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前景怎么样?,第1张

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很好,目前学习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人才逐步增长,适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人工智能的发展一共经历了六个发展期,随着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的发展也迎来了新高潮。想学习人工智能推荐选择。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可以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工智能化正在逐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企业的工作效率。人工智能从最开始的专用智能向通用智能发展,之后向人机混合智能发展,最后向自主智能系统发展推动人类进入普惠型智能社会,语音识别实现人机交互的关键技术,现在的机器人也越来越人工化。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弊,发展人工智能也要充分考虑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局限性,理性健康的发展目标才能推动社会的有利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的就业前景还是很不错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处于成长期,国家发布相关政策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一些省份也比较重视人工智能的发展,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迅猛,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工智能专业非常好就业。因为该专业是目前的热门专业,也是在社会经济,国计民生,应急救援,国防科技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前景十分广阔,生命力极其强大的专业。 工智能就是AI专业,是一门包含计算机控制理论,信息论,神经生物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综合学科,人工智能是从计算机应用系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者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

饱经苦难的中华民族,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4年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我们GDP成为全球第一,美国从未停止对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疯狂打压,到现在升级为全领域的生死之战,因为我们威胁到了盎格鲁撒克逊民族200多年的世界殖民和霸权统治。

历史 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站在了这个实现伟大复兴的 历史 拐点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立足过去、现在、未来三个不同时期,从经济自信的角度,全面解读中美对抗——这场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大决战。

30年狂奔,多少辛酸泪

1978年,一位伟大的老人站在南海边,大手一挥,为中华民族指明了未来两百年的道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承接欧美低端制造产业链;8年后,我们终于完成了轻工业全门类产业链建设和原始财富积累。

这飞奔的30年,是三代中华儿女的奋斗史,也是无数有志之士的墓志铭,前行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都夹杂着整个民族的血与泪。

你很难想象,30年前,中国经济与印度相差无几。有工人吃不起饭,去菜市场捡烂叶子,有丈夫骑自行车送妻子去特殊场所上班,晚上再偷偷接回来。这些都不是故事,这是一段段真实而又残酷的 历史 。

2008年由美元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美国疯狂印钞、收割全球,转嫁国内风险。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为了抵御美元收割,增加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中国确立了经济结构的三驾马车:内需消费、投资和出口。

自此,内需消费成为新的增长极。外贸从2008年GDP占比的60%—70%,降到2021年不足30%。一个新的时代向我们走来,互联网经济时代。

互联网经济成就了无数中小微企业,也让无数年轻人有了创业的机会。同时,也催生了一批新的中产阶级,扩大了中国的消费市场。

双十一、直播带货、成交额,各种“数据”让人应接不暇。热闹过后,一批隐患的种子也被悄悄种下。

经济的底层逻辑是产业结构,如果我们将产业结构比作一个三角形,最上面是国家税收,底下一边是从业人员,另一边是企业。这三个环节互相影响,只有提升产业结构的溢价空间,形成良性循环,经济才能高速发展。

我们把互联网电商企业套到上面的三角形里,结果一目了然。

互联网电商企业用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加上低门槛的低端制造产业链,严重挫伤了刚刚起步的民族品牌价值经济。

低价竞争的恶果就是:供应商的毛利润只有3%。这就好比一个长工吃糠咽菜,起早贪黑好些年,才攒下碎银几两;而你往院里看,人家地主酒足饭饱,翘着二郎腿,每天躺椅上哼哼小曲,赚他个盆满钵满。

从业人员不挣钱,民族企业发展不起来,国家税收也上不去,产业结构的金三角,塌了!

