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中的华为,为何选择了余承东?

历史转折中的华为,为何选择了余承东?,第1张

关键是老余能打又能扛,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他的职业生涯就是在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把云BG带起来就基本上可以接班了!加油老余

时势造英雄,如果当时华为头号技术天才李一男不走,现在估计没余承东什么事,华为的路也许没今天这么难走,李一男是技术型天才,余承东就不一样,他是多面手全方位大才,余承东撑起华为手机的半边天怎么样的荣誉和赞许都不为过,现在转行云计算任重而道远,我们相信余大嘴不会让支持他的所有人失望。

1、雷军雷布斯谈到创业时找伙伴一定要找那些有过几次成功创业经历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余承成从过往整合无线和终端两大业务板块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其能力,威望也足够震慑那些华为老臣,杀伐决断由老任撑腰应该问题不大。

2、在整合华为终端的战役中余承东对云并不陌生,接管起来连学都不用学。另外从四五年就布局鸿蒙 *** 作系统,专注于物联网业务,可以看出对未来的布局已经很深了。未来一定是c2m的格局,C端消费者互联网业务,掌握客户需求;M端机器个性化生产。这两者纯天然是联系在一起的,负责人不统一,很容易打架。让余来负责顺理成章。

3、综合分析这几十年ICT行业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1980到2010这三十年产品服务新技术是从政府企业到个人;未来2010以后发展趋势是新技术先从移动互联网发展出来,然后延伸到政府企业。这是大趋势,余从负责终端延伸负责企业云业务是暗合这个趋势的。

4、从无人驾驶和物联网云服务这两大事关华为未来命脉的业务委让余承东来负责。任务很重,但离封神的距离很短。祝福华为成功,这也事关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能否成功。

首先必须承认余承东是真的厉害,能干事,能力强,很拼,对任正非也十分忠诚,能短短几年把终端业务做出全球第一,真的很了不起!

从余承东的经历来看,他就是典型的理工男,而且绝对是个理工科大神。 余承东当时是以全县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考入了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后又考上清华大学的硕士。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进入华为公司,当时华为名气也并不大,但他居然一呆呆了25年。

网上有很多人挺佩服余承东的,他在华为是类似于《亮剑》中李云龙的一个形象。一个敢打硬仗、作风顽强,把队伍带的嗷嗷叫,蔑视强大对手,从心理上就不怵任何强敌。可能不是个帅才,但肯定是个将才。

当然余承东能做出成绩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华为企业文化的成功。唯才是举,所以任正非一再强调,华为不要完人,要有缺点的英雄。

平时说的头头是道,为人四平不稳,到处传经布道,就是没有成绩,公司一塌糊涂,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这种人。 最稀缺的就是余承东这样的人,余承东是情商不高,说话有欠考虑,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没办法忽视他,毕竟这个 社会 还是以成败论英雄。

做人先做事,你连做事都不成功,还有什么资格谈做人,这个世界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别忘了余承东接手华为终端的时候,华为手机是个什么样子,就是低端贴牌手机。 而现在华为手机又是个什么存在,世界第一,国产手机头把交椅,国产手机中唯一一个高端品牌,谁的功劳?余承东的贡献肯定最大。

要知道华为之前是搞B2B业务出身,对应的客户是运营商,但是现在要搞B2C了,对应个体消费者了,这需要重新思考,重新试错。 对于当时线上还是线下问题,华为当时也很犹豫,而且十分焦虑,有种彷徨不知去路的感觉。当时他们的做法是都弄,都试试。

可见余承东在手机业务的成功是华为方法论的成功,不能仅仅归到余承东个人身上,但余承东也确实是华为体系下不亚于李一男的人才。

余承东在负责终端线之前,已历任过华为无线产品线总裁、欧洲片区总裁等职。他在欧洲片区时,正是华为全面突破欧洲市场时期,应该说单就欧洲战绩,就足够一个人吹上一辈子了。

而在承继了前几位同事的失败教训之后,余再次在终端业务上大展宏图,有时运成分,有能力成分。但是,还是那句话,这都是在华为体系下取得的成功。

不过据说余承东快要从终端CEO下来了,但本人还是希望他继续执掌,抛开傲慢与偏见,你会佩服这样的一个真性情的人。


余承东于1993年加入华为,已经在华为待了二十七年,是地地道道标准的华为人。

进入华为,余承东先是在华为无线部门,也就是现在的运营商业务。

1998年,余承东带队3G网络项目,华为在研发上投入了40多亿元,此前的2G GSM上华为也投入了16亿元的研发。

但由于国内迟迟不发牌照,华为2G国内几乎颗粒无收,3G也是迟迟没有突破,华为亏损很严重。

当时任正非见到无线产品的负责人就经常问: “你们什么时候给我把60亿拿回来? ”这搞得无线产品总裁徐直军和3G产品总监余承东压力巨大。

华为无线被迫走向海外,香港是出海的第一站。

在香港,华为通过给运营商提供借款和入股,获得了香港WCDMA订单,并以此作为标杆案例,接着拿到阿联酋电信的3G订单,自此,华为无线的海外业务,开始突飞猛进。到了2005年,华为的海外收入超过了50亿美元。


