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健雄的故事

吴健雄的故事,第1张

吴健雄 (1912 ~ 1997) ,核物理学家, 1912 年 5 月 31 日(阴历 4 月 29 日)生于江苏太仓县浏河镇。她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吴仲裔在家乡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由于父母提倡男女平等,吴健雄从小就能与其兄弟一样读书识字。在家乡读完小学, 1923 年考入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 1927 年以优秀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任这一所小学教师。两年后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数学系,一年后转入物理系, 1934 年获得学士学位后,受聘到浙江大学任物理系助教,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 1936 年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1940 年获博士学位, 1942 年在美国与袁家骝博士结婚, 1944 年参加了“曼哈顿计划”(研制原子d), 1952 年任哥仑比亚大学副教授, 1958 年升为教授,同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并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 1972 年起提任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教授直到 1980 年退休, 1975 年曾任美国物理学会第一任女性会长,同年获得美国总统福特在白宫授予她的国家科学勋章,这是美国最高科学荣誉, 1978 年在以色列获得沃尔夫奖,1982年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吴健雄以其卓越的贡献赢得了崇高的荣誉。1958年普林斯顿大学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称号,这是该大学首次把这个荣誉学位授予一位女性。她还获得其它15所大学的名誉学位。美国总统授予她1975年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她获得国际性的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奖金。她受聘为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1997 年2月16日在纽约病逝,终年 85 岁。吴健雄先生墓园在江苏太仓,纪念馆建于母校东南大学校园内。

吴健雄是世界最杰出的女性实验物理学家,有“核物理女皇”、“中国居里夫人”和“物理科学的第一夫人”之称,她的主要科学贡献有以下几方面:

1 . 1957 年用β衰变实验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

1956 年之前,吴健雄已因在β衰变方面所作过的细致精密又多种多样的实验工作而为核物理学界所熟知。 1956 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立即领导她的小组进行了一个实验,在极低温( 0.01K )下用强磁场把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极化(即使自旋几乎都在同一方向),而观察钴 -60 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说,钴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β衰变的电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但如果宇称守恒,则必须左右对称,左右手螺旋两种机会相等。因此,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由此,在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 . 1963 年用实验证明了核β衰变在矢量流守恒定律

吴健雄对β变的一系列实验工作,特别是 1963 年证明的核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由实验定实电磁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有密切关系,对后来电弱统一理论的题出起一重要作用。

3 .在β衰变研究在的其他贡献

关于β衰变的研究对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吴健雄从事这一专门领域的研究多年,被公认为是这方面的权威。她与 S.A. 兹科夫斯基 (Moczkowski) 合著有《β衰变》一书;在 K. 西格邦 (Siegbahn) 所编《α - ,β - 和γ - 射线谱学》一书中,吴健雄也是关于β衰变和β相互作用部分的撰稿人。前面所述两项主要学术成就实际上也都与β衰变研究直接有关,下面再就吴健雄在β衰变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作些补充。

(1) 证实了β谱形状的源效应,澄清了早期β衰变理论中的一些错误,支持了费米理论。

(2) 对β衰变的各种跃迁,特别是禁戒跃迁的全部级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丰富和完善了β衰变的理论。

(3) 对双β衰变的研究。 1970 年,吴健雄等报道了一次在美国克里夫兰附近的一个 600 余米深的盐矿井内进行的 48 Ca 双β衰变则实验。实验选在深矿井内是为了尽量减少宇宙线的背景辐射。

4 .关于量子力学的基本哲学方面的实验

1935 年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罗森发表了一篇论文,对哥本哈根学派创立的量子力学描述的完备性提出了疑问,他们的看法可归结为一个佯谬。由于对量子力学关于物理量可测度性及几率概念的认识有不同看法,爱因斯坦始终认为应当有一种理想的、确定的、对物理实质有完备叙述的理论出现以代替目前的量子力学数学结构,因而导了后来有“隐变量理论”的出现,即认为量子力学中的“概率”乃是对某些目前未知的“隐变量”作某种平均的结果。因此,几十年来有一些物理学家企图寻觅这些“隐变量”以建立新的、完备的量子力学,但均未成功。而另一些物理学家则否认有这些“隐变量”存在,事实上已有人证明在希尔伯特的某些条件下,目前的量子力学的数学结构是不容隐变量存在的。

吴健雄等早在 1950 年就发表了一篇关于“散射湮没辐射的角关联”的文章,实验表明具有零角动量的正、负电子对湮没后发出的两个光量子,如狄拉克理论所预料,将互成直角而被极化,也证明正电子与负电子的宇称相反,说明与目前的量子力学并无矛盾。 1975 年吴健雄等又发表了一篇题为“普顿散射的湮没光子的角关联以及隐变量”的文章,报道他们测得的在一很宽的散射角范围内到达符合的康普顿散射光子的角分布,其结果与假设电子与正电子有相反的宇称为前提而得到的标准的量子力学计算相符。 J.S. 贝尔 (Bell) 在 1964 年曾对任何局部隐变量理论所能预言的角分布取值围作了限定,而吴健雄等所观察到的角分布在假设通常的量子力学康普顿散射公式是正确的前提下并不符合贝尔的限定,这样也就再次对局部隐变量理论作了否定,从而在更高程度上支持了量子力学的正统法则。

5 .μ子、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实验研究

从 60 年代中期开始的 10 年间,吴健雄集中力量从事这一中、高能物理领域的实验工作。发表了大量论文,有不少工作富有首创性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μ子物理方面的工作包括: Sn , Nd , W 等元素的μ子 X 射线的同位素移的测定; 209 Bi μ子 X 射线的磁偶极和电四极矩超精细相互作用的研究;近 10 种μ子原子中核γ射线的测定等。

