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地平线余凯:人工智能不只是增量创新 主战场不在互联网

专访地平线余凯:人工智能不只是增量创新 主战场不在互联网,第1张

  怎么去找到最佳词语去形容一家最优秀公司的行业和商业模式,硅谷知名投资人彼得?蒂尔在最近一场演讲中给出的答案是“找不到”。这或许也是余凯和他创办的新地平线机器人,在大众的认知中似乎总有一些不够精确的原因。他还在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的时候,主导了百度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再加上新公司也有无人驾驶技术的相关业务。地平线就和无人驾驶汽车划上了等号。

  但实际上,余凯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接受新浪科技和新浪江苏专访时表示:地平线的定位是做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用更容易理解的话来表达,就是:这家公司希望能够通过研发低功耗的处理器和算法软件,提供“处理器+算法”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好让智能汽车、智能家居这类终端设备,能够在不联网的情况下也具有深度学习和推理决策的能力。

  这种定位和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有关。凭借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人工智能在2016年迅速成为行业热点和创业方向。但迄今为止,人工智能尚没有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进入行业的爆发时期。余凯表示,当前人工智能还在早期摸索阶段,在重大的垂直应用场景在被充分发掘之前,更多的是基础能力的建设。

  他以NVidia为例。这家以显卡生产知名的芯片厂商,在发现GPU在游戏和图形渲染领域之外,还能在人工智能方面产生巨大作用之后,迅速进入行业的上游。并在去年8月之后的,股价从20美元左右翻到了四倍还多的90美元。

  至于人工智能将要带来的变革,余凯称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并不是这项技术的主战场。究其原因,互联网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带来的效率改进,基础是建立在既有的商业模式创新之上,改进空间并不很高。而人工智能真正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则是创造新的行业领域,或对既有行业进行颠覆式改造。而人工智能带来的创新,绝不仅仅是增量式的创新。

  以下为专访主要内容:

  新浪科技:最近地平线机器人和ARM联合成立了Open AI Lab,嵌入式人工智能,为什么选择在目前这个节点来做?

  余凯:这个事情其实和我们自己的定位有关。地平线的定位是做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全球领导者。其实对于互联网领域的人工智能来说,大部分都是在云端的,是基于大数据的。但我们认为未来人工智能会改变很多产业,它一定会在线下的生产生活中发挥很多作用。所以我觉得嵌入式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机会之一。

  要把握住这个机会,做这么一件事,我觉得除了我们自己本身的技术创新、产品落地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有一种生态思维。这种生态思维首先就是面对未来世界需求的多样化。我们不可能独家把所有事情都做好,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广泛的合作伙伴,然后有分工、有合作,以一种开放的思维去做整个产业的生态。最重要的其实是把这个产业生态蛋糕做大,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我相信,地平线也会获得商业的成功。

  所以开放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力。我们去年也看到很多这种情况。比如说我们的合作伙伴ARM。ARM每年输出很多芯片IP给这么多半导体厂商,团结这么多产业链的合作伙伴,现在在移动处理器生态下占领了95%的市场份额。

  新浪科技:既然谈到了生态,你觉得这种生态可能会在哪些方面和其它产业产生协同效应?

  余凯:我们目前有两个垂直方向,一个是自动驾驶,这是嵌入式人工智能的重大战场之一,因为大量的感知和决策是需要本地来做,是需要实时进行的。它不能有延迟,放在云端做,会有可靠性这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垂直领域我们也认为非常大,我们叫智能生活,主要是家居这个场景。所以是两个场景,一个在车上,一个在家里。我认为嵌入式人工智能能让很多设备具有人工智能的能力,人们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安全更方便。

  新浪科技:地平线成立了一年多,这两个垂直领域进展怎么样?

  余凯:主要是我们的平台技术,非常独特,就是嵌入式深度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研发,再加上我们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所以我们的平台支撑技术是算法加芯片构造的解决方案。

  这个东西本身的门槛也非常高,因为光做一个处理器就是投入很多时间和人力、精力和智力资源的事情。再加上嵌入式处理器功耗不可能高,怎么设计深度神经网络的算法框架,也是非常的难,因为它等于是说在一个很受限制的场景下面和平台上面去设计这个软件框架,其实它的难度就大得多了。

  其实今年我们和美的联合推出的空调产品,推向市场后远超我们的预期,销量非常不错。我们明年还会不断地去推进智能家具终端的智能化。自动驾驶这块,我们其实跟主流的车厂,比如博世、比亚迪、蔚来、威马汽车等等都在合作。在垂直落地的两个场景方面,今年一共有大几千万的订单,对于一家成立仅一年多的创业公司,这样的进展还是不错的。

  新浪科技:整体上看还是在布局?

  余凯:现在是在做一些布局和基础工作。我们还是在积累势能的阶段,但是我们也注重快速去做商业落地,这样的话才能获得市场的反馈,然后修正我们长线技术研发积累的势能。

  人工智能尚未爆发 上游基础能力还没完全建设好

  新浪科技:人工智能技术从今年开始变得特别火,背后有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你觉得这些技术未来给我们带来的变革会先从哪里开始?

  余凯:从2012年起,我在中国开始推动深度学习,那时候它还是一个小众的东西。今天每个人都在谈,因为这个技术确实是在改变世界。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点,当前人工智能还在早期摸索阶段。我们看到的每一个领域实际上都还没到爆发的时候。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最大的机会是什么。现在这么多大大小小的人工智能公司,最赚钱的是哪一家?是NVidia。他们的股票从去年8月份开始,从20多美元涨到了90多美元。从全球范围来看,这个市场里没有第二家公司的股价能在12个月里涨到四倍多。为什么是这样?