余承东还主导推动了2G和3G的一体化基站解决方案 。 余承东顶住压力拍板,倾尽无线部门全部的力量,调动了全球顶尖的专家,用了一年多时间,攻克了多载波技术,推出了SingleRAN——一体化基站建网理念和解决方案,有效解决运营商多制式建网难题。

这个解决方案几乎横扫欧洲所有运营商,让华为无线产品的收入位居世界第二,逼近当时的爱立信。

可以说,在无线业务时, 余承东已经成了任正非眼里,一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大将 了。


在2011年之前,余承东并不为人所知,他似乎是隐身的,外界根本不知道余承东是干嘛的。

彼时,华为手机业务正在经历一波三折。

终端业务自从诞生就不太顺利,任正非坚持“华为不做手机”, 在3G业务部张利华的一再建议下,任正非终于在2003年同意立项做手机

但华为手机的早几年做得并不成功,主要为运营商贴牌做定制,价格低廉,性能一般,甚至连自己的员工都不愿意使用。

2008年,任正非一度决定将华为手机业务出售,但在当时“蓝军首长”郑宝用的力阻下,华为终端才得以保留。

直到 2010年,任正非将余承东从无线调到了终端,华为手机才开始逐渐上了轨道,余承东也开始成了“余大嘴”,成了常常和雷军的名字排在一起的手机界大佬


余承东到了终端,陆续三板斧出手,砍掉3000万部运营商定制机,定为中高端路线,力主使用海思自研的芯片,虽然经历了前期的挫折,但从2013年全球销量一举超过400万台的P6机型开始,余承东“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终端路线,终于获得了成功。

此后,对标小米的“荣耀”独立成一个品牌,华为的P8、荣耀7和Mate7相继面市,华为的消费者业务收入开始逐渐增加。 到了2019年,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已成为华为第一大营收贡献者

一波三折的华为终端,起于张利华,中途郑宝用力保,余承东手上崛起,真可谓三个人,一部华为手机史。


华为被断供芯片和GSM系统后,受影响最大的是华为终端。

在余承东的带领下,华为终端确立了 “1+8+N”的战略方向,虽然由于芯片短缺导致华为手机的出货影响,但华为可以有更多的战略力量在“8+N”上发力,华为智慧屏、车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笔记本电脑等等,正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的新主力。

两个月前,余承东刚刚被赋予了统领 汽车 BU的重任,1月27日, 华为发布最新的人事任命公示,余承东兼任华为云与计算 BG 总裁。


余承东兼任华为云和计算业务负责人,也就意味着余承东将同时负责手机、 汽车 以及云业务。

如果考虑到当下终端手机业务的困境,这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余承东,危机之下,一并统领手机、 汽车 、云业务,也就不难理解了。

这是一场华为终端的破局之路,也是华为芯片断供的破局之路,更是华为未来的破局之路。

余承东,正是这一场破局之战的先锋大将

可以说,华为最重要的业务板块,在每每经历危机之时,任正非慧眼识人的启用余承东并在“倒余运动”中力挺,可谓是极具战略眼光和超前格局。

眼界有多宽,境界就有多远,凡成大事者,必有过人的眼界。

任正非凭借超越常人的眼界和智慧,将华为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发展成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商。在《眼界决定你的高度》中,任正非用32年创业经历、75年人生智慧,为您讲述华为领袖的超前眼界、非凡气度、宏大格局和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心得。

《眼界决定你的高度》分别从眼界、战略定力、创业纲领、企业价值观、奋斗精神等角度,剖析了任正非的管理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本书,任正非告诉你,创业史我们应该做什么,创业要想获得成功,不能只靠“狼性文化”,领路人还必须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眼界和大智慧。

国人最容易被忽悠。谁善于忽悠,谁最能忽悠,谁就能掌握绝大多数消费者。余承东号称“大嘴”,再加上华为这个平台,可谓珠联璧合,大有用武之地。余承东为华为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贡献仅次于创始人任正非,他为华为赚了不少钱,尤其是手机全部是溢价卖出的,还为华为圈了不少粉丝,难得的人才呀。

余承东为华为贡献很多他曾经忍辱负重赴东北开拓市场又远赴欧洲开辟英国德国市场其功劳不亚于何庭波,关键是他许下的承诺基本都承诺都实现了,如此能打硬仗的牛逼人可谓一将难求,没有余承东华为可能都垮了一大截这也是任总如此器重他的重要原因

什么叫华为选择了余承东?选择他当部门领导、还是当接班人?

