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的起源是在哪里

区块链技术的起源是在哪里,第1张

“区块链”技术是目前最受关注的创新方向之一,特别在金融领域,在不引入第三方中介前提下,“区块链”技术因其提供的不可篡改、可追溯、分布式容错(健壮性)、低信用成本等特性而备受关注。国内金融机构不断有应用落地新闻见诸报端,这种关注并不仅仅是受央行关注数字货币的政策导向,更是源生于区块链技术在多方场景下资产数字化、价值转移、信用建立等方面的低成本优势。某种层面来说,各大金融机构对于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关注和介入,是现在区块链技术受到如此广泛关注的重要原因。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是密码学、分布式网络和数据存储、共识算法等技术的集合创新。该技术目前并没有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参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给出的定义为:“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 *** 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起源

区块链(Blockchain)源于两个标志性事件:

1)2008年11月Satoshi Nakamoto(中本聪)发布的一篇论文《Bitcoin: A Peer-to-PeerElectronic Cash System》, 翻译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

2)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公布比特币系统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世界上第一个区块链数据诞生。

而后,2013年,程序员Vitalik Buterin受比特币启发后提出以太坊的概念(Ethereum),并在2014年成立基金会开始发展。发展至今,比特币和以太坊已成为互联网上规模最大的区块链项目。区块链技术也被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中。

在国际上,全球已经有超过24个国家投资区块链技术,80%的银行已启动区块链项目,90多个中央银行加入了区块链讨论,上百家公司加入了区块链联盟。在过去三年里,区块链的风险投资超过了14亿美元,产生了2500+的区块链相关专利。

在国内,2016年底,“区块链”首度被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国已有105家区块链相关企业; 2017年6月,《中国金融业信息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央行将积极推动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

比特币项目是区块链思想诞生的摇篮,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理解学习区块链知识、理念的人来说,区块链项目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目标,从诞生起,比特币一直都伴随着巨大争议。关于比特币是不是一种真正的货币,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即使是价格已经超过5000美元的今天,即使接受比特币支付的商户已超过万家,对其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

虽然比特币是近年来的热门话题,但多数人关注的仍然只是比特币的金融属性,而忽略了它被创造出来的真正目的——建立一个可靠的支付系统。比特币创造者中本聪在2008年发表的比特币唯一白皮书《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这样写道:“所以,我们非常需要这样一种电子支付系统,它基于密码学原理而不基于信用,使得任何达成一致的双方,能够直接进行支付,从而不需要第三方中介的参与。杜绝回滚支付交易的可能,这就可以保护特定的卖家免于欺诈;而对于想要保护买家的人来说,在此环境下设立通常的第三方担保机制也可谓轻松加愉快。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提出一种通过点对点分布式的时间戳服务器来生成依照时间前后排列并加以记录的电子交易证明,从而解决双重支付问题。只要诚实的节点所控制的计算能力的总和,大于有合作关系的攻击者的计算能力的总和,该系统就是安全。”

而比特币则被定义为“每一位所有者通过对前一次交易和下一位拥有者的公钥签署一个随机散列的数字签名”,在该支付系统中比特币有两重属性——既是所有交易的载体,也是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的奖励。

从一个可信任的支付系统角度审视,比特币无疑具有很大价值。原因很简单,可以有效降低各种交易的成本和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比特币交易费用只与交易脚本字节数相关而与交易金额无关,而现实世界中传统的支付和转账服务(尤其是不发达地区)成本相当高昂。而因为比特币的共识存在,对于很多的契约执行可以大量减少步骤,提高运行效率。

比特币系统自身也有实物价值,就是“算力”的成本。挖矿经济(mining economics)是比特币中的天才构思,它带来比特币价值和安全的正向促进,是比特币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去中心化发行方式作为挖矿经济的一部分,倡导者们把其宣扬成救世良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反对者们则声称这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或是一个骗局。但无论如何,比特币都可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实验。然而遗憾的是,从近期一系列的监管措施看,比特币恐怕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成为现实意义的“商品”而不是真正的“货币”。

在比特币世界中区块链是其背后的分布式账本,是用于记录比特币交易账目历史的数据结构,比特币网络目前由数千个核心节点参与构成,并不需要任何中心化的支持机构参与,这样一个读写权限完全开放给公众的去中心化系统能够安全运行多年,这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

不过,比特币依然存在多种一直被人诟病的缺陷,包括POW的能源消耗、出块时间、非图灵完备等等,而且其中的一些问题在比特币世界中是无解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天才少年Vitalik Buterin基于比特币的核心思想,创造出一个新的外汇实时点差对比http://www.fx61.com/spreads.html公有区块链平台——以太坊。以太坊提出了很多创新的技术概念去尝试解决比特币存在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创造了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通过智能合约,用户不再受限于比特币脚本提供的简单逻辑,而是可以设计任意复杂的合约逻辑,结合区块链网络天然的多方互信机制,这为构建多种多样的去中心化应用开启了大门,意义重大。

根据节点加入控制和写链控制机制的不同,区块链分为公有链和联盟链(私有链的概念现在不怎么提了),比特币和以太坊是公有链的优秀代表;相比较于公有链,联盟链主要用在商业处理范畴,通常在隐私性、并发和存储性能、权限控制、结果确定性等方面要求要高于公有链,相应的去中心化程度被弱化,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为主要目标。联盟链比较成功的项目有hyperledger、r3等,国内在近两年也成立了很多的行业联盟来促进区块链技术发展。