介子和反质子物理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利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内的交变梯度同步加速产生的强大的 K - ,∑ - 和 粒子流,以高分辨率 Ge(Li) 探测器为工具,用奇异原子方法准确地测定了这些粒子的质量和磁矩。

6 .穆斯堡尔效应的测量及其应用方面的工作

在 1958 年发现穆斯堡尔效应之后,吴健雄就开始对它进行深入研究。他们专门研制了一种闭环氦致冷器用于低温穆斯堡尔效应研究,其温度控范围为 20 — 300K ,对于放射源或库仑激发源均可使用。他们用库仑激发后产生的穆斯堡尔效应,分别测量了钨同位素 ( 182,184,186 W) 和铪同位素 ( 176,178,180 Hf) 的第一激发 2 + 态中的电四极矩的比率,并与转动模型所预期的结果作了比较。在 1978 年,他们进一步用一个 3 He/ 4 He 稀释致冷器使穆斯堡尔测量得以在低至 0.03K 的温度下进行,以研究氧高铁血红素的磁性质与弛豫特性,结果表明在约 0.13K 时该血红素进行磁跃迁;利用这一装量还在诸如收体温术、弛豫效应、与温度有关的超精细场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实验,得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

7 .其他实验工作

吴健雄在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广。她尤其注意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曾对多种核辐射测器的开发、改进做出了贡献,例如薄窗盖革计数器、某些塑料闪烁探测器、 Ge(Li) 半导体探测器等。至于所涉足的实验工作,较早斯完成的有某些方射性同位索的分析,慢中子速度谱仪研究(多种材料),中子在正氢和仲氢中的散射以及核力范围的探讨,在气体中形成电子偶素时电场影响的研究,延迟符合技术用于测 42 Ca 和 47 Sc 的激发态的寿命,中子与 3 He 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高能级发出的内转换谱线的观察、对正电子谱及正电子湮没的研究等等。

吴健雄纪念馆

吴健雄先生逝世2年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其母校――东南大学校园内建造吴健雄纪念馆。

吴建雄纪念馆建筑面积2129平方米,整体4层,地下一层。纪念馆造型庄重朴实、简洁对称。纪念馆不仅对吴建雄的生平业绩进行了充分展示,而且陈列了由吴健雄家属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捐赠的大批遗物,包括她生前所获得的奖章、奖状、证书、聘书,有关文件、书籍,朋友及要人赠送的书画、物品、日常生活用品等。

“吴健雄星”

在浩渺的星空,有一颗小行星,它的名字叫“吴健雄星”,是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吴健雄女士以其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也为自己赢得了“中国的居里夫人”的桂冠,并最终将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永恒的星空。

吴健雄出生于江苏太仓,1929年她以最佳成绩由苏州女师毕业,并获准保送进入南京大学前身中央大学。但按当时的规定,师范学生保送上大学需要先教书,服务一年。于是她进入私立中国公学任教并继续学习。当时胡适在该校兼任校长并讲授“清朝三百年思想史”课程。一次考试之后,胡适改完卷子兴奋地对同在公学执教的杨鸿烈、马君武说:“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阐述得这么透彻,我打了一个100分。”杨、马二人闻言,也说班上有个学生总得一百分。三人分别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了下来,拿出来一看,居然都是“吴健雄”。三位老师开怀大笑:“怪不得她能保送进中大呢!”

1930年吴健雄进入中央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吴健雄资质俊秀,学习游刃有余,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她翻阅了一些有关X光、电子、放射性、相对论等方面的书籍,没想到一下子便被伦琴、贝克勒尔、居里夫妇、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给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她第二学年便申请转到了物理学系。

中大物理系有许多名师,有研究光学的系主任方光圻,有天文学家张钰哲,有教电磁学的专家倪尚达,后来又来了一位教授近代物理的施士元。施士元在法国巴黎大学镭研究所跟随居里夫人做研究多年,是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惟一的博士。教学之余,他向同学们讲述了居里夫人的种种逸事,这些都使得对居里夫人崇拜有加的吴健雄备感亲切。那个时候,不管是在教室,还是宿舍和饭堂,吴健雄经常都会说到居里夫人如何如何,仿佛居里夫人是一位她所熟悉、景仰的长辈似的。“那时,居里夫人是吴健雄的典范”,数十年以后吴健雄的许多同学还都是众口一词地这么说。

当时,中大的女学生宿舍在北极阁山下的石婆婆巷,是一片属于教会的楼房,有东、西、南、北4座楼,房间有大有小,大的住6人,小的住3人,最小的只容1人。吴健雄住南楼,起初与人同住,后来为专心念书,便搬到南楼后面平房中的小屋中闭门读书,很少参与娱乐活动,节假日也难得出去。她有位叔父在南京任职,星期天总是开车来校,想接侄女到郊外“换换脑筋”,可每次载走的总是她的同学。越是这样,她叔父越是担心她的身体,越是要拉她出去“透透空气”,但总是很难说得动她。

对于这一切,施士元都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就在吴健雄进入中大的第二个年头,日寇在我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第三年,日寇又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吴健雄是位很温和的学生,但是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她在教室里再也坐不住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2月,她冒雪参加了总统府门前的静坐示威活动,逼得蒋介石不得不出来向学生作个交代。不久以后,吴健雄还成了大家公推的学生示威游行的领头人。

1934年,在施士元的精心指导下,吴健雄撰写了一篇题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带着师友的殷切厚望,她于1934年离开了母校,不久即赴美继续深造。

此后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吴健雄为世界现代物理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她在博士在读期间就参加了制造原子d的“曼哈顿计划”,解决了连锁反应无法延续的重大难题,被人们称为“原子d之母”。她还验证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下的宇称不守恒”和“β衰变中矢量流守恒定律”,并先后获得了各国政府及世界著名大学颁发的荣誉、学位和奖励等,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物理女王”。

吴健雄纪念馆:http://www.eelove.cn/memorial/index1.php?id=wujianxiong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引育结合,聚合创新人才,江西聚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推动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应用牵引、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产学研合作等为突破口,通过拓宽创新路径加快产业升级

这片红土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全 社会 的创新活力被激发,更多双创源泉充分涌流,更多双创项目脱颖而出

创新资源并不占优,为什么综合 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能连年进位,成全国唯一连续6年位次前移省份?

