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标注的续航里程是真实的吗

电动汽车标注的续航里程是真实的吗,第1张

(文章来源:左右观车)

买电动车的消费者,一般都很在乎续航问题,毕竟充满电跑得远和跑不远是两个极端,因而跑得远的很受市场欢迎,厂家也在这方面费尽心思,不断开发出续航里程更高的产品。

然而事实上,很多买了电动车的消费者,在实际使用时会发现,厂家标注的续航里程和实际使用时产生的里程是不一样的,具体表现在实际使用时续航里程会“缩水”,而且“缩水”的程度还不太一样,有些相差较大,因而难免产生“厂家给出的续航里程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欺骗性”。

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说到这个问题,说复杂其实又很简单。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国家对这方面的要求,毕竟续航里程关乎到消费者利益,从管理部门的角度来看,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进行统一管理,汽车生产厂家只有在标准体系的框架下,对新车的续航进行规范化发布,也就是说,汽车生产厂家发布的最大续航里程,是有根据的,并未越过标准“红线”。

据了解,目前中国使用的续航里程标准为欧洲标准,这种标准名为NEDC,即“新标欧洲循环测试”。这一标准,主要在欧洲、中国和澳大利亚使用。NEDC循环工况中,包含4个市区循环和1个郊区循环(模拟),其中,市区循环的车速较低,郊区循环的车速较高一些。

此外,我国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简称国标委)早在2017年10月14日,发布了《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实验方法》规定,要求电动车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00kg,同时规定续驶里程测试方法分两种,一种是工况法,另一种就是等速法。目前,汽车厂家使用的基本都是等速法,在测试时要求电动车须在20到30摄氏度的室内环境下,进行(60±2 km/h)的等速实验,其对应的测试结果,就是厂家宣称的60km等速续航里程。

目前,汽车厂家在测试续航时,一般选择在20至25度的气温下进行,这种气温测试,算是最理想的测试气温。如果打破这种理想的气温状态,得出的续航里程数据是不一样的。如果气温是零度,电池容量一般会降低10%,零下20度,电池容量会降低30%,显然这两种气温因降低了电池容量,最终的续航里程一定会“缩水”不少。这方面,北方的消费者在冬天使用手机时体会很深,因气温太低导致充电困难,因而手机的待机时间一般会短一些。电动车在充电方面跟手机充电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充电不足会影响电动车的使用里程以及手机的待机时间。如果在夏日高温条件下,加上都会使用汽车空调,续航里程也会直接受到影响。

市区和郊区路况下的续航情况。如果在市区使用,在交通状况较好时,续航里程会跟工信部发布的基本一致。如果交通状况较堵,启停次数较多,续航里程是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是在郊区,非等速巡航,加上路况较差,甚至出现起伏不定的道路时,电池消耗较大,其续航里程因受影响也会降低不少。

个人使用情况的不同也会影响续航。比如经常踩刹车,暴力起步和急停,开车时长时间使用空调,等等,这些因素都会造成续航里程的减少。这方面,电动车跟燃油车很相似。使用燃油车的消费者,如果个人用车习惯很糟,油耗会比工信部理论油耗值大,如果开车习惯比较讲究,最终的油耗结果又会不一样。

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电动车时,销售员会极力宣传新车的最大续航里程,但是绝不会告诉你工信部的最大续航数据,其实是在“理想状态”下测试出来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等速法。更不会告诉消费者,在“非理想状态”下使用时,续航里程会受到一定影响,根本达不到厂家标注的最大续航里程。因而,不明就里的消费者只听进去了销售员的“好话”,当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续航不是那么回事时,就会认为销售员和厂家在续航问题上联手进行欺骗。出现这种情况,了解了上面的介绍,消费者心中的谜团是不是解开了很多呢?

不过,国内采用的用等速法测试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是否真的合理?汽车厂家在发布续航数据时也都采用“工信部纯电续航里程”的说法,这对消费者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否应该推出更符合现实的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6398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2
下一篇 2022-08-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