区块链技术是什么

比特币和以太坊其底层所使用的链式或者有向无环图(DAG)形式数据存储结构、配套的共识算法、P2P分布式互联技术、博弈论设计思想和密码学技术组合起来被称之为区块链技术。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创新,比特币和以太坊这类任何人均可以参与的匿名开放式共享账本被称之为公有链,而在准入受控的环境下,由多个企业或个人参与运行和记账的区块链平台则是联盟链。二者在共识机制、节点准入、交易性能、激励机制上均有明显的区别,虽然区块链技术源于比特币,但不能将比特币技术所使用底层技术等与区块链技术直接划等号。

区块链的特点

1. 多方共识

区块链作为一个多方参与维护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参与方需要约定数据校验、写入和冲突解决的规则,这被称之为共识算法。比特币和以太坊作为公有链当前采用的是工作量证明算法(PoW),应用于联盟链领域的共识算法则应该更加灵活多样,贴近业务需求本身。

2. 弱中心化

区块链网络通常由数量众多的节点组成,根据需求不同会由一部分节点或者全部节点承担账本数据维护工作,少量节点的离线或者功能丧失并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

3. 信息不可篡改

区块链系统中所记录的重要信息,均被摘要算法所覆盖,链越长对信息的确认次数越多,且所有参与记账的节点均会存储一份数据拷贝。少量节点对数据的篡改是不被承认的,也无法影响系统整体的运行。

4. 智能合约

区块链系统内部信息不可篡改且所有参与节点均存储账本数据副本,这为智能合约的实现提供了平台。智能合约是区块链技术降低信任成本、颠覆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有力武器,也是企业使用区块链、实现价值传递和高效协作的工具,同时也是区块链技术实现社会治理的终极价值所在。

区块链的意义

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技术,而是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包括密码学、数学、经济学、网络科学等。这些技术以特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去中心化数据记录与存储体系,并给存储数据的区块链打上时间戳使其形成一个连续的,前后关联的信任的数据系统。区块链的诞生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着眼于打造一个信任的网络。

从经济学层面看,区块链“弱中心化的、分中心化”的特性,并非是让“中心”完全消失,而是其分布式系统弱化了中心的控制。进一步而言,利用区块链技术,以联盟链,私有链或混合链为主。

脱离当前通过制度约束或第三方机构的信用背书,直接实现双方的价值交换,能够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排除交易中人为的干扰因素,从制度上防止任何一方的抵赖。

从社会层面看,与传统工业社会不同,区块链技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信任方式,通过技术的实现,使得价值交互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能够转换为人与技术的信任。区块链技术帮助实现弱控制、多中心、自治机制、网络架构和耦合链接等与工业社会完全不同的信息时代的新型的社会结构、商业模式、人际关系。

适用场景

2014年之后,随着比特币热潮的不断发酵,其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体系被发掘出来,人们开始广泛讨论其在金融、贸易、征信、物联网等等一切需要构筑多方信任场景行业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并不是颠覆现有技术和商业模式,而是在多方互信机制上新的探索。做出一个应用场景是否需要区块链技术的判断可能是复杂的,但核心点在于判断区块链技术在该场景应用下能否满足安全要求并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目的,下面列出一部分场景:

1、金融服务

比特币以及各种仿比特币的新兴数字货币,是区块链技术最原始和根本的一种业务应用方案,很好地启迪了人们如何运用区块链技术对金融资产进行更可靠更便捷的管理。区块链“交易即确认”的特性,可以极大的减少在交易清算、股权债权交割、众筹、信贷的成本并提升效率。

2、物联网

物联网已经发展多年,虽然受自身技术限制还未有大规模应用,但很多问题也不断暴露;除了屡屡见到的安全和隐私问题外,缺乏统一标准、网络隔离的问题也很突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降低中心化结构的运维成本,分布式架构和主体对等的特点有助于打破物联网现存的多个信息孤岛桎梏,促进信息的横向流动和多方协作,数据也可做到可追溯,可证明;智能合约也可在设备租用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3、征信和权属管理

征信领域是区块链技术很适用的场景;征信最核心的是数据,对于现有征信企业来说,存在数据量不足、相关度较差、时效性不足等等问题,区块链天然存在着无法篡改、不可抵赖的特性,同时,区块链平台将可能提供前所未有规模的相关性极高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在时空中准确定位,并严格关联到用户。因此,基于区块链提供数据进行征信管理,将大大提高信用。

权属管理也是如此,产权、物权等所有权是写在区块链链上的,谁都无法修改,而且智能合约能确保合同按照预先设定逻辑执行,这能有效减少传统情况下纠纷仲裁环节的人工干预和执行成本。

4、共享经济

当前,以Uber、Airbnb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正在多个垂直领域冲击传统行业。这一模式鼓励人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共享闲置资源。相比于依赖于中间方的资源共享模式,基于区块链的模式有潜力更直接地连接资源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其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有助于减小摩擦。

未来

2017年数字货币行业如过山车一样疯狂,也吸引了广泛的关注,但所有这些关于数字货币的区块链应用是否值得看好?答案是“否”,绝大多数的ICO在未来会找不到在产业中的应用方向和前景;真正的区块链应用应该是从实际产业出发,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的角度出发找到技术和业务的结合点,与业务结合并提升生产力才是区块链技术得以应用甚至孵化出新的“商业模式”的关键所在。从目前的现状看,虽然不断的有各种区块链应用方案落地的报道,但试验性的项目居多,真正将区块链技术落于实处的项目仍然凤毛麟角,区块链在产业中的应用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

我们都不是穿越未来的人,无法准确点出当前新兴的技术和方案能在未来成为主流;但新兴技术带来的彻底变革我们已经看到了多次:支付宝、微信支付之于银联、京东之于国美、苏宁,苹果之于诺基亚,滴滴之于出租车行业等等。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从草根兴起而立与庙堂之高,也许并不全是梦想。

责任编辑:ct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5676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07
下一篇 2022-08-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