以前的李一男,特别是孙亚芳,都曾经被认为无限接近接班人的位置,结果呢?

任总在大家心目中跟神一般的存在,你都能猜到他会怎么想?

除了老于能力强,出业绩,还有就是有个轮值CEO太强势,功高震主。老板早就想下手,现在在传说这个轮值要离开

这个问题不要问大家了,直接问问任老板[大笑]

计算机发展史不仅包含计算机技术革新的历史,也有产业发展中企业营销管理的历史,还有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推动的历史。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关于开设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思考》

摘要:为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历程有整体的认知,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产业发展的大局观念,文章归纳计算机发展史在学生培养中的多方面作用,阐述在计算机专业本科教育中开设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必要性,并就开设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提出初步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教学;选修课;创新教育;素质教育
1、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现状

经过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年,我国的计算机教育事业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招生已经达到10多万人,占工科本科生总人数的117%。计算机专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资讯科技和资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的计算机产业和计算机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大批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严重“同质化”,出现了大量计算机类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计算机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高阶创新人才却又极端缺乏。

与计算机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规模大但是创新性不强,大量的企业正处于吸收和利用先进国家的技术和模式的阶段。在过去的20年,由于发达国家的计算机企业对中国的市场环境还不够熟悉,本地化工作做得不好,我国有一批优秀的计算机企业如联想、腾讯、淘宝等脱颖而出。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环境不断地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中,这样的本土化优势愈来愈不明显,把国外的优秀技术和管理模式直接拿来应用的方法越来越行不通。各类媒体和行业人士都不断地追问为何中国不能诞生谷歌、苹果这样极富创新性的企业,为何不能原创性地发明谷歌地图、iPhone手机这样极具标志意义的创新性产品,为何中国不能诞生出行业的创新性领军人才,为何美国总是能够主导计算机产业的升级换代为了在未来的全球化产业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我国的计算机产业急需形成一批能开发原创性产品的计算机类企业。这就需要计算机教育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使他们能够成为产业的旗手,创新团队的领导者。

面对计算机本科教育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国内不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例如,效法欧美的先进经验,增强学科的宽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体系化建设,突出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开设灵活的跨学科必修课以满足多样性需求等。文章主要讨论在计算机相关类本科专业中开设计算机发展史的相关课程的必要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产业发展的巨集观意识,为计算机产业创新***才的培养奠定一些知识和观念基础。

2、计算机发展史对学生培养的作用

21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科技史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了解科技发展的历程与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认识科技与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揭示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因此,科技史实际上是思想史。在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中开设计算机发展史课程,形式上是将人类关于计算机历次发展所遇到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实质上是将计算机发展的创新思想潜移默化给学生。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可谓“各领 三五年”,面对产业变化,唯有创新,唯有不断寻找人的需求和计算机技术的新结合点,才能在急剧的产业变化中发展起来。

22 开拓学生的巨集观视野

在计算机发展的短短60余年中,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各类计算机和资讯科技公司的兴衰成败此起彼伏。计算机发展史融合了国际各类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动态,计算机与人类社会的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各类学科的交叉融合等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教训。计算机发展史不仅包含计算机技术革新的历史,也有产业发展中企业营销管理的历史,还有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推动的历史。因此,计算机发展史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单纯的计算机专业课学习中放眼整个计算机产业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长远而开阔的巨集观视野。也就是说,这会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产业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跳出理论和技术的小范畴,从大的巨集观背景中理解计算机技术和产业。

2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计算机出现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产业发展却极为迅速,经历了多次更新换代,相应的资讯产业也出现了多次兴衰转变。计算机发展史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单薄,反而十分丰富。随着计算机及相关技术逐步深入社会生活,计算机几乎已和人类社会的所有学科发生了密切的联络。作为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发展史无疑能够对学生的素质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24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发展史的故事性、趣味性很强,学生听起来会津津有味。而计算机发展史中所涉及的各类计算机发展的案例和知识,又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的代入感,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

3、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31 内容安排

计算机发展史课程的内容安排应该贯彻人物、技术、企业、产业4条主线。由于计算机技术及产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课程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大约需要每3年更新一次,特别是最近10年的技术和产业方面的内容要占到1/4~1/3的篇幅。需要指出的是,内容选取要突出产业和技术史,简略科学史。题材可以多样化,甚至诸如企业的管理形式、技术的演进过程、天才人物的杰出成就等都可以选取为课程内容。

