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卫生信息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谈谈我国卫生信息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第1张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经从单纯的完成软硬件配置、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就诊记录和健康档案共享等信息工程向云端高度集成、大数据应用、与医疗卫生管理实践日益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趋势既是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又为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简要归纳如下: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以至于在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如果没有引入上述技术就已经显得落伍,更不用说其真正的实用价值。然而,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问题,而是涉及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必须认真应对。
应用需求迫切
这虽然不属于技术进步范畴,但却是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区域平台建设必须紧扣为医疗卫生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信息服务的主题,在平台搭建之初就要通盘考虑信息的应用问题。
1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公有云与私有云矛盾凸显。在区域健康医疗云中,医院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医院私有云建设实质上与区域卫生云平台的公有云存在包括财政物资及信息多种资源竞争。伴随区域卫生公有云平台的诞生,医院私有云的规模或必要性愈来愈受到质疑。这一对矛盾能否处理妥当,直接影响到区域卫生云平台的发展。
远程医疗监测及可穿戴设备。这些技术的采用同面临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短期与长远的矛盾。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活动和健康维护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监测及可穿戴健康维护设备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的某个时段或时点的测量分析,缺乏全面、连续、长期的统计分析,更少见对群体数据的宏观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存储与挖掘利用的矛盾。在有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论文或介绍中,区域卫生信息中心每天采集多少万(百万、千万、亿…条)、已经存储多少TB、PB甚至EB的文章司空见惯。但这些信息如何被利用,产生了什么效果和成果则很少见著报道。而大数据在卫生领域的应用更多局限于Google流感预测等甚为“高端”(高高悬于云端)的少数案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知者甚少(信息专业人员采集和管理数据但不知其临床科研价值及处理方法,而临床科研人员鲜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的存在、内涵及应用价值)、数据处理的高额成本、数据采集的质量标准不统一等。而后者则是影响数据充分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2标准化问题
实际上,涉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体系很多,主要有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建设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存储标准、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标准编码及术语等。绝大多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本遵循了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建设的各项标准,因而很多互联互通、遍布城乡的区域卫生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相继诞生。数据交换与存储标准的执行情况同样基本令人满意,因为绝大部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也构建了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存储模式、实现了信息在区域内共享的基本要求。
然而,由于信息工程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脱节,忽略了医疗业务与管理工作编码及术语的应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为了完成政绩工程。信息工程建设实质上是对业务流程、管理理念与实践的一场革命。造成这种脱节实质上反映了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对信息时代的来临并未完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而在医院行业则更为突出。其结果,是在坚持采用各种标准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仍然面临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标准不一,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利用。
3医院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医院是整个卫生行业的巨无霸,占卫生行业人员、资产的70%以上,同时也是产生医疗卫生大数据的最主要来源,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用性。医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救死扶伤、缓解病痛方面。为之服务的支持系统,诸如信息系统的建设、编码、术语的采用也大多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而且在单个医院之内也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然而以医院自我为中心的运作方式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有着潜在的矛盾冲突:
私有云与公有云。前文中已经有讨论,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因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云时代应该提高规划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使云技术真正且尽快发挥作用。否则,无数的资源就在我们的讨论中消耗,更多的信息烟囱也同时产生。
编码术语的采用。如果是单个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编码术语的采用不是一个问题,最多是一个稍加协调即可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编码术语不同,使来自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即使是简单的统计都很容易产生错误结果。对于容纳国家、省、市、区及军队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大型城市来说,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编码术语的维护。即使在编码术语的采用上达成一致,对编码术语的维护同样存在问题,尤其是区域内整体的维护工作归谁管辖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此问题不解决,信息沟通与共享、统计与分析、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就难以实现。目前,对区域平台的软硬件维护均已纳入预算管理,唯独对业务管理编码术语维护无人问津。
谁是信息的主人?从法理上来说,个人健康信息属个人所有,产生它的医疗机构只是依法代为保管。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医疗机构认为自己是这些信息的主人,对它的使用及安全负全责。因而,不愿“交出”或与外界分享自己所掌控的信息,从而严重影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采集与共享。
重要机遇
以上挑战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陷于停滞或步入困境。相反,挑战的存在说明各方面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更高、希望更大。挑战与机遇并存,困境与希望同在。要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出困境,还要在挑战中寻找答案。 1试金石
满足需求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大数据的应用,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寻医问药、进行自我保健的要求。应用程度如何,是检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如果区域平台建成多年,但仍无法提供区域内居民主要健康和疾病诊疗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其作用及存在价值会引发诸多疑问。
2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为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投入带来新希望。云计算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建设技术方案,并确保其必须建立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今天,如果看到区域平台中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单独建立信息中心,一定会感到系统设计有改进空间。云计算技术的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减少重复投入、实现高度集成提供了可信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云计算的运用程度体现了区域卫生平台建设的规划水准、集成水平及系统效率。
数据挖掘利用对区域平台建设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无缝对接提出明确要求。以往的平台建设更多关注信息工程和通讯网络技术的实现,而忽视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配套改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利用在一片欢呼声中艰难起步,反过来要求卫生管理部门在建立区域信息平台的同时,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并主动与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对接。总而言之,大数据的可挖掘、可利用才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此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产生了应用成果,将在下节中简单介绍。
3标准应用从信息工程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领域
由于数据分析、利用的需求及实践日益增加,对医疗卫生业务及管理标准重要性的认识也愈加清晰。随着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期望的提升,随着应用的广泛深入,将标准从单纯的信息工程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领域已经成为共识。
4越来越多的院长倡议医院信息系统主动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近年来,许多颇有远见的著名院长在不同场合主动倡导把医院信息化建设主动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大数据和信息共享。这种远见卓识实际上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痛苦摸索精炼产生的,是在深厚医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积淀上的升华,预示着医院主动深层次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共识。医院管理者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和质量提升的新希望。
厦门实践经验启示
作为我国最早建成的涵盖整个辖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近年来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实践。在此基础上,《2013厦门健康报告》首次全面采用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数据。
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由占辖区90%以上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与传统的卫生统计口径比较,2012年,纳入体系的工作量统计占全市总量的95%以上。因此,基本上是厦门市居民就诊情况的全样本数据。以此作出的统计分析基本可以全面反映厦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健康问题、就诊原因、就诊频率、就诊费用等。
厦门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样也是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到全区域覆盖、逐步走向云端。而从搭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到卫生大数据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摸索渐进的标准化过程,其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信息工程标准应用,而且包括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编码及术语的“三统一”,即:版本统一、标准统一、维护统一。而要做到这三个统一,没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前瞻性规划和强力推进是不能完成的。

