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晖的人物简介

张晖的人物简介,第1张

研究方向:高级氧化技术 系科: 环境工程系 硕/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职称: 教授 教育与研究经历 1985年由武汉二中考入成都科技大学(现四川大学),并于1989年和1992年先后获得化学工程工学学士和化学工程工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华南理工大学获得化学工程工学博士学位,同年分配到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任讲师。1998年5月-2000年6月在美国特拉华大学从事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回国并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10年11-12月法国巴黎东部马恩河谷大学访问教授,2011年6-8月法国普瓦捷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与兴趣 高级氧化/还原技术在环境修复与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十博士原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起草人按:我们深信,如果我们说的是真理,那么,一个人签名与很多人签名,其效用是一样的。我们之所以决定一道做这样一件事,其意在表明,即使在一个普遍丧失了精神信仰的时代,坚守着文化的尊严的声音,也决非微弱的、毫无声息的。本文最早在某高校的一个内部论坛征集签名。当某些青年学者表示因为 “不愿意得罪北师大”而拒绝签名时,来自北师大的杨暘同学毅然签下了他的名字。]
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最大祸患不是来自外来文化的侵蚀,而是来自于那些打着振兴传统文化旗号的无知者。他们荒悖无知,对传统文化殊无敬畏,他们的一切行为,往往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人进行文化基因改造——把人的基因改造成老鼠的基因。媒体对于这类人的狂吹热捧,等于是把厕所当客厅。
从2007年2月7日开始,某报连续7天,以半版的篇幅对于丹进行“关注”。编者声称,“在‘于丹现象’的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当今中国百姓心灵深处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论的强烈渴求。我们也分明感到,‘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国有着多么广阔的前景。”同时,编者表示,之所以要关注于丹,是因为,“在21世纪的当今中国,在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今世界,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让其发挥出特有的启迪心智、砥砺精神的力量,既非常必要,又迫在眉睫。”然而,我们认为,对一个凭借强势媒体的巨大影响力,以阉割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为乐事的高学历文盲,予以如此不恰当的“关注”,其结果只能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走向衰亡。妄图通过对于丹的关注,来针砭面临越来越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今世界,无异于缘木求鱼。作为主流媒体的代表,该报此举殊欠妥当,某些编辑记者缺乏起码的文化良知和基本的人文素养,于此更是表露无遗。如果主流媒体都对意、猥亵中国文化的行为唱起赞歌,那么,不待外来文化的侵略,中国文化注定了必将覆亡。
中国文化已经到了最危急关头。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相比,中国文化所面临的形势更严峻,也更隐蔽。因为,这一次她所面对的是那些打着要 “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的旗号的人们,他们巧言令色,谄视媚行,实际却偷偷为中国文化掘好了坟墓。当白先勇用青春版《牡丹亭》任意涂抹昆曲时,人们不知已在釜上;当安意如用说诗词的方式去意中国古代那些高雅的生命时,人们不知水已烧开;当于丹用《心灵鸡汤》般的语言来猥亵孔子时,人们早就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掘墓人那里,我们除了嗅到死尸的臭气,何尝掬得一丝传统文化的芬芳?如果这也算一种文化基因改造,那么就等于是把人的基因改造成老鼠。北京的城墙拆了也许还可以重建,但一旦人们连对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丝敬畏都消失时,亡国亡天下的日子还会远吗?