截止于2019年,高价值溢出产业模式(CVO)占据GDP的18%,其中99%都是国外品牌,这意味着中国每年有超过10万亿的消费经济,被境外资本掠夺。

劈波斩浪,在暴风雨中扬帆起航

产业升级已是迫在眉睫,国家也出台各项政策,引导我们从产业链的中低端走向高精尖。但是,这条路上注定会布满荆棘。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首次对华加征关税;8月,美国以国家安全和外交利益为由,将44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截止到当下,共有383家中国企业和相关单位受到美国制裁,累计制裁措施超过3900项,相当于每天要挥舞3次"制裁大棒"。

枉顾真相、热衷煽动、大搞“双标”,如此蛮夷行径,我们该怎么应对?范勇鹏给出了答案:“让我们自己成为更强更高的标准,以文明的标准战胜‘盗贼之谋’。”

外面狂风骤雨,中国这艘巨轮依旧在劈浪前行。

任正非、张汝京、王传福、汪滔、潘建伟,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披荆斩棘,引领了一大批优秀民族企业的成长。这些人不畏险阻,突破重重障碍,既赢得了国人尊重,也成就了各产业领域在世界舞台上的突围。

工业智能技术、场景感知技术、物联网系统技术、人机场景交互语言技术、半导体产业技术、量子通讯与量子计算、新能源……这些支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领域,就像一块块甲板,共同拼起了中国这艘巨轮,他们是国人的骄傲,每一个名字都值得我们铭记。

工业智能技术

以大疆、华为、海尔、三一重工等为代表。

大疆,全球最大的民用无人机制造商,占据了全球80%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掌握着70%以上的专利技术。大疆也是当今唯一一家垄断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他们以一流技术向世界重新诠释了“中国制造”的含义。

物联网系统技术

以华为、中兴通讯、海康威视为代表。

华为,近十年投入超过8000亿的科研资金,在全球布局26个研究所,拥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用国际资源进行国际竞争。十年时间,不断在万物智联领域开花结果。

5G专利技术已经做到全球第一,华为为推动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提升传输效率,目前仍在6G领域继续发力。

鸿蒙系统作为全球唯一的物联网系统,不仅打破了车联网、PC端、移动端的系统壁垒,而且打破了人机交互的场景语言技术屏障。中国移动端芯片制造问题一旦解决,我们将会被鸿蒙系统带入物联网时代。而这也意味着华为的功绩已经突破技术本身,更是帮助煤矿产业、国家智慧基建、港口和远洋贸易、新能源等领域,完成产业升级。在新智慧语言领域,华为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以期由中国人开启第五次工业革命:强人工智能时代。

人机场景交互技术

以科大讯飞、中科曙光、汇顶 科技 为代表。

科大讯飞,用22年的时间,在全球126个国家里,攒下了整整3234项专利!除了拿下了全球专利,科大讯飞还将自己的竞争影响力施加到了美国。不仅卡住了老美的脖子,还曾拿下美国大赛中22个智能技术项目上的所有冠军。

半导体产业技术

以中芯国际、华为、紫光展锐、海思、中兴微为代表。

中芯国际在张汝京、江上舟、邱慈云、梁孟松等一代代有志之士的接力下,用3年时间,将中国芯片制造水平拉快了30年。

2019年,中芯国际将14nm制程正式量产,良品率从3%飙升到95%以上;一年后,28nm、14nm、12nm,以及N+1技术均已进入规模量产,7nm技术的开发已经完成,5nm和3nm技术也在有序展开。

据最新消息,华为在芯片堆叠封装和设备上又取得了重大突破,我们可以预见,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在华为和中芯国际这簇星星之火的带领下,将呈现出燎原之势。

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技术

以国盾量子、问天量子、中创为量子、神州量子为代表。

国盾量子,牵头多项量子通信领域的国际、国内标准,已将量子通讯技术应用在了金融、云服务、电力、工程、卫星等各领域,凭借这些壁垒,我们拥有了在量子通讯领域的绝对话语权,也正是因为这一道道壁垒的存在,我们才可以无比自豪地说,目前全世界真正能够实现量子通信大规模应用落地的国家,只有中国。

新能源技术

以比亚迪、宁德时代、隆基股份、通威股份为代表。

2022年2月,比亚迪全球销量达到了87906辆,成功打败电动巨头特斯拉,登顶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榜首。

作为一家重视自主研发的技术企业,比亚迪开发了独创刀片式动力电池、自主研发DM-i超级混动系统以及e平台30组成的核心技术。凭借过硬的实力,比亚迪·汉成功登陆欧洲,大受欢迎。比亚迪智慧公交也穿行在欧美世界多年,以中国速度同欧美一众 汽车 企业争夺全球的中高端市场。

