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两江实验学校人工智能班怎么样

西大两江实验学校人工智能班怎么样,第1张

很不错。该校通过构建高尖端全智能校园平台,此外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AI)、智慧校园、共享课堂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为学生提供涵盖课堂实时互动直播、录播,微课制作,资源中心,翻转课堂等功能模块的共享教育平台和智慧实训平台,人工智能是目前非常流行的一种职业,也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

1、传统老牌教育装备企业转型。

国内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广多年,带动了相关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的好机遇,教育装备行业为甚。对于在教育信息化领域耕耘了多年的老牌教育装备企业来说,传统硬件设施形态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所需。

 厂商若想持续发展,将新技术融入产品,升级迭代深度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成为突围的根本。市场上出现的“AI录播”、“智能黑板”等传统企业转型产品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类别。

2、BAT等跨界型大企业进入。

教育是个高门槛又慢热的行业,对比教育类产品内容的研发很难走捷径,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可以看到的是,BAT在教育平台/类平台型产品上的尝试,相较于自身拥有的庞大流量,投入/产出比十分一般。

高新技术的融入反而给了BAT等跨界型大企业进入B端公立院校等市场的机会。包括腾讯的智慧校园项目、百度以人工智能切入,头部企业将最顶尖技术赋能到教育行业,并逐步趋构建他们的教育生态圈。

扩展资料:

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给学校和教育行业提供了更多在教育科技领域的创新及实践的可能性,院校用户将目光逐渐从IT硬件基础设备向融入高科技,并能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深入融合的平台及应用转移。

越来越多的数据,带来越来越多的可能,大数据对于完善教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巨大的潜质,利用高校大数据提升高校、乃至整个高等教育治理水平是实现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互联网+”战略等也在国内影响越来越多的行业。在教育行业,智慧校园作为信息技术的最新产物,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

行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智慧教育”的本质就是要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教育信息与知识的共享。“智慧教育”具有“教育”的属性,同时也具有“信息化”的属性。而本报告中,在线教育是作为智慧教育的载体,教育信息化是作为实现智慧教育的技术。

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979%,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348万间,936%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742%的学校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全覆盖;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995万台和1469万台,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学生、教师分别占全体学生和教师数量的485%、667%。目前来看,中国智慧教育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

近年来,我国智慧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一系列成果。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为4072亿元,在校教育市场规模为2518亿元,我国智慧教育行业市场规模约为6590亿元,前瞻推算,2019年,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约为7594亿元左右。

根据智慧教育的含义和特征,“智慧教育”是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的现代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智慧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应该包括两大块: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主要指除学校外的社会机构提供的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市场规模(主要指学校实施的智慧校园等工程)。我国智慧教育行业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我国智慧教育市场规模超过7000亿元。2019年,我国教育信息化投入约4368亿元,占智慧教育行业总规模的5752%;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32257亿元,占智慧教育行业总规模的4248%。

互联网企业纷纷布局

2015-2019年,我国智慧教育行业单笔投资额波动变化。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智慧教育单笔投资额达209亿元,2020年1-4月,我国智慧教育行业单笔投资额达098亿元。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持续发展,AI+教育,VR/AR+教育、创客教育等获得深入推进,游戏化教学也逐渐被接受并被广泛推广。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科技巨头纷纷入场,积极布局智慧教育。

为快速切入教育信息化领域,构建教育信息化领域全方位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拓展在“智慧城市”、“智慧教育”的业务布局,2020年1月,亿通科技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吴和俊等13名股东合计持有的华网信息100%股权,同时公司拟向不超过5名符合条件的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

政策利好智慧教育

国家教育部指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教改”、“课改”,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2018年4月16日,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特别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随着消费方式的转变,互动白板、智能录播系统、教务系统等逐渐被学校和各大教育机构采用,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移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已成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需求。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教育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定制化宣传效果,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互动性和个性化,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沉浸式学习体验。
1、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定制化宣传效果:在进行宣传活动时,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智能设备合理调配宣传资源,让每一位参加者都能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呵护。
2、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互动性和个性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针对每一个参加者建立不同的机器人帮助他们解答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也可以根据参加者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让培训变得更加贴心、自主化和个性化。
3、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沉浸式学习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利用VR/AR等技术让受训者参与其中,亲身感受工作流程和 *** 作方法,并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培训和评估,让培训更加直观、真实和生动。
在宣传和培训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监控,评估宣传效果可以更好地了解参加者的需求和反应。并基于收集到的大数据进行实时、个性化的调整,以提高宣传效果和参加者的体验。