地处中部内陆,为什么能在VR、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经济中异军突起?

基础相对薄弱,为什么能涌现出一批“研究院公司”等新型创新创业主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只有坚持创新抢抓“新”机实现跨越赶超。

创新资源禀赋不足的江西,近年来通过不断聚合创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拓宽创新路径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发展活力,闯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突围之路。

江西江铃 汽车 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线上工作(2月6日摄) 彭昭之摄/本刊

聚合创新资源深挖发展潜力

这是一组让人欣喜的数据:2019年江西省综合 科技 创新水平指数再前进一位,成全国唯一连续6年位次前移省份;10项重大 科技 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比上年增加6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同比分别增长6.4%、12%……

连续进位的背后,是创新资源禀赋并不占优势的江西矢志创新的不懈努力。

江西牢牢抓住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持续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聚合政府、高校和企业创新资源,大力推动以 科技 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以高质量创新引领支撑高质量发展。

向内挖潜,持续加大科研投入——

在南昌小蓝经开区,一个研究院厚积薄发、带动数亿元投资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16年坚守,研发的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2016年度国家 科技 进步奖二等奖。以研究院为依托,总投资5亿元的南昌大学国际食品创新研究院项目今年9月在小蓝经开区开工建设,将全面提升江西省在食品领域的科研核心竞争力,支撑引领江西省食品产业技术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

自2015年以来,江西连续6年大幅增加省级 科技 专项资金,2019年全省 科技 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比2014年提高近1倍,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384.31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2个百分点,列全国第二,中部第一位。

中科院院士、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团队矢志19年研发的硅基蓝光LED(发光二极管)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立足这一世界级技术,如今南昌已形成原材料、芯片、封装、应用的LED全产业链,产业规模超200亿元。

向外借力,搭建重大创新平台——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正式在江西赣州挂牌,填补了江西省中科院直属机构的空白。

面对 科技 、人才资源禀赋不足的短板,江西主动对接大院大所、知名高校,中科院江西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药国家大科学装置项目等一大批“国字号”重大创新平台落户江西。

据统计,仅2016年至2019年间,江西省与中科院在本省实施的产业化合作项目就达345项,实现销售收入近240亿元,实现 社会 效益达333亿元。江西省提出,力争到2025年,重点瞄准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引进共建150家左右高端研发机构,使江西逐步发展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实力雄厚的高端创新基地集聚区。

平台的作用有多大?在江西鹰潭,当地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合作共建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为企业创新提供标准检测服务。

“曾经为一款智慧路灯控制系统,光去北京检测就花了4个月,鹰潭泰尔物联网研究中心成立后,在本地10天就能搞定。”江西百盈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凤明说,研发提速后,公司窄带物联网智慧路灯控制系统每月销量超过3万套,同比增长50%。

引进一家研究院,200多家企业客户“共享”。走进南昌小蓝经开区,这里的企业有个“共享实验室”。南昌县委书记、小蓝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熊运浪说:“园区内半导体企业但凡有研发需求,都可‘借用’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南昌研究院的微纳加工平台,包括研发设备和工程师,有效地破解了中小企业缺资金购买设备、研发能力不足等共性问题。”

引育结合,聚合创新“第一资源”——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江西扎实推进“双千计划”“青年井冈学者”等重大人才工程,仅在2020年就前后两次面向国内外发布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岗位近万名。2019年度省 科技 奖获奖人员中,45岁以下的占62.71%,35岁以下的占24.17%,平均年龄43岁。

投入1.2亿元推动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引进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佛山陶瓷研究所等大学、科研院所设立流动专家工作站,对接企业研发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政府+科学家+企业家”合作模式,正给萍乡市湘东区带来过去求之而不得的人才要素。

不到一年时间,上海大学江西材料基因组工程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钱光人率领的团队与当地一家企业共同研发的多项成果进入中试评估阶段,其中“蜂窝泡沫陶瓷VOC催化新材料”中试评估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本仅为同类产品的1/15。

“整合企业需求、专家研究成果,搭建企业与科研团队之间的桥梁,着力破解技术、人才引进难题。”萍乡市湘东区委书记杨博说。目前,湘东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 科技 型中小微企业24家,实施国家 科技 重大专项2项,实施省市 科技 研发专项23项。

一手着眼于“引”,一手着眼于“育”。面向VR产业,江西已有10所院校设置了VR专业方向,超过30所院校设置了VR周边学科;针对区块链产业,江西开设了全国第一所区块链学院;面向大数据产业,江西与阿里巴巴共建江西阿里云大数据学院……江西积极立足产业实际,强化本地基础人才培养,成为继山东、甘肃之后全国第三个、中部唯一一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

培育人才就是培育产业。由海外高层次人才王瑀归国创办的孚能 科技 (赣州)股份有限公司,短短几年就实现了从落地到上市的跨越,成为江西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依托孚能 科技 ,赣州正在建设新能源 汽车 科技 城,已引进5家整车企业,配套企业上百家。

2018 年10月15日,市民在南昌市红谷滩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与智能机器人“小π”进行互动交流 万象摄/本刊

在江西鹰潭举行的2019江西国际移动物联网博览会上,一名小观众和机器人“握手”(2019年7月18日摄) 周密摄/本刊

拓宽创新路径增强发展动力

一年前,HTC把全球教育事业部设在南昌,如今其发布的“VR+教育”系列产品已被全球600余所学校采纳使用。

目前,江西省已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高通等VR相关企业350多家,产值由2018年的42亿元快速发展到2019年的120亿元,预计今年可突破200亿元。

不少人纳闷:这些 科技 巨头为何集聚江西?

