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光电4项业务:MO源、光刻胶、电子特气、ALD前驱体产品

南大光电4项业务:MO源、光刻胶、电子特气、ALD前驱体产品,第1张

为了写完光刻胶的研究任务,挑了南大光电, 本文写完的时候也是一个月前,一直放到草稿箱里到今天才发 ,所以一些信息可能没更新(比如南大光电的光刻胶通过的客户认证)。

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有MO源、光刻胶、电子特气、ALD前驱体产品。

我想此刻我们的心情是一样的。

为了了解这2个英文字母+1个汉字,估计我得对各个概念如剥笋般层层研究。首先看MO源,即“高纯金属有机源”,是制备LED、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相变存储器、半导体激光器、射频集成电路芯片等的核心原材料,在半导体照明、信息通讯、航天等领域有极重要的作用。公司2010年在国内MO源的市场份额60%,全球15%。

它的下游客户,带“光电”二字的公司很多,可以进一步了解到,这个东西应该主要应用于光电子行业,如LED和太阳能电池。

好了,虽然不知道这个东西,但至少可以了解到它是做半导体的某种核心基本材料,看样子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公司是这一块的绝对龙头(都60%市占率了还能说啥?)。

MO源“是利用先进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以下简称‘MOCVD’)工艺生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关键支撑原材料,因而又被称为MOCVD的‘前体物’。MO源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最终器件的性能,因此MOCVD工艺对MO源的质量要求很高,其中纯度是衡量MO源质量的关键指标。”

气相沉积不难理解,我个人通俗理解是,用化学气体或蒸汽附在材料上,形成一个涂层。化合物半导体就是之前我在《三安光电年报解读》中讲到的SiC、GaN之类。所以我对MO源这句话的通俗理解就是:为了做出SiC之类的第三代半导体,你得用上气相沉积(MOCVD)工艺,那为了用好这个工艺,你得用上高纯度的MO源。

MO源有60多种,三甲基镓和三甲基铟是最主要的两种MO源,其中又以三甲基镓的用量最大,使用比例在80%左右,三甲基铟使用比例平均不超过10%。

招股书继续写道:

看到这里林北清楚多了:三安、乾照等LED外延片供应商,使用的是MOCVD技术,把MO源上的原材料附着在衬底上,外延生长出化合物半导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LED外延片。事实上,90%以上的MO源都被用于生产LED外延片。所以,对MO源市场前景的判断,关键就看LED的市场前景,而其需求又和MOCVD设备直接相关。

话虽如此,往后的报表却很不乐观。LED后来进入产能过剩阶段,MO源价格也跟着讲,毛利也从80%陆续下降到70%、60%、50%,其中用量最大的三甲基镓的毛利率更是从上市前最高70%掉到6%。

即电子特种气体,号称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粮食”。具体可以看一下林北写过的《华特气体年报解读》。

公司于2013年成立了全椒南大材料,2016年才完成高纯磷烷、砷烷产品的产线建设;2019年直接并购山东飞源,又获得了三氟化氮、六氟化硫的生产能力。特气业务增长迅速,17年开始每年营业额是3600万、7800万、1.64亿,已经比MO源还多,毛利率也稳定在50%左右。

特气这个行业不太好理解,主要是气体太多太杂,各个环节要用到的气体也不一样。在《华特气体年报解读》一文中,林北明确表示对特气公司只看不投,因为真的不懂。

2016年公司参股了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经过笔者研究,北京科华应该是目前国内技术实力最强的光刻胶企业,唯一一家通过了EUV光刻胶“02专项”研发。但是现在在北京科华的工商信息上,看不到南大光电了,记录显示是2019年初转让掉的。

2018年,“193nm光刻胶及配套材料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和“ArF光刻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02专项的正式立项,获得中央财政拨款1.3亿。公司新设了光刻胶事业部,成立“宁波南大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总而言之,公司虽然有光刻胶的概念,但并没有实际开展业务,而且充满不确定性。不像晶瑞股份等是从g线、i线开始做,而是一上来就搞ArF,而且都处在“专项科研”阶段。

说它是业务有点勉强,它是公司16年和 科技 部签订的一个研究项目“ALD金属有机前驱体产品的开发和安全离子注入产品开发”。前驱体就是一个东西之前的形态,就像暴龙兽之前是亚古兽,再之前是滚球兽一样,额,这是我的理解。

ALD即原子层沉积,前面讲到气相沉积,就相当于给衬底烘一层蒸汽让物质附在上面,而ALD更厉害,直接以单原子膜的形式一层一层地附在上面。ALD懂了,前驱体懂了,ALD前驱体是什么,抱歉,我还没看懂。

南大光电是一家典型的高 科技 公司,所以林北只研究了它的行业,用来辅助最近的光刻胶行业调查任务,并没有对财务进行分析。总而言之,南大光电之前做MO源,但最近这门生意好惨。为了走出困境,公司积极布局电子特气行业,经过3年努力,特气的业务已经超过了老业务MO源。

然后是我关心的光刻胶行业,作为南大的校企(大股东南京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公司也理所当然地能拿到国家科研专项任务,一上来就高举高打研发ArF光刻胶,这可是中国目前没有办法供应的产品,同样还在研发的还有北京科华和容大感光。当然,所有这些公司都还在研发中,还没有一家投放市场,接着光刻胶的概念,好几年股价震荡的南大光电迎来大涨。

