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查找内存丢失的策略方

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查找内存丢失的策略方,第1张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许多软件工程师受困于动态内存管理。本文介绍一种将堆栈中的内存碎片降至最少的解决方案,其中讲到了内存碎片和内存丢失的区别,以及一种在编程中有利于检测并消除内存丢失的策略。

  标准C库函数malloc()和free()可在任意的时间段中,为应用分配任意大小的内存块。随着内存块的使用和释放,在整个内存区域中,分配给堆栈的存储区将混杂着许多正在使用或已经释放的存储块,而未被使用的任何小块内存区将变得无法使用。例如,某个应用要求堆栈分配30字节,如果堆栈中只有20个长度为3字节的小存储块(总共为60字节),那么堆栈仍然无法为该应用分配内存,因为所需的30字节必须是连续的。

  在执行时间较长的程序中,内存碎片可能导致系统的内存枯竭,尽管分配的内存总量并未超出总的可用内存总数。内存碎片的数量取决于堆栈的实现策略。大多数程序员均采用由编译器提供的malloc()和free()函数创建的堆栈,因此内存碎片就不受程序员的控制。

  内存丢失是应用程序的缺陷,更具体地,内存丢失是一块已经分配但永远不会被释放的内存区。如果所有指向内存块的指针超出界限或者指向其他的区域,那么应用程序将永远不能释放那块内存区。对于将会在某时刻退出的桌面应用程序,较小的内存丢失还可以承受,因为退出进程将把占用的所有内存返还给 *** 作系统。但对于长时间运行的嵌入式系统,则通常需要确保绝对没有内存丢失。

  避免内存丢失不是轻而易举的,为了确保所有分配的内存都在随后释放,必须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以确定哪个应用占用了内存。为跟踪内存,可采用类、指针数组或链表。由于在动态内存分配中,程序员无法预先知道在给定时间内需要分配多少数据块,因此通常需要采用链表结构。

  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要利用数组保存内存分配的每一个块记录,在内存块释放的同时,也将该记录从数组中删除。在主循环的每次迭代之后,分配的内存块的总数目将打印出来。理想情况下,要按类型对这些内存块排序,但指向malloc()和free()的调用则不包含任何类型信息。内存分配的大小是最好的标识,因此成为设计工程师需要记录的信息。此外,还需要存储分配的内存块地址信息,这样,当调用释放函数时,就可以方便地定位或删除块记录。

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查找内存丢失的策略方,基于嵌入式系统设计中查找内存丢失的策略方,第2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27176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08-17
下一篇 2022-08-1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