这是由于,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工科专业,要更多地突出其工科技术背景,从而使学生具有浓厚的工科技术思维,毕业就能从事产业环境下的创造性工作。

人物主线主要讲对计算机技术和产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标志性人物,选取大约10~20名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人物。学术界的人物要选取在思想上做出过重大创新的人,同时该人物的生平要具有一些传奇色彩或引人思考的经历故事,例如冯·诺依曼和高纳德。产业界的人物要选取对电脑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包括在企业界的重要领袖人物,例如乔布斯和马云。这样安排内容,学生的代人感就会很强,从而激励学生奋发努力成为学术界或产业界的领袖人物。

技术主线主要讲计算机和资讯科技的重大技术革新,也包括计算机技术在其他应用领域中的技术革新,例如滑鼠、计算机网路、计算机图形、物联网等。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应突出每次技术诞生的背景、作用和思想,使学生能够懂得技术创新离不开思想的创新,技术创新要以推动社会发展为目的。

企业主线主要讲那些适应了技术变革和社会发展需要或采用了先进管理方法,从而成长为大企业的案例,可以选取10个左右的知名企业或科研单位。案例中要突出创新成就伟业的观念,要对企业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加以分析。例如IBM、苹果可以和乔布斯合并来讲、谷歌等。以IBM为例,不仅要讲其如何不断地突破计算限制,突出其技术不断突破的创新动力,从而为产业和社会带来的变革,其发展史几乎就是半个计算机产业史,还要讲它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失误,失去了市场机会,重点分析其为什么能够成功,为什么会失败,使学生明白创新的重要性,特别要明白创新的目的是要能够适应人类社会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条件。再例如讲苹果公司时,可以讲其紧紧抓住了社会对个人电脑的巨大需求的历史性机遇,并不断创新出适应人们喜好的各种杰出产品,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此外,还要讲苹果因为管理不善和战略误判导致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低谷,由于后来乔布斯的重新回归,以娱乐元素和技术创新相结合,重新获得了iPhone、iPad等产品的巨大成功。在讲授苹果案例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思考,并突出讲授技术革新和人类社会需求相结合的创新,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之一。

产业主线主要介绍计算机和资讯科技产业的重大变革,例如,个人电脑、网际网路、无线网、电子商务、物联网、云端计算等。重点是通过对产业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分析,启发学生理解技术和产业变革的关系,以及产业变革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人物、技术、企业、产业这4条主线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割裂的。领袖人物往往是技术创新的带动或推广人物,企业的成长也依赖于领袖人物的带领来实施对技术的创新。而这些创新,无不是在产业创新的大背景下完成的。最终的目标都是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满足了人与社会的需求。因此不能完全分开来讲,而是要在内容上相互呼应甚至共用一个案例。最终使学生能够理解整个计算机发展史对创新的各方面要求,为将来成长为创新性人才做好思想准备。

32 形式安排

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不同于专业课程,不是教会学生如何掌握一门知识,也不同于目前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一些课程的个别理论或技术的回顾,不是让学生仅对计算机发展中的个别问题有个简单的了解,而是让学生通过对计算机发展史中各种变革的思考,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开拓他们的视野。因此其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化,一方面要尽可能的少占用专业课程宝贵的授课时间,另一方面要寓教于乐,富于启发性。笔者建议对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形式安排如下:

①安排10~20课时,通过对人物、技术、企业、产业的讲解,重点阐述计算机产业发展史中的30~40个关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②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各方面知识基本掌握,此时开始计算机发展史课程正好开阔视野、启发思维、激发创新动力。随后在毕业设计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寻找有价值的课题去练习。

③可不开设固定的课程,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自发组织、自发蒐集题材交流讨论。

④充分利用影片、、网路等电子资源来丰富案例,可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自行浏览学习并交流讨论。

⑤建议多个学校联合开设课程,共享资源库。

⑥尽量利用课外活动进行,如辩论赛、讲座等。

33 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发展史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驱动式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MBA的课程形式,突出趣味性、辨析性、启发性。课堂内容要让学生独立分析历次案例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学生对当前产业界的形势有个总体的把握,启发学生对当前产业界形势进行思考。

4、结语

文章所提到的计算机发展史,其实更应该是计算机创新史,旨在通过对计算机发展阶段的各类创新案例进行分析,开拓学生视野,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性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但是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仅仅靠计算机发展史还是不够的,需要结合其他课程和实践,综合性的培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创新性人才。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5852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1
下一篇 2023-07-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