答案是创新路径!

在聚合创新资源的同时,江西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应用牵引、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产学研合作等为突破口,通过拓宽创新路径加快产业升级。

以应用牵引为突破口“引凤来栖”——

江西省近年来物联网、VR、航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亮点频出,动能转换持续加速,关键在于在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传统路径之外,找到一条利用内陆比较优势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的新路径:着眼于为战略性新兴企业提供广阔应用空间,让企业形成生产链。

“VR是一门新技术,只有不断应用才能加快迭代升级。”HTC全球教育事业部负责人吕云介绍,江西省和南昌市为VR教育开放了大量应用场景。目前,在南昌市红谷滩区的4所小学里,都能看到学生使用5G云VR智慧教室,开展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普及。“我们许多‘VR+教育’产品是在南昌不断成熟、走向世界。”

在鹰潭,当地以打造智慧新城为载体,出台20多项政策,持续推动智慧水表、智慧净水器等物联网新产品全域一体化应用,试点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目前已有多个百万量级物联网应用走向全国市场。当地已有物联网企业近260家,物联网核心及关联产业产值今年有望突破700亿元。

全省首家“5G+数字工厂”一期全面建成;浪潮、京东、科大讯飞、泰豪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今年以来,赣西小城新余将疫情冲击转化为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动力,实现逆势开局,走出了一条数字产业发展新路。

“推动城市级应用场景,构建数字经济新生态。”新余市市长犹王莹介绍,当地正在深入推进以大数据产业为核心的数字经济建设,打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的“数字新城”体系,开发上线更多的城市级应用场景。

今年1 5月,江西VR、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经济类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572.8%。江西省工信厅厅长杨贵平表示,强化应用牵引,全面开放应用市场,支持入赣企业打造标杆项目和爆款产品,不断培育市场,壮大市场主体。

以关键共性技术攻克为突破口“打通梗阻”——

抱团攻关,突破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百余项,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企业竞争力,为企业累计增加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去年,国务院第七督查组在走访企业时发现,江西上百个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股份制研发公司——“ 科技 协同创新体”,正为江西创新驱动发展装上新引擎。

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江西制定有色金属、电子信息、中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设立了42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已攻克上百项行业关键技术。

江西鑫凯顺 科技 协同创新有限公司整合产业链上铜加工装备、铜棒排生产、工模具设计等三家生产企业的研发资源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 科技 协同创新体”,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一起开展技术攻关,对原有设备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公司董事长包健说:“通过协同创新,母公司主业实现了从传统铜加工设备制造转型为物联网铜加工服务,公司智能化改造后,所有股东公司现在吨材生产成本下降了两三百元。”

10月10日,赣湘产业园电子元件PCB项目研讨会暨宇柏林产业园奠基仪式在萍乡市上栗县赣湘合作产业园举行。宇柏林产业园建成投产后,将实现高精密多层线路板规模化生产,有效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设备的联动发展,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集群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近年来,上栗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新兴产业从无到有,丰达兴、联锦成、伍子醉等一批 科技 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有力地助推全县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特别是今年面对疫情冲击和花炮企业退出双重挑战,上半年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考核结果首次迈入全省前三十,连续三年稳居全市县区工业园之首,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逆势上扬。

上栗县委书记肖妮娜说,紧盯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县里引导园区重点企业共建研发基地、开展项目研发,破解企业面临的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产业裂变升级。

“比起过去单打独斗搞科研,集中优势协同攻关,大大缩短了研发时间。企业在产业链上技术相互关联,成果共享,应用各取所需,大幅提高了成果转化效率。”江西省 科技 厅重大专项处相关负责人说。

以产学研合作为突破口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江西近年来着眼破解高校科研滞后市场需求难题,创新政策供给,提升高校人才、学科、科研、转化四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全省高校400多项重大 科技 成果就地转化,为全省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航空等重点产业注入新动能。

今年2月11日,一款由华东交通大学汤文亮教授科研团队研发的“营运人员车辆疫情防控综合管理系统”快速上线。系统通过红外热成像自动监测、大数据等新技术智能监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应急应变能力?汤文亮说,这种市场敏感性是长期训练出来的结果。早在3年前,学校就与企业组建智慧交通联合研究院,通过与企业合作感知市场,市场要什么研究什么。近3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院累计完成企业横向课题共计100余项。

“江西着力推动 科技 人员走出高校、走出实验室。”江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叶仁荪说,江西近年持续开展“千名博士教授进千企”专项行动,在全省高校选派1000名博士或教授,深入1000家企业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改造等服务。

在江西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陶瓷3D打印体验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在用3D打印技术制作陶瓷花瓶(2018年7月26日摄) 万象摄/本刊

厚植创新土壤激发发展活力

不久前,2020中国·江西国际虚拟现实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南昌落下帷幕。自8月启动以来,大赛得到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广泛参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2个创新创业项目踊跃报名,其中具有海外背景的占比超过55%。

经过海选初审、远程视频选拔赛、重点项目考察、半决赛等赛程的层层筛选,最终20个优质项目晋级总决赛。获奖项目落地南昌后,最高可获得20万元现金奖励及600万元的项目资助。

江西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全 社会 创新活力,让更多双创源泉充分涌流,让更多双创项目脱颖而出,持续助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江西着力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科技 担保、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加计扣除、首台(套)采购、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多管齐下,强化企业创新激励。

客户遍布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每天12万把化妆刷发往世界各地……即便受疫情影响,江西魅丝蔻化妆用品公司今年1 8月的销售额仍实现40%的逆势增长。公司董事长江期胜说:“秘诀只有一个,就是不断创新保鲜。”

