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在2019年尝试的30个物联网平台

必须在2019年尝试的30个物联网平台,第1张

这些是在电脑上安装Windows10的基本要求。如果你的设备无法满足这些要求,则你可能无法享受到Windows10的最佳体验。

1,处理器:1GHz或更快的处理器或系统单芯片(SoC);

2,RAM:1GB(32位)或2GB(64位);

3,硬盘空间:16GB(32位 *** 作系统)或32GB(64位 *** 作系统);

4,显卡:DirectX9或更高版本(包含WDDM1.0驱动程序);

5,显示器:800x600;

6,互联网连接:需要连接互联网进行更新和下载,以及利用某些功能。

在S模式下的Windows10专业版、Windows10专业教育版、Windows10教育版,以及Windows10企业版,在初始设备设置(全新安装体验或OOBE)时均需要互联网连接,以及Microsoft账户(MSA)或是AzureActivityDirectory(AAD)账户。在S模式下将设备切换出Windows10也需要互联网连接。

扩展资料

版本介绍

Windows10共有家庭版、专业版、企业版、教育版、移动版、移动企业版和物联网核心版七个版本。

1,家庭版

Cortana语音助手(选定市场)、Edge浏览器、面向触控屏设备的Continuum平板电脑模式、WindowsHello(脸部识别、虹膜、指纹登录)、串流XboxOne游戏的能力、微软开发的通用Windows应用(Photos、Maps、Mail、Calendar、GrooveMusic和Video)、3DBuilder。

2,专业版

以家庭版为基础,增添了管理设备和应用,保护敏感的企业数据,支持远程和移动办公,使用云计算技术。另外,它还带有WindowsUpdateforBusiness,微软承诺该功能可以降低管理成本、控制更新部署,让用户更快地获得安全补丁软件。

3,企业版

以专业版为基础,增添了大中型企业用来防范针对设备、身份、应用和敏感企业信息的现代安全威胁的先进功能,供微软的批量许可(VolumeLicensing)客户使用,用户能选择部署新技术的节奏,其中包括使用WindowsUpdateforBusiness的选项。作为部署选项,Windows10企业版将提供长期服务分支(LongTermServicingBranch)。

4,教育版

以企业版为基础,面向学校职员、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它将通过面向教育机构的批量许可计划提供给客户,学校将能够升级Windows10家庭版和Windows10专业版设备。

5,移动版

面向尺寸较小、配置触控屏的移动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和小尺寸平板电脑,集成有与Windows10家庭版相同的通用Windows应用和针对触控 *** 作优化的Office。部分新设备可以使用Continuum功能,因此连接外置大尺寸显示屏时,用户可以把智能手机用作PC。

6,移动企业版

以Windows10移动版为基础,面向企业用户。它将提供给批量许可客户使用,增添了企业管理更新,以及及时获得更新和安全补丁软件的方式。

7,专业工作站版

包括了许多普通版Win10Pro没有的内容,着重优化了多核处理以及大文件处理,面向大企业用户以及真正的“专业”用户,如6TB内存、ReFS文件系统、高速文件共享和工作站模式。

8,物联网核心版

面向小型低价设备,主要针对物联网设备。目前已支持树莓派2代/3代,Dragonboard410c(基于骁龙410处理器的开发版),MinnowBoardMAX及IntelJoule。

参考资料来源:Windows 10 系统要求

在互联网时代,Wi-Fi如同我们生活中的氧气一般无处不在。它是当今使用最广泛的无线网络传输协议,承载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流量。Wi-Fi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术语,用于描述不断发展的80211协议家族。


而Wi-Fi联盟是推动Wi-Fi发展的组织,他们通过数字命名法简化了Wi-Fi名称,例如Wi-Fi 6对应80211ax、Wi-Fi 5则是80211ac、Wi-Fi 4为80211n。



5G的到来,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像自动驾驶、智慧城市、远程医疗、智能可穿戴等,都是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这类市场的需求,Wi-Fi联盟推出了覆盖距离更广、功耗更低的Wi-Fi HaLow认证方案。