这绝非危言耸听。现代民主社会,在文化上往往发生许多不健全的现象。那些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学问充盈的人士会变得很穷,而那些最浅薄的作者,却可以通过廉价推销作品获得大大的财富。当然,在民主时代,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学者虽然没有钱,但是学问自身的愉悦足以补偿一切;如果在社会生活比较有标准的地方,于丹之流会很富有,但没有社会地位。因为主流的声音会告诉世人,他们有钱但并不值得尊重。然而,这一次,无良媒体人加入到为于丹之流推波助澜的行列中,社会生活的标准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想想看,像于丹这样一个古汉语知识连初中文化水平都达不到的“影视学博士”,仅仅靠耍嘴皮子就可以获得社会荣誉,谁还会关心那些引导我们灵魂向上的力量?谁还愿意从事那些艰辛的然而却是真正有益于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研究呢?
中国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精神的最有力的武器,也是世界未来能够走向大同的重要思想资源。然而,任何妄图通过吃快餐的方式去了解传统文化的想法都是荒谬的。世上没有哪一种知识不需要经过自己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就可以被掌握。我们从来不会反对人文理论的通俗化,但通俗绝不等于庸俗和媚俗。像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刘逸生先生的《唐诗小札》、《宋词小札》、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那些才是真正的通俗。通俗和庸俗及媚俗的根本区别在于,通俗是用易于使人理解的方式讲述正确的知识,而庸俗和媚俗则是根据一般无知者的接受程度,传播错误的甚至有害的思想。那些把人文理论庸俗化和媚俗化的人们,要么是因为别有用心,要么是因为极度无知。于丹是后者。当无良媒体人吹嘘于丹的书卖到二百五十万册时,他们也许忘记了饭岛爱的性爱光碟的发行量远不止这个数。
为了中国文化的命运,我们不应再对无良媒体人表示沉默。正所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们谨此呼吁,所有有良知的媒体人,应对社会舆论予以正确引导,我们更希望,《百家讲坛》应立即让于丹下课,并向全国人民公开道歉。只有这样,中国人才能够重建我们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才能在新世纪里重铸辉煌,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和谐。
再不要闹出把厕所当客厅的笑话了!
起草人:
徐晋如(中山大学博士生)
共同发起人(以签名确认先后为序):
刘根勤(中山大学博士生)
王晓峰(清华大学博士生)
张晖(香港科技大学博士)
周韬(暨南大学博士生)
朱崇科(中山大学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
杨旸(北京师范大学学士)
李森(北京大学硕士生)
王进(中山大学博士生)
附:我们为何要不遗余力地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文: 猛安谋克熊猫)
对我而言亦师亦友的晋如兄最近发起签名活动,吁请媒体停止对于丹之流的过分炒作。我甘附骥尾,参与了这次签名。我无心作一个代言人,却也不想我们共同的立场因措辞的激烈而遭人曲解,或者成为口水战意义上的把柄,我只是感到有话要说。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在雅典公开法庭上有意以蔑视的态度激怒了陪审团在座的500位公民,最终令得一代大哲饮鸠而亡,以死证明了希腊民主制度的荒谬——这个自称言论自由的社会,公众因他的言论反民主而处死了他。这是苏格拉底自己设计的迂回战术,很巧妙,也很悲壮。最终,他“赢得”了审判,雅典输了。今时今日,这种战术并不适用于我们。我们不能期待若干年后,待到中华文明散落成片之后,期待史家给予我们叹惋的赞赏。换而言之,我们可以“赢”,但我们的传统,我们的文化没有输的退路。
先说个简单的例子。譬如一个人生了病,去医院看病,对于选择门诊的医生,我想病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这位医生的学历如何、资历如何、医术如何,因为治疗的有效性和这些因素密不可分。至于这位医生口才如何,是否幽默风趣,是否能把那些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给你解释清楚,这些大可以忽略不计。因为根据人们的日常经验判断,治疗疾病是一种专门的知识,光靠一张嘴的赤脚医生要治出毛病。如果你要说言论自由,我没学过医,我就觉得风趣的医生说得好——我个人以为这种情况应该是少数的个案。
但同样的事情转移到另外一个领域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譬如最近两年热起来的作为一个文化现象的《百家讲坛》。人们关注它,追捧它,不是因为这个节目讲述了多少真知灼见,也不是因为这个节目所邀请的主讲人在学术界有多么重的分量或者有多少学术发明,原因很简单,一言以蔽之:通俗易懂。
为什么我们的公众一方面宁可听一位好医生以不近人情的表情说些不知所云的专业名词,另一方面却对通俗易懂的信口开河津津乐道?我们的文化,作为一种专门的知识(当然绝不仅仅作为一种专门的知识),就理应受到轻薄的待遇么?
我不讳言,我,我们,是一群受过专业训练和正在接受专业训练的人群,我们有资格在一些专业问题上发言正如我们没有资格去和物理系的同学讨论相对论。这条简单的思路来自于《理想国》,也是苏格拉底获罪的口实之一。王小波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后来他的杂文集也以此命名,叫做《沉默的大多数》。后来我写过一篇短文叫做《沉默的少数人》,篇幅不长,兹录于下:
毫不讳言,写下这个题目本身就带有向王小波致敬的意思。
