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R助臂力 触控面板可挠又便宜

R2R助臂力 触控面板可挠又便宜,第1张

  可挠式且低成本触控面板将大行其道。智能手机、平板装置及可穿戴设备持续朝更轻薄、可弯曲及可折叠方向演进,再加上触控萤幕已为标准功能配备,正带动可挠式触控面板的需求看涨。

  在2013年触控面板展会中,工研院已携手日本印刷设备大厂Komori共同发表卷对卷超细线印刷技术与设备(图1);另外,奈米银颗粒技术开发商 Cima NanoTech亦展出采用卷对卷製程所量产的新一代透明导电膜SANTE FS200(图2),在在突显出采用卷对卷製程技生产可挠式且低成本的触控面板将为大势所趋。

  

  图1 工研院与Komori共同发表卷对卷超细线印刷製程设备。

  

  图2 Cima NanoTech发布的新一代透明导电膜SANTE FS200

  R2R印刷设备问世 可挠触控面板量产有谱

  工研院与Komori于本届展会中联手发布的卷对卷超细线印刷技术与设备,可协助触控面板厂以低于20微米(μm)的精密导线印刷技术(Fine-line PrinTIng)开发出超窄边框薄型触控模组与可挠式触控面板(图3),并取代现今成本昂贵的黄光蚀刻製程。

  

  图3 可挠式触控面板曲率半径达7.5毫米。

  

  图4 左为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研究所所长刘军廷,右为Komori代表取缔役新妻勉。

  工研院电子与光电研究所所长刘军廷(图4左)表示,目前市面上各式各样窄边框产品,其边框宽度皆取决于导线的线宽线距,而一般网版印刷技术的线宽约为 60?80微米,凹版印刷技术为30?50微米,最普遍的黄光蚀刻製程则是30微米,但上述这些技术都已逐渐无法满足触控面板厂对新一代超窄边框与可挠式设计的需求,因此产业界亟需新的导电膜印刷设备与技术克服此一技术瓶颈。

  有鉴于此,工研院与Komori携手研发卷对卷超细线印刷设备与技术,将可让导线的线宽达到20微米以下,以实现超窄边框设计,且透过卷对卷印刷设备,面板厂能让导电膜成功印刷至软性电路板、太阳能板与显示器上,进而成功拓展可挠式触控应用市场,开创触控面板产业全新蓝海市场。

  事实上,目前大部分触控面板厂仍以黄光蚀刻製程製作触控面板,其不仅製程步骤繁复,且黄光蚀刻设备一整套约新台币数十亿,而工研院与Komori创新设计的卷对卷超细线印刷设备与技术,能在超薄基板上以直接印刷(Direct PrinTIng)方式进行导线製作,只需一台卷对卷印刷设备,就能取代现今黄光蚀刻製程所需要的图案化溅镀、涂布、显影、印製与蚀刻等各种设备,大幅降低触控面板厂设备投资成本。

  除此之外,卷对卷超细线印刷技术在材料使用率方面亦较黄光蚀刻製程更加精进。刘军廷补充,目前采用黄光蚀刻製程的设备,其材料使用率约5%,亦即大部分导电膜都会被浪费掉;反观,若采用卷对卷印刷设备,受惠于此一技术的印刷特性,触控面板厂可将材料使用率提升至95%,进而减少材料支出成本。

  根据工研院统计数据指出,2012年全球触控面板产值已达新台币4,940亿元,相较于2011年,其市场产值年增长率为48%,显见全球触控产业成长力道仍相当强劲;其中,台湾触控面板产值更位居全球第一,市占率亦超过五成,若能尽早导入此一新技术,将可进一步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Komori代表取缔役新妻勉(图4右)表示,儘管卷对卷超细线印刷设备生产基地位于日本,但由于台湾触控面板出货量位居世界第一,因此将成为Komori主要聚焦的市场,未来亦不排除将设备生产线扩及至台湾,以就近提供台湾触控面板厂技术支援。

  刘军廷透露,目前工研院正在申请卷对卷印刷技术专利,且已布下许多专利屏障,即便国外触控面板业者採购Komori卷对卷印刷设备,仍须经过工研院IP授权与技术支援,才有办法顺利生产以此一技术为基础的次世代触控面板。

  据悉,目前已有不少台湾触控面板厂对卷对卷印刷技术十分感兴趣,并已打算将相关设备导入于新产线中,工研院也预估采用此一技术的触控面板产品最快可望于明年底开始正式出货,并激励超窄边框触控面板与可挠式触控应用市场规模扩大。

  此外,在本届展会中,Cima NanoTech亦展示于卷对卷製程中导入奈米银颗粒(Silver NanoparTIcle)涂布技术所投产的新一代透明导电膜,準备挟更低成本、更高透光率及零莫瑞(Non-Moire)波纹优势,挑战金属网格 (Metal Mesh)技术在大尺寸触控导电膜市场的主流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4498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4
下一篇 2022-08-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