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是什么

物联网工程是什么,第1张

物联网工程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是把物体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比如说传感器、射频识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时采集所连接物体的各种信息,然后对其智能化的管理。

比如说物联网可以应用在保证你家里的安全方面,如果你在外面工作的时候,家里的煤气发生了泄露,这个时候我们部署在室内的有毒气体传感器,可以获得室内有毒气体的浓度,并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将数据传输到后方的数据库,然后将这些数据和设定的安全值进行比较,如果高于安全值,那么智能终端就会像窗户发出打开指令,等室内煤气浓度降低时,会发出关闭阀门儿的指令。同时,终端还可以向用户发送简讯,同时打开家里面的摄像头,供用户远程查看情况。当然,用户也可以进一步远程 *** 纵室内的智能物体。这也是一个简单的物联网应用的案例。

物联网基本上是分成三个层次的。

第一层,就是利用传感器感受外界的环境信息,我们称之为感知层。感知层,除了各种传感器应用比较广泛之外,还有各种射频标签以及二维码、GPS和摄像头等终端感知。

第二层,就是把收集的数据传输到数据中心,我们称之为传输层。传输层除了三大网络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之外,还有各种近距离的传输方式,比如广泛应用于移动支付的NFC技术。都为物联网的数据传输提供了技术保证。

第三层,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物体实行智能控制,我们称之为智能处理层。

你好,我参与过物联网RFID方向的横向项目。大致给你介绍下物联网工程团队的结构,算是抛砖引玉吧,说的不对的地方,多包涵吧。
看你上面的回答,你才大二,就志向于建立团队模式,精神实在可嘉,后生可畏啊。
第一、针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本科阶段,我觉得建立团队就可以了,不需要细到部门,你们做项目的出发点是掌握整个流程,至于讲深入研究那是以后的事情了。试问对项目没有个整体把握,何谈项目整合及深入研究?鉴于此,建议将整个团队分为两个方向----硬件、软件。当然不是说纯粹的偏硬、偏软。而是根据个人特点和熟练程度大致分组。
第二、在校大学生经费肯定紧张,利用好手头资源,看看学院有没有跟大型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以前我们学校是和TI有合作的,所以有联合实验室。企业在建立联合实验室后,是会定时赠送板子的,假如可以的话就能借到板子,倒不是介意板子功能的多寡,确实是大厂的板子稳定性能极佳,我曾试过同一段程序烧进不同的板子,稳定性有天壤之别。所以假如条件允许,强烈建议使用大厂的板子。假如没有条件也没事,现在taobao那么发达,上去搜个单片机,最简单的就行了,价格20左右的就行,功能只要实用就好。一般来说刚起步的话,传输有个USB+串口就行了,不用太复杂。无线传输的话24ghz就行了。
第三、前面的种种都是为应用做准备的。物联网是最近几年才星期的技术,其实拆分开来说的话,并不是什么新技术。它是传感器、传输(有线、无线)、单片机、终端(复杂点的加个oracle数据库)组成。拿个简单的项目来说吧,可以生动些。不如说,无线测距系统。首先是传感器,一般用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当然你也能用激光的,但是价格的话。。。)其中的规格啊,精度啊、温度影响因子啊什么的都是需要你自己在选用前考虑的。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它与中间件(可以是单片机、FPGA等等)之间的传输方式,假如用无线的话就要去研究下射频频率,信道传输方面的知识,一般是根据传输距离来选用适合的频率,以前有用红外线的,不过那个太烂,窗口对不准就无法传输,对环境要求太高,被淘汰了。现在主流的用无线鼠标的频段24ghz,传输距离大概在10m左右,适合一般的通讯了,唯一的不足是带宽窄了点,传输速度有点影响。当然了,有钱的话完全可以采用卫星信道的嘛~呵呵。当然了,传输里面的东西就多了,深入的话可以研究协议、报头什么的,觉得TCP/IP太大众的话完全可以自己设计报头,进而发明新的协议。中间件的话你就可以随便选择啦,主导思想还是够用就好,不用浪费。接下来就是老调重谈啦,中间件和终端(一般是pc)之间的传输了,有线的话接上就ok了(此间跳过了单片机的驱动程序设计啊什么的,不过那个太深入了,暂时没必要去谈,而且一般你买的单片机什么的都是会附带的,而且会教你调通为止的,所以不必烦恼)。假如还是采用无线方式连接的话,那就要考虑干扰问题了,建议采用电脑的无线传输模式80211a/b/g/n。。。现在发展到哪代了?貌似是i?不清楚,这个你自己查吧。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干扰。至此,电脑这段就能与单片机进行数据交流了,也就是传说中的走通了,至于讲你收到的数据如何记录,怎么处理那是后话,学有余力的话,去学学oracle数据库、学学SQL语言,绝对很给力的。假如考虑后面平台移植的话JAVA是不二选择(好用又易学,我们一直用它!哈哈)当然了,前面单片机里面也是需要烧程序进去的,语言嘛,肯定不会是汇编啦,C#、C++足够了,一般还是C的多。前面不是说要分组的么,其目的也就在此了。
第四、前面已经差不多结束了,为什么要有第四?主要是其中我忘记说,你得研究下算法的,包括防碰撞算法、信道优化算法、路由算法等,防碰撞的话就是说假如在单片机的频率范围内,存在多个无线传感器都需要向单片机传输信息的话,孰先孰后的问题。现代通信中已经有了TDD、FDD、OFDM、CDMA等方式。。。考虑优化的话,就要引入代价函数、博弈论等新知识了。路由算法的话,你要考虑路由节点的可靠性、信道衰减、中继等问题。
说了那么多,算是抛砖引玉吧。都是个人对物联网的浅薄认识,算不得是给你的指导,权当是交流吧。时间不早,睡了,晚安!

专升本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3891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6
下一篇 2023-07-2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