王小波并不是天才,真诚的言说、狡黠的气质加上遵从于逻辑的思维,成就了这个生前不为人所知死后却掷地有声的名字。北岛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作一个人”,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我常想,如果王小波还没有死,他看到那么多自称“王小波的门下走狗”时,心里该是怎样一种尴尬。
于是“大多数”放弃了沉默——喧嚣中,聚义厅的牌匾悄然换作了忠义堂,“替天行道”的大旗高高飘扬。
于是必须有人选择沉默,哪怕是少数。沉默,作为无声的言说,将是我们守候家园的最坚不可摧的防线。
刘心武意《红楼梦》的时候我们沉默了,易中天水煮《三国》的时候我们沉默了;但当有人抱着“尼姑的光头,别人摸得我摸不得”这种心态,把手伸向《论语》的时候,我们的心里只能涌现出孔夫子的谆谆教诲:“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顺便说一下,孔子对于原则问题从不“温良恭谦让”,如果于丹女士把她的书名改作《天书奇谭》而不是《<论语>心得》,我个人也不会如此生气。
在大学读书许多年,很多事情也不是没见识过。越是在专业方面水平高的讲座去的人越少,这几乎成为了一种铁的定律。所以当有人诘问我们:“有本事你们也把你们的见解写出来和于丹比一比呀”之类的话,我无言以对。这个无言不是理屈词穷,而是类似于聊QQ时经常用到的“无语”。很惭愧,《论语》我只看过朱熹的《四书集注》和程树德先生的《论语集释》;听说最近于丹在讲《庄子》,这个我的发言权要足一点,前前后后也看过七八个本子,像郭象的《庄子注》、王夫之的《庄子解》、王先谦的《庄子集解》、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世说新语》刘孝标注释里面提到支道林解庄也参考过……。顾炎武的祖父曾经教育他:“著书不如钞书”,读读这些书,真感觉这是石破天惊的大妙语。我以上提到的几本书,大型一点的新华书店都能找到,可惜大部分都是滞销书。可见所谓某些高呼“复兴传统文化”的人,不过是好龙叶公的隔世再传。
另一种诘问是:“你们有精力在这里说这么多,怎么不像于丹一样多为复兴传统文化做一些努力呢?”当我面对这类言辞,不禁悲从中来。本次签名活动的发起者徐晋如精于诗词、谙熟京剧,为了将伟大的传统薪火相传,长年在许多高校开设诗词创作、京剧导论等课程。他所在的中山大学距离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单边的车程需要一个小时,但他坚持每周到广外给那里的学生开课,经济上的所得只是一点可怜的课时费。06年末,他发起并组织首届穗港澳大学生诗词创作大赛。要知道,晋如现在只是一个在读博士生,他有自己的学业,有自己生活上的负担,但为了华夏文化之不颓,他就是那么全身心投入地去做这些事情,在各种阻力面前恍入无人之阵。他没有央视的平台,没有炫文博众的功利之心,我不知道原来珠与鱼目是可以这样地混淆起来!另一方面,“复兴传统文化”一句话听起来是那么的有诱惑力,对我也有同样的诱惑力。可是在我看来,爱因斯坦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和一个蹩足的科普人员不可同日而语。每当我在学校图书馆古籍部看到那几位熟悉的身影——几位终年浸泡在图书馆的教授、老师,我的心里会涌起无尽的敬意,我知道择其善者而从之。
今天晋如将吁请书发到了天涯,我在众多回帖中看到了许多激烈的言辞。这让我想起了《皇帝的新装》,我记得在我读中学的时候续写过这个故事,我说说出真像的小孩最后真实的结局是被街上的众人打死,因为无忌的童言揭示了众人的无知,这和苏格拉底很像。我们现在的处境就像王朔在《顽主》里面调侃的那样:我想说我不能说可我还是要说。我也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文化仇富”这个概念——经过近几十年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放逐,知识分子和当年的地主一样,实际上成为了天然应该受到歧视的一个名词。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状态——虽然我这样说显得有点自欺欺人,但无论如何,就算是我马虺颓,我们也绝不放弃来吾导夫先路的坚持和勇气。
有一次旁听林岗先生(中山大学文艺学教授)的“中国美学史”,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文明,未来极有可能像许多古文明一样,拥有灿烂的过去,但最后散落成碎片,融化和吸收到别的民族当中,但自身作为一个整体不负存在。”林先生是性情极为通达之人,不会像梁思成一样表现得痛心疾首,但在座弟子无不黯然。希腊文明在波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日衰,其破碎因于战火。现在,于丹和众多媒体明目张胆拆毁自家的长城,我们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张晖,杰出青年学者。 1977年11月14日生,上海崇明人,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硕士,香港科技大学中文系博士、台湾“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因患急性白血病,于2013年3月15日下午4时26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不幸辞世,年仅36岁。
另一同名的,海南南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裁,也叫张晖,三年前不慎溺水死亡,

