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基于Si1000软硬件设计无线M-Bus通信系统

认识基于Si1000软硬件设计无线M-Bus通信系统,第1张

  有线M-Bus是专为家用仪表数据传输而设计的总线制系统,它是一个层次化的系统,由主设备、若干从设备和一对连接线组成。有线M-Bus的提出满足了公用事业仪表组网和远程抄表的需要,同时可以满足远程供电需求,在智能小区的自动抄表系统中有广泛应用。可是有线M-Bus系统在网络布线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破墙掘地,破坏周围的环境。因此无线应用给它在竞争中带来优势,易于安装和维护,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无线M-Bus是专门用于水表、气表、热能表、电表和数据集中器之间的数据无线传输的一个通信标准,它正广泛被欧洲市场所接受。

  现在大多数仪表都是用电池进行供电的,因此对于低功耗的要求比较高。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文选用低功耗芯片Si1000组建一个无线M-Bus通信系统,并对Si1000的低功耗性能问题及在软硬件上的实现进行了分析。

  1无线M-Bus

  无线M-Bus标准规定了仪表和集中器之间的通信。图1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无线M-Bus通信系统,其中集中器作为主节点,仪表作为从节点。

  主节点和从节点之间的通信,定义了3种不同的通信模式:

  ①S-mode静止模式。S1-mode是从仪表到其他系统单元的单向通信;S1m-mode如同S1,但是数据采集装置不能进入低功耗模式;S2-mode是仪表和其他系统单元之间的双向通信。

  ②T-mode频繁传送模式。T1-mode是从仪表到其他系统单元的单向通信;T2-mode是仪表和其他系统单元之间的双向通信。

  ③R-mode是频繁接收模式。R2-mode是仪表和其他系统单元之间的双向通信。

  当仪表能够和集中器直接进行通信时,其他系统单元就是图1中的集中器。可是在实际应用中,从节点仪表有时不能直接与主节点集中器进行通信,那么就需要路由节点来转接它们之间的数据,此时的系统单元就是高性能网关。

  认识基于Si1000软硬件设计无线M-Bus通信系统,第2张

  2无线M-Bus收发系统设计

  2.1无线M-Bus收发系统原理

  仪表抄读无线收发系统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无线数据的收发由无线微控制器Si1000实现。主节点Si1000内部的发送模块将数据进行编码处理,以特定的格式经天线发送给接收模块。从节点Si1000内部的接收模块接收到有效数据后,Si1000内部的微处理器通过扩展接口读取外部仪表的数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转换处理后通过射频发送给主节点。主节点通过GPRS与集抄中心进行通信。

  认识基于Si1000软硬件设计无线M-Bus通信系统,第3张

  由于采用的是无线微控制器,主/从节点发送/接收模块不需要使用传统的MCU+RF模块的设计方式,只需要一片Si1000就可以完成射频通信。

  2.2射频部分

  Si1000作为Si10xx系列的成员之一,在极精简的5 mm×7 mm封装中结合了8051内核、工作频段为240~960 MHz高穿透力的EZRadioPRO RF收发器、64 KB的Flash和10位ADC.Si1000系列提供优越的RF性能,具有最高输出功率、接收灵敏度以及最低功耗的唤醒转换等特性。该无线微控制器在工作模式下有最低的电流消耗(160μ/MHz),在休眠模式下,以内部低频振荡器(LFO)作为频率源的RTC工作时,消耗电流低至315nA.在深度休眠模式下,仅需25 nA工作电流,且不会丢失RAM数据。图3给出了射频部分硬件原理图。

  认识基于Si1000软硬件设计无线M-Bus通信系统,第4张

  从节点中,仪表与芯片Si1000的UART串口引脚P0.4/TX和P0.5/RX相连。主节点芯片Si1000的UART串口引脚P0.4/TX和 P0.5/RX与集中器进行连接,集中器内部MCU串口通过RS232与GPRS模块相连,借助移动网和Internet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图中可编程负载电容是可集成的,L1~L6和C1~C5的值是由频率带宽、天线阻抗和供给电压决定的。

  无线收发模块的通信是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的,无线发送程序负责写入数据,参考无线M-Bus通信协议,为数据加上前导码、同步字、数据载荷长度及CRC校验字节,形成数据包将其发送出去。为保证接收到数据的正确性,无线接收程序负责接收数据包并检验CRC字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381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