关了,
还在为健康事业发愁吗?现在只要通过中国健康平台手机客户端,就能了解行业资讯,在线交易,省钱又便捷!健康平台为从业者提供专业实用的行业资讯,提供健康产品展示及交易服务,产品全面,内有详细的资讯、健身器材、美容保健、医疗机构、养生所、保健品、医药原料等实用信息,价格透明;健康平台为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海中搭建了全新的快捷,稳定的沟通平台同时,也为企业在移动互联网上树立形象,拓展经营渠道,扩大对外交流,开展电子商务开辟了一条省时省力而又方便快捷的途径“健康信息就在你的身边!”中国健康平台热忱欢迎广大商业人士和各界朋友与我们进行全方位的友好合作,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为客户及其健康事业在国内,国外市场打开知名度;使国内外企业商能迅速地掌握健康相关信息,为客户带来无限精彩! 绚烂未来共分享就在中国健康平台! 特色功能: 1旺铺:国内所有健康及相关行业商家均可在平台上发布线路信息、合作需求。 2推送:您的生意动态,系统会自动推送到您的手机端,让您随时掌握。 3自助推广:多种推广方式,商家健康不用愁。 4平台打通:任何用户可以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其他常用账号登陆平台,方便记忆,让您的沟通更加顺畅、便捷与高效。

2006至2020年,物联网应用从闭环、碎片化走向开放、规模化,智慧城市、工业物联网、车联网等率先突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不断提升,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

截至到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发展到15万亿元。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各类政策大力发展物联网行业,不少地方政府也出台物联网专项规划、行动方案和发展意见,从土地使用、基础设施配套、税收优惠、核心技术和应用领域等多个方面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工业自动控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并取得了初步进展。

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达万亿元。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超预期增长,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成效突出。在网络强国、新基建等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中国加快推动IPv6、NB-IoT、5G等网络建设,消费物联网和产业物联网逐步开始规模化应用,5G、车联网等领域发展取得突破。

政策推动我国物联网高速发展

自2013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印发以来,国家鼓励应用物联网技术来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本质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对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是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途径,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力量。

我国物联网行业呈高速增长状态 未来将有更广阔的空间

自2013年以来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增速一直维持在15%以上,江苏、浙江、广东省行业规模均超千亿元。中国通信工业协会的数据表明,随着物联网信息处理和应用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已经从2013年的4896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5万亿元。

虽然我国物联网发展显著,但我国物联网行业仍处于成长期的早中期阶段。目前中国物联网及相关企业超过3万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超过85%,创新活力突出,对产业发展推动作用巨大。

物联网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

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因素的驱动下,2020年GSMA移动经济发展报告预测,2019-2025年复合增长率为9%左右,2020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目标16亿元,按照目前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态势,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有望超预期完成;预计到2025年,中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将超过27万亿元。

未来物联网行业将向着多元方向发展

标准化是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它是希望在早期主导市场的行业领导者之间的一场斗争。目前我国物联网行业百家争鸣,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现。因此在未来可能通过不断竞争将会出现限数量的供应商主导市场,类似于现在使用的Windows、Mac和Linux *** 作系统。