平均每两天出1款新品,每个月内申请外观设计专利5项……江期胜说,疫情之下企业订单不降反升,这是企业以线上驱动线下、坚持长期创新的结果。

江西江南新材料 科技 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印刷线路板专用材料,是医疗器械企业的关键上游企业之一。在鹰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协助下,该企业在复工之初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贷款1500万元。“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获得的贷款让公司产能恢复很快,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力度,提升核心竞争力。”该公司总经理徐一特说。

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

为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近年来,江西着力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积极稳妥推动科研院所的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鼓励应用型科研院所转企改制,引导有条件的科研院所试点产权制度改革,最大限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有4项自主立项产业化项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估值千亿元。

创新资源并不突出的上饶,凭什么吸引高端研发平台落户?答案是体制创新。华东数字医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龙小燕说,之所以选择上饶,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地通过创新,解决了研究院的身份,方便研究院与相关高校、医院进行科研合作,进行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

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

江西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为创新创业提供土壤、阳光和雨露,让全 社会 创新创业的激情迸发。

走进广信区大业东方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的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声隆隆,工人们正紧张地赶制一批光学玻璃镜片订单产品。

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玻璃制品、玻璃材料、光学元件、镜头、光学仪器以及光学设备的线下及线上销售企业。“孵化基地设施齐全,服务到位,企业要进来,相当于拎包入驻,非常适合我们这类初创型公司。还能享受房租、水电等补贴,既减轻了负担,更增加了我们创业的信心。”公司负责人周小飞介绍,公司前几年一直租用民房进行生产,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急需扩大产能。2019年公司入驻孵化基地,在基地租了一栋四层厂房,招了40多名员工,当年就实现产值500多万元,企业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

在这个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像光巨匠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这样的小微企业还有40余家,产业类型涉及服装鞋帽、化妆日用品、光学、家具床垫、电商服务、电商平台等,一批新时代的创客们在孵化基地实现了创业梦。

目前江西全省共培育39个省级、7个国家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入驻小微企业5959户。今年1月至8月,江西省新增市场主体超过40万个,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00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分别同比增长42.5%和33.2%。

“创”领江西,“赣”出精彩。

江西,这片充满希望的红土地,正成为创新创业的热土。放眼未来,开放的江西拥抱创新创业者,活力的江西成就创新创业者!

物理学家吴建雄

人物简介

被称为物理女王的吴建雄(1912—1997 ),江苏太仓人,出生于上海,1936年到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一直留在美国,成了著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科研成果

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首次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长期来被人们捧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吴建雄为了证明杨、李理论的正确性,几乎整天钻在实验室里,饿了啃个面包,渴了喝杯牛奶,每天睡眠只有四个小时。辛勤的劳动终于换来丰硕的成果:证明杨、李定律是正确的,轰动了国际物理界。有人说,吴建雄解开了原子物理和核物理的第一号谜底。

荣誉评价

吴建雄曾师从“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她在原子光谱、量子力学等方面完成了许多意义重大的实验,因而获得了一系列荣誉。1974年,她被美国科学界授予“今年最优秀科学家”的称号,她是获得这项荣誉的第一位女性。1975年,吴建雄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在强手如林的美国物理学界,物理学会的会长由一名女性担任,这是破天荒的事情。同年,美国总统福特还在白宫向她颁授国家科学勋章。1978年她又获沃尔夫基金会首次颁发的高达10万美元的奖金。这项奖金专门奖励对科学和人类有特殊贡献的人,吴建雄是获得这项奖金的第一位物理学家。吴建雄还先后获得世界上15所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西方科学界称她是物理女王。

物理女王之路

物理第一夫人

--太仓吴健雄家族

吴建雄是吴氏家族在海外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她留学美时获得物理学博士后,专攻物理研究,曾跻身美国"曼哈顿计划",破解"卜之谜",是美国物理学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女会长,获得"世界物理科学第一夫人"的殊荣。

(一)家世与童年

吴健雄,女,江苏太仓浏河人,1912年5月31日出生,1997年2月16日因中风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八十五岁。

由上海市出城逆着东南方向出海的长江,向西北方大约一小时车程,便是吴健雄的出生地--浏河。吴健雄小名叫薇薇,是吴家第二个出生的孩子,上下各有一哥一弟。在她这一辈,是排行健字辈,第二个字则是以"英雄豪杰"顺次采用。因此哥哥叫健英,她叫健雄,弟弟叫健豪。

吴健雄的祖父吴挹峰,曾在清末中过秀才,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吴健雄的出世,并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喜悦,吴健雄也因此没有受到恣意的骄宠。可幼时的薇薇不但长眉秀目,而且聪明伶俐,特别在诗文背诵、识字和算学方面显现出颇不寻常的智力,便叫爷爷日渐喜欢上这个孙女了。吴健雄的父亲吴仲裔,生于1888年,是一个思想极端开明,有见解、有胆识的人物。吴健雄出生时他二十四岁,和吴健雄最为亲近,相当疼爱吴健雄,对吴健雄的一生也有着最深远的影响。

吴仲裔小时候就学于太仓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上海著名的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开放的环境,使他接触到了不少西方国家传来的自由、平等思想,阅读了许多谈论人权和民主的书籍。后来在上海洋行里做过事,不但英文很好,而且见多识广。吴仲裔还是个兴趣广泛的人,无线电、狩猎、d风琴、唱歌、吟诵古典诗词......都有相当造诣,他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出问题,热衷学习。在对子女教育方面,虽然不强加要求,但看出吴健雄自幼沉静好学,资赋不凡,也就特别着力给她一些导引,教一些新的知识。他常看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百科小丛书",给吴健雄讲述其中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他还不时将当时上海《申报》上一些科学趣闻,念给识字不多的吴健雄听。使吴健雄很小就崇拜科学家,并对探索奇妙的自然知识深感兴趣。特别是吴仲裔自己动手组装的矿石收音机,更使吴健雄着迷,对收音机里传来的遥远信息,总是悠然神往,吴健雄和她的兄弟也因此看了比其他孩子多得多的书籍,学到了比其他孩子多得多的知识。

