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下)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下),第1张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上)地址: 物联网时代:物联网的十大应用领域(上)

目录:

(上)

一、物联网应用概述

二、物联网应用领域划分

1智能物流

2智能交通

3智能家居

4环境监测

5金融与服务业

(下)

6智慧医疗

7智慧农业

8智慧工业

9智能电网

10国防军事

6智慧医疗

健康 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但人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使人们少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及时诊断和治疗成为目前卫生领域的重大课题。

物联网在医疗卫生方面的广泛应用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可穿戴设备早已出现在市场上,他的出现可以使得人们及时了解自身如呼吸、心跳、血糖等一系列生理参数,这些参数可与正常生理参数相比对,为人们提供 健康 辅助信息与建议;同时这些参数可以上传到医疗信息中心,一来为个人建立一个实时的 健康 参数库,二来可以通过这些参数自动诊断 健康 状况,从而使人们达到少生病、生小病、生病后能及时诊断和医疗的目的。

目前,看病难困扰着整个卫生系统,其原因是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公。采用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通过物联网采集的病理数据可远程传输给权威医疗机构,专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诊断病情,提出医疗方案,在远端的病人可根据医疗方案,由当地医疗人员处置。这样就保障了优良医疗资源的高效应用。

目前有很多精确度很高的手术如一些神经外科手术都需要 *** 作专门的仪器来进行手术, *** 作便是传感层接收的信息,仪器内嵌入的系统根据接收的信息通过特定的程序执行特定的 *** 作。理论上来说,信息可以由仪器本身自带的传感器产生,也可由远程端发送来信息,这样一些难度极大的手术便可由专家通过远程 *** 作来完成。然而现实中由于手术需要的实时性与网络传输信息的延迟性,这一设想还无法实现。5G技术的出现让这一设想成为可能。

物联网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排队就医的时间,病人可通过物联网终端以及病情的缓急来预约就诊时间,就诊后可用移动支付的手段减少付费的麻烦,附着在药品上的RFID标签可以极大地减少药品的误服率,保障了用药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所在的团队的项目便是一个智能医疗的项目,是一个关于康复医学的项目,主要用来帮助骨折患者的恢复以及防止二次骨折的可能。)

7智慧农业

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可以使得农业生产更加智慧。在农田里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田地里的水、肥等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的参数,及时控制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环境使得农作物的品质更高。

物联网中的大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技术可以用来指导农户科学地生产、种植,从全局考虑种植与需求,以保证丰产丰收。

在养殖方面,RFID标签可植入动物体内,动物的全生长过程均存于监控之中,这样可以保障动物肉品的全方位可追溯,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会写一篇一个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大棚无人种植智能监控系统方案)

8智慧工业

物联网与工业的融合应用产生了智慧工业,工业从大规模的生产逐渐演变成了个性化生产。企业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通过虚拟现实知道用户消费和订购,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物联网实时传送到企业的生产线上,通过工业的自动控制技术,在一个生产线上可生产不同的个性化的产品,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物联网与3D打印技术的结合,使得工业生产“可见即可得”。通过各种感知技术将用户想象的个性化产品图形化,图形化的虚拟产品可通过3D打印变成实际产品,这样就加快了产品研发、生产的速度,更快速地响应用户需求,提高企业的效益。

9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来源于电力自动化,其目标是在保障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同时,以更加经济的方式合理调配电能,使得电力企业和用户获得满意的效益。

电能是由其它如水力、火力、核能等能源转化而成的,它是一个无法存储的能量,因此多发电会产生浪费,少发电则供电不足。采用物联网技术后,电力企业可以通过在每个用户的用电设备上部署传感器,实时获得其用电信息,将该用电信息传送给电力企业,企业就可以及时调整发电量,以保障用电需求。另外,企业也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感知到的其他与 社会 生活、生产有关的信息,估算出用电需求量,依据需求量可有计划地安排发电所需的煤、油等发电物料,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外,用户可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在用电高峰期时,由于此时电价高,可减少用电,当在用电低谷时,由于电价较低,可加大用电量。采用物联网技术,电力企业和用户可以全面感知用电情况,准确获得用电的高峰和低谷信息,指导企业和用户,使双方均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10国防军事