2019年1月,南大光电卖掉了北京科华的股份,价值1.7亿,获得了近2000万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的28.87%,多好的一只母鸡就这么被卖掉了,现在公司多了一家技术NB的竞争者。但笔者不是公司高管,对此举不好评论。

南大、泽丰。滁州市,简称“滁”,安徽省辖地级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要一翼,此地区的半导体工厂有南大光电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天长市泽丰电子厂。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半导体在消费电子、通信系统、医疗仪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屈原在他的代表作十万个为什么《天问》中问道:交错而生的阴阳宇宙,其本源与演化究竟如何?都说天有九重,又有谁去度量?(“阴阳三合,何本何化?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大约2300年后,名为“天问”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启动。“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飞向苍茫宇宙,将于明年二月抵达火星。火星当然不是终点,但是在迈向更远星空的旅途上,比如——太阳。

一、踩上风口,关于材料的美好前景

宇宙中有许多太阳(恒星),离它们越近温度就越高,辐射就越强,远远超出一二代半导体的承受极限,所以目前探测器去不了离太阳们太近的地方。因为探测器也需要芯片,因此对于半导体基础材料的要求更高。

于是, 耐高温、耐高频、抗辐射 适应大功率 的第三代半导体闪亮登场了。

半导体一二三代主要以材料区分:

【第一代】:主要用硅和锗,是目前绝大部分器件的原料;

【第二代】:砷化镓和磷化镓成为4G通讯设备的主流;

【第三代】:以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和金刚石等为代表,尤其是碳化硅和氮化镓各擅胜场。其中 碳化硅 耐高温耐高压,主要用于千伏级别如电动车、高铁或工业用途。 氮化镓 主要用于中压(约600伏)产品。虽然与硅材料有部分重叠,但良好的移动性特别适合高频率场景,所以在 基站 5G通讯 等场景占优。

半导体性能越来越强,对材料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为了能生产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上世纪60年代末,一种把 金属有机化合物 气化,在高温反应室里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相应材料的技术—— MOCVD ,成为了主流技术。用于这种技术的金属有机化合物统称 MO源 。全世界MO源供应商有4家玩儿得最大,对岸3家我国1家。中国这家就是南大光电(300346)。其主要产品纯度都做到了6N(99.9999%)级,而且与许多用户有深度合作,竞争态势不错。

摘自《南大光电2020年半年报》

中国拥有世界上已探明镓储量的绝大部分,公司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 三甲 基镓 龙头。三甲基镓是制备氮化镓的必需原料,所以三代半导体这个风口,南大光电算是踩中了。

另一方面,由于三代半导体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司的MO源目前主要用于LED行业。LED这些年竞争不断加剧,所以公司MO源产品的 毛利率有所下滑 ,但整体上还是不错的。

摘自《南大光电2020年半年报》

不过公司特气产品 毛利下滑 十分严重,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二、有钱任性,关于收购的悲伤故事

在MOCVD技术中,MO源进入反应室需要与高纯超净特种气体,也就是 高纯电子特气 混合。这种气体不但重要,纯度和洁净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而且用量很大,是用量仅次于硅片的半导体材料。公司的磷烷、砷烷气体纯净度都做到了6N级别,是国内LED行业主要的气体供应商,在电子行业也有进展,硅烷、硼烷已经准备投放市场。特气比MO源的利润丰厚很多,去年上半年公司 特气产品毛利率高达60.76% ,简直高得不像制造业!

明星业务急转直下,源自一场有钱任性的并购。

去年8月5日,公司公告拟出资2.5亿收购山东飞源气体57.97%的股权, 溢价率高达235%

摘自《南大光电取得飞源气体57.97%股权的公告》

这个收购案的诡异之处在于飞源气体2019年7月才由山东飞源 科技 有限公司通过分立方式设立,其提交的财务文件中2017和2018年 财务报告均是模拟数据 ,两年分别亏损0.3亿和0.2亿,2019年前7个月又亏损近千万。可以说,南大是高溢价收购了别人还没做起来的业务自己做。

公告一出,深交所发了《关注函》,连发九问要求公司说明收购的合理性。公司答得头头是道,最终于去年11月底完成了收购。

任性收购的恶果从去年底开始显现。公司各项费用飙升,利润大幅下滑,直到今年上半年仍没有改善的迹象。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的 净利润骤减87.74% 经营现金流萎缩260.60% ,由正转负。橙哥估计,买来的这部分业务还亏着呢。

摘自《南大光电2020年半年报》

这里面要说一下的是研发费用。根据半年报,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增长40%,如果属实的话那说明公司 大部分研发投入已经符合资本化条件 ,所以计入费用的部分不增反减,这也符合公司不断有新产品进入市场的现状。

但是飙升数倍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告诉我们,公司的销售并不顺畅,对收购资产的整合也远没有完成。

三、结语

上半年,南大光电193nm高端光刻胶项目(可用于90-14nm技术节点集成电路制造)顺利投产并开始进行客户验证。公司另一高端材料ALD前驱体也具备量产能力并实现小规模销售。近日,公司公告收购杜邦公司19项新型硅前驱体技术资产包,继续增厚技术储备。综合来看,南大光电基础不错,核心产品有积淀,新业务发展也不错。但是一次任性的收购无异于给自己买了一个大包袱,何时卸下这副重担,年报或许有答案。

注: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215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3
下一篇 2023-04-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