华为作为 汽车 产业上最低调的大佬,过去十几年为全球几千万辆 汽车 提供车联网模块,在新能源赛道上,华为为奔驰、宝马、大众等一众新能源车企提供标准化的电机电控技术。刚刚,华为发布了全世界第一款达到L4级别无人驾驶技术的物联网 汽车 ,作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专利世界第一的华为,也是石墨烯材料领域的先行者,中国新能源 汽车 在华为物联网和石墨烯技术的带领下,实现 汽车 产业的弯道超车指日可待。

华为任正非,78岁,中芯国际张汝京,74岁,时光染白了他们的头发,却改变不了那颗滚烫的赤子心。作为中国 科技 圈的精神脊梁骨,他们的精神在传承,我们也看到了孟晚舟、汪滔这样杰出的后辈,正手举接力棒,迈向下一段征程。

未来已来,让世界进入“中国时代”

正因为有民族企业顶着万难前行,才让我们成为物联网时代唯一具有全域技术能力的国家;作为拥有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民族品牌产业,哪怕它在互联网电商的价格战和国外品牌的联合绞杀下步履维艰,但它终究会取代低溢价的传统电商,成为中国最大的消费产业。

在未来15年内,我们将有机会见证民族品牌消费产业、物联网和以中国文化为底色的十万亿级的IP产业经济,共同支撑100万亿的GDP增量空间。

这就是我们的经济自信,也是我们打赢这场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种的世纪之战的底气。

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改变了世界格局,而每一次缺席我们都付出了沉重代价。

第一次缺席,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

第二次缺席,日本开始侵占中国,战火在我们深爱的这边土地上燃烧了整整14年,超过3500万中国军民伤亡,给全民族留下难以磨灭的创伤。

第三次工业革命,我们依然没跟上,这使得我们夹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30年战战兢兢,发展始终举步不前。

落后就要挨打,看看今天的东南亚,哪个不是欧美国家砧板上的鱼肉,圈舍里待宰的羔羊。说白了,没有主权哪来的话语权?没有实力只能跪着求生存。

过去,我们因缺席而被欺凌,现在,面对美国在谈判桌上的颐指气使,我们有底气说:“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从这一刻起,我们吹响了由守转攻的号角!