物联网在国防军事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全面的感知可获得战场上的全面情况,为合理部署战斗力量提供了保障。现代战争是一个精确打击的战争,感知了全面战场信息就获得了精确打击的对象,火力能有效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全面感知还可以有效地调配战斗资源,合理分配各种轻、重及远程火力、战斗人员和后勤保障。

在国防军事上,通过各种地面、空中、海洋、空间感知设备获取全方位的信息,这些信息与武器互连,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武装网络和战斗力,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百粉# #百粉过千粉丝# #物联网# #计算机# #计算机知识科普#

物联网监控往往由终端监控设备、无线数据发送模块、后台处理监控系统三块组成。
物联网 本身是指通过现代信息网络使物体与物体连接更紧密,物联网的本质仍是互联网。
物联网的运用非常广,比如对车辆的监控、对普通机电设备的监控、再比如日常我们使用的POS机等等都属于物联网范畴。

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能实现很多功能了,比如语音识别——李开复博士当年做的工作奠定了很多当今识别系统的基础。这里忍不住说一下,Siri本身的技术并没有特别大的亮点,真正nb的是它的模式(语音识别直接与搜索引擎结合在一起,产品体验做得好。而且关键是这样的模式能采集到更多数据,使得系统的精度越来越高)
自然语言理解——目前看到的最强的结果应该是IBM Watson。但其实我们现在用的搜索引擎、中文输入法、机器翻译(虽然其实还不怎么work)都和自然语言理解相关。这块儿不是我的专业。
数据挖掘——随着近年数据量的疯狂增长,数据挖掘也有了长足进步。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前几年著名的Netflix

challenge(Netflix公司公开了自己的用户评分数据,让研究者根据这些数据对用户没看过的预测评分,谁先比现有系统好10%,谁就能赢100万美元)最后这一比赛成绩较好的队伍,并非是单一的某个特别nb的算法能给出精确的结果,而是把大量刻画了不同方面的模型混合在一起,进行最终的预测。
计算机视觉——目前越来越多的领域跟视觉有关。大家可能一开始想到的都是自动驾驶。虽然大家都在说googleX的无人车,
但实际上现在无论是商业上,还是技术整合上最成功的算法是Mobile Eye的辅助驾驶系统。这个公司也是目前computer
vision领域最挣钱的公司。
从实现新功能方面说,视觉的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两方面,A)
集成更多的模块,从问题的各种不同方面,解决同一个问题(比如Mobile Eye,就同时使用了数十种方法,放到一起最终作出决策) B)
使用新的信息,解决一个原来很难的问题。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M$的Kinect,这个产品最让人拍案叫绝的就是那个红外pattern投影仪。

——预见2023:《2023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全景图谱》(附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和发展前景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大富科技(300134)、梦网集团(002123)、共进股份(603118)、胜宏科技(300476)、润和软件(300339)、立昂技术(300603)等

本文核心数据:物联网产业规模、竞争格局、发展前景预测等

产业概况

1、定义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又称传感网,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并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可管理的网络。

早期的物联网是指依托射频识别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阶段,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信息获取技术,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多媒体采集技术等。物联网的几个关键环节可以归纳为“感知、传输、处理”。

2、产业链剖析:共有四大层面

所谓产业链,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形成的价值链,是承担着不同的价值创造职能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围绕核心产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在采购原材料、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通过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中形成的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最终用户构成的一个功能链结构模式。

从产业链条来看,物联网的产业链条由上而下可以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层级。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加大了对中国高新技术出口的限制,不断扩大实体清单,影响了中国一些科技主导型企业的发展,这从侧面警示了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地位的脆弱性。物联网通过传感器把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联系起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其中传感器作为数据采集的源头,已经成为各种应用能力所需的数据来源所在。目前中国国内也涌现出了一些传感器芯片重点生产企业,如:高德红外、西人马、士兰微、敏芯微电子、博通、全志科技、大唐微电子、复旦微电子等。

行业发展历程:处于市场验证期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
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因特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发展历史悠久,可分为三个阶段:

行业政策背景:政策大力推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四五”期间,明确新基建,还要让5G用户普及率提高到56%。并且5次提到关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除了划定数字经济的7大重点产业外,其余4次提到的场合均体现出对物联网发展重点的表述。