本文主要谈毕业生的发展方向,出国深造的一些问题,对毕业生就业和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介绍一下IT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建议计算机专业学生尽早进行 职业规划 ,积极安排人生。

1、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发展方向

毕业的学生求职,首先要在规划自己是走技术的路还是走销售的路因为是计算机专业的, 两条路都有能力走,关键是看自己的兴趣和兴奋点要早一些明确,否则毕业后就走弯路了,会 浪费时间 将来的就业大方向可以分为学术界和工业界两种选择学术界主要是高校,还有一些科研 院,主要是研究和创新,高校还有教学工作进入学术界必须获得博士学位工业界也有销售和 技术两条主要道路而且工业界有些研究院也是纯做学术研究的,例如,微软亚洲研究院 (MSRA),IBM 中国研究院(IBM CRL)

走销售道路的,有两种:一种是 IBM,GE 这样的大公司,它们喜欢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 是北大这样的名校这种公司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它要的是毕业生的天赋另一种是国内的与外 企有足够联系的大集成商(上市的最好),以学习的态度进入 走技术路线的,薪水比较稳定,工作的安全系数大,但收入的增幅不如销售至于到什么 公司找,也要分清楚了:是研发,售前工程师还是售后工程师百度,Google,IBM,微软, 酷讯,东方通,联想等很多企业都有很好的技术岗位,留在高校也是一种研发的出路有些投资 公司,银行等企业也招收 IT 技术支持人员

2、出国深造的一些问题

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准备本科或者硕士毕业后出国深造他们也需要考虑自己将来的职业 选择在出国之前应该有一个清楚的想法,知道自己以后想干什么大的方向选择还是跟上面说 的一样,长远的打算还可以考虑将来自己创业发展 出国 留学 的目标最好是定在读博士,因为硕士获得全奖的机会不多美国的博士培养体制 很完善,要求也很高,很能培养独立创新能力博士期间的创新灵感也可以转化为创业的产品 例如硅谷的"发动机"斯坦福大学(Stanford),该校的校训就是 Why Not Change The World (为什么不去改变世界呢 )