例如 2018 年科大讯飞推出的「城市超脑计划」。
但「智慧城市」的发展,一开始并不顺利。
因为每当有新概念出现时,总能听到有人问:这有什么用,到底是科学还是炒作?这种「无用论」或许是因为人们还不够了解新的概念、新的事物 。
就好比 1792 年,英国马戛尔尼率领 800 多人的使团来到中国给乾隆皇帝贺寿,并将当时英国先进科技的代表物件以「贡品」的形式献上,如能够自动报时的座钟,能够测报气象的仪器,还有手q、步q、榴d炮等。乾隆皇帝在玩赏与震惊之余,把无用论安在了这些洋玩意上,认为「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1830 年,在一场马车与火车的较量中,火车输给了马车(火车因鼓风机皮带故障而与胜利擦肩而过),于是人们得出了一个普遍的结论——火车永远不可能取代马车。
后面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认为无用的「尔国所贡之物」改变人类近两个世纪的生活,曾经跑不过马车的火车,后来已成为改变全球经济运行节奏的重要工具。
观今宜鉴古。「智慧城市」这一新概念的出现,也不可避免地让群众产生疑问与好奇。而如今,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已能看到智慧城市的影子。
先说个上班族都感同深受的点——通勤时间。
数据显示,大城市平均通勤时间在 30 分钟以上,虽然这个「平均」时间仍在多数人的可接受范围内,可实际上,如果身处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的你(平均通勤距离 15 千米以上)一旦遇到堵车,通勤时间必定会大幅增长。
近年来,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都在积极构建智慧城市,通过「城市大脑」监测各路段运行情况,一旦遇到局部路段拥堵情况,将自动引导司机选取其他畅通路段,以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各城市交通拥堵情况已较 2019 年同比下降 25%,其中北京的交通拥堵排名已下降至全国第三。
除了改善交通这一场景,许多地方在雨天还有「积水路段实时监控」,在小区设有「平安社区」,在学校上课有「智慧课堂」,在医院问诊有「智医助手」,可以说,在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等各个方面当前都变得越来越智能,我们的城市正变得越来越智慧化。
当下,有很多人对「智慧城市」这个说法持有怀疑态度,主要原因还是「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太大、太杂了,而且还有「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等多种说法,也容易让人们分不清,理不明。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智慧城市白皮书——依托智慧服务 共创新型智慧城市》显示,我国开展的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等相关试点城市超过 500 个,其中 47% 的县级及以上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都希望能建设智慧城市,但如何建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答案。
一、怎样的城市才算「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最早是由 IBM 提出的一种智能化城市概念,IBM 认为,21 世纪的「智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但是对于智慧城市是什么,各大科技公司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华为基于 ICT 技术和数据提出了 HiCity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阿里则是通过城市数据资源优化城市公共资源……
不过,随着《智慧城市信息技术运营指南》、《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20 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智慧城市建设信息安全保障指南》等多项政策陆续出台,智慧城市的发展方向逐渐明晰,即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大家现在看到的智慧城市已是四次进化之后的面貌了。
第一阶段是 2008 年-2014 年的探索期,各地对智慧城市建设均跃跃欲试,但智慧城市是什么,该怎么建设仍未有明确的答案;
第二阶段是 2014-2015 年的调整期,国家从政策层面开始引导并规范智慧城市建设;
第三阶段则是 2015-2017 年的突破期,随着政策的正确引导、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开始推动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分割;
而 2017 年之后,就开始了第四阶段。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已超 500 个,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进入全新阶段。
数据来源: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当然,目前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依旧不小,例如各城市之间由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路与方案不同,反而造成了部门之间、城市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
以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新冠疫情为例,在疫情初期,由于物质信息、人力信息、通信信息、医疗信息等分散在运营商、卫健委、医院、公安、人社部等部门,当时出现了很多如口罩稀缺、出行困难等问题。
再比如当前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虽然已涵盖民生、交通、医疗、基础设施多个领域,但大多数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均是为大城市量身定制,对于基础设施更为落后,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弱一些的中小城市并不能完美适用。
举个生活中很常见的例子,各地均在推广的政务 APP,的确对于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年轻人来说办事方便了很多,但是,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是没有帮助的,即便有些部门还在营业厅配备了 AI 客服引导,但老人折腾一番后还是要回到人工窗口办事,智慧城市不够「智慧」是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
二、如何用 AI 让智慧城市更智慧?
面对亟待解决的城市病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系列挑战,科技企业该如何去应对并解决呢?
