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数字城市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现代数字城市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是怎样的?,第1张

数字城市建设的牵引是外生的数字化技术,本质是内生的刀刃向内改革。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依然是“强政策驱动”的领域,如今全国已有近300个城市完成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数字城市作为促进城市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不同领域的重视。

未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化等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的进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的不再是数字城市,而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建设是要以数字化为手段,引领撬动政务服务、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政府运行等各个领域的整体性转变和全方位改革,根本上引领治理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大幅提升。

当下物联网,数据智能等技术已经开始深度应用到城市的各种场景中,将现实城市中的人、物、地、事、场等各种要素结构化和数字化,充分融合跨系统,跨业务,跨部门的各类数据,构筑起让城市耳聪目明的城市大脑基础设施。

尤其针对城市治理中的安全保障、应急处理、资源调度和研判分析等痛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城市大脑的运行做到从“事后统计”到“事前预测”,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处理”,把原有的靠人工为主的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到靠智能驱动的城市运行。Hightopo数字孪生智慧城市,协助构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一体化化监控体系,通过对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业务信息共享与整合,聚焦城市运行监测、分析决策、可视化指挥、应急管理等环节,对人口统计、民生服务、信访举报、产业经济、突发事件等一系列综合指标进行有效监控,并围绕网格化管理、综合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重点领域,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和突发事件的处置效率。打造智慧市政、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智慧型城市。

对接公安系统、消防系统、医疗系统,全方面支持对城市公共安全各领域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测与可视分析。为雪亮工程、天网工程、公安数字运维、社区安全管理等行业提供可视化管理工具。

通过数据汇聚和分析,结合 GIS 地图的可视化展现形式,以生态化的服务为运营模式,利用“实时、全面、精准”的城市数据建立全程在线、全域覆盖、实时反馈的“城市运行态势地图”,从而快速有效的感知、预警、调度、处置全市网络安全风险,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升管理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助力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发展。

紧急事件处理趋势

可以随时调取对应突发事件的视频监控,并能实时显示在城市地图上。为城市应急管理的预防、准备、响应、恢复等阶段工作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提升决策人员对事故、自然灾害的处置效率。

相对于传统管理上信息庞杂且无法融合交流,导致数据毫无规律可循的痛点,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打破信息壁垒,为管理者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增强生态保护力度。

城市数字化将改变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改造将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运营等环节的智能化,让定制生产成为可能、虚拟运维变得普遍,数据资源将成为最有价值的资源。对于城市经济系统而言,市场运行状态将通过数据平台实时、全景呈现,产业链协作将更加高效,供给与需求将更好匹配。

对于个人而言,繁重的体力劳动将加速由机器所“代劳”,更多脑力型、线上型、创造型的工作岗位将被创造出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会有更多人过上d性上下班、居家云办公的生活,城市的功能规划与空间格局也会随之突破传统模式,推动城市交通更便捷、运行更低碳、环境更宜居。

物联网即Internet of things(IoT)

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 20 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应用的话,包含车联网、智能家居、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等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展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国内的如智慧上海、智慧双流;国外如新加坡的“智慧国计划”、韩国的“U-City计划”等。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理论和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 成为国际上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量子通信的应用像网上银行的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等。

自媒体是指普通大众通过网络等途径向外发布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传播方式。「自媒体」,英文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自媒体应用就太多了,像微博、公众号等等

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概念经常被混淆,其实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在城市发展中扮演角色和发挥作用认识的逐步深入。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环境下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Lab、Living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令城市生活(ICT)更加智能,高效利用资源,导致成本和能源的节约,改进服务交付和生活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支持创新和低碳经济。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向智能城市,再向智慧城市的跃升。

