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登月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什么?

率先登月的燃料电池发电技术是什么?,第1张

在1969年随同美国阿波罗飞船登上了月球的电源装置,是以其独特性能而引起世人瞩目的“燃料电池”。随后,到70年代初这种电源才逐步转为民用,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年过去了,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在美、日等国已进入到商业化阶段,并已制成1万千瓦级的大容量电池,同时还出现了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汽轮发电机联合运转的发电厂。

所谓“燃料电池”,从原理上讲,和传统的化学电池基本相同,也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物质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所不同的是:传统电池的内部物质事先充填好,化学反应结束后,不能再供电;而燃料电池进行化学反应所用的物质是由外部不断充填的,因此,它能够源源不断地发电。这是燃料电池最显著的特征。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作为反应物的原燃料,天然气、石油、甲醇等,经过“燃料改质装置”分离出氢后,进入电池本体,另一端的空气中氧也进入电池本体,分别供给电池的电极,通过电解质使氢氧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位差,而形成低压直流电输出。

由于燃料电池是将物质的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因此其效率较高,按理论计算可以达到90%。但实际上燃料电池在进行化学反应中还有“费功”损耗,因此,最高只能达到60%~70%。

燃料电池主要由燃料、氧化剂、电极、电解液等组成。它所使用的燃料十分广泛,例如,天然气、石油、甲醇、液氨、肼、烃、氢等。这种电池可以根据需要设计不同的容量,主要取决于“单片电池”的数量。单片电池由正极(接空气极板)、负极(接燃料极板)和电解质容器以及上下绝缘隔板4部分组成。根据需要,把单片电池串联起来,就可得到所需电压和功率数。

这种电池的化学反应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在负极(氢极)一侧,依靠催化剂(白金电极)使氢(H2)离子化,成为易于反应的(H+)状态,这些分离出的氢离子通过电解液:例如苛性钾(KOH)等输送到正极(氧极即空气极),而被分离开的电子则经过外部电路也移到正极上,电子移动的过程就是产生电流过程,而在正极上氧分子和氢离子化合,产生水——这样一个过程就完成了产生电能的过程。

负极和正极分别由外部连续不断地供应氢(燃料)和氧(空气),这种反应连续不断地进行,在外部电路中电子也不断地流动,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电流。

作为将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新型发电技术的应用,燃料电池具有许多独特优点:

一是热损耗小,发电效率高,一般可达到40%~50%,最高可望达到60%~70%,而且不受负荷变动的影响。目前,国际上火电厂的效率不超过40%,在我国的燃煤电厂效率才27%~28%。

二是低污染,燃料电池在发电过程中,既不需要锅炉、燃烧器等燃烧设备,也不需要汽轮机等高速旋转设备,因此,既不排放温室效应物质和有毒物质,也没有噪音干扰。

三是原燃料适应性强,燃料电池所用燃料可以多种多样,它都能“消化”,煤、油、气等都可以。

四是用途广,可用于宇宙航天、航空和地面动力供电,适于布置在城乡、海岛、居民区和企业内部热电负荷区。

目前,除单独采用燃料电池发电外,还多采取燃料电池-燃气轮机-汽轮发电机联合运行,组成三合一的燃料电池发电站,从而提高经济性和可靠性。所谓联合运行,就是将用于发电的原燃料先后通过燃料电池、燃气轮机和汽轮发电机的锅炉装置,实现燃料能量的系列转换,三种发电设备同时发电。当燃料电池的燃料利用率为55%时,三种发电装置的功率输出最佳比例为35%、47%、17%。这种联运形式是各国燃料电池应用的重要趋势。

另外,由于燃料电池在工作中还要产生大量热水、热蒸汽,为充分利用这些热能,目前也多采取“热电联用”,这样,能源利用率大为提高,热电综合效率最佳时可达87%。

回顾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也是既古老又年轻,既坎坷又迅速。这种先进的发电技术原理,早在19世纪前半叶就由英国科学家格劳勃发明了,但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长期未能应用于实际。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航天技术发展的需要,为解决其电源问题而开发应用了这种发电技术,才由美国公司研制成功,随后就首先随阿波罗登月船上了月球。与此同时,1967美国煤气公司还制订了燃料电池民用计划,开始进行研究开发。随后,日本、欧洲一些国家也参与了这项高技术的研究工作。

近20年来,美、日对燃料电池的发展都很重视。投入研究与发展经费大、进展快,效果好。

美国是发展燃料电池最快的国家,到1990年时已有23台燃料电池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已达11万千瓦。美国发展燃料电池的技术重点是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燃料电池的生产费用和发电成本,并注重多途径开发技术。