科大讯飞认为,必须要把现在城市生活、生产、生态的各要素、彼此之间的关联与关系进行系统性总结分析,才能把这些实际数据带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过程之中,使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能够在合规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合理,在可用的基础上变得更加好用,而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人工智能。
于是,科大讯飞在 2018 年推出了「城市超脑计划」,即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统一的时空坐标体系上汇聚城市现实和历史、时间、空间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学习不同行业知识,发掘数据关联关系,对城市发展与运行有系统性理解,并进行全局性的即时分析和模拟仿真,进而促进物理现实城市的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管理精细有序、居民时间质量提升、城市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正因为「城市超脑」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所以当前,科大讯飞把「城市超脑计划」的建设分成了五个步骤。
首先是建立「时空记忆」,即摸清楚这座城市的规划与历史数据之间的差异与原因,辅助城市科学规划;其次实现数据贯通,把互联网与物联网的信息放到同一个「大脑」中;第三是利用以上数据去发现城市所存在的问题;第四是更新知识,通过以上数据与城市问题辅助行业专家为城市的规划发展提出更科学的策略;最后则是通过人工智能去不断优化上述过程,让城市像有生命一样持续成长。
城市超脑更像是一个智库,在一些具体的场景与行业中,科大讯飞还为这个「智库」聘请了许多行业专家,即「行业超脑」。
在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分论坛上科大讯飞分享嘉宾表示:「在医疗、教育、交通建筑等事关国计民生的人工智能场景科大讯飞要做加法,要构成各种『行业超脑』,使城市超脑与行业超脑协同运作,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
比如,安徽合肥从 2018 年就开始运行「交通超脑」,如今合肥工作日高峰时段畅通路段比例提升 6%,全市 42 个交通网格中已有 12 个拥堵指数下降,15 平方公里示范区内通行效率提升 10%。
目前,科大讯飞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构建了从顶层设计、规划咨询、项目实施、运营服务到闭环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架构,聚焦于数字政府、城市建设、城市治理、产业发展四大领域及其场景。以安徽为例,目前已打造了安徽省市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合肥「交通超脑」、铜陵「城市超脑」、安徽创新馆智能化工程等多个智慧城市项目。
三、「智慧城市」让生活更便捷、更有温度、更宜居
不仅是前面提到的「交通超脑」,智慧城市还能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接下来,科大讯飞就以刚刚提到的安徽铜陵市为案例,与大家一起看看有了「城市超脑」后铜陵人民的生活有哪些改变。
2018 年,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基础设施,科大讯飞在统一的时空坐标体系上汇聚城市数据,利用人工智能发掘数据关联关系,开展即时分析和模拟仿真,进而为铜陵打造了可促进现实城市的公共资源优化配置、社会管理精细有序、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高效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超脑。
概念听起来有些复杂,简单来说,定制化、智能化、人性化就是铜陵「城市超脑」最明显的特征。
在定制化方面,铜陵市虽然是安徽省卫生文明城市,但是作为四线城市的它本身被乡村所包围,渣土车、高空抛物、秸秆焚烧等下沉城市的毛病也有不少。科大讯飞为铜陵市打造的「城市超脑」专门针对这些问题做了优化,现在已基本彻底治理了渣土车没有封闭式管理的问题,也杜绝了高空抛物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现象,未来还将还实现水文自动监测、秸秆燃烧环境报警等功能。
铜陵「城市超脑」也是智能化的城市大脑。科大讯飞为「城市超脑」赋能了强大的 AI 能力。
比如铜陵市民可以随时随地与市民热线 AI 进行交流和沟通。而且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投资的情况下,城市超脑通过城市所观测到的每条路口的情况,自动调节红绿灯,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下降了百分之十几,以前是车等灯,现在是灯等车。
铜陵「城市超脑」也是温暖、人性化的。通过城市超脑,城管执法人员在后台用语音也能有温度地去和当事人沟通,实现柔性劝导;再比如,通过检测家庭的水、电、气使用等数据,就可以初步判断这家人的基本生活情况。数据也会说话,如果社区里有独居老人,那么这些数据就能发挥非常大的作用。
说个很暖心的例子。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 78 岁的王觉芬阿姨,由于两个儿子都在海外工作,无法照料她的日常起居生活,所以一直是一个人生活。铜陵城市超脑上线后,社区为她安装了智能电子猫眼,利用人工智能和红外线监测等技术智,就能预警老人长久不出或久出未归情况。系统上线后,老人的子女和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她的生活动态,这让出门在外的儿女们,心理也能踏实一些。
作为铜陵市城市超脑的负责人,钟坚也是直接感受到城市前后变化的人之一。在他的印象中,城市超脑上线之前的城市治理,事情繁杂且琐碎,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可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常常是各类事件发现不了、发现的问题无法快速处理。
「现在居民的幸福指数大大地提升了。原来比如说城市治理中一个月只有 100 件左右的事项处理,现在提升到 1000 件,增长 900%。而因为城市超脑在后台,办事窗口不用增加人,老百姓增加了 10 倍的办事量,可是每一件事情的办理时间节约了 70%。」
所以,用 AI 建设美好城市,就是让钢筋水泥建起的城市更加便捷、更有温度、更适合生活。
得益于在语音、认知、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领先技术,科大讯飞先后荣获「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综合竞争力百强企业」、「智慧城市领军企业」、「全国建筑业先进企业」、2018 年 IDC 亚太区智慧城市「数字互联普惠奖」等众多荣誉称号,其智慧城市产品及服务的应用也已经遍及全国 30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未来,科大讯飞还将与各地政府、企业携手同行,在交通、教育、医疗、社区等层面持续优化「城市超脑」,不断探索更多的应用场景,以普通市民真实需求为导向,利用城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提高跨领域、协同工作的效率,让城市治理精细化、智慧化,让城市人民的生活更加幸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17634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6
下一篇 2023-06-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