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Pay会是VR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么

VR Pay会是VR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么,第1张

  2016年上半年,证监会叫停VR行业并购重组和再融资的传言为“VR寒冬论”添一阵凉风,蚂蚁金服发布的全球首个VR Pay支付会对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这两天,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发布的全球首个VR Pay支付技术在业内引起极大关注,可谓给VR寒冬带来了一股清流,它还可能会是VR迎来新商机和翻身机会的一股暖流吗?

  VR PAY的开发团队就是F工作室(“F”代表future),主要任务就是将新技术引向产品化。今年3月VR PAY 新产品开始立项,三个月后开始灰度测试,到2016年10月中旬正式发布,林峰和他的团队宣布在全球推出首个VR PAY产品。

  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一产品发布的背景是,整个中国VR的环境已经出现许多泡沫。

  Digi- Capital和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组数据常被引用:2016年一季度,国际市场上VR/AR的投资达到了17亿美元,其中近10亿美元来自中国。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解释了这一现象:“大家现在非常恐慌,不知道钱往哪个地方放”,但VR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与O2O的幻灭有相近之处。他认为:“VR距离成熟硬件的水平还有很长距离,当务之急是建设可供开发者使用的基础平台。”

  自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正式开启全球VR消费时代以来,VR产业不断升温。随后两年,Oculus、索尼等公司陆续推出划时代的VR产品。从公众体验角度来说,2016年更可称为VR元年。

  在众多产业资本的推动下,国内VR产业同样热度俱增。但与此同时,大部分投资者仍持观望态度,看的多投的少,VR创业者想顺顺利利拿到下一轮融资并不容易。说是身处寒冬也不为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技术、市场需求、生态闭环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解决方案尚未成熟。

  目前VR硬件还不能完美地找到分辨率、延迟、交互性和用户眩晕感之间的平衡关系。硬件技术制约着内容的呈现和用户体验,而内容的缺乏则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目前硬件设备仍是相关企业的主要变现来源,而内容制作和分发平台发展相对滞后,起步而已。

  最重要的是,新技术诞生初期可以靠造概念、烧钱、补贴来跑马圈地,但要想生存下来,则必须拥有健康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现金流,VR也不例外。要实现这种商业闭环,支付环节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件。正因如此,10月12日云栖大会上,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展示出的全球首个VR Pay(支付)技术,才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和讨论。

  VR Pay解决的是人在虚拟场景下的支付问题。用户不需要打断沉浸式体验,也就是不需要摘除佩戴的VR设备,就能直接完成支付环节,让虚拟消费体验前后衔接。所以有人说,VR Pay是VR产业闭环上的最后一块拼图。

  VR 所在的几个重点领域,如游戏、影视、教育、旅游、购物,都需要接入支付环节,为用户提供完整不间断的沉浸式体验。我们在商场、机场里可以看到,目前一些 VR游戏实体店付款方式还比较原始,用户需要先交钱再体验。在购物场景中,如果让用户摘下VR设备去付款,更是无法想象。VR Pay的出现可以说给行业带来了一股暖流,它为VR创业者完善商业模式、提升用户体验提供一种令人振奋的可能性。

  当然,VR支付技术要想真正落地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如何用简洁的交互形式完成虚拟购物场景下的付款,同时保证至少与手机端同级别的底层安全。

  VR 会不会成为电脑、无线时代之后下一个方向还待观望,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一项技术将在未来完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VR无疑是最有机会的一个。蚂蚁金服在发布VR Pay问世消息的同时,发布了虚拟场景下的支付标准,如收银台、支付流程、安全认证方式等。随着VR支付标准的建立,购物、直播、游戏等不同领域的VR应用都有可能接入支付,这将成为VR产业形成自身造血功能的最大推手。凑齐支付这块最后的拼图,VR产业也将完成从“玩具”到“工具”的转变,成为描述未来金融科技生活的重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12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