十四五规划中划定了7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这7大产业也将承担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超过10%目标的重任。

产业发展现状

1、中国物联网连接数快速增长

全球物联网仍保持高速增长。物联网领域仍具备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GSMA发布的《The mobile economy
2020(2020年移动经济)》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达到120亿,预计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总连接数规模将达到246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3%。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全球占比高达30%,2019年我国的物联网连接数363亿。而根据2021年9月世界物联网大会上的数据,2020年末,我国物联网的数量已经达到453亿个,预计2025年能够超过80亿个。

2、应用层与平台层价值最高

从产业链价值分布看,应用层和平台层贡献最大的附加值,分别占到35%左右,传输连接层虽然重要,但产值规模较小;底层的感知层元器件由于种类众多,产业价值也较大,占到20%左右。

3、物联网应用者使用情况调研

微软发布的第三版《IoT Singal(物联网信号)》报告显示,2021年物联网的应用持续保持增长。91%的受访组织是物联网应用者。

物联网项目可分为四个阶段:学习、试验/概念验证、购买和使用。2021年,29%的物联网项目处于学习阶段;处于试验/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比例仍保持不变,2020年和2021年均为25%;处于购买阶段的项目比例增加了1%,从2020年的21%增加到2021年的22%;处于使用阶段的项目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稳定,均为25%。

4、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

目前,物联网已较为成熟地运用于安防监控、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等。近几年来,在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广扶持下,物联网产业逐步壮大。再加之近几年厂商对物联网这一概念的普及,民众对物联网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整体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019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在176万亿元左右,2020年根据赛迪公布的数据,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约达到214万亿元左右。初步统计,2021年市场规模为263万亿元。预计未来三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仍将保持1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物联网市场投资前景巨大,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

产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北京物联网相关项目最多

工信部共公开2批《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公示名单》,结合2批的项目名单分析,目前中国物联网关键技术与平台创新类、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类项目主要集中在北京、浙江、广东和山东。

2、企业竞争:各个行业的企业在相关领域有所布局,以龙头企业间的竞争为主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以“数字化”和“智慧化”为主。根据物联网的应用领域来看,企业在各自行业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有所布局。

互联网周刊发布了2021物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华为排名第一、海尔智家、海康威视位居第二和第三,小米集团、中兴通讯、大华股份、阿里云、联通数科物联网、科大讯飞、神州控股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产业发展前景:物联网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1、发展前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物联网占比逐渐上升

物联网是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蕴含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在芯片、传感器、近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等领域,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要素不断积聚。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不断深化,将催生大量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中国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注重经济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用包括物联网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家居生活智能化水平。未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为物联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分析,前瞻认为未来6年中国物联网的发展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27年市场规模超过7万亿元。

根据信通院于2020年12月发布的《2020中国物联网白皮书》,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中产业物联网和消费者市场各占一半,预计到2025年,物联网连接数的大部分增长来自于产业市场,产业物联网的连接数将占到总体的61%。由此来看,未来产业物联网的市场发展潜力大于消费物联网。

2、发展趋势:重点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分工协作格局将进一步显现

国内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规模位列四大区域的首位。未来中国物联网产业空间演变将呈现出三大趋势: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联网行业细分市场需求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农业物联网监控系统是监控什么?主要是指:通过摄像头与传感器,1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降雨量、风速、风向、大气压力、气体浓度等数据,并通过设定相关报警阈值,实现即时报警,3通过高清摄像机采集虫情图像,可远程查看田间虫情,并制定防治措施。4高清摄像头可720度旋转、拉近、拉远,查看园区实时生产情况。5在手机上即可远程手动控制多个大棚的设施设备,包括风机、外遮阳、内遮阳、喷滴灌、侧窗、水帘、阀门、加温灯等。6系统可制定科学灌溉方案,并进行远程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自动灌溉节水节肥30%~50%;节约人力时间成本50%以上

你好,我曾经在在能耗监测的厂家做过几年,所以对这个行业还算有一定的了解,就我所知来回答一下吧。

一、先简要的回顾一下能耗监测系统行业的发展历程:

