预计中国物联网支出占全球比重将达到267%(约3000亿美元),位居全球首位。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物联网概念股年内表现抢眼,合计市值近5万亿元,多只个股年内涨幅明显,国民技术、国科微、上海贝岭、全志 科技 等个股年内涨幅均超100%。

基金加大持仓配置

机构看好消费级AIoT

年内,机构频频前往物联网概念的公司调研。同花顺数据显示,物联网板块中颖电子、海康威视等十几家公司年内受到机构调研超10次,海康威视受到超千家机构调研,中科创达、兆易创新等5家公司受机构调研家数超500家。

中金公司认为,在物联网连接数上升、硬件与场景双线驱动等因素影响下,新的消费电子创新拐点即将到来,消费级物联网有望引领新一轮的消费电子创新浪潮。尤其是“场景智能”方面,智能 汽车 有望成为AIoT时代的下一个热门终端应用。

产业结构层面,通信模组被机构普遍看好。中信证券称,在物联网连接数爆发、产业政策持续加码、网络连接技术迭代和应用场景需求爆发等驱动因素下,物联网模组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阶段。预计2025年全球蜂窝通信模组出货超9亿片,对应千亿元级别市场空间。华创证券也认为,未来5G模组、车载模组等市场需求有望持续释放,相关产业链公司营收及利润端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应用层方面,中信证券认为,多应用场景将刺激需求爆发,除了 汽车 网联领域,万物智联领域,双碳目标下智能电网是必经之路。电网万亿元级别投资规模将逐步向配电侧和用电侧倾斜,包括智能电表在内的各类电力智能终端出货量将高速增长。

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加快物联网相关布局。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三大运营商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133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亿户。华为、百度、小米等 科技 巨头早已布局AIoT,持续拓展可穿戴设备和智能 汽车 等消费级物联网品类,并在生态方面不断发力,尤其鸿蒙系统的发布,更加快了物联网生态构建。通信模组方面,移远通信、广和通分别采取“份额优先,规模为王”策略和“深耕高价值场景”策略,加大全球范围博弈。

前一篇文章梳理了5G的投资阶段,这篇文章会具体阐述5G细分领域的机会。5G跟4G的区别前一篇已经解释了,网速快只是一部分,重点是要满足万物互联的要求,而不是单纯的,人和物的信息交互这么简单。5G将会影响哪些行业呢?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1、射频,5G时代无线带宽升级需要成倍增加发射信号的设备,同时,设备更加精密和复杂,简单说就是数量和含金量都提高了,从而单价和利润也会提升;像东山精密就是干这个的。

2、光器件,比如光纤光缆,运营商会提前进行建设,这个和4G基础建设的时候一样。

3、基站天线量价齐升,一方面,基站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5G需要高频特性的高级材料,单个天线价值量提升,4G基站天线平均2500块,5G基站天线要4000块,测算一下,全球5G基站天线规模超过1000亿。

4、集成电路PCB,这个会单独列一篇重点讲。

5G时代带宽不会太大的增加,但流量仍然会保持快速增长,年化增长很可能维持在40%左右。 4G时代成功解决流量痛点的是CDN公司(所谓CDN公司,简单理解为,通过虚构一层网络分发数据信息,智能调节网络资源配置,给用户更快的响应速度),所以当时就出了,做CDN的超级大牛股网宿 科技 。网宿 科技 的落寞也并非偶然,通过这个解释就很好理解,随着带宽提升很快,它智能配置资源的价值越来越低。

既然带宽不是5G时代的核心,那核心机会在哪里?