不仅如此,吴仲裔还注意把先进思想、文化知识传播给乡亲们。浏河当时有座火神庙,由于匪患,香火寂灭已久,其院落被商团利用 *** 练。匪祸平定后,他说通地方乡绅,带头将庙里的泥塑木雕拆除,改建成一所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自己亲任校长。他还自己动手做矿石收音机,不但给自己家里装了一台,还装了好几台送给乡人,因为当时乡人没有娱乐,暇时便上茶馆,于是他给每家茶馆送去一台,使去茶馆的乡人都有机会由收音机接触到外在的广阔世界。夏天还到上海租电影回来放给大家看,也可达到一些教育乡民的目的。

吴健雄的小学教育正是在父亲创建的明德学校进行的。这所学校不但给了吴健雄一些正规的教育,而且她父亲创建学校的过程,在地方乡里勇于任事、开风气观念之先的作为,使吴健雄引以为傲,受到许多启发。

在中国成为民主共和国的头十一个年头,虽然外界是一片兵燹动乱,但吴健雄却是很幸运的,她不但度过了一个美好快乐的童年,而且还受到了较早的家庭启蒙教育和正规的学校教育,这对吴健雄十一岁以后离开浏河到离家五十里的苏州女子师范去念书,对她今后的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胡适的得意弟子

1923年,十一岁的吴健雄参加了苏州第二女子师范的入学会考,在接近万人的考生中,她以名列第九的成绩成为考入女师二百人中的一员。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当时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学校。除了聘有许多优秀教师,教授新式课程#1-,还经常邀有名的学者来校演讲,甚至有许多是国外的知名学者。胡适先生就是受邀来校演讲的诸多著名学者中的一位。其实胡适来校演讲以前,吴健雄已经在图书馆里的《新青年》、《努力周报》等杂志上看过胡适的文章。她对于这位在美国留过学,回国后亟想改造旧中国的年轻北大教授的新颖思想,早已衷心地向往。

胡适那一次到苏州女子师范来演讲,吴健雄在女子师范已有相当时日,校长杨诲玉由于知道吴健雄的文章写得很好,又对胡适很崇拜,便让吴健雄负责记录整理胡先生的演讲。胡适那次演讲的题目是《摩登的妇女》,内容是讲妇女应如何在思想上走出旧传统。为说明道德标准是和生活水准有关系的,胡先生还举了一个例子,说中国一个穷得不得了的老太太,以拾荒为生,如果她无意间在垃圾堆里找到钱或有价值的东西,一定不会送还人的。他这种将人性作比较客观评量的思想,对比一些倡言道德修身的旧想法,给吴健雄以很大的启发。听完胡在女中的演讲后,余兴未尽的吴健雄第二天又来到附近的东吴大学听胡先生的演讲。那天讲的是新时代的妇女,也谈到社会的改造,这些新思想使少年健雄思绪澎湃,激动不已。

吴健雄在苏州女子师范,虽然在同学中年纪个头很小,但是由于聪颖过人,很快就成为同学和师长喜爱的学生。1929年,吴健雄以最佳成绩由苏州女师毕业,并且被保送南京的中央大学。按规定师范毕业后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此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而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目的是补习一下自己感到比较弱的课目,为一年后的中大学习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中国公学是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是留日学生愤恨日人歧视,集体退学回国自力在1906年创办的。胡适早年也在这里念过书。他当时虽在北大教书,不过亦自兼中国公学校长,对学校多有兴革,除聘来许多一流学者任教,自己还教授一门文化史的课程。

胡适当时是举国知名的学者,加上他翩翩的风采和广博的才学,更使他成为明星般的人物。他在上海中国公学的课,是一周一次,两个小时。每次胡适由北平到上海来上课,总是一连讲两小时,由于选课的人数太多,一般教室坐不下,于是在大礼堂上课。

一开始,胡适并不认识吴健雄,因为一次考试,才使胡适知道了他有一个极优秀的学生吴健雄。那一次考试,吴健雄坐在中间最前面,就在胡适面前,考试总共三个小时,可吴健雄在头两个小时里就把试题做完并头_个交了卷。吴健雄听见胡老师说:"哈,我们这有个人,她坐得很直,考; 试写东西没停过,不到两个钟头就写好了。"

胡适很快地看完卷子,送到教务室去,正巧杨鸿烈、马君武都在,胡适就说,他从来没有看到一个学生,对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懂得那么透彻,我给了她一百分。杨鸿烈、马君武二人也同时表示,班上有一个女生总是考一百分,于是三人各自把这个学生的名字写下来,结果拿出来一对,三人写的都是吴健雄。

吴健雄和胡适的这段师生经历,不但吴健雄认为对她影响深远,胡适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这是他生平最得意,也最值得自豪之事。除了数理和文史课程,吴健雄还跟一个当时很出名的女作家黄白薇学习写作。有一回吴健雄由上海到吴淞,在吴淞口看到一个船上人家生活的艰苦,便写了一篇文章给黄白薇。黄白薇认为写得好极了,大受感动之余,还写了一封勉励的信,差人专程送到吴健雄在吴淞中国公学的宿舍里。

在上海中国公学这一年,吴健雄为自己正式进入南京中央大学,作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由于她准备在中央大学里研习科学,但是又觉得自己这方面学习得不足,因此心中很有些不安。她父亲知道女儿的想法,不但鼓励吴健雄要不畏艰难地勇往直前,还特别去买了三本数学的书:一本三角,一本范氏代数,一本几何。吴健雄暑假里就在家里自修,弄懂了这些她在师范课程中学得不够的东西。这个经历使她养成了自修的习惯。