数字城市、智能城市与智慧城市的概念演进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我们看到对智慧城市的认识还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创新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从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城市的数字化形态。数字城市是应用计算机、互联网、3S、多媒体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结合,数字化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所形成的城市虚拟空间。数字城市建设通过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标准化、各类城市信息的数字化整合多方资源,从技术和体制两方面为实现数据共享和互 *** 作提供了基础,实现了城市3S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和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的深入应用[20]。数字城市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基础和运行数据,也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市级海量信息的采集、分析、存储、利用等处理问题,多系统融合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城市发展异化问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成为现实。依托物联网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跟踪和监管;借助云计算及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和决策支持。同时,伴随知识社会环境下创新20形态的逐步展现,现代信息技术在对工业时代各类产业完成面向效率提升的数字化改造之后,逐步衍生出一些新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14],使人们对信息技术引领的创新形态演变、社会变革有了更真切的体会,对科技创新以人为本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现代科技发展下的城市形态演化也有了新的认识。

关于智慧城市与智能城市

智慧城市的四大基础特征体现为: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而智能城市主要强调的是前三点中的信息技术技术应用:

1、全面透彻的感知

通过传感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各方面监测和全面感知。智慧城市利用各类随时随地的感知设备和智能化系统,智能识别、立体感知城市环境、状态、位置等信息的全方位变化,对感知数据进行融合、分析和处理,并能与业务流程智能化集成,继而主动做出响应,促进城市各个关键系统和谐高效的运行。

2、宽带泛在的互联

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城市中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为城市各类随时、随地、随需、随意应用提供了基础条件。宽带泛在网络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极大的增强了智慧城市作为自适应系统的信息获取、实时反馈、随时随地智能服务的能力。

3、智能融合的应用

现代城市及其管理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新一代全面感知技术的应用更增加了城市的海量数据。集大成,成智慧。基于云计算,通过智能融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与分析,并引入综合集成法(综合集成研讨厅),通过人的“智慧”参与,大大提升决策支持的能力。基于云计算平台的大成智慧工程将构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还将进一步推动“云”与“端”的结合,推动从个人通讯、个人计算到个人制造的发展,推动实现智能融合、随时、随地、随需、随意的应用,进一步彰显个人的参与和用户的力量。

4、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也重新定义了创新中用户的角色、应用的价值、协同的内涵和大众的力量。智慧城市的建设尤其注重以人为本、市民参与、社会协同的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以及公共价值与独特价值的创造。注重从市民需求出发,并通过维基、微博、Fab Lab、Living Lab等工具和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汇聚公众智慧,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六大区别

对比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六方面的差异:

1、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与城市各方面信息的数字化在虚拟空间再现传统城市,智慧城市则注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运行状态的自动、实时、全面透彻的感知。

2、当数字城市通过城市各行业的信息化提高了各行业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从行业分割、相对封闭的信息化架构迈向作为复杂巨系统的开放、整合、协同的城市信息化架构,发挥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效能。

3、当数字城市基于互联网形成初步的业务协同,智慧城市则更注重通过泛在网络、移动技术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随身的智能融合服务。

4、当数字城市关注数据资源的生产、积累和应用,智慧城市更关注用户视角的服务设计和提供。

5、当数字城市更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各领域的信息化以提升社会生产效率,智慧城市则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更强调开放创新空间的塑造及其间的市民参与、用户体验,及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创新。

6、当数字城市致力于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城市运行与发展各方面功能,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服务城市管理和发展,智慧城市则更强调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和协同实现城市公共价值塑造和独特价值创造。

智慧城市不但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技术工具,也注重用户参与、以人为本的创新20理念及其方法的应用,构建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制度环境,以实现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以人为本持续创新,完成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向智慧城市的跃升。智慧城市将是创新20时代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创新城市。

参考资料:

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

百度百科智慧城市:>数字城市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将原有信息数字化,通过统一或分散的平台进行管理。而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上,结合物联网传感技术、智能分析技术以及云计算能力,将原有数字化信息集中化,智能化,实现感、传、知、用功能,达到整个城市的智能化,促进城市内生发展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380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06
下一篇 2023-08-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