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之间如何深度融合?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之间如何深度融合?,第1张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比较火热的话题,三者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想探讨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之间如何融合,首先需要了解其基本概念。

概念

1、物联网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IoT)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形成互联互通的网络(万物互联)。物联网网络架构设计由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组成,分别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传输及数据应用的功能。目前,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于智慧医疗、智慧环保、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及物流等领域。

2、大数据

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体量大(Volume)、及时性(Velocity)、多样性(Variety)、低价值密度(Value)及真实性(Veracity)的“5V”特性。

3、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目前,人工智能正在改变各行各业的传统模式,作为人工智能分支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已经广泛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计算机视觉(CV)、机器翻译及推荐系统等领域。

深度融合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可以形成一个闭环通路。物联网作为智能感知层,主要负责采集现场的数据并将数据上传至分布式数据库中;大数据作为数据存储层,将经过ETL处理后的数据保存到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或数据仓库(HIVE)中;人工智能作为应用层,可利用sparkml或tensorflow实现相关的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算法,对存储在HDFS或HIVE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挖掘。

应用案例

目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广泛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环保、智慧交通等领域。以智慧环保中的空气预警为例,首先,物联网可以作为智慧感知层,安装在客户现场的空气监测设备采集的空气质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中心;而后,利用大数据ETL工具(spark、hive)进行数据清洗并存储至分布式数据库/文件系统/数据仓库中;最后,利用人工智能相关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sparkml、tensorflow),预测未来若干天的空气质量,并以此辅助进行科学决策及改善环境。

大数据:又称巨量资料,指的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大数据的5V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如今互联网正在从PC端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过往依赖PC端的时代即将过去,新的革命创新正在来临。整个互联网的数据正是由社会中一个个的点,经过数据的采集,重新融合起来,组成强大的数据库,来整个整个产业的末端。
物联网:借助各种信息传感技术、信息传输和处理技术,使管理的对象(人或物)的状态能被感知、能被识别,而形成的局部应用网络;在不远的将来,物联网是将这些局部应用网络通过互联网和通信网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人与物、物与物相联系的一个巨大网络,是感知中国、感知地球的基础设施。把整个社会、整个产业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传输,来发挥更大的能量。
大数据自身不存在价值,价值体现在产业升级上。而物联网是硬件与互联网结合,会更加贴近大众用户。对于民众来说,未来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会面向市场开放并普及。物联网也会形成对应产业的大数据,然而想颠覆未来,显然物联网更加有改变的实力。

1.物联网产生大数据,大数据助力物联网。目前,物联网正在支撑起社会活动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革,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冲击现代社会的第三次信息化发展浪潮。物联网在将物品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也在影响着电力、医疗、交通、安防、物流、环保等领域商业模式的重新形成。物联网握手大数据,正在逐步显示出巨大的商业价值。
2.大数据是高速跑车,云计算是高速公路。在大数据时代,用户的体验与诉求已经远远超过了科研的发展,但是用户的这些需求却依然被不断地实现。在云计算、大数据的时代,那些科幻片中的统计分析能力已初具雏形,而这其中最大的功臣并非工程师和科学家,而是互联网用户,他们的贡献已远远超出科技十年的积淀。

物联网通过大量的网络传感器来接受数据
当前收集的信息数据类型不同,物联网的数据特征与大数据不同,主要特征有:
heterogeneity, variety, unstructured feature, noise, and high redundancy
物联网数据特征:异构型、多样性、无结构化特征、噪声、高冗余。
大数据的4V特征: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化

当今物联网数据不是的大数据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据惠普的预测,到2030年,传感器数量将达到1万亿,成为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分析大数据


物联网传感器持续接收来自大量连接的异构设备的数据。随着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物联网系统需要具有可伸缩性,以适应数据的流入。分析系统处理这些数据并提供有价值的报告,这将使企业具有竞争优势。由于数据是基于其类型挖掘的,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分岔以充分利用数据。根据问题数据的类型,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分析。比较常见的有:


流分析(Streaming Analytics)


流分析结合了来自传感器的未排序的流数据和来自研究的存储数据,以发现熟悉的模式。这种方法的实时分析可以在车队跟踪和银行交易等用例中提供帮助。


地理空间分析(Geospatial Analytics)


另一类大数据分析方法是地理空间,其中IoT传感器数据和传感器的物理位置的组合可以为预测分析提供整体视角。物联网世界中的对象数量众多,其通过无线网络发送数据的能力有助于获得详细的数据转储,这些数据转储可用于促进洞察。


挑战


对于目前所处的阶段,获取、分析和报告物联网数据是大多数企业的必修课。然而,由于这些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些组织面临着相当多的挑战。其中一些是:


集成


由于物联网数据通过多个渠道以不同的格式接收,因此收集和集成物联网数据具有挑战性。分析系统需要确保接收到的数据是一种可 *** 作的格式,足以确定见解。文本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通常用于从传感器中提取文本数据。然而,提取非文本格式的数据,如图像、视频不能快速完成。


关于如何对物联网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青藤小编就和您分享到这里了。如果您对大数据工程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这篇文章可以为您提供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数据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的技巧及素材等内容,可以点击本站的其他文章进行学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251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3
下一篇 2023-06-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