吴健雄这段立志向学的成长期曾受到多位师长的教诲和鼓励,但给她启蒙和教导最为深远的,还是她的父亲和胡适老师。对于父亲,吴健雄总是记得他的许多新观念和看法,父亲对她的教诲虽严,但是十分尊重她。胡适对吴健雄的影响则是既深且长的,原因是胡适不但在中国公学教过她,后来也一再和吴健雄在中国及美国的许多地方见面和谈话。胡适对吴健雄万分赏识,期许甚高,后来在旅行中看到书店中有英国大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书信集,认为那时已在美国念物理的吴健雄一定会感到兴瓶栅皿了客禀蛤舶旱德雄对千胡活的磐栌岁情.一盲铭感在。

2.走上专攻物理之路

1930年秋天,吴健雄正式进入南京中央大学。初进中大时,吴健雄念的是数学系,但她逐渐感到自己最大的兴趣在物理方面,于是,一年之后,她毅然转到了物理系。那时中大物理系有许多名师,像研究光学的系主任方光圻,曾在欧洲跟随居里夫人做过研究的施士元,后来成为中国著名天文学家并担任过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台长的张钰哲,以及教电磁学的倪尚达等,这些老师对吴健雄以后成为物理学方面举足轻重的人物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吴健雄在中大起初和别人同住一个宿舍,并不太参与娱乐活动,但为了能专心致志地读书,后来她干脆搬进了单身宿舍。吴健雄的求学态度是极其认真严肃的,经常为一个问题想不通夜里独自思索,而且得不到答案就不上床睡觉。住进单身宿舍后,人们经常看到她在摇曳烛光里独坐看书思考的身影。这期间,对吴健雄最为爱护的叔父吴琢之,假日经常会开车来接她和同学出去逛逛,或吃个小馆子,吴健雄有时会一起出游,多时她会推辞不去,假日留在学校念书。吴健雄不但在数学物理方面有着极高的才分,对艺术文史也很感兴趣,而且也颇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一直受到同学朋友的极高赞佩。但吴健雄从不自傲,交了许多好朋友。她不但有师范时代的吴子我、史人范等老友,还交了许多新朋友。朋友中特别相熟的,一个是念化学的朱汝华,她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学者,也在美国有突出的成就;另一个是董若芬,和吴健雄是同乡,后来一同结伴乘轮船赴美念书;还有一位很特别的女朋友就是曹诚英,她是胡适二嫂同父异母的妹妹,很有才华,曾与胡适有过一段恋情,胡适每次到中大看望曹诚英,曹诚英总是烧上几个菜,叫上吴健雄一起来吃,吴健雄也因此和胡适就更加熟悉了。当然,吴健雄也有一些异性朋友,但在中大四年时光中,她生活的重心还是求知,从没有分心于男女之情。

进入中大一年后,中国东北爆发了日军入侵的"九一八事变",第二年又有日军登陆淞沪的"一二八事变",一时间举国沸腾,民情激愤,年轻学子也纷纷游行示威,要求对日采取强硬态度。

在这个大动荡时代的冲击中,吴健雄益发懂得只有长远地培养自己的力量,未来才能有走出困境的实力,因此在偶尔参加游行请愿之余,最大的心神,还是专注于对物理科学方面的学习。同时她还在理学院旁听其他课程,因而得到同学师长的极高赞赏,教授她的老师施士元、方光圻等对她更是万分欣赏,就连一些不教她课的老师都认为她前途无量。. 经过四年的艰苦努力,1934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中央大学毕业,她先到浙江大学去当了一年助教。当时的浙江大学被誉为"东方的剑桥"。"中国氢d之父"王淦昌曾就教于该校,得到诺贝尔物理奖的李政道先生也是从这儿读完大学走出去的。吴健雄到了物理研究所,便和由美国密西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来的顾静薇一块工作。这两位有雄心的新女性都想窥探原子内部的奥秘,她们在低温下测定某种气体的光谱,朝夕埋首于暗室中,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那时候物理所在午餐过后,大家可以小憩片刻,有人伏案小睡,有人会晒晒太阳散散步,而吴健雄不但经常连吃饭也忘记,甚至星期天也是这样工作的。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此时的吴健雄已决心出国继续念书,因此在勤奋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学习英文,顾静薇对她的这一想法非常支持,也十分鼓励。过去对她最为赏识的胡适,有一次来物理所,也特别找到她的实验室去看她,吴健雄喜出望外的同时,更坚定了出国留学的决心。

1936年7月,吴健雄得到叔叔的资助,准备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去念书。同年8月的一天,吴健雄的父母家人亲戚朋友,齐聚黄浦外滩给她送行。与她同行的还有她的同乡董若芬。本以为只是出国几年,很快就可以学得知识回家的,哪知道这一去就是三十七年的离别,她再也没能见到至爱的双亲。

3.相克栗博士

吴健雄先到的是美国旧金山,在此她探望了一个林姓女同学,本想一个礼拜后前往密西根大学,但这期问突然改变了主意,在加州柏克莱留了下来。

原来,女同学的丈夫郭先生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任教,经郭先生介绍认识了柏克莱分校中国学生会会长维克多·杨,此人很活跃也很热心,给吴健雄引见了两个礼拜前刚到此念物理的中国留学生袁家骝。袁家骝是清末重臣、民初重要人物袁世凯的孙子,当时吴健雄并不知道袁家骝和袁世凯的关系。在袁家骝的带领下,吴健雄参观了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柏克莱校区。在国内做过一些x光晶体衍射光谱实验的吴健雄,看到柏克莱物理系各种不同的实验,频频询问之余,心中是无比的兴奋。当然,最让吴健雄印象深刻的,是放射性实验室的一具三十七英寸的可以用于加速带电粒子,撞击不同原子核,进行当时最热门的原子核实验的回旋加速,还有柏克莱物理系的一批年轻而顶尖水准的物理学家,像发明和建造回旋加速的劳伦斯,绝顶聪明的年轻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默。聪慧过人、对物理科学发展有着极佳眼界,又具强烈成就动机的吴健雄,很快就发现柏克莱物理系无可抗拒的吸引力,感到这正是她梦寐以求的探索科学知识之地。为此,她毅然决定留在柏莱克。