Wi-Fi HaLow是基于IEEE 80211ah技术的认证标准,同时也是针对IoT市场量身打造的低功耗Wi-Fi技术。



众所周知,适用于物联网的低功耗传输标准,还包括ZigBee、Z-Wave、蓝牙以及Thread。ZigBee和Z-Wave的缺点在于频宽较低,并且两者在设定时的d性较弱。以ZigBee为例,它无法进行跳频,在网络布建时容易受到干扰。因此,ZigBee不太适合射频环境不稳定的物联网或M2M应用(基于特定行业的终端)。 而Wi-Fi HaLow单个节点最多连接设备超过8000个,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和墙壁穿透性。


至于蓝牙,它的缺点在于通讯距离,一般不会超过10米。 而Wi-Fi HaLow的最大传输距离达到了1000米。




作为远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的一种,Wi-Fi HaLow低功耗、长距离的特性,除了适用于工业物联网、无人机、安防监控等领域外,还可以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目前,主流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TWS、智能手表和智能眼镜。 首先是TWS, 消费者在选购TWS耳机前,通常会比较在意耳机的音质、降噪以及续航能力。


为了更好的便携性,TWS耳机的体积基本上做得都比较小,大概只有一根大拇指那么大。在有限的体积下,TWS耳机内部需要塞入很多元器件,包括音频单元、降噪芯片、电池等。



现在,市面上绝大多数TWS耳机,单次使用时间基本都能达到5~8个小时。想要进一步提升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厂商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增大电池容量;另一种则是引入快充技术。


虽然增大电池容量并不难,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池的体积也会增大,这样一来,耳机腔体部分也会变大、变重,不仅牺牲了部分便携属性,还会影响耳机的佩戴舒适度。而且,在TWS上加入更多的功能,也会加快电池消耗的速度。


至于引入快充技术,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TWS耳机的续航问题,因为用户需要将耳机放入充电盒,等待5分钟后,才可以继续使用1小时。 而Wi-Fi HaLow低功耗的特性有助于改善TWS耳机的续航能力,尽管不难带来质的提升,但是最起码要比以前更好一些。



其次是智能手表。 以Apple Watch为例,它可以通过e-SIM功能脱离手机独立运作,而且拥有专门的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下载对应的App,这些 *** 作均离不开移动蜂窝数据和Wi-Fi。


传统Wi-Fi最大的瓶颈在于功耗问题。Wi-Fi HaLow在功耗表现方面,由于采用了700~900更低的频率,以及更窄的频道占用宽度,使得功耗与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也就是说,无论是下载安装应用还是长时间使用需要联网的App,支持Wi-Fi HaLow标准的智能手表功耗表现会更低,与之对应的就是续航能力的提升。



最后是智能眼镜。 现在,市面上比较常见的智能眼镜有家用或户外使用两种类型,前者主要用来影音 娱乐 ,比如看、玩 游戏 等;后者则更倾向于接打电话和听歌。


而Wi-Fi HaLow除了低功耗的特性外,还支持远距离传输、多设备连接、更好的穿墙能力以及更强的抗干扰性。 对于家用型智能眼镜,如果路由器位于客厅,在房间内使用时,WiFi连接性会变差。再加上如果家里不止你一人,路由器又不支持Wi-Fi 6的情况下,使用智能眼镜可能会因为网络拥堵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如果家用型智能眼镜支持Wi-Fi HaLow标准,上述问题或许都能得到解决。


对于像华为Eyewear这类户外使用的智能眼镜而言,其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连接的稳定性。 举个例子,在地铁、公交等信号复杂的应用场景下,使用户外型智能眼镜听歌时,可能会受到外界信号的干扰,导致设备经常断连。相比传统Wi-Fi和蓝牙,Wi-Fi HaLow拥有更强的信号抗干扰能力,可以大幅降低外接信号对智能眼镜的干扰性。