合规化同样是当下物联网面临的问题之一,特别是数据隐私问题。目前数据隐私已成为网络社会的一个关键词,各种用户数据泄露或被滥用的事件频发,特别是Facebook的丑闻引发了全球担忧。

因此在未来,我国各种立法和监管机构将提出更加严格的用户数据保护规定,,用户的敏感数据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安全化是指预防物联网软件遭受网络黑客攻击,在未来,以安全为重点的物联网设施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特别是某些特定的基础行业,如医疗健康、安全安防、金融等领域。

多重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创新

从技术创新趋势来看,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连接技术不断突破,NB-Iot、eMTC、Lora等低功耗广域网全球商用化进程不断加速;物联网平台迅速增长,服务支撑能力迅速提升;

区块链、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题材不断注入物联网,为物联网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受技术和产业成熟度的综合驱动,物联网呈现“边缘的智能化、连接的泛在化、服务的平台化、数据的延伸化”等特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1、网上搜索: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搜索“保健品展会”等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
2、社交媒体: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等,搜索“保健品展会”等关键词,获取相关信息。
3、展会网站:可以访问各大展会网站,如中国展览网、中国展会网等,查询有关保健品展会的信息。
4、行业媒体:可以访问行业媒体,如《中国保健品》、《中国保健品行业》

何为智慧健康

智慧健康是指通过使用新一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如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为大众提供更智能化的健康服务,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服务以及药品、医疗器械等支撑服务,以达到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健康成本,促进大众身心健康的目标。其服务体系具有泛在化、智慧化和个性化的特点。

智慧健康发展环境:智慧健康为帮助居民提高身体水平的重要辅助手段

——居民发展素质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成人中已经有过半人群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达343%、肥胖率达164%;19%的6-17岁儿童和青少年和104%的6岁以下儿童存在超重或肥胖。按照绝对的人口数来计算,全国超重和肥胖人口约达6亿,在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位列第一位。而超重和肥胖与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早死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根据中国保健学会的居民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亚健康比例达70%以上,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亚健康比例更高。据专家评估,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人口呈现上升趋势。

综合来看,我国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已存在较大隐患,尤其是在一线城市的居民。事实上,我国为改善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已然出台多项关于全民体育锻炼和发展智慧健康的政策。但显而易见的是,我国居民的身体素质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健康产业则在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辅助的作用。

——智慧健康产业结构

目前,智慧健康产业主要针对的人群为重症及慢病人群、妇科病人群,其中,在重症及慢病人群中还包含老年人的健康管理,针对这些人群的问题,智慧健康产业具有智慧慢病管理、特殊指标健康监测等服务及其所使用的产品。

近年来,中国社会老龄化问题趋于严峻,为妥善解决数量较大的老年人口的起居条件以及人文关怀,国家将智慧健康养老列入国家战略层面,这也昭示着在智慧健康产业市场结构中,智慧健康养老行业将成为智慧健康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智慧健康行业发展趋势:智慧健康养老提上日程

——智慧健康养老推出发展行动计划并设立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

为进一步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健委于2021年10月20日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具体细则如下所示:

其中,针对智能养老产品和技术、智慧健康服务及其他服务推广工程作出了重要规划,在产品上主要要求发展康复训练型、功能代偿型等康复辅助器具类、具有行为监护和安全看护等功能的养老监护类产品、展具有健康状态辨识、中医诊断治疗功能的中医数字化智能产品,以及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并发展适用于健康管理的智能化、微型化、高灵敏度生物传感技术,大容量、微型化电池技术和快速充电技术,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和轻量级 *** 作系统。此外,更要求扩大并推出创新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其实,在2020年9月,工信部、民政部和卫健委就已共同组织申报《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2020年版)》,在智慧健康养老主体中分成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两大类,其中的产品也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具体分类如下图所示,

——未来智慧健康养老格局

根据《智能养老研究动态》,“智能养老”按照空间地点可分为智慧居家、智慧社区和智慧机构三种模式。智能养老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网融合”支撑智能养老服务的实施,以“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应用来完成服务需求,利用技术支撑实现多窗口多领域服务资源的有效对接。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积极展开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探索。

根据我国“9073”的养老服务规划,未来,应有90%的老人在家中养老,剩下的10%的老人在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智能养老重点也主要集中在社区居家养老上。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慧健康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结果如下:
期刊名录查询
期刊名称 期刊CN号 文种 出版状态 详细信息
中国保健 11-3377/R 汉文 查看
期刊名录查询----详细信息
期刊名称 中国保健
期刊CN号 11-3377/R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
文种 汉文
发行范围 公开

经查询《中国保健》期刊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规期刊,是合法杂志。一般情况下论文在正规期刊杂志刊登发表以后,其杂志社会寄给你1—2份 刊登你论文的期刊给你,你耐心等待,不会有问题的。你也可以打电话到《中国保健》编辑部询问,就说晋升职称要用,请他们尽快邮寄一份给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2696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 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