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越来越普及,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人工智能,这是因为人工智能能够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现在很多的行业都开始重视人工智能,尤其是家电方面以及通信方面,这和物联网有了一点联系。而我们手中的手机也涉及到了人工智能的身影,现在很多学校都开设了人工智能的功课,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人工智能对校园带来的改变都有哪些呢?下面就有我们为大家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1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教育
在现在的教育中,教育是持续的,也是重要的,这与一般人想象的人工智能以后教育将无所作为正好相反。当人工智能实现了以后,人工智能解放了人类重复性的劳动,每天工作6小时、每周工作3天这就是一个很平常的状态。但是争取工作权和创造权、与机器替代性竞争也成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这样就会使得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终身学习将成为常态、越来越融合的学习难度、越来越基础的理论训练,使得训练有素的人才能拥有工作权和创新权,教育将越来越重要。工业时代的教育以人为劳动力,注重学什么,而人工智能时代以人的创造为源泉,学什么将更加重要,教师和教育机构将重点集中在个性化的学生学什么上,而怎么学将由人工智能给出策略和更加精确的建议。所以人工智能能够使得教育的价值在再次提升。
2将数理化科目提升到新高度
我们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那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当人工智能普及以后,量子物理、材料化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和计算数学这些原先是大学的课程,很可能要进入基础教育教材,人工智能时代凸显了教育的价值,也让教育的专业与侧重点重新洗牌,一半以上的学科不是没有价值,而是没有必要学习了。基于工具化的语言、实用化和标准化的工程学科、没有创造力需求的工匠产业将大幅度萎缩。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给大家介绍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对教育行业带来的帮助,其实有了人工智能,教育行业能够得到一个巨大的提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更好地帮助大家去理解人工智能。

如果学校开设“人工智能”这门课程,你会愿意去上吗?8月23日下午,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的姚期智教授接受其首次参与的CCTV-1大型科学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的媒体采访。在采访中,姚期智教授表示:中国要想在2030年实现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战略目标,首先需要解决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的问题。

姚期智: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缺少理论

姚期智教授对人工智能领域一直格外关注,他表示人工智能在目前仍是一门缺少理论的学科,而新的领域中则更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突破。“实现这种突破需要大学和企业的合作。美国的大公司也在和学校合作,我希望中国的企业也从长远的规划上与学校联合,这样用利于中国原创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综艺首秀:人工智能急需普及

作为世界闻名的顶级科学家参与电视综艺节目的录制,以往极为少见。这次献出自己的综艺首秀,姚期智教授表示,主要是两个原因: “我们希望中国能在下一波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有知识产权的一种地位。而不要老是追赶别人发明出来的科技,所以我觉得推广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愿意参与这个节目的录制”。

他以71岁高龄参与节目录制,过程相当辛苦,但姚期智教授却觉得非常兴奋,他觉得《机智过人》和其他科学节目大不相同,“这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系列,它把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已有的一些成熟技术,比如人脸识别,还有一些刚刚开始研究的项目,比如怎么让机器人写诗,它能够把人工智能它的技术跟它的应用做一个完整的结合,这是这个节目有趣的地方”。

 “姚班”:应当开办人工智能课

姚期智教授一直非常注重年轻学子的培养,他2004年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回到清华大学任教,亲自创建的“计算机科学实验班”被称为“姚班”,而他的许多得意门生目前正投身于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

姚期智教授表示,其实《机智过人》很适合在大学里把它变成一门课程。“它里面每一个节目,基本上都代表了某一块技术,对于一个有兴趣的年轻人,甚至是一个老师,他都可以从某一个方面把它拓展开来,能够变成一个研究和教学项目。”他还称,参加过《机智过人》后,引发自己对人工智能检验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有方法去预测哪一方会赢?或者有没有一个硬标准?”

据了解,在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长江文化联合制作的大型科学挑战类节目《机智过人》中,不仅有姚期智教授坐镇“机智见证团”,还有中科院80后年轻博导徐颖与德国汉堡大学信息科学系多模态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建伟等多位科学家加盟。《机智过人》首期节目已于8月25日晚正式开播,第二期节目将于9月8日晚21:00在CCTV-1与大家继续见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493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26
下一篇 2023-06-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