其实,相比智能可穿戴设备,Wi-Fi HaLow更多的作用在于布局AIoT市场。比如智能安防,由于Wi-Fi HaLow最大传输距离为1000米,并支持最多1万台设备同时接入同一连接点,大型商场只需要在一个位置搭建Wi-Fi HaLow的接入点,即可覆盖一公里以内所有支持该标准的监控摄像头。对于商家来说,布局安防监控成本会更低。


而且Wi-Fi HaLow有助于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体验上都不是太好,不是经常断连,就是受到家里其他设备的信号干扰,导致实际使用起来延迟偏高。如果智能家居全部支持Wi-Fi HaLow标准,那么这些问题可能都会得到解决。



事实上,Wi-Fi HaLow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2016年,Wi-Fi联盟就已经公布了这项标准,只是没有厂商愿意去跟进, 直到2020年,国内珠海泰芯半导体才推出了全球首款基于Wi-Fi Halow标准的量产芯片,但应用场景与普通消费者没有太多联系。


说实话,Wi-Fi HaLow在定位上,与Wi-Fi 6多少有些重叠,毕竟室内应用场景,两者区别并不大。相较之下,Wi-Fi HaLow更适合户外场景。很显然,Wi-Fi联盟在这个时间节点再次宣布该标准,是一个很正确的决定。


不过,考虑到之前该标准从公布到芯片量产再到商用的进度,厂商们可能没有那么跟进并推出相关产品。虽然加入Wi-Fi联盟的厂商不在少数,包括上游芯片厂商英特尔、高通等,下游终端品牌厂商包括微软、苹果、华为等,但是Wi-Fi HaLow标准是否会应用于智能可穿戴领域,最终还要看厂商们愿不愿意,毕竟已经有了“前车之鉴”。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和开发、硬件接口的设计与编程,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管理和运行 *** 作技术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硬件接口的设计与编程能力、计算机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计算机硬件的安装、配置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微机原理与应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结构、VB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络 *** 作系统、WEB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应用软件、计算机接口技术、数据库综合应用实训、计算机网络集成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等。
就业面向: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发、系统管理、技术维护和运行等技术或管理工作。
其他: 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计算机 *** 作员中级职业技术证书、劳动部计算机维修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教育部计算机应用技术NIT证书;美国微软公司MCSE系统认证工程师证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网络编程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网络安装与维护能力、网络应用软件的编程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网络 *** 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网络通信技术、网络应用软件、JAVA编程基础、服务器配置与调试、网络硬件的配置与调试、计算机网络软件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在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 *** 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软件编制、网络软、硬件产品的销售与服务等工作。
其他: 本专业可获取教育部计算机应用技术NIT证书;美国微软公司MCSE系统认证工程师证书、美国Cisco公司CCNA、CCDA认证工程师证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 *** 作技能,能熟练进行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设计和开发、交互式多媒体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动画设计与制作、平面广告设计、交互式多媒体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 多媒体技术基础、微机原理、数据库基础、平面动画实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图像处理实用技术、三维动画实用技术、网页设计制作、多媒体设计与创作、影视制作程序、多媒体制作工具使用、商业简报制作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主要从事电子出版、教育软件开发、商业简报制作、平面广告设计及其它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媒体集成与系统设计工作。
其他: 本专业可获取教育部计算机应用技术NIT证书;美国Adobe公司平面设计师认证证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系统维护
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及组成,具备计算机系统测试、维护与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硬件测试、维护能力、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编程及调试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微机原理、C++程序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作系统、数据库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维护、接口技术、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计算机应用实训、计算机网络集成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课程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面向: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硬件测试、维护,应用软件的编程及调试工作。
其他: 本专业可获取劳动部计算机维修工中级职业技术证书;教育部计算机应用技术NIT证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硬件与外设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及组成的基本原理,具备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的生产、测试、维护与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的生产、检测和维护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环节: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应用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网络技术、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控制技术、自动测试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 作系统与应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微机原理与接口实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训等,以及各校的主要特色合成和实践环节。
可设置的专业方向:
就业方向:从事计算机硬件与外设的生产、销售、测试、维护与维修工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691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3
下一篇 2023-07-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