  新浪科技:感觉他们更多占据了上游。

  余凯:对的,因为在重大的垂直应用场景在被充分发掘之前,更多的是基础能力的建设。这种平台性的上游的基础性的技术支撑,能让很多垂直场景的测试验证成为可能。

  所以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在百度比NVidia更早地意识到了他们的处理器是适合深度神经网络计算的,所以我们采购了大量的GPU做训练。那时候NVidia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为游戏设计的处理器能对人工智能有这么大的帮助。不过现在他们成了人工智能领域里的最大受益者。

  地平线也是这样的思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去做深度神经网络的处理器。不过和他们比,我们打的是差异化。我们更加侧重于终端,而不是服务器;我们更多的是侧重于低功耗,他们是高性能高功耗。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跟ARM有很多的协同的原因。

  我们对未来的市场有很多共同的认知,比如说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家居的场景里面,实际上都需要本地计算。本地计算的耗电不可能高,不像数据中心,所以必须有低功耗的设计,和软硬一体的解决方案。

  所以我们实际上是希望做未来的人工智能的产业落地的一个enabler(推动者),我们希望能够让大家在人工智能的产品创新方面的门槛能力降低,所以我们实际上是一个toB的行业。

  别小看人工智能的创新影响 它的主战场不在互联网

  新浪科技:具体应用方面,人工智能目前还不像互联网那样有成熟的商业模式,但是毕竟它是能带来改变的技术,您觉得至少在迎来变革之前,我们应该要做好什么方面的准备呢?

  余凯:过去我在互联网公司做人工智能,实际上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已经跑在前面了。通常我们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效率,使信息跟人的匹配更加精准,作用非常大。但是它对于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来讲其实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所以我其实认为互联网不是人工智能的主战场。

  原因是它的空间价值。比如广告变现,人工智能技术能让它的变现效率提高30%-40%,但实际上还是基于一个大的商业模式,一个大的既有的流量之上。只不过它加速了流量的转化和价值的转换。

  我们更多要看的是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有没有去成就一些新的垂直领域,使那个领域要不就是从零开始长大,要不就是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什么叫脱胎换骨的变化?比如说从马车到汽车,虽然都是四个轮子,但是它是一个本质的变化。我们从现在的汽车,到未来共享使用的模式,然后再到以自动驾驶作为核心技术的出行方式,那又是一个本质性的变化。

  所以如果人工智能能使某个行业从零增长到100,或者能让它发生质的改变的话,这个行业就会是人工智能真正的主战场。它的作用不是增量式的创新。

  如果寻找人工智能的主战场的话,我觉得这个主战场其实现在还正在开始阶段。比如说目前所有的人工智能的公司都还处在早期探索阶段,盈利规模都不大,除了Nvidia。

  这个也很容易理解,当年那么多人移民到加州去淘金,一开始有谁淘到金子?淘金的概率是很低的。

  新浪科技:倒是牛仔裤发扬光大了。

  余凯:卖牛仔裤和卖铁锹的是最早赚钱的,所以说在人工智能垂直应用的重大场景被充分发掘之前,提供基础解决方案的公司是最早创造出百亿级美美元价值的公司。

  不过我们肯定不满足于做一个挣钱的公司,我们还是希望能够变成一个翘动世界的力量,至少要把地平线做成百亿级美元以上的公司,所以这个是我们最小的愿望。我们还是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整个行业的推动,然后使得很多很多做产品的厂商,无论是汽车还是智能家居,他们在做自己产品的智能化的时候,遇到的技术壁垒就会降得很低。

  新浪科技:顺着这个思路看的话,地平线现在跟制造业去结合可能会更近一些。跟汽车和智能家居相比,其实他们的需求更明确,而且他们本身进化的方向也是和嵌入式人工智能相结合的。

  余凯:你说的很好,如果你问我在这两个垂直行业外去切另外一个垂直行业,可能我们想切的就是智能制造,而且我们确实意识到这个里面有很多的需求,需求的量也非常大。看我们中国整个产业产线的规模,里面还存在大量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的空间。我们实际上正在做这个规划,但是我们希望能在目前的两个垂直领域把一些平台性的技术打扎实,然后把技术延伸到这个方面。

  新浪科技:其实是想发挥它的边际效应?

  余凯:没错,一定要有这种平台思维,要不然的话,每一个新的战场都要去重新投入力量,那效率就太低了。

  创业一定要思考避免竞争 即便是人工智能大公司也有鞭长莫及的地方

  新浪科技:人工智能领域的玩家还是大公司居多,他们在数据、计算能力和技术整合方面更有优势。作为初创公司的创始人,你是怎么看待大公司带来的竞争呢?

  余凯:非常好的问题,所以说除了创造价值以外,什么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你的独特性?如果你说你的创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数据有关,那么恐怕你的这个优势就不是特别明显,很有可能就会被大公司给干掉。

  所以你一定要在一个相对边缘的地方。一个是大公司可能处在产业中心,这些边缘他们看不上。一个是大公司目前积累的势能在这些边缘地带鞭长莫及,他的能力够不着。你看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呢?是低功耗,大公司的势能怎么延展到这个地方?完全延展不过来。

  所以大公司有数据资源也好,过去所积累的优势到了我们这个地方完全用不上,所以就是说一定要去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什么地方,在什么点上面通过十年的积累去使得你的优势积累的非常非常的厚重,然后让其他公司没法一朝一夕就能够碾压你。

  我觉得这一点是一个创业者尤其要思考的。我觉得创业者从第一天开始就要思考自己业务的独特性,如果这件事情本身不思考清楚的话,就不应该来创业。

  我觉得你的战场首先应该是避免竞争,如果你的战场也是他们在玩的地方,然后你要跟他们竞争,那我觉得这个成功的概率太低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3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3
下一篇 2022-08-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