于是她由袁家骝陪着,去见了当时柏克莱物理系的主任柏基。尽管柏基对中国人和女性有偏见,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看出吴健雄超凡的物理才分,柏基深知要造就一个好的物理系,除了一流的老师,也要收一流的学生。因此,虽然学校已经开学,柏基还是特别破例接受吴健雄的申请,欢迎她进入柏克莱物理研究所就读。

吴健雄在柏克莱停留下来,住进离学校不远的国际学舍里,除了科学,她也努力学英文和了解美国事务。但是有两件事,她却一直保有中国式的品味,其中之一是衣着,吴健雄的衣着总是中国式的高领旗袍,另外一样就是饮食。吴健雄对学生餐厅里的洋式食物极不习惯,甚至填不饱肚子。为能吃上可口的中国饭菜,经朋友帮忙,她在校园外找到一个中国饭馆,饭馆老板很好,答应吴健雄可以只收美金两毛五分钱供吃一顿饭,共有四个菜一汤,饭随便吃,只是不能点菜,店里有什么给什么。吴健雄觉得既合口味又经济实惠,便经常到那里去吃饭,有时还拉着同学好友一块去,像袁家骝和以后认识的乌苏拉、兰姆都是吴健雄请来的常客。

在柏克莱物理所的前两年,吴健雄和同学一块上课,大约有十五个人。一年过后,吴健雄的成绩相当好便想向学校申请奖学金。那时候美国对东方人是很歧视的,过去也从没有给过东方学生奖学金,系主任柏基怕董事会有意见,只能给吴健雄和袁家骝钱数较少的助读金。为此,袁家骝只好转到了能得到奖学金的加州理工学院,这还引起柏克莱物理系主任柏基很大的不快。

吴健雄继续留在柏克莱物理系,继续认真地上课求知。头两年的一般课程上完后,吴健雄要开始准备她的博士论文报告,也就是说她要开始找一个指导教授,选定一个实验题目,开始为她将来要长久从事的科学实验工作,取得一个入门的资格。指导吴健雄做实验的,名义上是柏克莱放射实验室主持人,大科学家劳伦斯,实际上却是20年代跟随大科学家费米在罗马做出一些有名原子核实验工作的塞格瑞。

1938年吴健雄的头一个实验工作,由劳伦斯指导,题目是探究放射性铅因产生口衰变放出电子,而激发产生出两种形态x光的现象。这个工作与当时的著名科学家如乌楞拜克、贝特和海特勒的理论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1939年1月铀原子核分裂的消息正式公开之后,全世界原子核物理领域的科学家都迫不及待地开展相关的实验工作。

1939年吴健雄由塞格瑞指导进行的实验,也正是研究铀原子核分裂的产物。这一系列的实验工作对吴健雄而言,有两大重要意义,其一,这些实验虽有塞格瑞指导,但大多数是由吴健雄独立完成的,另外,其中的一项结果,对于后来美国制造原子d的"曼哈顿计划"提供了关键的贡献。

吴健雄一开始的实验工作是精确而细致的,因此,无论是她名义上的指导者劳伦斯,还是实际和她一块工作的塞格瑞,都对她极为赞赏。她经常在实验室中工作到很晚,由于系里担心她一个人半夜里击同围际堂会会不寄伞.佰耍另外一位也.经常在实验室中工作到很晚的同学威尔森,开他的老爷车送吴健雄回去,吴健雄多半是在凌晨三、四点钟回家。

吴健雄是1940年得到博士学位的。她的研究论文就是前面提到的两项研究,这两项研究不但都写成论文,发表在国际上最重要的《物理评论》期刊上,实验结果在科学上也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吴健雄得了学位之后,继续在柏克莱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她的实验工作是研究铀元素的分裂产物以及一些元素的放射性同素,因此经常要利用回旋加速撞击靶后产生的中子束。那时劳伦斯为了得到建造回旋加速的经费,总要强调加速应用在治疗癌症方面之功用,因此也确实有一些病人在接受照射治疗。吴健雄通常总是早上六点就去,等病人一停止治疗,她马上就开始工作。

吴健雄在原子核分裂和放射性同位素方面的杰出工作,当时已经使她成为奥本海默等许多大科学家口中的"权威专家",经常被请到讨论会上讲这方面的一些专题。甚至后来有人请塞格瑞去讲核分裂时,他都要南罩麒}棚!肚浦廿占老基蚣土日吴健雄专心致志于科学研究,但她并没忘记自己出国的目的。中日战争爆发后,她曾经想过是不是要回到中国去,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航路邮件断绝,更使她望断乡关。

由于吴健雄才分出众,勤奋努力,加上外貌妩媚,气质高雅,个性又开朗率真,引来许多男同学的倾心追求,但最终成为她终生伴侣的是袁家骝。二人于1942年5月30日,在加州理工学院所在的洛杉矶帕沙迪纳结婚。婚后,他俩来到美国的东岸工作,吴健雄接受了史密斯女子学院的约聘,袁家骝则在RCA公司从事国防研究工作。次年,吴健雄进入美国东岸常春藤盟校的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二人也搬到普林斯顿居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7402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05
下一篇 2023-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