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介绍一下红萝卜的管理技术么

能介绍一下红萝卜的管理技术么,第1张

利与义之间的均衡艺术--红萝卜管理

在企业中人的行动是如何被驱动的?是现金?股票?升迁?责任?是个人成长?还是怒骂责罚?答案可能都是。不同的组织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激励组合,激励与奖酬制度对于员工动机及行为的形塑有相当的影响力,在推动相关制度时,企业必须有整体的配套思考。

用鞭子驱打驴子前进比较有效,还是用红萝卜引诱驴子前进比较有效?不知道有没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问题的答案可能要依目的而定,如果只是要驴子往前移动,棍棒的效果可能较为直接;但是如果是要驴子依规划好的路径缓步前进,那么红萝卜可能是比较好的驱动工具。

当我们以人来取代驴子时,这问题就更难回答了,因为人比驴子复杂得多,此时鞭子换成是责骂、记过、扣薪、降职;红萝卜则是高薪、奖金、股票、升职,路径是目标、成长与利润。

这样的比喻或许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但是复杂的系统带来复杂的答案,却是不争的事实,为了避免组织效率的低落,以及保持组织成员高昂的热情,从远古黄帝时代的部落大决战时代开始,到汉唐的太平盛世,直至今日的跨国企业运作,维系人的动力引擎还是组织运作最困难的项目,即使历经5千年以上的探索,答案依然无解,「红萝卜实验」注定还要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暂且让我们以成败论英雄,从标竿企业的实务做法、从专业顾问的辅导经验开始着手,藉以找出可能解、临时解,毕竟人的问题很难有万灵丹,也没有一套制式的标准做法。

? 不同组织 呈现不同激励组合

在企业中,人的行动是如何被驱动的?是现金?股票?升迁?责任?是个人成长?还是夏威夷之旅?是混口饭吃?还是怒骂责罚?答案可能都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变迁,企业创办人的价值观、公司的企业文化、个人的期望需求等等因素,不同的组织会呈现出多元化的激励组合,如同多彩缤纷的万花筒。

先从最基本的激励制度开始谈起,薪资是员工劳心时,劳力首先获得的报酬,其公平与适度的调整,对于员工动机及行为的形塑有相当的影响,所以在推动相关制度的时候,企业需有整体的配套思考。

薪资的决定应从市场调查及绩效管理系统(Performance Management System,PMS)这两个层面分头进行,其具体概念呈现如同表一所示,薪资的分位数来自市场调查的资料,25分位表示员工的薪资落于25%的市场水准,依此类推,等级评价则由PMS来决定,其设计A等的绩效评等可能是90至100分;B是70至90分;C是60至70分;D是60分以下,如果一位员工的绩效是A等,其薪资的调整幅度依其现有薪资的市场分位数来决定,如果薪资显然低于市场水准则加薪15%,如果其薪资已经高出市场甚多,那么就可能一毛钱也不加。

因此,除非薪资的调整能正确的反应出员工的价值,并且有助于带动组织目标的达成,否则任何的加薪只有短暂的效果,甚至造成反向的副作用。

美商宏智国际顾问公司(DDI)总经理刘伟师建议,企业在思考此一问题时,要兼顾目的面与政策面的考量,绝对不是别人调多少跟着调多少,他表示,薪资只是两因子理论当中的保健因子,只要不和同业差距太大就可以。根据研究显示,即使加薪甚多,两个月之后就不再具有激励效果,真正有效的激励重点是员工是否喜欢这份工作,其所参与的工作是否丰富有趣,个人的价值系统是否与公司的价值系统吻合。

参考市场价值、公司获利、内部公平性,以及绩效系统指针中的目标、职能及个人发展计划,来制订配套的激励办法是比较妥切的做法。而当企业为员工加薪的时候,除了考虑薪水的市场竞争力,不要与市场行情差异太大之外,对于价值观职能及个人职能也应该同步进行思考,在一个员工与公司的价值观较为吻合,且具有额外能力做更多的事情时,公司再来帮员工调整薪水可能是比较好的做法。

通常员工的薪资是由「保证所得」及「变动所得」两个部分组成,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有一个大趋势,那就是保证所得趋向于保守,而由奖金、红利及股票共同组成的变动所得部分则逐步加重比例。

大部分企业现在倾向于冻结员工的固定底薪,有许多公司甚至调降新进员工的底薪,取而代之的是奖金及红利扩大的薪资结构,部分原因和明年即将实施的劳退新制有关。此外,中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认证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瑞明表示:「企业趋向于保守的原因是为了避免劳动成本的过度膨胀,以减低经营获利过度的波动起伏,在景气好的时候,公司保留过多的现金,而到了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光是为了发高额的固定薪资就已经无以为继了。」