IT 行业很多公司都是从斯坦福大学发起的,例如惠普 (HP),雅虎(Yahoo),思科(Cisco),升阳(Sun),谷歌(Google)等Yahoo 创始人杨致远, Google 的创办人布林(Sergey Brin)和佩奇(Larry Page)都是斯坦福大学的博士佩奇于 2004 年入选国家工程学院,目前在斯坦福继续博士学业,兼职进行 google 的管理工作 我 84 级的同学张晖,获得 Berkeley 博士学位,现任 CMU 计算机系教授,2006 年当选 ACM fellow他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在创业方面也做得很精彩,已经成功开职业规划专题组推荐。创了 Turin Networks 和 Rinera Networks Inc 两家公司 在美国拿个杂牌硕士,还不如北大本科文凭含金量高中国正在高速发展,IT 技术和市场 与国际接轨得很好如果将来不做研究,只是从事 IT 相关职业,北大计算机系本科,硕士的培 养就足够了

北大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声誉非常好,本校每年的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工作机会是 非常好的北大计算机系硕士的工作很好,北大的博士培养质量也不错,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也 很多毕业工作以后,更是有很多出国培训交流机会,自己也负担得起出国旅游费用如果单纯 只为出国学技术,练英语,留在国外生活,甚至是为了父母的期望,为了炫耀或荣耀,那样盲目 的出国是非常不理智的 将来准备进入企业界就不要研究太理论的方向,最好能选择一个比较有发展前景的新应用 领域想进入学术界做研究的话,就应该去一个好的学校,选一个好的导师,好好读博士,争取 多发表顶级学术论文 确定将来的发展后,需要尽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提升自己在课程成绩,科研工 作和论文发表等方面的学术表现, 认真准备英语学习和 考试 , 仔细选择目标学校并且联系相关的 学长和教授

3、北大计算机毕业生就业和发展建议

对于北大毕业生的,我建议大家要么走销售路线,要么走研发路线售前与售后工作,主 要是阅读公司总部发来的产品说明书,创新能力培养不够,今后发展的空间不是很大 第一个工作,不要去谈薪水,以后就知道,此时谈薪水,没有意义,发展空间更重要第 一次求职最难进的是薪水高的中小外企, 但这些企业需要经验丰富的员工, 所以刚毕业最好不要 硬闯这道门第一步走好了,经验和能力得到足够的提升后,薪水高的中小外企的门对于北大有 经验的优秀毕业生是敞开的,这时候就可以爽快地给自己开价了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选择,例如到投行做金融咨询,考公务员从事政府等公共事业的管理 等等这些选择跟个人兴趣,能力,机遇等因素有关

是否创业,因人而异一般地,不太主张刚毕业就创业,有这样的天才和幸运者,但成功 概率极低,不论是从经济基础还是社会阅历,都不适合毕业就创业除非像佩奇(Larry Page) 那样已经有了非常绝妙的 idea,而且又能找到很好的风投另外就是有贵人相助或者父母非常 有社会和经济实力 将来可能还会面临做职员/职业经理还是创业的选择,很复杂的中关村一些卖电脑的小公 司,并不就是创业的老板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北大的毕业生应该更多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像百度李彦宏(87 信管,北大计算机系辅修专业,算我们信息学院院友),爱帮刘建国(我 88 级硕士同学),酷讯陈华(97 本,01 硕)那样成就知识型的创业有很多职业经理也非常成 功,盛大的总裁唐俊辞职了,可是他还是坚持走职业经理的路,收入也很客观 简历 也很重要,企业面试招人,第一轮就是人事送来的简历,每二,三十份中挑一位来面 试,全靠那份简历了要写得吸引人,还要简单明了写好简历,本身就是一门功课简历不要 乱投,要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来写面试的时候,态度要热情,行为又沉着冷静,这需要 心理 素 质的锤炼

4、社会对 IT 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

2004 年,我兼任教育部计算机专业教指委秘书,与李晓明主任,陈平,赵宏,马殿富等委 员一起对几十家企业进行了访谈,收回了 150 多份人力资源主管和项目主管的调查问卷每个 IT 公司都毫无例外地谈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毕业生仅仅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 有一种综合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专业素质 企业在选择应聘者时优先考虑的前五项因素依次为:持续学习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加过项目或者实习,团队合作意识学习成绩的支持率只有 24%,可见企业只是把学习成绩 作为应聘者学习能力的参考来考虑的, 它们更看重一个人面对新事物的再学习能力以及面临新问 题的解决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在对 "管理项目时员工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回答中,前 5 项依次是