答案是云服务或者说是云计算,也就是数据中心,简称IDC,简单理解为把零散的服务器集中起来,但这并不创造新的服务器需求,所以这几年云服务虽然大力发展,但相关公司的业绩丝毫没有起色。我们来看一组数据,2018年,美国云市场占全球主导地位,占比超过60%,中国只有4%,是不是感觉懂了点儿亚马逊为什么暴涨了。所以在互联网普及率和应用都全球领先的中国,IDC提升空间非常大,同时作为上游产品的光模块肯定利好。

说到了5G,不得不谈中兴和华为。 中兴给很多人的印象可能是“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远远被华为甩在后面”。其实这里面是有故事的,中兴当年跟老美一起搞CDMA,做的很好,但问题出在没能抓住3G主流的WCDMA技术。导致中兴在全球市场的布局错失良机,一步错步步错,紧接着在整个4G时代中兴也落寞了,目前在全球运营商市场中兴占比只有8%,相比华为占比,差距十分巨大。但到了5G时代就不同了,技术路线将会统一,我国设备商的技术优势大幅度提升,所以可以看到19年以来中兴得到估值修复。

最后,车联网、物联网将是5G时代非常重要的应用场景。但这些应用场景和运营商的机会在后期,需要过了投资高峰期之后才能慢慢出业绩。这就像,要致富先修路一样,路都没修好,怎么通车呢?

看懂了这两篇5G的投资逻辑,之后再选择5G个股将事半功倍。

物联网主要技术。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技术为物联网开辟出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也是为什么“物流”这个词总是与“物联网”同时出现。

3、嵌入式系统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软硬件、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为一体的复杂技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以嵌入式系统为特征的智能终端产品随处可见;小到人们身边的MP3,大到航天航空的卫星系统。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推动着工业生产以及国防工业的发展。如果把物联网用人体做一个简单比喻,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皮肤等感官,网络就是神经系统用来传递信息,嵌入式系统则是人的大脑,在接收到信息后要进行分类处理。这个例子很形象的描述了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在物联网中的位置与作用。

物联网应用领域。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环境监测、路灯照明管控、景观照明管控、楼宇照明管控、广场照明管控、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

在业界的普遍认为中,运营商做物联网似乎有着先天的优势,优质的网络资源、强大的计费平台以及广泛的用户基础,应该肯定的是,运营商在联合地方政府提供民生类的社会化物联网服务的过程中,确实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比如中国移动的12582“农信通”,已形成了以6个应用产品,4条服务主线,2个全网平台,1个中央信息库的产品体系,在农生、农商、农政等领域开发了12582热线、百事易、商贸易、政务易、务工易、农情气象6大产品,通过语音、短信、互联网等服务方式为广大农户,提供找工作、找销路、农业科技、生活百科等十余项惠农信息服务。
但在物联网更大的市场范围—行业应用中,运营商的优势依然存在?以车联网市场为例,完善的网络覆盖显然是汽车通信的标配,一方面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需要随时传输到后台,另一方面信息服务的提供也需要不间断的无缝网络,但现阶段运营商显然还无法实现百分百覆盖,利用多种通信技术实现多网共存仍然是其主攻方向。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谢大雄也表示,物联网将引发多端时代,更加专业化的终端数量不断增加,物联网应用不可能仅在一张网运行,比如汽车、医疗都会搭建自己的网络,如果过去十年通信的任务是IP化,那么今后运营商就要更多地专注在IT化。
另外,在运营支撑领域,尽管运营商具备业界完善的计费系统,但能否直接应用于物联网业务?回答应该否定的。
运营商的计费系统是按秒计时,但车联网业务都是合作的打包套餐,并在出包以后续费,另外一些业务也将采取更灵活的订阅计费方式,比如按次收费或后向收费等等。而这种灵活多变的组合计费方式显然与传统的电信计费不同,运营商想要接手恐怕还需要在IT环节“另起炉灶”。如此一来,相比那些行业内的专业厂商而言优势何在?
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技术部

了解什么是物联网就明白了。
物联网是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包括网络、电子、射频、感应、无线、人工智能、条码、云计算、自动化、嵌入式等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及应用,它要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等)接入网络世界,让它们之间能相互交流、让我们可以通过软件系统 *** 纵himer、让himer鲜活起来。
科技创新改变生活,物联网以及延伸的人工智能必将为未来带来自便利的美好生活。
人类总是在追求自便利的美好生活,物联网很有前瞻性。
下一波的IT浪潮就是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
目前物联网是新新事物,教学资源紧张是正常的,新新事物风险和机遇并存。
请相信机遇的东西确实是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物联网目前就像初期的计算机专业一样,
等它成熟了,等你看到它的发展了,那时候你就落后,只能在前人后面捡烟头。
好好把握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目前物联网处于发展初期,等你毕业刚好是大展拳脚的好时机!
请特别关注:
1、智能家居 2、智能交通 3、智能医疗 4、智能电网 5、
智能物流 6、智能农业 7、智能电力 8、智能工业 9、质量追溯
相信选择这个新新行业有风险,但机会总是给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当然你可以选择传统保守的行业,那是另一种人生态度,开心就好!
一一一一
来自:广州溯源—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绿色未来