? 股票游牧族 逐股票而居

核发员工红利之前,企业要先算出公司的可分配盈余,同时于弥补亏损及提拨公积金之后,再来决定如何合理的分配给董事会、股东及员工,如果大部分的盈余来自营业外收入及转投资,就没有理由分配给员工。

企业应就员工的努力成果、目标达标率,以及公司希望鼓励的行为模式,来决定奖金及红利的发放。可以参考的因素包括绩效、职能及薪资。绩效愈好当然分红愈多,供不应求的职能,其分红也比较多,例如,研发部门的分红就比行政部门多,目前以年资来决定红利的权重并不高。另外,愈是高层主管其薪水也不适宜过高,其奖酬应该以红利为主,否则激励制度就无法与经营成败产生连接。

张瑞明分析,不同产业的红利发放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传统产业的发展较为稳定,由于不需要进行增资,因此以现金红利的发放为主,草创型的公司则比较有股票增资的机会,其员工可以用10元面额,或无偿取得股票,而且当他们于市场实现利得时无需课税,这使得股票红利相当受到员工的喜欢,早期台积电的员工甚至有机会获得高达新台币1亿元股票红利。

过去台湾由于没有股票选择权,分红配股就成为凝聚员工力量的最佳利器,此一机制带动我国科技产业的快速起飞,但是高额分红配股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少的副作用。

高科技产业员工分红配股的比率,虽然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但是依然让投资人感到非常不舒服,因为员工分得多,就等于股东分得少,而大量的股票分红释入市场之后,又再度造成股东权益的过度稀释,许多的外资法人就对台湾现有的政策相当感冒,他们认为台湾的企业让员工赚了太多钱,并表示未来可能不再买台湾的股票。对于此一现象有必要平心静气地进行分析,企业是否过于偏爱员工,结果将资本投资利得也分配给员工,否则很容易逼迫资金走人,在股价过低的情况下,企业筹措资金将会相当困难。

其次,高额分红也导致国人不愿意出国留学的现象,并且蔚为风潮,台、清、交毕业的高级人才宁愿呆在半导体产业做简单的工作,使得顶尖人才大材小用,同时造成传统产业招人的困难,出国留学人数大减更形成人才的同质化,这是台湾人力资源的扭曲与浪费,长期对台湾的发展有相当不利的影响。

然而,最令人担忧的是「股票游牧族」的出现,这些人对组织没有忠诚度,只是逐股票而居,过去传统产业是受害者,但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现在半导体产业也苦于人才流失的状况,随着LCD产业的扩厂动作,股票游牧族又开始另一次的大迁移,这是产业的宿命,也是两难的问题。

「『不给股票,我就跳槽』已经成为员工最佳的谈判筹码,在人才短缺、供应失衡的今日,即使是台积电也不敢贸然改弦更张,否则人才流失会更加严重,这是人力资源市场的现况,短期间是不会获得改善的,难怪有人要说分红配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现在已经没有机会走回头路了,它造成同业给,你也不得不给的窘境。」他说。

? 报酬变革难度高 沟通最重要

从分红配股所造成的矛盾现象,我们发现报酬变革(Reward Change)的困难度相当高。例如,许多传统产业过去是吃大锅饭,而且员工的薪资结构也相对偏高,底薪过高代表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比较高,此时若想透过减薪来回归正常,会产生极大的后遗症,很容易造成员工士气下跌,以及对管理阶层的不信任。如果迫不得已,降薪也应该从高阶主管着手,裕隆汽车就曾经采取集体减薪,其目的在创造危机感,先度过眼前的难关,然后再透过策略的重新布局重振士气,此时员工的薪水虽然有损失,但是在分红激励项目提高的情况下,员工可能获得更多。

任何薪酬制度的改变,沟通都是必要的,根据劳动基准法21条,工资的改变需要经过劳资双方的协商,不能片面进行转换,因此,保证所得改换为变动所得时,企业要非常小心谨慎。「沟通有赖于劳资双方互信的建立,资方于平常要设有劳动条件,并且量力而为地善待员工,对于员工良好的表现,应该主动调整其薪资,协助其建立收入的平衡点,以展现诚意,进而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如此大家才能共体时艰,好时多给,困难时少给,然而平时如果缺乏对话的机制,薪资调整很容易被员工解读为逃避退休金,无信不立,没有诚信任何的沟通都会失效。」张瑞明提醒道。