1、得益于单片机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的迅猛发展,微机型继电保护设备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应用于电力行业,发展至今我国的继保技术已经攀上了世界最高峰。大家都看到我国的高铁卖到了全世界,其实中国的继电保护设备也在全球畅销,和超高压系统一样成为国网的金字招牌。南瑞、南自这都是国产技术的翘楚,某老总更是光荣入选国家工程院院士,因此南京也被称为电力自动化设备的大本营,这些单位的牛人也有很多出来创业,做的都不错。

2、出来创业的这些牛人,因为资本背景和技术实力的缘故,在国家电网这一市场上无法与国企抗衡,所以很多转型开始在其他行业或民用市场上发展,做10KV等级的继电保护和400V的电力监控设备,继电保护的大牛们开发电力监控产品简直是洒洒水,小菜一碟。正好新世纪以后中国开始了房地产和基建狂魔的狂暴之路,所以35KV、10KV的变电站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着实滋润了一大批电力监控企业,很多都已上市。

3、能耗监测系统也从这时开始萌芽,主要参与者包括两方面:做水表电表的(把表装上了通信芯片)和做电力监控的(把电力监控设备装上了计量芯片),然后与通信管理机和后台软件组网,采集诸如照明、空调、动力等供电回路的参数(电压、电流、功率、电度等),最后统一在计算机上用各种形式(报表、曲线、饼图、柱状图等;分项的和汇总的、实时的和周期的)展现给客户,让他们能直接了解到建筑内部各种用电负荷的使用情况,也省去了电工跑来跑去人工抄表的麻烦,还是非常实用的。

4、国家在08年后日益建筑节能和绿色能源的使用推广,也出台了许多强制性条文,加上地方政府的响应,能耗监测系统完美的契合了这些政策,成为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智能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二、再说说当前的行业现状

1、技术不再神秘,价格日趋透明。 我以前的单位,在某项目上,一台三相能耗监测仪表卖8000块钱,现在能卖上1000就很开心了。客户们的手机通讯录里,这方面的供货商也有很多了。

2、 虽有大厂,但无巨头。 竞争非常激烈,以项目型销售为主。光我所知,南京做能耗监测的厂家就有上百家,老板的背景往上追溯,不出三代,基本上是南瑞南自系列的,可谓一脉相承。他们有自己研发产品的,也有找人贴牌的。这个行业,年营业额超过10亿的屈指可数,就那么一家两家,一年能做个两三亿就算大厂了,毕竟池子还是有点小。外国品牌比如ABB和施耐德,也没有办法突围。

3、部分厂家开始专注于行业 ,有厂家专注于高校、还有厂家专注于医院、还有做交通系统、商业综合体的等等,他们一般也都做智能照明和预付费电表,还有一步跨到楼宇自控上的。毕竟这些产品在功能上和技术上是有关联的。

4、产品趋同,靠定制化方案拉开差异。 在硬件上其实大家都没有很多区别,毕竟核心芯片都是买的。真正体现技术水平的是软件,做的好的厂家,定制化开发能力较强,深度扎根于某个行业,对客户需求了解较深,因此产品的体验较好。

5、能耗监测系统能用起来,产品只是一方面,实施和运维也很重要。 很多做砸了的能耗监测系统,不是因为软硬件产品不过关,而是死在了设计和实施上。最简单的例子,一栋建筑,共有36台配电箱的360个回路需要进行能耗计量,可是后期业主增容,多加了几台配电箱几十个回路,没纳入到能耗监测系统中,那您说这样的系统如何能呈现给客户准确的数据?总能耗和分项累加能耗根本就对不上!

三、最后再说说我眼里这个行业的趋势吧

1、硬件看传感器和芯片,软件看平台。 这个行业肯定会出现巨头,为什么?因为云! 云管理平台太重要了,一个行业、一个地区、一个总部型企业,最终就那么一套云平台。谁占据了云平台,谁就可以制订标准和接口,玩死后来者。

2、物联网技术对行业的影响 ,现在能耗监测系统组网还是以有线为主,多采用ModBus协议或者TCP/IP协议,通过通信管理机汇总终端数据,最后上传到平台。毕竟能耗监测占用的流量是很低的,延时要求也不高,所以后期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5G的兴起,IPV6协议的使用,肯定会大规模使用无线传输。