(1)对工具和方法的应用技术不 足,经验不足;

(2)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不足,

(3)职业道德和纪律性不强;

(4)知识体系结构不合理,范围狭窄,内容陈旧;

(5)沟通能力较弱有 437%的项目经理 认为员工责任心不强不少管理者抱怨有些员工跳槽太频繁,往往更多的考虑是个人的待遇,而 不太考虑集体和社会利益人力资源经理和项目经理都表示不太愿意要那些频繁跳槽的求职者 可见,价值观的问题已经排在专业技术问题前面了

5、尽早进行职业规划,积极安排人生

其实职业规划越早越好大一开始就能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的话,目标性更强,效率更高, 可以尽早培养锻炼相关的职业素质近年来,北大信息科学学院每一届学生到毕业的时候,大概 有 10%左右的淘汰率其实这些不能顺利毕业的学生并不是不聪明,也不是没有能力最主要的 原因是他们缺乏职业规划,放弃了中学时的理想和追求,在网络,游戏上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同学们在北大的学习科研态度,价值观非常重要,态度决定一切在校期间培养的做事态 度和方法,对自己的一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毕业求职影响重大在校期间要多与积极向 上的同学沟通,多学习他们的长处,多结交高质量的朋友毕业后也要注意维持并扩大优秀的朋 友圈,有效地交流和学习好朋友可以给你有价值的信息,建议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潜移 默化的影响,就像一个气场 成功人士的共性就是"无止境地追求卓越",他们会最完美地完成上级或自己规定的任务 他们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别人达到他的水准, 他们在任何地方都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也使得 别人对他们非常有信心今年我们 84 级各位同学已经在社会上闯荡了 20 多年从他们的经验来看,大学生尽早地职业规划,培养锻炼责任心,主动性,计划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创新能力,财 务管理能力,领导力和执行力等素质作为今年我们 84 级同学毕业 20 周年返校活动之一,我 们准备为信息学院在校学生开设一门 "职业规划与领导力发展"的暑期课程,今年的暑期课程 系列讲座安排如下

第 1 次:王会民(原方正总裁助理,集团董事,现奇志通董事长)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待 人和事

第 2 次:王艇(84 年北京市高考状元,美国 Cadence 上海分公司 R&D 技术主管) 从 EDA 谈硅谷华人企业家的成功之道 第 3 次:刘建国(原百度技术总裁,现爱帮 CEO) 互联网软件开发中的团队合作

第 4 次:赵林(神州泰岳信息工程公司董事长)中国本土软件企业的发展道路

第 5 次:牛合庆(东方通副总经理) 中国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

第 6 次:张晖(CMU 教授,ACM Fellow)培养创新人才和文化

第 7 次:赵为(东南融通副总裁)全球软件外包产业链

第 8 次:祝文菁(美国诺基亚高级经理)创造中国品牌的全球化价值

第 9 次:刘洪(联想集团外设事业部总经理)管理基础及联想管理实践

第 10 次:李名霖(Codonics 大中华区总经理) 外企企业文化

第 11 次:肖毅(HDS 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市场开拓&渠道管理

第 12 次:高盛公司(4 大投行之一) 财务管理 讲者是十几位富有职业规划经验,有着激荡澎湃之人生的 IT 成功人士,

大多数是北大计算机系友他们将演绎自身在国内外职场的切身 体会 ,带来IT 人士的经济学,管理学经验,分享 IT 创业融资,中国软件企业的自主创新,中国企业的成长和全球化过程等成功商业案例,并介 绍市场开拓,渠道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等理念这门课程将协助在校学生了解生涯规划的一些基本概念与基本技巧,引导学生尽早确立自己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从事相关职业的技巧,能力 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活出精彩的人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13476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4
下一篇 2023-08-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