谈到红萝卜,大家的直觉是想到现金、股票、奖金、员工旅游,其实更重要的是:工作本身是否具有吸引要素。

刘伟师特别强调指出:「企业在思考红萝卜管理时,应更加重视与员工有约(Employee Engagement)这项议题,能够吸引员工的三个要素包括:要求清楚、良好支持,以及员工是否能感受到个人独特的价值。企业于用人时不能以金钱为主要诉求,否则会产生相当多的副作用,这个现象在电子产业最为严重,由于缺乏共有的价值体系,经营与运作自然困难重重。」

反观具强有力文化的公司其绩效却特别好,因为透过价值系统及工作拥有感来带领员工,可以塑造出能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组织型态,毕竟使命是比较好的领导工具。举例来说,明基电通(BenQ)就拥有相当强的文化导向绩效,董事长李焜耀为了建立组织的共同语言,寻求最好的讲师至旗下的企业授课,不认真上课的总经理,甚至会受到李焜耀严厉指责。

? 在利与义之间求得均衡解

其实持续的学习与成长,对企业员工来是最好的红萝卜,对于公司内部的高潜力员工更是如此,这群人是影响公司绩效的关键人才,必须有计画的让他们留在公司服务,具体的方向可以分为奖酬留才(Reward Retention)及发展留才(Develop Retention)两大类。首先,要设法找到高潜力员工,过程中除了观察员工绩效表现,价值职能更是关键要项,高潜力员工必须具备大公无私的精神,当他们下决策的时候应基于组织最大的利益,他们要善于团队运作,能够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回馈,并且有意愿进行领导。高潜力员工通常只占组织10%的比例,找到之后要为每个人设计出「个人发展计画」(Individual Development Program,IDP),并指派导师协助他们更上一层楼。

经过长达5千年的红萝卜实验,至少已经得到一个结论:上下交征利,国恒亡。但是依然有许多组织无法从历史上得到教训,企图以金钱来收买人们的热情与忠诚,却培养出一群股票游牧族。利可以留住人,却留不住心,义可以留住人的心,却留不住他们的人,要在「利」与「义」之间求得一个均衡解,是门技术,更是艺术。

数字经济目前已达新的战略高度。文件上看,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月15日《求是》上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我国目前的发展遇到各类条框的约束,如双碳目标等,包括人均GDP、人口红利、各类要素等都面临多约束下求最优解的问题。 科技 发展创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国之前的 科技 重点战略主要放在可快速产出的行业,例如半导体产业基金、新能源补贴等,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产业持续活跃,则需要数字经济,其方向很广,包括医疗、教育、金融等。 此次文件和文章的发布,表示数字经济真正开始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希望从细分方向逐步落实,相关的政策补贴、产业基金规划、科研支持等也有望不断推进。 数字经济在未来10年、20年的维度中,具有持续、长期的成长空间 ,会持续提升国家竞争力,也可能成为经济走出弱衰退的重要驱动力。

要点:1) 国产自主化。 不仅计算机软件,也会延伸到通信半导体等;2) 新型IT技术设施。 受海外制裁华为、疫情冲击等影响,IT基础设施建设增速放缓,目前已趋平稳并逐渐见底,边缘计算、5G甚至6G等新一代基础设施会成为未来投资重点;3) 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部分细分行业如建筑、工业等已出现智能化,投资已达临界, 科技 行业的提升曲线和渗透率相关,一般达到10%-15%后说明达到技术成熟期,往后会呈现加速增长,收入占比提升,头部公司也会对非头部公司产生广告效应,加速推广;4) 数据安全与治理 。我国 2021年落地《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我国网络安全之前处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主要卖硬件及IDP、UTM等解决方案,深度不够,第二阶段在18年以后,出现探针数据分析系统和安全服务,安全有效性和渗透深度上升了一个层次。但目前和海外的大安全生态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距真正实现数据安全还很远。两块法律规定了检查的细节、罚款比例(企业当年支出最高5%)等,使数据安全相较传统网络安全的市场规模有两倍以上的扩张。

新兴方向看,22Q1会占优势,估值和筹码都比较低,变化会相对较大, 车智能化、数据安全、双碳IT、数字人民币等会有持续性的演绎机会 ,很多方向目前不超过30倍甚至25倍,适当回调下依旧趋势向上。 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的一些大公司,现金流比较好,如果能够经过Q1业绩考验,一旦景气度确认,也会迎来大趋势起点

数字经济的几个方向:1) 基础设施 :浪潮信息、易华录、中科曙光等;2) 数据安全 :卫士通、奇安信、安恒信息等;3) 信创 :海量数据、东方通、宝兰德、优博讯等。

投资有风险,以上建议仅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6227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3-18
下一篇 2023-03-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