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5G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着力点

以5G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着力点,第1张

5G不仅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迭代,更是影响深远的社会变革。更为重要的,5G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战略性支撑技术,正助推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创新型驱动的经济创造新动能。根据预测,2020至2025年,我国5G商用直接带动的经济总产出可达10.6万亿元,5G将直接创造超过300万个就业岗位。

自工信部2018年12月确认5G频段分配以来,全国范围的5G试验大规模展开。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要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深化共建共享,力争2020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覆盖5G网络。地方政府也陆续开展5G基础设施规划和5G应用试点布局。以5G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也成为各地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着力点。

围绕五大领域出台政策

目前,已有北京、上海、深圳、济南、湖南、浙江、湖北、广东、辽宁等省市已经陆续发布5G发展计划,云南省、四川省、青岛市等地的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都已进入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纵观地方出台的政策,主要围绕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产品研发、产业发展、融合应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5个方面出台了多条举措。

为加快5G技术和产品研发,江西省印发《加快推进5G发展的若干措施》,对认定为5G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且产业化成效显著的项目,按其研发投入的20%,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支持。对新认定的5G产业领域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给予500万元支持,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预备队给予100万元至130万元支持。

在网络建设方面,湖北省提出3年累计投入600亿元,力争建设5G基站5万个以上,实现武汉市5G网络全覆盖,宜昌、襄阳等有条件的地方主城区全覆盖,逐步向县级以上重要区域延伸。深圳提出2020年支持电信运营企业在工业园区、居民区、交通场所等区域开展5G网络建设,到2020年8月底实现全市5G通信网络全覆盖。

在整合社会资源加快5G通信网络建设上,贵州省明确指出要全面开放各类市政公共资源,有效推动“通信塔”和“社会塔”共建共享,实现“多杆合一,一杆多用”,共同加快5G通信网络建设。深圳市支持深圳广电集团与市国资国企等主体合作,开展5G通信网络的投资和运营,争取成为首批国家广电5G试点城市。

甘肃省对推动公共设施共享等提出要求,各市州政府要加快开放路灯杆、公安监控杆、城管监控杆等公共设施。推动成立智慧杆塔产业联盟,统筹规划建设智慧杆及配套资源,通过对已有基础设施进行统一标准的适应性技术改造,完成5G多功能杆应用部署,实现“一杆多用、综合复用”的应用效益,促进信息基础资源社会化共享和集约化应用,推进公共资源共建共享。

在支持5G产业发展方面,江西明确,对企业研发生产的5G芯片、射频器件、微波器件和天线等产品,且年度销售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的,给予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企业生产的小微基站、高端光通信模块、网络产品等5G核心设备进入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名录,且年度销售额首次达到1亿元的,给予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在应用场景上,工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和VR/AR/MR、智慧教育、远程健康医疗等成为各地重点发力点。湖北省推动5G规模化示范应用,开展100个业务示范应用,孵化培育1000家应用示范企业。

为鼓励5G融合发展,推进5G与工业制造、虚拟现实、超高清视频、车联网、无人机等技术结合,培育和创新一批5G应用场景,江西将对经认定具有创新和重大推广价值的应用场景每个奖励30万元。重点推进5G在工业互联网、政务服务、交通、教育、医疗、旅游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对经认定可复制性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的5G行业应用项目,按照项目投入的15%,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奖励。

河北省提出到2022年,5G示范应用场景超过50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培育100家以上5G应用领域创新型企业。

从5G到生态 做大产业衍生

5G产业将成为地方经济增长新动力。5G商用将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进程,预计将为地方带来5G核心产业生态汇聚。更多的是要打造跨行业的融合生态。专家建议:5G跨行业融合生态一方面要以企业为主,另一方面政府要引导生态的建设。

业内专家表示,产业基础是否雄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否形成生态的土壤。地方出台政策需要依据自身的产业特点与5G结合。

深圳发展5G产业具有较好基础及先发优势,深圳作为中国电信首批5G试点城市之一,去年第一季度全市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622.78亿元。产业支柱地位明显。

深圳在5G网络设备、关键元器件、应用场景、终端等领域都具有较强竞争力。深圳提出通过率先实施5G战略、加快5G发展,带动更多的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深圳将打造若干个千亿级的5G产业集聚区,努力成为全球5G产业规模大、竞争力强的城市之一。

中部河南对外公布,到2030年,5G带动的直接产出和间接产出将分别达到6.3万亿元和10.6万亿元!

泰州市制造业基础深厚, 2万多家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为5G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陕西省则依托装备制造业与5G产业融合,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加速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提升。目前西安交通大学在无人驾驶汽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方面已经取得突破。陕西于去年6月成立首个5G产业应用示范试点区,并发布《西安高新区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纲要》、成立5G产业联盟。

上海市推进5G与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工控安全等深度融合,打造若干5G建设和应用先行示范区;出台5G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5G核心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利用5G支撑4K/8K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将制定5G应用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推动“5G+4K/8K+AI”应用示范。

北京市科研单位和企业在5G国际标准中的基本专利拥有量占比5%以上,成为5G技术标准重要贡献者,重点突破6GHz以上中高频元器件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和工艺。从产业发展目标来看,北京市5G产业实现收入约2000亿元,拉动信息服务业及新业态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

北京市将突破中高频核心器件技术等关键环节,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等“五”个重大工程、重大活动场所需要,开展5G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五”大类典型场景的示范应用。

在保障政策落实方面,各地方将5G建设以及相关工作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共同推动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多个地方出台专项政策,提供财政补贴发展5G。例如去年7月份,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发布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促进5G产业化发展办法》,是全国首个区县级5G专项政策,提出最高奖励达到500万元。

地方5G正全面提速,政策统领,全面支持5G技术、应用、产业、平台发展,推动构建以5G为核心的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责任编辑:tzh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500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5
下一篇 2022-08-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