1990年初,美国贝尔实验室采用制造半导体所用的类似技术研制成功了微芯片式燃料电池,它能将混合气体(煤气)做燃料直接转化成电,每公斤煤气可发电1千瓦。这种燃料电池是由一个不到5000亿分之一米厚的可渗透煤气的氧化铝薄膜夹在两个薄铂片之间组成。其优点是重量轻,成本低,充电方便,只需更换煤气胶囊。可取代目前使用的蓄电池和便携式发电器。美国西屋公司已建成磷酸型1500千瓦级的燃料电池电站,现正建造7500千瓦级的新电站。美国还开发成功3千瓦固体燃料电池,正在研制25千瓦级固体电池。

美国能源部最近又研制成功一种陶瓷燃料电池,这种电池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放在两块波纹状陶瓷片里面,使燃料同氧化剂直接进行化学反应获得电能,因而它可不需要一般燃料电池所需的燃料箱。它同其他燃料电池相比,释放的功率高2倍,发电效率已达55%~60%。

日本对燃料电池的开发也比较早,从1961年日本富士电机公司开始研制,到1972年制成10千瓦的碱性电池,1973年又转入磷酸型电池开发,发展也很快。80年代初,日本就将发展燃料电池列入“月光计划”,1986年起在某些地区就已推广燃料电池发电。1991年5月12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在千叶县五井发电厂成功地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的磷酸型燃料电池发电装置,输出功率达1.1万千瓦。发电效率为41%。该燃料电池为磷酸水冷式,属第一代产品。据估算,这套燃料电池组进入实用阶段后,至少可满足5000户民用住宅的电力需求,因此,有人把它视为燃料电池步入商业化的第一步,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1989年日本已建成200千瓦的这类电站,正着手建造4500千瓦级的电站。

第二代燃料电池是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也已进入工业试验阶段。日本已在30千瓦级水平上获得了成功。第三代燃料电池是固体电解质燃料电池,日本已在1千瓦级水平上试验成功。1991年末,日本各电力公司和城市燃气公司在大阪组成了磷酸型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研究合作社,计划在1991年底前建成功率为5000千瓦和1000千瓦的新型燃料电池,1992年,日、美又决定联合共同研制燃料电池,是以气化煤作燃料的加高压反应的类型,目标是在21世纪初,使30万千瓦级电池达到实用化。

日本政府已在实施一项长期的推进燃料电池计划,要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商业区、医院、体育场所等部门大面积地使用燃料电池;90年代中、后期,在工业企业推广;21世纪初达到全国发电总量的13%,使燃料电池成为未来的重要新能源。目前正在筹建5000千瓦级燃料电池电站,能连续运行8000小时,动力效率为40%,混合热效率80%,预计2005年,日本将有1000万千瓦的燃料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90年代初,日本还开始研制一种超微型“生物燃料电池”,它的原理同以氢为燃料的电池一样,但它是以人的血液中的葡萄糖为主要燃料的。它的主要用途是为人造胰脏器官提供动力,将其埋藏于病人体内。它可产生的最高电压估计为1.1伏特,电流强度为0.1安培。

专家们预测,随着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作为新型电源供应系统,到21世纪中期,有可能取代火力发电,形成强大的燃料电池发电网络,成为重要的二次能源。

登月用的相机:瑞典哈苏。而电脑只是个能识别数据的基本耐用的,没有其他精确的程序。

阿波罗计划开始时,集成电路才发明不久,而计算机仍然是一个巨大的东西,重达数百公斤,填满了整个房间。由于飞船速度极快,月球舱从月球上起飞后,还需要与绕月球飞行数十圈的轨道舱精确对接。依靠人类驾驶是不现实的。这是当时科学家和工程师挑战在太空船上安装电脑的“不可能的任务”之一。事实上,当时集成电路中只有一两个晶体管。

现在手机的芯片是它的1亿倍。即使为了减轻重量,导航计算机仍然使用30000个零件,这需要2000人手工组装。导航计算机的设计是非常紧凑和模块化的。航天器主要用于惯性导航。六分仪、陀螺仪和加速度计提供测量数据,通过望远镜确定恒星的位置。计算机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这台机器是第一台硅片电脑。这种由逻辑电路构成的CPU是我们今天使用的计算机的雏形。所以今天全世界人们的电子生活和这个项目有很大关系。

那时,还没有我们今天使用的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导航计算机程序由36864个字组成。纺织女工用绳子结代表0和1,并储存这些程序。显然,这种存储是只读的,不能更改。优势也很明显,也就是说,很强也不坏。CPU处理需要临时将程序转移到内存中。妇女们把小铁环放在绳子上,通过磁力的变化来区分0和1。用于登月的内存是2K,比现在的移动内存小一百万倍。阿波罗导航计算机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可靠性。

使用的哈苏数据相机配有蔡司F5.6镜头,可以在-65℃到120℃正常工作,因为返回地球的重量越轻越好,宇航员拍完照片后会把胶卷盒取下来,然后扔掉相机。在五次任务中,共有12架哈苏相机被遗弃在月球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内存溢出

原文地址: https://outofmemory.cn/dianzi/90627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4-24
下一篇 2023-04-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