题主是否想询问“中国联通物联网5g园区专网的最大优势是建设费用较低吗”?不是。2022年5月17日中国联通携手产业合作伙伴重磅发布“5G多园区专网”,5G多园区专网的最大优势是将5G灵活、高效、融合、开放的特性使得媒体业务能够与各个行业快速融合。创新5G行业应用,重塑产业发展模式,为新时代的智慧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作为一位物联网小白,是时候分享自己对物联网这个庞然大物一些简单的解析了。
众所周知,物联网的范围很广很广。在人们都意识生活离不开互联网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物联网也无处不在。但是物联网又没有像互联网一样应用的很明显,能够通过音视频表现出来。物联网从2016、2017年的LoRa、NB-Iot等技术站在风口上,到2018年渐渐进入一个平稳期,很多人不确定其方向到底在哪里。
近两年一直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硬件产品开发,对物联网相关知识有了浅陋的了解,对物联网方向也简单认识。简答发表个人见解。
智能家居
提到智能家居,现在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AI音箱,它是智能家居的入口,它融合了AI、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一体,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连。此类产品有亚马逊的Echo、小米的小爱、京东的叮咚、阿里的天猫精灵等。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与我们的智能家居(家用电器等)相接、控制,提供人们的生活质(bi)量(ge)。未来,智能家居行业将会围绕着AI音箱等作更广的发展。如扩展到智能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方面。
畜牧业、农业物联网应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畜牧业大国。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包括植物生长环境的数据采集、农业物流跟踪、食品安全跟踪、农作物生长控制等。目前的市场来看,物联网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主要还是应用于农场、果蔬基地等,其他,如物流市场、食品安全市场等都还没有很好的应用。这个和现有技术、成本以及需求等相关
畜牧业主要包括牛、羊、猪、鸡鸭鹅等。物联网在畜牧业中应用案例比较多。例如,网易猪、京东的跑步鸡、牛耳标、羊耳标等。物联网在畜牧业中应用主要是动物数据采集(健康、生长周期等)、实时定位、动物溯源(食品安全)等。现在虽有大量案例,但是技术的成熟型以及产品的必要性一直制约其发展。(只针对畜牧业本身,不涉及对应的物联网+畜牧业+金融贷款的组合产品,因为涉及到畜牧业+金融,现在就可以考虑加入区块链)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的市场与应用是我目前认为市场行情最好的,也是目前物联网效果最能体现的应用场景。工厂设备改造、无线监控、设备状态检测、工业园区人员监控等需求非常多。工业物联网的应用主要是现代企业需要提高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及维护成本,而现在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恰好帮助他们解决了。其次,工业应用不像商用对产品性能以及外观等最求很高,其对使用时间,寿命稳定性等要求比较高。这些恰恰是符合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要求。还有就是现在的窄带物联网技术满足长距离传输需求,符合工业场所的需求。需求和技术都能满足,所以工业物联网的前景非常明朗。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这个概念比较大,智慧城市的目的是方便人们生活,智慧城市的每个部分都离不开物联网,包括安防监控、环保、停车等。智慧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方便人们的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在已经部署的智慧城市的效果来看,并不明显。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物联网的概念还不深入,一直停留在过去的生活方式中,并且生活中的一些微小的变化并不会立刻显示出来,不会像移动互联网那样表现的特别明显。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适应时代的变化,让科技进入生活,改变生活。
物联网的应用远不止这么点,它无处不在,让科技进入我们的生活,让物联网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这个是我们作为物联网产品人的职责。让产品进入生活,改变生活,改变物与物,万物互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40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0
下一篇 2023-06-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