3、管控更加细化,但对厂家未必是好事。 现在是对某一个回路进行管控,将来直接会对某一盏灯、某一台空调、某一个插座进行管控(现在也有单灯单空调单插座监控,但是手段太笨拙)。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市场份额会不会被灯具厂家、空调厂家和插座厂家直接给切走?直接集成进去就完事了,我看完全有可能!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楼宇自控系统,就比如现在的VRV空调,楼控厂家可做的事就不多了。

4、托管运维大有可为。 能耗监测系统毕竟专业性较强,而且能着实给客户带来利益,所以第三方托管运维还是很有前景的,目前已经有不少厂家在这么做了。多是采用“平台+运维+技改”服务的模式,基于设备与能源管理服务平台、结合专业运维服务团队,为客户提供能源托管、机电运维托管、节能诊断与审计、节能技改与设备更新、分布式能源站建设等多种设备与能源管理服务,实现用户的安全可靠高效用能。

能耗监控系统是为耗电量、耗水量、耗气量(天然气量或者煤气量)、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供冷耗冷量,与其他能源应用量的控制,可以进行能耗数据自动采集、集中监测、大数据分析,以满足企业能源供应、消耗全过程的实时监测,加强企业能源集约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双碳”推进急速的当下,多数企业所分布的数量众多,所分布范围广泛,所以如果采用传统采集模式,无法做到在短时间内采集多个企业的能耗数据,多数所取得数据具有延时性,无法获取准确能耗。“能耗双控”的目标是要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也促使一些高能耗行业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升级。

针对各个能耗进分类、分项、分户的进行计量,对数据远程传输、数据采集、统计分类、发布远传等多种功能。帮助提高节能意识,从而能够实现有效的节能,提高自动化水平,实现国家能耗指标,达到合理用能、节约能源。

能耗监测系统功能介绍:

Hightopo 应用自主研发的 HT for Web 可视化产品,搭建了多种轻量化的能源可视化管理系统。

楼宇园区

通过 2D、3D 等可视化的手段对用能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有效管理。包括配电照明、空调、供热、建筑物的供水和排水等。



每个模块分离独立开发然后集成,减少循环依赖和耦合 。从而统一监管各计量点,优化建筑管理模式。一方面找出低效率运转的设备或对应的楼层区域,另一方面找出异常能耗,降低峰值功耗水平,并根据数据分析给出合理化建议。

2D 可视化面板展示关键指标,通过对空调、照明以及特殊渠道的用电统计,对接后台数据实时更新,监测建筑能耗,同时展示对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统计,并基于数据库,给出各类分析报告,为节能优化改造提供可靠依据。

煤矿能耗监测

支持基于空间、时间、质量等多维度数据,对矿井生产系统各能耗部署动态监测,当超过安全临界值时立即触发告警,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制止且合理分析制定节能降耗措施,实现能源高效利用和低碳发展。



提升节能工作的管理水平,达到节约能源、供需互动的多种能源耦合目的,实现集中监控、管理以及分散控制。

建筑能耗

集成楼宇内外的照明系统,用 HT 智慧园区可视化平台对楼宇内的照明设备进行集中监控,可调整不同时段的灯光效果模式,对环境照度以及照明能耗通过数据趋势图进行分析展示,对室内外照明检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更新,让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照明系统问题。通过系统接入可视化,让问题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帮助运维人员及时处理照明设备的维修问题,提高楼宇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机房能耗

减少能源管理环节,优化能源管理流程,建立客观能源消耗评价体系。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可实现在能耗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能源使用的流程优化再造,有效实施科学有效的能耗考核体系,提升能源节约的意识,提高能源管理的效率。并且能够及时了解真实的能耗情况,从而提出节能降耗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当前,降低制冷系统的能耗是数据中心规划建设的基本准则,且影响着数据中心建设效益。采用可视化节能策略,利用系统提供的智能算法,计算当前设备和环境温度,自动给出各个制冷设备的合适功率。优化数据中心空调气流,达到降低能耗,有效制冷的科学应用。

Hightopo 通过智能化、可视化手段,进一步发挥能源优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能源发展全局和绿色构造做出贡献。让能耗直观可视、清晰透明,也便于分类统计。使全运营管理人员对楼宇耗能情况掌握更加全面及时,确保系统可以运行在最佳节能状态,获得节能收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747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